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最豐富,最久遠,最發達的文化之一,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悠悠五千載。而要說最淺顯易懂,適應性與通俗性最強的,那應該當屬民間俗語了。
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很多至今都仍對後人起著舉足輕重的警示作用。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其中一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這裡的「三」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錢不借三
顧名思義,當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思考,這三種人不要借錢給他們。
1、不講信用的人
一個人一次或多次違背協議與諾言,不能按照約定履行或協議事項的人。
我們都知道,信用是一個人是否靠譜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一個講信用的人,往往都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言出必行。無論做出怎樣的承諾,都一定會如約完成。
一個不講誠信的人,通常都是開始的時候許下各種承諾,到最後兌現的時候卻各種推脫,甚至矢口否認。而且他們十分擅長用好聽的話,或打感情牌,以此來為自己換取各種利益。
所以,儘量不要借錢給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就會打了水漂,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
2、只認錢的親戚
什麼是親戚?就是因為血緣關係而聯繫在一起的人,這種感情無關物質。但我們身邊難免會有一些眼裡只有錢,根本不談感情的親戚。
而這種親戚,即便是跟你來往,也只是想要從你身上獲得一些好處。一旦無法從你身上獲取到利益的時候,就會躲得遠遠的,表現的十分冷淡,甚至見了面都不會跟你打一聲招呼。
所以,這樣的親戚如果跟你借錢,最好不要借。要知道,他們來的時候,就是打著空手套白狼的算盤來的。
3、不懂感恩的人
在這個世上,最可怕的莫過於不懂感恩,恩將仇報的人了。他們只知道索取,不知回報。他們也完全不能體會他人的辛苦與付出,只知道沉迷於不勞而獲的夢裡。
這種人就算是你對他掏心掏肺,他也一樣會覺得你做的不夠,甚至會覺得你對他的好是有意圖的。所以,這種人向你借錢,千萬不要借,他們只是打著借錢的名義,其實是想從你身上獲利。
禮不隨三
遇到這三種情況,是不能隨禮的。
1、沒有回請的禮
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還是十分常見的。很多人他辦事的時候請了你,你隨了份子錢。但當你辦事的時候,他卻不見了。只收禮而不願意回禮的人,這明顯就是佔便宜的行為。如果還有下次,就不要再去了,這種人沒有必要再相處了。
2、沒有邀請的禮
可能很多我們自認為關係很好的朋友,或者平日裡往來十分頻繁的朋友,在他辦事的時候,卻沒有邀請你。這個時候很容易會自認為是對方忘記了或出於什麼其他原因而沒有邀請你。
其實可能是人家覺得你們的關係還沒有到了可以參與彼此人生大事的地步。總之,既然人家沒有邀請你,肯定是不願意讓你去。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要厚著臉皮去了,不僅丟了面子,而且也會讓對方尷尬。
3、品行差人的禮
人品好的人,人人都想和他做朋友。人品不好的人,誰見了都想繞著走,甚至還會影響到他的的家人。這就是老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對於那些品行不好的人,一定要遠離。他們會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人就算是辦事邀請了你,也不要去,很有可能他只是想要利用你。
路不走三
在人生這條路上,這三種路不能走。
1、歪門邪道的路
對於很多人來說,如何才能變得越來越有錢,可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了。
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是好事,但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的事情。歪門邪道的事情,就算是再窮,都不要碰,否則一輩子都難以翻身。
2、複製別人的路
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當看到別人幹一件事成功之後,就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秘訣,最後卻敗的一塌糊塗。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的能力與資源不同,經濟能力,抗風險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這種方法本身就是不自量力的表現。要知道,成功是需要積累的,並不是簡單的將別人的方法複製過來就可以取得成功。
所以,與其這樣,倒不如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吾日三省吾身。總結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加快前進的步伐,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康莊大道,並一路向前。
3、佔小便宜的路
君子以厚德載物。愛佔小便宜的人確實常常會獲得一些小恩小惠。但終究無法成大器。「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最終沒吃到羊肉不說,還惹了一身騷。
所以,愛佔小便宜的人,才是真正會吃大虧的人。雖說獲得了一些蠅頭小利,但卻失去了人品道德,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而且,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說白了就是貪婪的人。通常都是抱著「撈油水」的心態去做事,最終套進去的人卻是自己。一旦鑽進去,就再出不來了。
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小編認為,古人這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仍舊有著一定的警示作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那些為了錢財利益,不擇手段傷害別人的人,可能會風光一時,但遲早會遭報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一個為人坦蕩,處世大方,光明磊落的人,這才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