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得慢就是垃圾跑量?每次奔跑,都好過原地踏步

2020-12-23 全民跑步

垃圾跑量不能用多少與快慢來恆定,而應該與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目標達成度來定義。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上個月末,小編所在的跑群裡,有一個小夥伴打了個月卡,月跑量150公裡,平均配速7分35秒。有人就說,跑得挺多,就是配速太慢了,這樣跑基本都是垃圾跑量,沒什麼用。

現在,隨著業餘跑友越來越專業,跑圈出現了很多新名詞。「垃圾跑量」便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詞彙,一部分人認為,「垃圾跑量既耽誤時間又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總是跑得太慢還不如不跑;」還有一些跑友認為,「跑得慢怎麼了?我自己覺得高興、舒服就行,我每天慢跑,照樣馬拉松輕鬆完賽。」

跑得慢,就是垃圾跑量嗎?但實際上,有些跑友可能沒有真正理解垃圾跑量與慢跑的區別,因為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什麼是慢跑?

慢跑,本質上屬於低強度的有氧跑範疇,這種訓練方法強度低,持續性強,並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氧耐力水平。增強耐力,不論對於跑步大神還是小白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能被稱為垃圾跑量。

有些人一提到馬拉松訓練,就會想到間歇跑、節奏跑、乳酸門檻跑,而特別反感慢跑。但實際上,慢跑應該在所有訓練中佔據比重最大;沒有慢跑的基礎,跑乳酸門檻跑就無法做到;沒有慢跑的熱身,間歇跑、節奏跑會增加很大受傷的風險。

健身跑人群習慣慢跑讓自己身心得到舒展,跑步大神也經常會用5、6分的配速進行賽後恢復和賽前調整,即便是基普喬格也會在訓練前進行5分配速的3公裡慢跑熱身和訓練後的慢跑冷身。

因此,慢跑無疑是所有運動的基礎。慢跑的好處:

1. 在有氧區間進行跑步,能最高效地燃燒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 提高攝氧量,有助於更長時間的維持目標配速。

3. 改變骨骼肌細胞,增加細胞裡的線粒體數量,從而讓細胞工作產生更多的能量。

4. 增加骨密度,骨骼是活體組織,它們可以通過增加自身的密度來應對大量的壓力,而慢跑的積累能刺激骨骼增加密度。

5. 增強肌腱和韌帶的力量,加強毛細血管網密度。

從上面的總結可以看出,沒有慢跑,就談不到其他訓練。

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說慢跑是垃圾跑量呢?這或許源於近幾年馬拉松比賽的發展。

什麼是垃圾跑量?

中國馬拉松,是從2015年開始出現井噴式發展的現象的,那一年,馬拉松比賽數量直接升到了123場,而垃圾跑量的流行,也正是從那時開始。

長時間與一些跑友接觸,小編發現很多人對間歇、乳酸門檻跑、變速跑都情有獨鍾,尤其是想提高成績的朋友更是這樣,而對於慢跑,很多人不太在意,更有人覺得那是垃圾跑量,甚至帶有藐視態度。實際上垃圾跑量≠慢跑。

那麼,垃圾跑量真正的定義,應該是什麼呢?來看看達子怎麼說:

所以說,垃圾跑量本身,與快慢無關,間歇、節奏跑都可能成為垃圾跑量,而應該是和自身的目標相結合。

如果你追求成績,那一成不變的慢速跑和導致身體機能紊亂的過度訓練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如果你並不看重馬拉松成績,只是進行健康跑,不追求速度,對於這樣的人群來講,隨意的增加讓自己受傷的跑步距離就是垃圾跑量。

垃圾跑量的,本質在於它有害、無效和不科學。就像在生活中,我們產生的日常垃圾,並非都是沒用的,垃圾還分為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而我們真正要遠離的是「有害垃圾」!

所以任何事情都要和目標相結合,才能達到想要呈現的效果,失去了目標的努力,就相當於在做無用功,無目標的訓練才是垃圾跑量真正的定義。

怎樣消除自己的垃圾跑量?

有些人月跑量1000公裡以上,馬拉松成績還是徘徊在330;有些人跑得非常慢,基本上就是快走的速度,但是沒跑多久就受傷了;還有些人,跑了很久還是沒有減肥,反而越跑越胖了。

這些就是我們常見的垃圾跑量。通常情況下,消除垃圾跑量需要做到以下四點。

(1)了解自己:如果你是為了提高馬拉松成績,那首先不是盲目的提高跑量,而是了解自己的短板在哪裡,比如全程配速不穩,耐力不夠?還是自身的絕對速度有欠缺?這兩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明知道耐力不足還拼命的練間歇,明知道絕對速度達不到還總是拉跑量,那這樣的訓練就是垃圾跑量

耐力不足,就要以增大跑量為主,讓自己有氧能力有一個提升;如果你絕對速度達不到就要加強速度訓練,讓自己能更好駕馭目標配速。

所以,不跑垃圾跑量,首先要了解自己欠缺什麼,去補強。

(2)目標明確:現在跑步大神的故事很多,他們的訓練方法也許會影響到廣大跑者,但實際上,別人的訓練方法只能起到借鑑和了解的作用,並不一定適合你。

比如對於一個減肥的胖子來說,間歇跑、節奏跑、乳酸門檻跑壓根與他不相關,冒然的做這種訓練對他來說就是垃圾跑量,他要做的僅僅就是將慢跑堅持下去。

再比如對於一個佛系跑者來說,跑步之後精神狀態好了,一天的工作更加充滿活力就夠了,何必玩命練速度去增加疲勞感呢?

而對於一個追求成績的跑者來說,想達到什麼成績就要朝什麼配速去努力,比如想跑進330,就要有能夠駕馭5分以內配速的實力,想跑進300,就要朝著平均4分15秒以內的配速去訓練;想要跑進國家一級,就要想辦法達到平均3分38秒的配速。

(3)制定計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計劃,沒有計劃的訓練從開始就註定了沒有太好的結果。跑步也是一樣。

如果要減肥,就要從生活、飲食、跑步方面做一個統籌安排,要怎麼吃、要怎麼睡、要跑多少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如果只是盲目的進行跑步,但是吃的東西照樣還是那麼油膩,每天睡的還是很晚,那便很有可能早晨越跑越胖的效果。

(4)嚴格的執行力:可能很多跑者的垃圾跑量不是來源於目標和計劃的不明確,而是執行能力差。

比如說我安排了今天跑一個30公裡長距離,但是由於自己害怕累,只跑了25公裡;再比如今天安排了間歇強度,但是害怕太難受,還是慢跑吧。懶惰也會造成垃圾跑量的誕生。

結語:跑得過慢、跑得過快,都有可能是垃圾跑量。既能保證自己的健康,又能服務於個人目標的跑量才是最有效的跑量。

希望跑友們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跑步目標,朝著自己的跑步終極目標努力。每次奔跑,都好過原地踏步,只要前進,你就會優於過去的自己。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垃圾跑量?垃圾跑量並非一無是處,稍加改變就能成優質跑量
    這是因為這群跑者的跑量大部分都是垃圾跑量。垃圾跑量指的就是沒有訓練效果或者是達不到訓練效果的跑量,特點就是跑步時間長,速度慢,跑起來非常輕鬆。1、為了數據堆積跑量。有些人在每個月月初會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比如說這個月要跑500公裡。於是,不管平時在跑步還是在走路都會把app打開,他們追求的是一個數據而非跑步的訓練效果。
  • 大眾跑者哪有什麼垃圾跑量?多跑一點就有益
    於是就有人嘲笑這些跑者所積累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或者也有人把垃圾跑量等同於速度比較慢的慢跑,意思是總是進行慢速跑步沒意義,得把速度加快,如果你跑步的目的就是健身,不是參加馬拉松,那麼無論你怎麼跑,都不存在垃圾跑量。
  • 一句話冬訓方案:跑量是王道,力量要跟上
    經常參加馬拉松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到了後半程開始掉速,這就是耐力不足的表現,而冬季是儲備耐力的絕佳時機。因為冬天是一個高攝入,低輸出的季節,體內的消耗沒有夏天高,更適合跑長距離提高有氧能力。而且冬天空氣相對稀薄,每一次呼吸,都需要心肺系統更加努力的把原本不多的氧氣輸送到全身各處。許多運動員到高原去訓練也是這個道理。
  • 平哥帶你一起了解垃圾跑量
    在跑圈中有這樣一種說法:堆跑量不一定能提高跑步成績,因為很多跑量是垃圾跑量,這種說法靠譜嗎?對於垃圾跑量,估計每一位跑者對它的認識和判斷都不盡相同,配速快的人可能會認為跑得慢就是垃圾跑量,看重心率的人可能會認為跑步時心率不在目標範圍內就是垃圾跑量,注重身體感受的人則認為感覺不到累的跑步才是垃圾跑量,從不同的立場來看,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但可能都只說對了一半。
  • 慢跑就是垃圾跑量嗎?跑得慢的人,才是真正懂跑步!
    在跑圈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平時的跑量都很高,動不動就是一個月3-400公裡的跑量,但是他們的馬拉松成績卻一直跑不進4個小時,讓人感覺他們的努力和收穫完全不成正比!單從每個月的跑量來看,可以說他們已經很努力在訓練了,按理說這麼高的跑量,馬拉松成績應該不會太差,因為馬拉松的成績和跑量是息息相關的。
  • 拒絕垃圾跑量!先跑時間,再跑距離,最後才是速度
    跑步不管訓練還是包括後期參加比賽,我覺得都應該先跑時間,再跑距離,最後才是速度。有些時候雖然跑量是增加了,但是跑步能力卻見不得提高,那就是無用的垃圾跑量。那到底什麼才是垃圾跑量呢?又該如何判斷?1.起跑後狀態就差,整個過程是硬撐著跑完。
  • 跑圈最反感的「垃圾跑量」,其實有優點?
    資深跑友們經常會說的一個黑話——垃圾跑量。小白可能還沒聽說過,垃圾跑量到底是個啥?為什麼一提到就說——白跑了,都是垃圾跑量,不作數的。它真的一點用都沒有嗎?垃圾跑量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嚴肅跑者的詞典中,特點是,時間長,強度低,沒有訓練效果。還有一種垃圾跑量,是針對速度上的無效訓練。按目標速度跑了幾公裡,就力不從心,後面大段時間都處於降速跑的煎熬狀態,基本等同於訓練失敗。
  • 跑得慢,其實挺好的
    跑步一年多,跑量快到2000公裡。對於剛開始跑步的朋友來說,挺多了,對於咱們的跑友來說,我才起步。一路跑來,有一句話,一直印在腦海中:跑得慢,才能跑得遠。開始不懂,傻乎乎的邁著大步子,結果氣喘籲籲,越跑越不想跑,覺得好難,並且出現的膝傷讓我幾乎放棄。
  • 快樂撿跑,垃圾不亂「跑」!帶你直擊佛山撿跑活動精彩現場
    「預備,跑!」今日上午,由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佛山市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的「撿跑中國重塑2020」——垃圾分類佛山在行動在佛山嶺南天地熱力開跑,來自佛山各區約300名市民紛紛通過實際行動,踐行垃圾分類。一邊撿一邊跑,還要拍照打卡,你見到這麼「忙」的慢跑活動嗎?
  • 快樂撿跑,垃圾不亂「跑」!帶你直擊佛山撿跑活動精彩現場!
    「預備,跑!」今日上午,由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佛山市禪城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主辦的「撿跑中國重塑2020」——垃圾分類佛山在行動在佛山嶺南天地熱力開跑,來自佛山各區約300名市民紛紛通過實際行動,踐行垃圾分類。一邊撿一邊跑,還要拍照打卡,你見到這麼「忙」的慢跑活動嗎?請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到現場看看吧!
  • 跑量是王道,力量要跟上!
    冬天相比夏天,相同的運動量,人體損耗要少,而溫度低、速度過快容易造成拉傷,所以冬天最適合進行大量中低強度有氧訓練、是一年中跑量最大的時候,也是提高有氧耐力的關鍵時期。如果你跑馬拉松後半程開始掉速,這就是耐力不足的表現,而冬天是儲備耐力的絕佳時機。
  • 跑得慢,真的沒關係
    跑得慢,真的沒關係。 但同時她又擔心自己剛開始跑步,完全是個小白,跑得慢,參加跑團活動,要是跟不上,會不會很尷尬,不會被嫌棄吧? 小編告訴她,跑得慢,真的沒關係,跑團活動一般都會分快慢組的,只要下定決心來跑步、來改變自己,都很歡迎的。
  • 跑量是王道,力量要跟上
    整個冬訓可以分解為三個周期,也就是每個周期為4-5周,3-4周上量,1周恢復調整。呈現一個波峰波谷訓練狀態,而不是一直都是大跑量。如果想追求成績,那麼冬天得有幾次比馬拉松配速慢10-15秒左右的長距離,來彌補後半程耐力不足。 而對於330以內的選手,周跑量可以控制在80-100公裡。
  • 不用著急,原地跑了解一下
    導語:現如今很多朋友都習慣了晚上去跑步,因為晚上的時間一般來說是我們一天中最空閒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到公園裡跑跑步、散散心。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我們無法外出跑步怎麼辦?不用著急,原地跑步了解一下。原地跑和室外跑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室外跑步時,我們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呼吸新鮮的空氣,無論是對於我們的身體還是心情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室內則不同,在室內進行運動時,由於場地受限的原因,我們就好像是在原地踏步一樣,雖然能起到健身的效果,但是其效果肯定是不如室外跑的。
  • 不用著急,原地跑了解一下
    導語:現如今很多朋友都習慣了晚上去跑步,因為晚上的時間一般來說是我們一天中最空閒的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到公園裡跑跑步、散散心。但是如果遇到下雨天我們無法外出跑步怎麼辦?不用著急,原地跑步了解一下。很多人可能有些疑問,原地跑步有什麼作用呢?和室外跑步有什麼區別呢?
  • 跑得慢,有錯嗎?
    很想替她打抱不平,找該跑團負責人嘮扯嘮扯,身體有差異,能力有大小,既然如此,跑得慢,不是她的錯,更何況,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不能以競技的眼觀,要求她起飛,她只追求健康跑,加入跑團的目的,為了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卡,享受跑步的樂趣,絕非追逐速度與激情,所以佛系、健康跑,成了她的標籤,包括她進入訓練營,只想改善跑姿,認真訓練,讓自己無傷跑到老,僅此而已,所以,不要瞧不起慢跑者,請善待他們。
  • 從跑步小白到全馬跑者,都要掌握的8個跑步技巧:讓你越跑越健康
    然而,由於是傳送履帶慣性,身體基本是在進行原地跳躍運動的過程,與戶外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如若未來要參加比賽的話,最好還是與戶外跑相結合。安全的夜跑,需要注意下面兩點:一個是結伴跑步;二一個是在飯後1-2個小時,食物都消化得差不多後,再去跑步。
  • 原地跑和戶外跑的區別是什麼
    跑步對於健身者來說是一個很必要也很普遍的運動,但是不同的跑步效果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原地跑,有的人喜歡戶外跑,那麼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到底選擇哪個才會更好一點呢,其實是因人而異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想要達到的目的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再看看自己到底適合哪一種。
  • 宅在家裡就能練的原地跑訓練,助你輕鬆鍛鍊,身體好
    相信很多人喜歡跑步,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喜歡到外面去跑。這也是真實存在的,像沒有好的路段啊,人流大,車流大啊,空氣不好啊,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有。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在跑步機上跑,或者就是在家原地跑了。
  • 為什麼有人跑了三年配速依然很慢?
    跑了三年,速度仍然很慢。通過其它的訓練方法,我們需要突破身體的舒適區,突破速度的瓶頸。很多跑步者,儘管跑的年齡很長,但在配速上並沒有進步,總是固定在一定的範圍內。快速而不能起動,緩慢而不能前進,看不到任何進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