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分別指啥?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2020-12-16 古言文化

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最豐富,最久遠,最發達的文化之一,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悠悠五千載。而要說最淺顯易懂,適應性與通俗性最強的,那應該當屬民間俗語了。

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很多至今都仍對後人起著舉足輕重的警示作用。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其中一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這裡的「三」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錢不借三

顧名思義,當別人向你借錢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思考,這三種人不要借錢給他們。

1、不講信用的人

一個人一次或多次違背協議與諾言,不能按照約定履行或協議事項的人。

我們都知道,信用是一個人是否靠譜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一個講信用的人,往往都十分珍惜自己的信用。言出必行。無論做出怎樣的承諾,都一定會如約完成。

一個不講誠信的人,通常都是開始的時候許下各種承諾,到最後兌現的時候卻各種推脫,甚至矢口否認。而且他們十分擅長用好聽的話,或打感情牌,以此來為自己換取各種利益。

所以,儘量不要借錢給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就會打了水漂,最終損失的還是自己。

2、只認錢的親戚

什麼是親戚?就是因為血緣關係而聯繫在一起的人,這種感情無關物質。但我們身邊難免會有一些眼裡只有錢,根本不談感情的親戚。

而這種親戚,即便是跟你來往,也只是想要從你身上獲得一些好處。一旦無法從你身上獲取到利益的時候,就會躲得遠遠的,表現的十分冷淡,甚至見了面都不會跟你打一聲招呼。

所以,這樣的親戚如果跟你借錢,最好不要借。要知道,他們來的時候,就是打著空手套白狼的算盤來的。

3、不懂感恩的人

在這個世上,最可怕的莫過於不懂感恩,恩將仇報的人了。他們只知道索取,不知回報。他們也完全不能體會他人的辛苦與付出,只知道沉迷於不勞而獲的夢裡。

這種人就算是你對他掏心掏肺,他也一樣會覺得你做的不夠,甚至會覺得你對他的好是有意圖的。所以,這種人向你借錢,千萬不要借,他們只是打著借錢的名義,其實是想從你身上獲利。

禮不隨三

遇到這三種情況,是不能隨禮的。

1、沒有回請的禮

其實我們身邊這樣的事情還是十分常見的。很多人他辦事的時候請了你,你隨了份子錢。但當你辦事的時候,他卻不見了。只收禮而不願意回禮的人,這明顯就是佔便宜的行為。如果還有下次,就不要再去了,這種人沒有必要再相處了。

2、沒有邀請的禮

可能很多我們自認為關係很好的朋友,或者平日裡往來十分頻繁的朋友,在他辦事的時候,卻沒有邀請你。這個時候很容易會自認為是對方忘記了或出於什麼其他原因而沒有邀請你。

其實可能是人家覺得你們的關係還沒有到了可以參與彼此人生大事的地步。總之,既然人家沒有邀請你,肯定是不願意讓你去。所以,這個時候就不要厚著臉皮去了,不僅丟了面子,而且也會讓對方尷尬。

3、品行差人的禮

人品好的人,人人都想和他做朋友。人品不好的人,誰見了都想繞著走,甚至還會影響到他的的家人。這就是老人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對於那些品行不好的人,一定要遠離。他們會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人就算是辦事邀請了你,也不要去,很有可能他只是想要利用你。

路不走三

在人生這條路上,這三種路不能走。

1、歪門邪道的路

對於很多人來說,如何才能變得越來越有錢,可能是夢寐以求的事情了。

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是好事,但一定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他人的事情。歪門邪道的事情,就算是再窮,都不要碰,否則一輩子都難以翻身。

2、複製別人的路

這可能是很多人都會出現的一個問題。當看到別人幹一件事成功之後,就想要複製別人的成功秘訣,最後卻敗的一塌糊塗。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的能力與資源不同,經濟能力,抗風險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複製別人的成功之路,這種方法本身就是不自量力的表現。要知道,成功是需要積累的,並不是簡單的將別人的方法複製過來就可以取得成功。

所以,與其這樣,倒不如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吾日三省吾身。總結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這樣才能加快前進的步伐,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康莊大道,並一路向前。

3、佔小便宜的路

君子以厚德載物。愛佔小便宜的人確實常常會獲得一些小恩小惠。但終究無法成大器。「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最終沒吃到羊肉不說,還惹了一身騷。

所以,愛佔小便宜的人,才是真正會吃大虧的人。雖說獲得了一些蠅頭小利,但卻失去了人品道德,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而且,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說白了就是貪婪的人。通常都是抱著「撈油水」的心態去做事,最終套進去的人卻是自己。一旦鑽進去,就再出不來了。

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小編認為,古人這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仍舊有著一定的警示作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自己的良心。

那些為了錢財利益,不擇手段傷害別人的人,可能會風光一時,但遲早會遭報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一個為人坦蕩,處世大方,光明磊落的人,這才是立足於社會的根本。

相關焦點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俗語,而且這些俗語都是十分的有道理的。把這些俗語學會了,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就如同俗語裡所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那麼,三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錢有三不借: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若是不靠譜的人,是不能借給他錢的。賭鬼不能借:三不借的第一種,就是指若是這個人是一個賭鬼,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能借錢給他們的。若是借錢給他們,就等於是害了他們,當然了最為重要的是,也是害了自已呀。
  • 古人講:「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直指人心!
    然而,就是這樣簡短的句子,卻又是能夠把生活之中的點點滴滴,表達的非常形象,這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人講:「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大家都很好奇,這是哪三不借,三不隨,三不走?先說錢有三不借。農民是最熱心的群體,一般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他們都會出手相助,那麼一般遇到了什麼情況會不借錢呢?
  • 老人常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究竟指的啥?
    仁義禮智信,禮就是其中之一,在禮儀上古人也為我們總結了很多的相處之道,這些道理流傳至今,不一定適應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是也有很多的道理是值得我們推敲後借鑑和學習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老一輩人總結出來的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說說錢有三不借。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十拿九穩
    尤其是,《易經》還透露出: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一、錢有三不借借錢這一個事,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也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可是一旦錢借拿到手之後,壓根就不提還錢的事,仿佛就沒發生過一樣。你找他還錢,他便是懶著不還不說,還滿嘴跑火車,說就借你這麼點錢,至於每天追著還錢,真的是小氣。你說這類人可氣不,最終弄得借錢的到沒理了,因此 這類人切記不可借錢給他們,不僅錢要不回來,還惹得一身騷。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1 -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具體都指什麼?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最開始聽到王叔說這句話,覺得有點深,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等到吃完飯之後,我問了一下王叔,他給了說出了其中的意思。錢有三不借生活在現代社會,借錢幾乎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生,要麼是別人借你,要麼是你借別人。雖然不是一個大事,但是處理不好也會引來大麻煩。簡單舉個例子,我身邊的朋友就有因為千八百塊大打出手的。所以,錢還真不能隨便借出去,以免自己收不回來。第一就是不能借給不熟悉的人。
  • 老祖宗忠告: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理)
    咱們的老祖宗通過千百年經驗,總結出了不少俗語,為此來告誡咱們哪些事是別做的,如咱們耳熟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或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咱們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
    一提到俗語,人們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短句,其實這些從中國古人智慧中結晶出來的文化成果,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可以教育後人掌握一些哲理智慧,而且還可以反射出一些現實問題。農村俗語中所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中也有可能會涉及到錢財的借用問題。
  • 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是何意?漲知識了
    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不僅通俗易懂,還往往能通過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現在的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一下。
  • 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大不一樣。在這些聊天之中,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這裡指的是哪三樣東西不能借呢?房子不能隨便借: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老人去世,作為街坊鄰居借用房屋停喪,這樣的事情是可以做的,為老人舉辦喪事。是兒女的孝道,自己伸出一把手,也是一種善意,對於自己的家庭運勢都會有很好的功德。
  • 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讀懂受用終生?
    農村俗語博大精深,歷經千百年風雲變幻,至今仍在民間膾炙人口,這不得不說這些老俗語經得起推敲,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也在不停的改進與傳頌,這些老俗語既能警示後人,也能在茶餘飯後博得大家開心一笑,莫不說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到底什麼意思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現代人常犯
    在借錢與隨禮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就更加密切,但根據老祖宗的總結,若是不小心犯下了這些忌諱,那麼很可能彼此之間的感情就會受損,甚至於因此而滿目成仇,因此總結出了「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的機會,而這些忌諱,很多現代人都有常犯。
  • 「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是指什麼?有道理嗎?
    例如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也是同樣的道理。一、「三十不走三路」三十歲的時候,不能在這三條路上走錯,一旦走錯便後悔莫及。這「三路」分別指的是:不走歪路。三十歲的時候雖然已經不再青春洋溢,但是很多人心智依然未能成熟,迷信自己一定會成為大人物,一定會成功,不願意腳踏實地地努力工作,妄想一夜暴富,這樣的後果很有可能就是走上歪門邪道,最終輸得一塌糊塗。不走無目標之路。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有人把這個借三不借二說成是借的次數,這明顯沒有道理,因為三次比兩次多,還有人會列舉出三種可以借的,兩種不可以借的,這些黑嫂都認為是沒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那麼,它究竟是個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
    古人說"三不借"、"三不隨"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老人給我們一一做了解答,一定要認真看完。老人提醒:不看,財富難保住。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人到中年,一定牢記這句話
    有時候一天要參加幾場這樣的場面,即便是人不到,禮是要到的,人情世故嗎?但是關於借錢和隨禮這樣鬧心的事情,我們的老祖宗也是有自己的看法:「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人到中年,一定牢記這句話!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
    在這個過程當中,工作之餘,人情往來之間總會收到一些「請柬」,需要隨禮,這個時候到底該不該隨呢?你要說隨禮吧,自己剛畢業,工資少得可憐;如果不隨禮,又有可能傷及同時感情。隨禮,還是不隨禮呢?其實參考下面這句俗語就夠了!這句俗語就是「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錢有三不借」究竟指的是哪三不借呢?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鄰裡和諧最重要,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家都互相幫助,有困難一起解決,鄰裡關係也很融洽。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
  • 「人窮不省三錢,無錢不走三門」啥意思?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一兩句類似順口溜的短話,其中卻涵蓋著至深的人生道理。身邊的老輩人在平時說話聊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這樣的老話,比如這句「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雖然聽起來很俗氣,但弄明白其意後,還真的是這麼個理!其實類似這樣的俗語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尤其在農村。老人們說話時經常會帶出「常言道」這樣的老話,其實這些老話大都是古人在日常生活、勞作中對於人生的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