提起這位滿清第一詞人,人們經常議論紛紛。有人說他是達官貴胄的世家公子,也有人說他是滿腹才情的文人,還有人說他是康熙跟前最信賴的御前侍衛,更有人說他是年少有為的棟梁之材。
毫不吝嗇的說,以上所有的描述對於納蘭容若來說都不為過,他的滿腹才學以及豁達性情完全禁得住任何美好的詞彙形容。也許是他的起點太高,也許是老天爺對任何人都公平對待,賦予他更多輝煌的同時,也折走了他大部分的壽命,一代才子而立之年便撒手人寰。
納蘭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生於滿清八大姓氏之一的葉赫那拉氏(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裡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典型的皇親國戚,還是離皇權最中心的那種,就算納蘭一生碌碌無為,他的名字也會被載入史冊,這是他的出生賦予他的不平凡。
就在老天賞賜了他絕好出生的時候,又跟他開了個小玩笑,正值青年的時候卻身患寒疾,大好的時光都在睡踏上度過,以至於那段時期的納蘭詞都充滿了憂鬱和悲涼。病好之後的納蘭又開始了他輝煌的人生,科舉中進士、拜徐乾學為師、受到康熙賞識、榮封御前一等侍衛、多次隨君出巡。
在他仕途一路高走的同時,他的情路卻異常坎坷。青春年少時的朦朧初戀,就在納蘭與康熙三人之間糾葛不斷。曾經日日相伴、青梅竹馬的初戀,最終還是送入了宮牆之內,成了康熙的妃嬪,這是納蘭容若的第一段情傷。
皇親國戚中的青年才俊,自然成了滿清時期所有青年女子的婚戀對象,他的婚事必然萬眾矚目。所幸的是雖然婚前彼此不認識對方,但門當戶對的兩個人在婚後卻相處融洽,琴瑟和諧。可是盧氏的難產卻帶走了她的生命,納蘭又再一次體會到了情傷。
才子佳人的軼事向來備受歡迎,納蘭也不例外。生性瀟灑的他四處結交江湖朋友,在一次去江南的路上,邂逅了江南女子沈宛。擅長婉約詞的納蘭骨子裡,是喜歡江南女子身上這股溫婉氣息的,偏偏沈宛又跟他一樣才情滿滿,對於經歷了兩段情傷的納蘭來說,無疑是遇見了知己。可是滿漢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兩人身份的巨大懸殊,最終也讓他們被迫分離,至此納蘭已經情傷滿身。
也許是老天爺覺得對他太好,因此讓他在情路上受盡坎坷,經歷了眾多事情的納蘭,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詞的創作上,仿佛是找到了一個好的宣洩口,也是一個最佳的寄託之處。於是納蘭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詞,也改變了滿清時期詞作凋敝的現象,掀開了滿清詞創作的小高峰。
納蘭的詞作流傳至今,被眾多人用來傳頌和稱讚。當找不到詞語來形容最初的美好時,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就可以表達所有的感情;當思念故人或者配偶時,一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便濃縮了所有的情感;當感嘆人心易變時,一句「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已變」就詮釋了內心所有的無奈。
為什麼詩詞歌賦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它們經過詞人內心的千錘百鍊、反覆推敲才成,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卻能沉甸甸的表達出所有感情。
天地間萬物似乎都逃不過「水滿則溢,月圓必虧,盛筵必散」的規律,納蘭容若也是如此。在受盡了各種情傷、綻放了所有光芒之後,三十歲的納蘭人生便到了極限,一場大病之後便再也不起。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最常用來形容納蘭容若的詞語,也是最符合納蘭短暫一生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