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太極推手的境界

2021-02-08 太極拳

最近,我回顧自己研習太極推手的感悟,總結出太極推手的四層境界,與同好一起探討。


「力」指拙力,直來直去。「勁」指柔勁,曲線運動。太極勁,無論是老牛勁、纏絲勁、螺旋勁、掤勁、捋勁、擠勁、按勁、採勁、挒勁、肘勁、靠勁,其實都是曲線運動。化力為勁,就是用弧線去平滑銜接對方的直線進攻力,使對方在曲線運動中失去中心。拳書上稱「力達四梢」,因為已經定義「力」為直來直去的拙力,而拳書又有「梢頭勁」之稱謂,梢頭之力也作曲線運動,所以改成「勁達四梢」。這「四梢」,據師傅之教,雙手為兩梢,頭頂百會為一梢,軀底尾閭為一梢。腳趾因為不常用到,作用與手指相似,故不以為梢,或與手指並為一梢。「勁達四梢」,就是尋常以雙方接觸點為力點,現變為支點,不頂不丟,用意在梢頭上使勁作曲線運動,發揮槓桿作用,產生神奇效果。


這境界我在《壇經摸象·概論》中介紹,以說明「修行即是不著想」的道理。具體來說,經「假」法、「空」法而達「中」道,中道才是水入無間的境界。《壇經摸象》是這樣說的:我本來說,太極勁不是棍子勁,而是鞭子勁,不發力時是軟的,發力瞬間奇硬無比,而且有穿透力,所以,我認為太極拳書中說的「力達四梢」是「妙點」,掌握了力達四梢,就會產生旁人看來十分神奇的高功夫效果。現在我知道這樣理解還是淺層次的。認為太極勁是鞭子勁還不到位,太極勁應該是水的勁力。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水,一個浪頭打到你身上,你不覺得身體哪個部位特別受力,整個身子卻被連根拔起,席捲出去。而且你無法反抗,因為你找不到著力點。有著力點,對方力再大,還可以躲避,還可以頂一下;沒著力點,不知所措。水又是避實就虛,無孔不入,隨器就型。你不動它要把你卷出去,越亂動、越撲騰,越失去控制力。


第一步,我對人說,譬如兩手按在對方胸前,你不要一直勁擊發,想著此勁好像兩股水流,繞過身體,到對方身後回合,這樣擊發,對方胸前沒有感到壓力加重,無從抵抗,而兩腳卻「漂」起來了。第二步,還譬如同前姿勢,兩手按在對方胸前,你不要想著勁望對方身體實有處擊發,想著望身體旁邊的空處擊發,除了身體,都是空處,空處比身體面積要大得多,這樣擊發,對方就往擊發方向退出去了。但這第一步、第二步雖然已經運用了「空」的概念,但還不究竟。第一步相當於佛教中的「假」法,第二步相當於「空」法,第三步才是「中」道。還以如前姿勢為例,第三步要求當下把對方身體看空,認為這身體本來是「空」的,就這麼擊發,好像對面前空氣推了一下,而對方如同受到電擊雷轟,剛感到震動,人已經飛了出去。有的來不及跳(練習太極推手,會跳是基本功),就腳未動步,跌倒在地。受到的打擊力,非前兩步發勁可與之比,遑論那些鬥蠻力的推手。


我是這樣解釋「當下即空」發勁的神奇效果的。如果你把對方身體看作「有」的,就像去拿一塊鐵,肌肉要事先作調整、準備,某些部分會緊張。這種細微的變化,訓練有數的對方會察覺到,會作出避讓或抵抗的反應。你把對方看作「空」的,就像去拿一張紙,你不會緊張,對方也無從察覺。而不緊張,你的速度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根據太極勁「發於腰腿形於指」的原理,太極發勁的助跑過程,是在體內完成的,肌肉不緊張,跑道通暢,速度就出得來;同樣電壓,電阻小,電流就大。太極勁擊人,不是靠單位面積的壓力,就像說泰森一拳有多少磅;而是靠速度,就像速度極快的撲克牌,飛過去可以斬斷黃瓜。而對方一旦被動搖,向某方向飛出、傾倒,他的重量就變成了慣性。再加上人的重心點不堪一擊,稍有傾斜,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一個排奇襲白虎團的司令部,立刻就把王牌軍打癱瘓了。然而,前提是對方毫無察覺。


因此,太極推手要訓練聽勁,聽勁是太極推手的基礎,也是最難學的高深功夫。然而,「當下即空」就是破聽勁的,因為我發你是無預謀的,把你發出去了,我也不知道是用什麼動作把你發出去的,你怎麼知道我以什麼動作把你發出去,而加以防範、作出反應?妙就妙在,當下即空擊發後,我發現勁真的像水一樣,自然向對方最空虛、最薄弱的地方進入,如入無人之境,做出動作是最合理的。有為法的推手,一般是以極快動作,先將對方拗至彆扭、失勢姿勢,然後擊發。進一層的是避其鋒芒,借力打力。而無為法的推手發勁,無論是對方來襲,還是此方攻擊,都是心念一空,隨即擊發,剎那間,外形看不出任何變化,以後出現的動作的變化,好像是與對方粘著,被退出的對方吸出去的。從太極推手的「小圈打大圈」的觀點來看,無為法發勁無疑要勝過有為法發勁。從上面的話可以看到,我當時認為「水入無間」已是無為法,已是太極推手的最高境界了。


但體會到「水入無間」也給我帶來煩惱,更怕跟蠻力之人推手,因為受到蠻力衝擊,心念一動,當下即空,可能使對方像風吹柳絮一樣飄飛出去,釀成事故。全然不需用力,全然不知用什麼招式,所以,也無法在擊出後又拖住對方。在某一天,我忽然悟到,如果在推手時,不以對方來力推搡我,而以對方來力為我按摩,我的身體反應不就是「不頂不丟」嗎?被人按摩時,不會肌肉繃緊以抗拒,是為「不頂」;也不會躲閃逃避,是為「不丟」。使了一下,果然如此。以享受按摩的心態去推手,捨己從人,化即是打,也沒有化與打。就是配合對方按摩,使自己的濁氣降至腳底,然後隨勢將體內濁物拋出。或者享受後伸個懶腰,或者也為對方按摩,這樣,對方的身體就在不知不覺中莫名其妙的飄蕩出去了,但儘管飄出去甚至跌翻,人也覺得很舒服。至此,我才知道,前三層境界,都還有打人與不被人打之心,雖然第三層已至無為法,但終究有些許主動出擊之心,與太極拳「捨己從人」之意尚有距離。只要稍有對方是來攻擊我之心,必定有稍許防備抵抗或躲避的反應。只有視來力為按摩,才能完全放鬆。同樣,攻擊對方,也難免在發力一剎那手上加力,而正是在一剎那加力,可以被對方聽到,有效防禦與反擊。所以,瞬時意念決定身體微細反應,這才是太極推手「用意不用力」的科學根據。這也使我領悟到,《老子》既說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間」;更說了:「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太極勁是「水」的勁,這不錯,但只有領悟到「來往皆善」,這「水」的勁才至善至美。太極拳理是中華民族的先輩從生活中總結、提煉、感悟得到的因此太極拳理與太極推手的境界如果用之生活,用之待人接物,也將受益無窮。

編輯:小七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廣告)

相關焦點

  • 劉晚蒼的太極推手觀
    劉晚蒼先生的推手,在京津武術圈中,其水準是公認的。他推手造詣深厚,技藝超群,聽、化、拿、發,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劉晚蒼說:「練太極拳如寫字一樣,字寫得好叫有味,這味就是神韻,在太極拳裡叫氣勢,不在樣式在氣勢,氣勢即大氣磅礴之勢,內涵之勢,太極拳的外部動作可以糾正,其神韻只能自悟了。」他最常說一句話:「太極拳功夫要練到腳上,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他還愛說另一句:「一抬頭,一投足,一轉腰,要晃動乾坤!」,這一晃,六合全有了。多精闢!
  • 學習太極推手的心理障礙
    太極推手的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遇到高師,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花最少的苦功,以最高的效率求得那令人欽羨不已的太極神功。對中國武術有所了解的武術愛好者都知道太極高手那輕靈縹緲,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的境界,都知道太極耄耋御眾,快何能為的妙處。因此都日思夜想地做著一個共同的夢:希望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甚至五年後,而成為一個神閒氣靜、瀟灑自如、常常立於不敗之地的太極高手。
  • 武漢太極推手比賽
    武漢太極推手比賽太極推手,也稱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
  • 太極推手名家蔡松芳展示的太極凌空勁
    筆者曾採寫過當代國內外不少太極拳名家,故對推手也略知一二,為了印證蔡松芳「用意不用力」的推手法,筆者與他搭手試驗。筆者一與他搭手,兩人身形、手形觸點均不動,蔡松芳一用意,筆者便感到全身凌空失重,腳跟浮動,失去了機勢,十多次均一樣。蔡松芳向筆者詳細地講述了「用意不用力」的操作全過程,並指出目前推手的最大毛病是用力不用意,不少人甚至不相信有「用意不用力」的技法存在。
  • 楊澄甫《論太極推手》
    《論太極推手》是楊澄甫先生三篇經典拳論之一,三篇為:《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術十要》以及《論太極推手》,都是楊澄甫口述,分別由張鴻奎、陳微明二人記錄。《論太極推手》是對楊式太極拳推手的論述,全文僅246字。字字珠璣,句句精粹,轉錄如下: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 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
  • 太極推手(一)
    可是,總有好事者,有人搭了一個擂臺,要請出天下太極高手同臺競技,一決高下,競技推手開始了。二、廢墟各路高手齊聚賽場,凡是有些能耐的都想在此一展風採,光耀師門。然而命中注定,賽場上可以有英雄,卻不會有神。出手的人不過如此,人們看不到神的出現。可是一回家裡,看見的到處都是神。怎麼回事?
  • 太極推手練習的三個階段,也是三種境界!
    推手流傳到現在,已經發展的比較完善了。練習步驟越來越細化,從定步到活步,從單手到雙手,分出很多步驟,豐富了練習的體系。但從某種角度看,簡單東西複雜化也不見得是好事,容易把人搞糊塗。盤架子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是知人的功夫。
  • 太極推手的搭手式
    以上姿勢作好後,即成順步右式單搭手式。在站步時,步子的大小,身架的高低可自由處理,但最好是兩人一致,以求協調。如果兩人個子高矮不一,可作適當調整,高者站低些,矮者站高些。雙方的距離(以後腳為準),原則上為.兩步,以一方坐腿退身到盡點,另一方弓步進身到極點時互相能伸手摸到對方的身體為適度。
  • 「快三舞太極推手」公益培訓線上舉辦
    日前,該計劃為鄉村體育教師開展了「快三舞太極推手」公益培訓,受到熱捧。「佛山推手」創始人肖兵走進線上課堂,向參與公益培訓的體育老師傳授「快三舞太極推手」競技遊戲。據了解,此次培訓對象主要針對鄉村體育教師,使得偏遠地區青少年兒童能夠體驗更豐富的體育運動特別是課間操運動課程。肖兵用文、圖、視頻的形式,線上教授步法和手腳姿勢,教學深入淺出,參與培訓的老師深受啟發。
  • 太極內訌!王佔海遭太極民間高手挑戰:你是騙子,我挑戰你的推手
    【文/搏擊江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氏太極拳王西安拳法第二代傳人、太極宗師王佔海成為了一枚超級大網紅,不斷發些視頻和武術片段,比如指點江山,比如單臂舉起百斤槓鈴,比如收搏擊冠軍神獸玄武為徒。您說您有這麼好的平臺,本來是應該為中國太極文化做些事情,我想馬雲和李連杰的初心,也是想發揚太極文化,向世界傳播太極文化,讓世人說太極是我們的文化符號。可是所有的一切,你的功守道,都是你們王家的自己人。民間的拳師,各門各派的徒弟,根本就報不進去的,能進去的都是和你有點瓜葛的,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太極功守道變成了你們的王家拳了。」
  • 太極內訌!王佔海遭太極民間高手挑戰:你是騙子,我挑戰你的推手
    您說您有這麼好的平臺,本來是應該為中國太極文化做些事情,我想馬雲和李連杰的初心,也是想發揚太極文化,向世界傳播太極文化,讓世人說太極是我們的文化符號。可是所有的一切,你的功守道,都是你們王家的自己人。民間的拳師,各門各派的徒弟,根本就報不進去的,能進去的都是和你有點瓜葛的,說句不好聽的,現在的太極功守道變成了你們的王家拳了。」
  • 太極推手五大作用,看懂了一定要推
    太極拳推手包括單挽推手、定步四正手、活步四正手、進一退一推手、四隅推手和亂踩花推手等內容。太極拳推手是介於太極拳套路與散手之間,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推手的基本功。太極拳套路為體,太極拳推手為用。僅僅練習拳架而不學練推手則太極拳的功夫不能長進,十年下來可能連一個門外漢都對付不了。太極拳推手是檢驗太極拳套路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太極拳的推手是向散手實戰過渡的教學練習方式,太極推手運動有的表現為比較的激烈爆猛,也有的相對地表現為文雅溫和,但無論是剛猛還是柔和,都是交戰雙方鬥智鬥勇的對抗運動 。只是從目前來看, 因為從健身角度為了自身的安全係數等等,人們越來越減弱太極推手的高強度武力抗爭,而漸趨採取相對柔和的運動方式,更加注重對抗的藝術及人的智慧謀略 。我們今天便要討論這種「外交戰略」 。
  • 太極推手謹記三個字:空、勁、根
    對太極拳和太極技擊也是運用這個模式去認識的,使我們在習練中認識到,太極技擊是修煉太極拳多年的綜合功力,技擊是個大工程。空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身上手上共同點是空,透空,身體狀態要符合「形於手指」、「妙手空空」、「全體透空"。太極功夫的最高境界是身體練松練空「中空道通",一羽不能加,極靜極空,空為無,什麼都沒有。去拽大師的衣服時,將衣服拽起來,再也拽不動了,感覺衣服與人一體,人與地是完整的一體。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貫徹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原則,是運用太極十三勢的技術內容,以聽勁,即皮膚觸覺為主要手段,來發揮太極推手中捨己從人,引進落空,避實就虛,乘勢借力,以輕制重,以柔化剛,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力取勝,達到以「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 2019全國大學生太極推手比賽圖說
    2019年8月13-18日,中國大學生太極推手、長短兵錦標賽在遵義師範學院體育館舉行。這是首次舉辦的一個武術對抗比賽。
  • 拳架就是「知己」,推手就是「知彼」?看看太極前輩名家們如何說
    》,書中詳細講述了「太極拳法既不是單純走架,也不是單純推手而能求得的。太極拳術的造詣必須是在走架與推手緊密結合中才能獲得」。他們甚至認為從「學以致用、體用兼備」的角度講,「練時無人若有人,用時有人若無人」。概而言之:「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 在漁船上玩太極推手,拳迷:能推動馬保國嗎?
    在漁船上展示自己拿手的太極功夫,玩得高興,心裡舒服。這還不說,雷雷還和一位身材不高但很敦實的中年男子玩起了太極推手。上圖就是雷雷面帶微笑玩推手的畫面,是不是很瀟灑呢?雷雷的太極推手,可是經歷過太極宗師王佔海的點撥,雷雷和多名太極高手都進行過推手
  • 練太極拳為啥要推手,可不可以不推?
    練太極拳是否可以不練推手?如果從技擊的角度來看,練太極拳也未必就要練推手,其他不少的拳種沒有推手你看人家還是照樣能練出實戰功夫來。那為啥太極拳門卻又有獨特的「推手」這一重要的訓練體系呢?原因在於「太極推手」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較技」;而在於從另一個體系來訓練人體的「放鬆」。這恰是太極祖師的高明之處,但今天被不少後人給搞顛倒了。我們知道太極的拳架是練「體」,推手是練「用」,體用互根,方得其妙。
  • 重慶市太極推手匯-48期
    道歷:四七一七年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農曆庚子土年  十月  二十二日 大庚子年  丁亥月  癸未日此日幹支:癸未   建除十二神:除執位推手匯迎來了第雲手,為太極二十四式第十式。在現有的各家太極拳勢中,雲手演練的風格是多樣的。但各家太極拳均稱雲手為"母式",可見其在太極拳技術體系中的非凡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