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一年多,跑量快到2000公裡。對於剛開始跑步的朋友來說,挺多了,對於咱們的跑友來說,我才起步。
一路跑來,有一句話,一直印在腦海中:跑得慢,才能跑得遠。開始不懂,傻乎乎的邁著大步子,結果氣喘籲籲,越跑越不想跑,覺得好難,並且出現的膝傷讓我幾乎放棄。偶然看到《跑步聖經》,隨後又找到同類的書籍《掌控》、《運動改變大腦》等,頓悟,原來跑步真的是要慢一點,姿勢要端正一點,核心力量需要更強一點,跑鞋支撐性要好一點,衣服要速幹的好一點……總之,跑步的最終歸宿,不是快,而是快樂。跑得慢,真的沒關係。
近來加入了跑團,和大家一接觸,發覺很多團友配速是真的真的很棒,有的打卡說15公裡慢跑卡,點開一看配速5分……這個速度可是我要用洪荒之力跑,也就只能堅持幾公裡,人家卻是在慢跑。群裡有新加入的夥伴,每天打卡,速度不慢,卻總說自己進步不大,我時不時回復一下:跑得慢,真的沒關係,幹嘛在意那些數據,跑步最重要的是開心。如果你需要減脂,能跑得遠,跑的時間長,減脂的效能就可以最大化,我那近30斤體重,就是在一年多這樣通過慢跑降下來的,我第一年跑步的配速都是8分多。只要你不糾結那些數據,跑得快慢又有誰會在乎呢?人類90%以上的焦慮,都來自於對比。在跑步中認識自己,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要比任何數據、成績來得重要得多。千萬別讓負面情緒,妨礙自己享受這項如此美妙的運動。
根據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慢跑可以有效地增加人體的壽命,並減少老化的影響,有益於心血管系統。只有慢跑才會在有效對抗肥胖的同時,保持健康。研究者詹姆斯·奧基夫說:「如果你想兩個半小時跑完一場馬拉松比賽,慢跑是不可能幫你實現的;但是,如果你想活到90歲,仍然有一個好心臟,那慢跑是最理想的運動。」所以,跑得慢咋了?活得長呀!記得加入跑團後,第一次參加例跑,一位團友說道:「跑馬拉松,有的人三小時多便跑完了,我用更多時間去完成,相當於享受更長的時間,慢點就能更享受其中的樂趣。」這話我如同身受,當去年第一次參加半程馬拉松,當跑到最後一公裡時,突然覺得自己就這麼完成了,完全意猶未盡。
其實,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大部分時間的訓練都是速度相對較慢的持續有氧跑。有研究顯示,男子專業馬拉松運動員75%-80%的訓練配速是要比比賽配速慢的,而女子專業馬拉松運動員66%的訓練配速要低於比賽配速。永遠不要輕視低強度有氧訓練的作用。馬拉松是一項耐力運動,達到一定的跑量才能出好成績。也就是說我們跑得越多,耐力才能得到提升,比賽自然就能跑得快一些。
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所學到的知識,在這兒給大家介紹一下心率跑法吧,叫最大有氧心率跑,就是跑步的時候,最大心率不要超過180減去年齡。你可能會覺得這麼跑速度會非常慢,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當你堅持最大有氧心率跑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相同的心率下配速會逐漸提高,這說明你的心臟功能變強大的,跑步能力也提高了。我第一年配速8分多,心率都在140多,7分多的時候就在150以上了,甚至160。2019年首次參加半程馬拉松,配速6分10秒,心率一直就在170以上。現在一年半過後,配速7分30,心率就在140左右,大多數時間在140以下。這就是所謂的跑量到了,心臟功能強了,一切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