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博大精深,歷經千百年風雲變幻,至今仍在民間膾炙人口,這不得不說這些老俗語經得起推敲,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也在不停的改進與傳頌,這些老俗語既能警示後人,也能在茶餘飯後博得大家開心一笑,莫不說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到底什麼意思?
一、禮
人情往來,自然少不了禮物,它是社會交往中,為了表達祝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過去人們隨禮只是一份心意,但現在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攀比,少則幾百塊錢,多則上千塊錢,不隨禮又感覺過不去,所以農村有三種禮不隨。
1、來而不往的禮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可是有部分人就是比較精明,隨禮是「只收不出」,其實這樣的人是自私自利、貪小便宜的人,這樣的人的禮可不隨,邀請了也不用去。
2、不被邀請的禮
無論什麼關係,只要沒有被邀請,說明關係一般,不在邀請之列,其次,在對方眼裡壓根就沒有你,不邀請你是對你的漠視,既然如此,不前往隨禮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3、目的不純的禮
有些人目的不純,辦喜事多半是以收彩禮、斂財的目的,一年操辦好幾回,但凡家裡有點小事,他都要邀請眾人前去祝賀,這樣的人就算你隨禮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其實這是無德之人。
二、錢
錢是萬惡之源,可是又不能沒有,對於金錢大家都很重視,可是誰都有經濟緊張的時候,遇到困難了就得找親朋好友幫忙,借錢是個敏感的話題,有時借了收不回來,還搞不好就成了仇人,所以農村有錢三不借的說法。
1、不講信用的人錢
那些不講信用的人絕對不能借,借錢的時候你是大爺,還錢的時候他們是大爺了,他們出爾反爾、反覆無常,明明說好用一段時間,到期也不提歸還的事,若是上門討要,他們更是恩將仇報,翻臉無情。
2、不熟悉的人錢
不熟悉的人也不能借,兩人相識才幾天或初次見面,就開口向你借錢,聽起來都有點奇怪,比如出門遇見陌生人就向你借錢,說自己多少天沒吃飯了或回家沒路費啥的,一二百還行,數額大了,絕對不行,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3、超出自己能力的錢
借出去的錢必須是自己暫時用不到的,要是對方借的金錢數目巨大,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絕對不能借,有的人為了幫人借錢,甚至到銀行做保,豈不知,要是對方還不上,銀行就會讓你還,到時叫天天不應,加地地不靈。
三、路
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走的,既有人們出行走的道路,也有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但是每個人都要腳踏實地的去爭取,不可另闢捷徑獲取,在農村有路三不走的說法。
1、旁門左道的路
一個人想發財是好事,但是要走正道,絕不對不能觸犯法律,旁門左道看似來錢快,其實它正是毀滅你的利器,有人販毒、走私,的確短時間積攢了大量財富,可一旦東窗事發,等待而來的就是鋃鐺之獄。
2、沒人走過的路
在農村沒人走過的路還是少走為妙,這些路以前沒人走過,不知道暗藏多少危險,多少陷阱,一旦踏入,便很有可能誤入歧途,到時候後悔便來不及。
3、高起點的路
一個人做事不能好高騖遠,自己還不會走,就開始想跑,最後肯定要吃虧,所以做人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做起,最後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峰。
總之,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這是人生的哲理,有一定的道理,至於如何去做,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