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晚蒼的太極推手觀

2020-12-10 傳人釋太極

劉晚蒼先生的推手,在京津武術圈中,其水準是公認的。他推手造詣深厚,技藝超群,聽、化、拿、發,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劉晚蒼說:「練太極拳如寫字一樣,字寫得好叫有味,這味就是神韻,在太極拳裡叫氣勢,不在樣式在氣勢,氣勢即大氣磅礴之勢,內涵之勢,太極拳的外部動作可以糾正,其神韻只能自悟了。」他最常說一句話:「太極拳功夫要練到腳上,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他還愛說另一句:「一抬頭,一投足,一轉腰,要晃動乾坤!」,這一晃,六合全有了。多精闢!

劉晚蒼對太極勁的理解:「太極勁忽隱忽現,極剛極柔,手到勁發未中之先沒勁,既中之後無勁,只在中敵之剎那發勁。一發即收,斂氣凝神,發勁如放箭。」他對太極剛柔的感覺體會入微!

劉晚蒼認為:推手第一要聽對方的來勁,要想聽勁得能沾粘,聽勁準確才能懂勁,聽勁關鍵在於松腰腿。第二要主動問勁,問出對方的勁來更要能化解,沾連粘隨就是主動敷蓋於對方身體偵察情況,控制敵人的有效方法,細微而靈動。

他的推手秘訣是真、假、虛、靈、巧。吳式太極拳以輕靈著稱,怎樣才算輕,搭手要輕,如同踩在初冬的薄冰上,稍一用力就會掉在水裡,得提千百倍的小心。聽勁要輕,如同人家細聲小語一樣。

他對推手的闡述細膩、準確、清晰,既描敘細節,又強調整體,拳理剖析深入淺出,雖不引經據典,卻以自身經驗和體悟詮釋經典,無愧吳式太極拳大師!

相關焦點

  • 拳架就是「知己」,推手就是「知彼」?看看太極前輩名家們如何說
    劉晚蒼老師拳照北京吳式太極拳協會第一任會長劉晚蒼老師在20世紀70年代末曾與劉石樵合作撰寫了一本專著《太極拳走架與推手》,書中詳細講述了「太極拳法既不是單純走架,也不是單純推手而能求得的。太極拳術的造詣必須是在走架與推手緊密結合中才能獲得」。他們甚至認為從「學以致用、體用兼備」的角度講,「練時無人若有人,用時有人若無人」。概而言之:「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 吳式太極拳名家馬長勳先生在傳統太極拳推手研究社上的推手表演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武術醫療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傳統太極拳健身推手研究社社長、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員。       馬長勳先生師承著名太極拳家、吳式太極拳的第三代傳人劉晚蒼先生全面地繼承了劉先生的太極拳技藝。青年時代,馬先生不僅刻苦鑽研拳藝而且善於領悟拳理,許多武術前輩如吳式太極拳第二代名家王子英、李文杰、張繼之、楊禹廷等先生在拳藝、推手及理論上都給過他深刻的影響和真傳。
  • 楊澄甫《論太極推手》
    《論太極推手》是楊澄甫先生三篇經典拳論之一,三篇為:《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術十要》以及《論太極推手》,都是楊澄甫口述,分別由張鴻奎、陳微明二人記錄。《論太極推手》是對楊式太極拳推手的論述,全文僅246字。字字珠璣,句句精粹,轉錄如下: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 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
  • 武漢太極推手比賽
    武漢太極推手比賽太極推手,也稱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極拳的雙人徒手對抗練習
  • 太極推手(一)
    可是,總有好事者,有人搭了一個擂臺,要請出天下太極高手同臺競技,一決高下,競技推手開始了。二、廢墟各路高手齊聚賽場,凡是有些能耐的都想在此一展風採,光耀師門。然而命中注定,賽場上可以有英雄,卻不會有神。出手的人不過如此,人們看不到神的出現。可是一回家裡,看見的到處都是神。怎麼回事?
  • 太極推手的搭手式
    雙搭手式的樁步除有單搭手的樁步外,還有小開立步的站步法,即:兩人相距一步對立,兩腳平行分開約半肩寬,然後兩手相搭成推手預備式。因此,除了單搭手式變成的六種以外,雙搭手式還有小開立步左式雙搭手式和小開立步右式雙搭手式,共八種。動步準手多以小開立步搭手式為預備式。
  •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
    太極推手中的「演變」與「滲透」太極拳的推手是向散手實戰過渡的教學練習方式,太極推手運動有的表現為比較的激烈爆猛,也有的相對地表現為文雅溫和,但無論是剛猛還是柔和,都是交戰雙方鬥智鬥勇的對抗運動 。只是從目前來看, 因為從健身角度為了自身的安全係數等等,人們越來越減弱太極推手的高強度武力抗爭,而漸趨採取相對柔和的運動方式,更加注重對抗的藝術及人的智慧謀略 。我們今天便要討論這種「外交戰略」 。
  • 學習太極推手的心理障礙
    學習太極拳推手首先應當戒除求勝怕輸的這一心理障礙,否則將是南轅北轍,枉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純功。克服這一心理障礙後,在明師指點下,循序漸進,刻苦練功,虛心求教方能穩步取得可喜的進步和成效。太極推手的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理想,希望自己能遇到高師,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花最少的苦功,以最高的效率求得那令人欽羨不已的太極神功。
  • 2019全國大學生太極推手比賽圖說
    2019年8月13-18日,中國大學生太極推手、長短兵錦標賽在遵義師範學院體育館舉行。這是首次舉辦的一個武術對抗比賽。
  • 【深度好文】太極推手的境界
    最近,我回顧自己研習太極推手的感悟,總結出太極推手的四層境界,與同好一起探討。
  • 力學原理在太極推手中應用
    太極推手的訓練方法,貫徹粘連黏隨,不丟不頂,無過不及,隨曲就伸的原則,是運用太極十三勢的技術內容,以聽勁,即皮膚觸覺為主要手段,來發揮太極推手中捨己從人,引進落空,避實就虛,乘勢借力,以輕制重,以柔化剛,以小力勝大力,以巧力取勝,達到以「四兩撥千斤」的技巧。
  • 「快三舞太極推手」公益培訓線上舉辦
    日前,該計劃為鄉村體育教師開展了「快三舞太極推手」公益培訓,受到熱捧。「佛山推手」創始人肖兵走進線上課堂,向參與公益培訓的體育老師傳授「快三舞太極推手」競技遊戲。據了解,此次培訓對象主要針對鄉村體育教師,使得偏遠地區青少年兒童能夠體驗更豐富的體育運動特別是課間操運動課程。肖兵用文、圖、視頻的形式,線上教授步法和手腳姿勢,教學深入淺出,參與培訓的老師深受啟發。
  • 重慶市太極推手匯-48期
    道歷:四七一七年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農曆庚子土年  十月  二十二日 大庚子年  丁亥月  癸未日此日幹支:癸未   建除十二神:除執位推手匯迎來了第雲手,為太極二十四式第十式。在現有的各家太極拳勢中,雲手演練的風格是多樣的。但各家太極拳均稱雲手為"母式",可見其在太極拳技術體系中的非凡位置。
  • 練太極拳為啥要推手,可不可以不推?
    練太極拳是否可以不練推手?如果從技擊的角度來看,練太極拳也未必就要練推手,其他不少的拳種沒有推手你看人家還是照樣能練出實戰功夫來。那為啥太極拳門卻又有獨特的「推手」這一重要的訓練體系呢?原因在於「太極推手」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較技」;而在於從另一個體系來訓練人體的「放鬆」。這恰是太極祖師的高明之處,但今天被不少後人給搞顛倒了。我們知道太極的拳架是練「體」,推手是練「用」,體用互根,方得其妙。
  • 太極推手,習練基本知識詳細講解
    太極推手是中國武術獨有的訓練方法,它不是為了推手而推手,而是要解決技擊中一搭手就控制對手的問題。技擊中一旦能搭手控制對手,奪位放人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太極推手無非是練聽勁,如果雙方用蠻勁推,說明根本沒有放鬆著來推,沒有放鬆,是什麼也聽不出來的,方法沒掌握還不如不練,要是放鬆了,呼吸自然就均勻和緩了,同樣,練推手要是搞成比賽,有了競爭和輸贏意識,那就完全背離了推手的訓練初衷,最終只會練成摔跤技法和柔道技法。
  • 太極推手的技巧和作用,看懂了一定要試試
    太極推手是太極拳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備受太極拳家所重視。太極推手的起源、發展以及養生、技擊價值等,也成為歷代太極拳家與太極愛好者進行探索、研究的重要領域。太極推手古代稱為「打手」、「揉手」、「擠手」、「搭手」等等,是陳王庭創立的以身體上肢軀幹為進攻部位,運用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借力打力,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的一種集文化性、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為一體的太極拳對抗形式。
  • 民國武術名家柳印虎論太極推手
    故練習太極推手,其要並非是將彼推倒,如此,則與摔跤無異矣。練太極推手,其要全在於知彼意、調己身,使二者協調如一而己。一旦練之有成,則與彼一搭手,即能知彼有何不順,一問一應,即刻為我所用。若彼技高於我,一搭手,頓覺彼四下皆空,便知自己暴露於彼無遺矣。
  • 書評丨小說《推手》:商業精英打著太極戀愛
    《推手》作者:張曉峰、丁夕關鍵詞:商戰 太極 言情香茶指數:一句話感受:這個「推手」是太極的「推手」,也是幕後的「推手」。(一)《推手》是一部糅合了很多元素的小說。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元素就是言情、太極和商戰。小說其實講述的是一個人自身成長和轉變的故事,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又影響到了周圍的很多人。(二)男主角柳青陽是一個小富二代,這得益於他的父親,但一次商業陰謀,使柳青陽的父親欠上巨額債務,並最終累死在還債的道路上。人生的巨大起落,讓這個玩世不恭的富二代一下子就體味到世態炎涼。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王宗嶽《太極拳論》說:太極拳「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勝人。據《王徵南墓志銘》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這段話告訴我們:先發攻擊有弊端,「人易得以乘之」。「以靜制動」可使「犯者應手即僕」。何為「以靜制動」呢?
  • 太極推手五大作用,看懂了一定要推
    太極拳推手包括單挽推手、定步四正手、活步四正手、進一退一推手、四隅推手和亂踩花推手等內容。太極拳推手是介於太極拳套路與散手之間,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推手的基本功。太極拳套路為體,太極拳推手為用。僅僅練習拳架而不學練推手則太極拳的功夫不能長進,十年下來可能連一個門外漢都對付不了。太極拳推手是檢驗太極拳套路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