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為啥要推手,可不可以不推?

2020-12-10 阿七聊功夫

練太極拳是否可以不練推手?

如果從技擊的角度來看,練太極拳也未必就要練推手,其他不少的拳種沒有推手你看人家還是照樣能練出實戰功夫來。

那為啥太極拳門卻又有獨特的「推手」這一重要的訓練體系呢?

原因在於「太極推手」的真實目的不是為了「較技」;而在於從另一個體系來訓練人體的「放鬆」。

這恰是太極祖師的高明之處,但今天被不少後人給搞顛倒了。

我們知道太極的拳架是練「體」,推手是練「用」,體用互根,方得其妙。

因為推手是練用,很多人以為就是練「較技」,是練勾絆擒摔的東西,於是乎各種五花八門的「頂牛」推手就出來了,更有甚者還夾雜各種手法和腿法在裡面;如此這般其實已經和真實的推手南轅北轍,向隅而泣。

我們知道,太極拳主要靠「放鬆」來鍛鍊,但松不是目的,只是最重要的訓練方法,其最終是通過松的訓練達到「堅剛」的目的,所謂極柔成剛便是這個道理。

平時我們自己打拳的時候一般是處在「自我」的意識狀態下練習放鬆,多數時候你感到自己的心身、拳式都很放鬆了,整個人都是舒暢的,於是很多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松得不錯了;但結果推手的時候與人一搭手,不是僵就是硬,或者松的的不透不淨,感覺處處受制,全身都是彆扭的。

為啥會出現這樣的境遇呢?因為你平時打拳那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松」的狀態是沒有「受力」的;所以,一旦受力便有不適。

所以,推手就是針對「受力」狀態訓練放鬆的一種手段。

過去,有條件的太極拳家都要請「相手」,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陪練」,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訓練相互受力的放鬆。

兩個人的推手,相互是給力的,與一個人打拳找松是兩碼事;但這個時候你又不能頂也不能懈,那麼難度自然加大了,所以推手就是在這種「壓力」下讓你去找松。

因而,說「推手就是檢驗拳架」這句話應該說只對了一半,因為拳架和推手是兩個不一樣的訓練體系。推手不好打拳肯定有問題,但拳打好了不一定就能推手,因為他們放鬆的環境是不一樣的,一個是自我的安逸狀態,一個是受力的不舒服狀態。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僅僅靠打拳不練推手是很難找到真松的,那種「頂牛」的推手更是錯誤的。

而推手訓練「放鬆」的根本方法就是「沾粘綿隨,不丟不頂」。

這八個字容易理解,但真要做到實屬不易。

所以,真實的推手如果彼此都從「放鬆」的目的去訓練,而不是爭勝負,便慢慢有圓活之趣,松彈之力,隨曲就伸的功夫也就慢慢有了。

所謂「聽勁」、「化勁」其根本都是建立在「放鬆」二字基礎之上,沒有了放鬆其他都是白搭。

縱觀歷史上太極先輩們的比武降敵,也都是靠功夫折服對方的;沒有說哪個是靠推手推幾下就另令對方信服的。

所以,如果你把推手當成「比手」,勢必較力,也就失去了推手訓練的本質所在。

因而明白了傳統太極拳的真實推手之用意,才有助於我們練好太極功夫。

(註:轉載請註明摘自百家號「阿七聊功夫」,作者:戚海軍)

相關焦點

  • 太極推手五大作用,看懂了一定要推
    太極拳推手包括單挽推手、定步四正手、活步四正手、進一退一推手、四隅推手和亂踩花推手等內容。太極拳推手是介於太極拳套路與散手之間,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推手的基本功。太極拳套路為體,太極拳推手為用。僅僅練習拳架而不學練推手則太極拳的功夫不能長進,十年下來可能連一個門外漢都對付不了。太極拳推手是檢驗太極拳套路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太極拳先散推?怪不得不出功,沒八法推手是浪費時間
    太極拳先散推?怪不得不出功,沒八法推手是浪費時間 龐老師,練太極拳不進行單雙推手,上來就散推可不可以?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柔弱既然能勝剛強,那麼「顯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取勝。「柔」表示「不頂」「順勢而為」「不以力勝人」。那麼,與「柔」反義的「剛」則表示「頂」「針鋒相對」「以力勝人」。王宗嶽《太極拳論》說:太極拳「非力勝」,亦即不以力勝人。據《王徵南墓志銘》記載:「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
  • 楊澄甫《論太極推手》
    《論太極推手》是楊澄甫先生三篇經典拳論之一,三篇為:《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術十要》以及《論太極推手》,都是楊澄甫口述,分別由張鴻奎、陳微明二人記錄。《論太極推手》是對楊式太極拳推手的論述,全文僅246字。字字珠璣,句句精粹,轉錄如下:世間練太極者,亦不在少數。宜知分別純雜,以其味不同也。純粹太極, 其臂如棉裹鐵,柔軟沉重。推手之時,可以分辨。
  • 【乾貨】太極宗師楊振基練拳心法分享 瞬間開悟
    前輩們的心得都需要建立在你「苦練」基礎之上,如果你不去用心練功,那什麼太極秘籍放在你面前都是一堆廢話廢紙而已。 小漾給大家分享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楊振基老前輩給後輩們整理出來的九大練拳心法,如果堅持不懈的練習功夫都會有所長進。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而用西方的邏輯思維方法去悟拳理,就不容易明白。因為,邏輯思維只承認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比如:有一才有二, 有二才有三這樣的推理方法。這種推理方法與我國的傳統思維方法有本質的不同。因此,我個人認為,要想練好太極拳和悟懂拳理,必須運用象數思維的方法去領會拳理,才能進步得快。
  • 太極推手的搭手式
    1.單搭手式單搭手式是單手推手的預備式,由對練雙方各出一手相搭而成。運動時只以所搭之手互推。互出右手相搭的稱右式搭手,互出左手相搭的稱為左式搭手。(4)兩腳前後分立,前腳尖要正指前方,後腳尖要外撇30°~45°,與身體朝左的角度一致,同時兩腳(以腳跟為準)要左右錯.開,不要站在一條直線上。(5)左手雖不相搭,但亦略含外掤之意,不要毫無控制地任其鬆軟垂吊貼身。
  • 缺了師父餵勁的太極不叫拳(轉)
    練太極拳為什麼必須練推手呢?因為太極拳一百多個動作的實用價值都得從推手中體驗出來。但我們得知道推手不是打架,也不等於對打,切忌摔扭和用力推手。如果不推手,就等於砍掉了太極拳的一條腿,成了跛腳行路,使不得。真正的推手是餵勁推手,餵勁如同餵飯,要慢慢來,絕不是隨便學學練練就成了。
  • 學習太極推手的心理障礙
    生活中有許多練太極拳的人花費了20多年,甚至更多的時間,依然未能跳出「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的誤區。為什麼?因為有許多拳齡、推齡(即推手之年限)很長很長的前輩,在年輕力壯者的進攻下,開始時仍能從容走化,以太極之理應之,但一遇頗具威脅之手法,此時用其所掌握的太極功夫已無可解脫,則往往會本能地發生頂撞,產生一種潛意識:「我就不能輸給你,看你如何?」
  • 太極拳經精要
    附:八要:掤要撐,捋要輕,擠要橫,按要攻,採要實,挒要驚,肘要衝,靠要崩。 太極拳基礎功--站樁     大多太極拳愛好者練拳不站樁,其實站樁是太極拳功夫的重要組成部份,既養生又出功夫。在清代太極拳秘譜中有「對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樁」一節,說練守中土,練中定勁的重要,「所難中土不離位」,「定之方中足有根」。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我們該怎樣去練太極拳?
    太極拳首先要解決為什麼要練的問題,至少要了解兩個方面:了解太極拳,了解自己。概括地說,太極拳是一種調節氣血、調動人體潛能、攻防兼備的內家拳。其功用是動中求靜,激發真氣,以柔克剛。也就是說,練這種拳,第一位的是強身健體,其次才是防身自衛。健身是本,防身是末。為健身者可練,為防身者也可練。
  • 奧秘在這裡:懂勁前練的是操,懂勁後練的才是拳
    不少人就是抱著多學架子的認識來學拳的 。沒有或者很少交流 練拳的心得體會,解讀太極理論 ,切磋推手等。 陳小旺說,練太極拳就是練丹田,通任督脈。拳套裡的不同姿勢可以打通不同部位的經絡。你的拳場就應該明明白白表明 目的是養身健體練丹田通經脈,是從著熟而悟懂勁」。 百花山------李亞萍成為楊氏太極第六代傳人,她的拳場遍及北京。
  • 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作者馬權友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 有無襠勁決定你的太極拳練的是否能舒展到位、是否能氣沉丹田、是否能產生功力。練的到位拳架就漂亮,內氣能下沉,就能養生,能產功力,就能實用防身。拳諺就有:「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轉鳥難飛。」這說明襠勁在太極行拳中非常重要。「練太極拳襠內要有合勁」這是我馬權友教徒弟時常用的一句口頭禪。下面淺談一下襠內合勁。 簡言之,兩大腿內謂之襠。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練他種拳術的人,工夫即算不深,只是練過拳的必有相當體力,比較未經練過的強健。唯練太極拳的人,以不尚力原故,初練一年半載,體力並不見得比尋常的人發達許多。體力既不比人強,而太極拳的用法,又遠不及他種拳式之簡易、易於領會。無論初學的人,就是對太極拳用過三五年苦工夫的,除卻照一定的規矩推手而外,若教他將太極拳一手一手的用法,從頭至尾解釋出來,恐怕能辦得到的很少。
  • 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
    為什麼說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呢?在最原始的祖本「老三本」《太極拳譜》中,記載的搭手樣板是「活步搭手」,也就是二人很快速的搭手練法,而搭手與練拳架是一致的,「走架即是搭手,搭手即是走架」嘛,所以,按《太極拳譜》說的高級成熟階段,無論是二人搭手還是個人走架,都必須要做到快練,也就是長拳快架。而我們比較常見的定步推手,只是個半成品而已,只是通向活步快速搭手的過程。
  • 劉晚蒼的太極推手觀
    劉晚蒼先生的推手,在京津武術圈中,其水準是公認的。他推手造詣深厚,技藝超群,聽、化、拿、發,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劉晚蒼說:「練太極拳如寫字一樣,字寫得好叫有味,這味就是神韻,在太極拳裡叫氣勢,不在樣式在氣勢,氣勢即大氣磅礴之勢,內涵之勢,太極拳的外部動作可以糾正,其神韻只能自悟了。」他最常說一句話:「太極拳功夫要練到腳上,才知道什麼是太極拳!」。他還愛說另一句:「一抬頭,一投足,一轉腰,要晃動乾坤!」,這一晃,六合全有了。多精闢!
  • 【極度罕見視頻】大師vs大師切磋交流——1992年全國首屆太極推手研討會
    11.頂級大師評論太極拳引起的思考12.再說內家拳、外家拳話題13.為什麼你練的太極拳不出功夫?14.太極拳唯一的鑑定標準66.顧留馨再再傳弟子的到訪67.做到活死人,才能打人如走路68.太極拳——是個球啊69.太極拳大師的功德70.太極拳——為你打造一口井71.腳踏浮萍——真正的武林秘籍72.中醫為啥喜歡練太極拳?
  • 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一靜無有不靜.這一動一靜,首先是指大腦的統一指揮功能.所以,打拳必須先使大腦松靜下來.即所謂「洗心滌慮」,排除雜念,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太極拳強調用意,強調意念力的鍛鍊,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松靜狀態,然後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