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讀懂受用終生?

2020-12-16 鄉村黑土哥

農村俗語博大精深,歷經千百年風雲變幻,至今仍在民間膾炙人口,這不得不說這些老俗語經得起推敲,並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俗語也在不停的改進與傳頌,這些老俗語既能警示後人,也能在茶餘飯後博得大家開心一笑,莫不說是中華文化的魅力,今天我們一起說說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到底什麼意思?

一、禮

人情往來,自然少不了禮物,它是社會交往中,為了表達祝福或以示友好,人與人之間互贈的物品,過去人們隨禮只是一份心意,但現在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攀比,少則幾百塊錢,多則上千塊錢,不隨禮又感覺過不去,所以農村有三種禮不隨。

1、來而不往的禮

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可是有部分人就是比較精明,隨禮是「只收不出」,其實這樣的人是自私自利、貪小便宜的人,這樣的人的禮可不隨,邀請了也不用去。

2、不被邀請的禮

無論什麼關係,只要沒有被邀請,說明關係一般,不在邀請之列,其次,在對方眼裡壓根就沒有你,不邀請你是對你的漠視,既然如此,不前往隨禮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3、目的不純的禮

有些人目的不純,辦喜事多半是以收彩禮、斂財的目的,一年操辦好幾回,但凡家裡有點小事,他都要邀請眾人前去祝賀,這樣的人就算你隨禮了,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其實這是無德之人。

二、錢

錢是萬惡之源,可是又不能沒有,對於金錢大家都很重視,可是誰都有經濟緊張的時候,遇到困難了就得找親朋好友幫忙,借錢是個敏感的話題,有時借了收不回來,還搞不好就成了仇人,所以農村有錢三不借的說法。

1、不講信用的人錢

那些不講信用的人絕對不能借,借錢的時候你是大爺,還錢的時候他們是大爺了,他們出爾反爾、反覆無常,明明說好用一段時間,到期也不提歸還的事,若是上門討要,他們更是恩將仇報,翻臉無情。

2、不熟悉的人錢

不熟悉的人也不能借,兩人相識才幾天或初次見面,就開口向你借錢,聽起來都有點奇怪,比如出門遇見陌生人就向你借錢,說自己多少天沒吃飯了或回家沒路費啥的,一二百還行,數額大了,絕對不行,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

3、超出自己能力的錢

借出去的錢必須是自己暫時用不到的,要是對方借的金錢數目巨大,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絕對不能借,有的人為了幫人借錢,甚至到銀行做保,豈不知,要是對方還不上,銀行就會讓你還,到時叫天天不應,加地地不靈。

三、路

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走的,既有人們出行走的道路,也有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但是每個人都要腳踏實地的去爭取,不可另闢捷徑獲取,在農村有路三不走的說法。

1、旁門左道的路

一個人想發財是好事,但是要走正道,絕不對不能觸犯法律,旁門左道看似來錢快,其實它正是毀滅你的利器,有人販毒、走私,的確短時間積攢了大量財富,可一旦東窗事發,等待而來的就是鋃鐺之獄。

2、沒人走過的路

在農村沒人走過的路還是少走為妙,這些路以前沒人走過,不知道暗藏多少危險,多少陷阱,一旦踏入,便很有可能誤入歧途,到時候後悔便來不及。

3、高起點的路

一個人做事不能好高騖遠,自己還不會走,就開始想跑,最後肯定要吃虧,所以做人做事要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做起,最後才能達到人生的頂峰。

總之,農村俗語「禮三不隨、錢三不借、路三不走」,這是人生的哲理,有一定的道理,至於如何去做,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相關焦點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俗語,而且這些俗語都是十分的有道理的。把這些俗語學會了,就可以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了。就如同俗語裡所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那麼,三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錢有三不借:大致的意思,就是說若是不靠譜的人,是不能借給他錢的。賭鬼不能借:三不借的第一種,就是指若是這個人是一個賭鬼,這樣的人是絕對不能借錢給他們的。若是借錢給他們,就等於是害了他們,當然了最為重要的是,也是害了自已呀。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
    一提到俗語,人們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短句,其實這些從中國古人智慧中結晶出來的文化成果,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可以教育後人掌握一些哲理智慧,而且還可以反射出一些現實問題。農村俗語中所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中也有可能會涉及到錢財的借用問題。
  • 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具體都指什麼?
    引言生活在農村地區的我,每次回家都會學到一些俗語。前兩天,朋友結婚我就回了一趟老家,又再一次學到了一句俗語。今天,我就和大家說說這句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最開始聽到王叔說這句話,覺得有點深,更是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等到吃完飯之後,我問了一下王叔,他給了說出了其中的意思。錢有三不借生活在現代社會,借錢幾乎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生,要麼是別人借你,要麼是你借別人。雖然不是一個大事,但是處理不好也會引來大麻煩。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這「三不借」指的是哪三樣?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農村人的生活離不開俗語的!一些俗語雖然看起來樸實無華、且非常直白,但是就是這些樸素的俗語,蘊含著一些人生哲理。所以來說,一些有用的俗語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給人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讓我們看到了前進的道路。不得不說,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裡面蘊藏著很大的智慧。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是哪三不借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農村是有很多的俗語的,這些俗語告訴我們的道理有的到現在還是有用的,有很多的農村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生活的經驗或者是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幾天的話,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很簡單的,就是有三種情況是不能借給別人錢的,是哪三種情況呢?有什麼道理呢?
  • 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是何意?漲知識了
    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不僅通俗易懂,還往往能通過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現在的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一下。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是非常看重人情世故的地方。特別在村裡人遇到困境時,左鄰右舍都願意伸手幫一把。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意思是:家中的臥床、藥罐、菜刀,這三樣東西不宜外借,以免借後帶來不好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 三觀超正的文案,讀懂並實行,相信會受用終生
    它會影響你的生活,還會影響你的家庭和孩子,今天球球整理了三觀超正的文案,讀懂並實行,相信會受用終生。有時我們覺得三觀正,只是因為它偏向於我們而已,快來看看哪個符合你吧!1、有什麼拿不準的就保持沉默。9、花自向陽開,人終向前走。Flowers open from the sun, people will eventually go forward.10、不要因為沒有掌聲就丟掉自信。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老祖宗忠告: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理)
    咱們的老祖宗通過千百年經驗,總結出了不少俗語,為此來告誡咱們哪些事是別做的,如咱們耳熟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平常生活中或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咱們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古人講:「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直指人心!
    古人講:「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大家都很好奇,這是哪三不借,三不隨,三不走?先說錢有三不借。農民是最熱心的群體,一般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他們都會出手相助,那麼一般遇到了什麼情況會不借錢呢?
  • 農村俗語「牽著不走,打著倒退」,原來是形容這樣的人
    俗語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是經過祖祖輩輩的農民根據自身經驗總結而來,流傳至今。俗語,曾作為農村家家戶戶的路標,如今科技發達,雖然不再那麼需要俗語了,但是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至今讓人受用。俗語文化博大精深,種類繁多。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十拿九穩
    尤其是,《易經》還透露出: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一、錢有三不借借錢這一個事,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也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三、路有三不走在人的成長曆程中,總是要有做幾次選擇,在人生的岔路上,那三條路不能走呢?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中指的是哪三樣?知情人士給出答案
    俗語是先人們在生活實踐中所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教訓,雖然語言樸素簡單,但是這當中包含著許多的道理。這些俗語在百姓中口口相傳,流傳到了現在。 比如,有一句俗語叫做「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你知道這句俗語中的「三不借」是指哪三樣嗎?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當時人們比較迷信,認為嬰兒床是生育能力的象徵,有著特殊的意義,如果借走了,就意味著家族中的生育能力被借走,是非常忌諱的事情。第二、香火古人比較迷信,在家中經常燒香拜佛。無論窮人還是富人,都信奉鬼神。燒香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也表達對於神靈的尊重。和嬰兒床一樣,香火也是子孫延續的象徵。
  • 農村俗語:「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獄無門偏進來」,都是因果關係
    農村俗語,語言簡練而形象化,都是用來反映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大眾的智慧。聊天時恰如其分地插入幾句俗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能活躍聊天氣氛。在日常生活中俗語可以指點迷津,遇到迷惑不解的問題,有些俗語能夠令人警醒。
  • 俗語: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什麼意思?為何借三不借二?
    借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誰都有個急難的時候。所以常常會有人向別人借錢,等到自己手頭寬裕了,再把錢還上。可是關於借錢,農村卻有這樣一條諺語,叫「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
  • 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是哪三不借?看完心裡有底了
    有一句俗語叫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現在的三不借,一般是指錢不外借,車不外借,老婆不外借。比如在我們這裡,蒸饃饃用的酵子是不外借的,尤其是在農村,這個很講究,因為酵子是用來發麵的,將酵子借給人家,就相當於把財氣也借走了,因此在我們這裡是很少有人去到別人家裡借酵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