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明星:二戰中戴著隱形眼鏡戰鬥的英國皇家空軍

2020-12-23 每天一點冷芝士

" Per Ardua ad astra "——英國皇家空軍的格言,意思為「逆境中的明星」。

在二戰時期的英國皇家空軍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患有近視,為了在空軍服役,他們支付了昂貴的鞏膜隱形眼鏡配製費(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20000元)和飛行員培訓費。在現代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個非常賠本的買賣:用這麼多錢去換一個如此高危的職業,智者不為。

然而,人生於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是每一個人的家國責任。近視又怎麼了?我相信這些飛行員們透過隱形眼鏡同樣能看到星星!

為了讓你知道他們究竟有多偉大,我要先講一講在二戰及二戰以前作為一個近視眼有多難——他們的眼鏡真的太寒酸了…

一、不正經科普——近視眼成因和眼鏡發展簡史

我們知道,人眼好比一個光學儀器,當物體反射的光線射進眼內時,經過弧形的角膜和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會聚集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地圖像,視神經將其傳輸到大腦進行處理,然後我們才知道:哦,前面那一坨不明物體原來是條狗。

相應地,近視眼就好比一個受損了的光學儀器。因為種種原因(先天性的請自認倒黴,後天性的反思一下是不是王者農藥打多了?),原來彎的剛剛好的角膜變得更彎了——眼球硬生生地從一個圓滾滾的球型被蹂躪成了橢球型(即眼軸的長度被拉長了,知道為啥近視的人大多是突眼了吧)。

沒有近視時,光線只要走24mm就能落到視網膜上。近視後,眼軸變長了,可光線卻還是只走24mm,因此圖像只能落在視網膜的前面,而大腦也只好接受一個「高糊」的圖形信息: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醫學上叫它近視(「飯圈」叫它濾鏡?哈哈哈哈)。

人類視力受損並不是這幾十年才有的現象,早在13世紀人們就開始探索如何用眼鏡矯正視力了。第一代眼鏡只是一塊不帶框架的水晶石或玻璃磨製的凸透鏡片,當時西方的傳教士稱其為「讀書石」,主要用戶群體是弱視的老年人。直到1482年,手持式和鉚釘式的老花鏡才被發明。

近視鏡的發展要晚於老花鏡,因為凹面鏡在15世紀才誕生。經過一百多年的潛心研究,終於在16世紀中葉,巴黎的哈萊茹(Hieronymus Mercurial)教授提出可以用凹面鏡來校正近視患者的視力,眼鏡正式進入2.0時代。但是,此時的眼鏡還是沒有腿,只有一個眼鏡框尷尬地架在鼻梁上。

17世紀,西班牙的工匠為了幹活時方便,他們在鏡框上繫上細繩,然後拴在耳朵上,這種醜不拉幾的眼鏡被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傳教士引入中國。中國古人素來追求雅正端方,怎麼可能接受在耳朵上綁麻繩。於是,聰明的中國人不做繩圈,而是在琴弦上墜一個小巧的金屬砝碼,既能固定眼鏡又飄逸優雅(請為老祖宗的風雅點讚)。18世紀,眼鏡相繼長出了第一條腿——長柄眼鏡,第二條腿——現代眼鏡的雛形。

眼鏡外形不斷進化的同時,眼鏡片的材質也越來越高級。20世紀,硬質塑料和樹脂材質逐漸取代了最初的水晶、玻璃,成為眼鏡片的主流材質。同時,另一種眼鏡形式——隱形眼鏡也誕生了。

二、為戰爭服務——隱形眼鏡的軍事使命

光學領域的從業者對下方這枚藍色的圖標一定相當熟悉,它是光學器件領域的巨頭——德國卡爾蔡司CarlZeiss公司的標誌。卡爾蔡司公司不僅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還於1911年推出了第一副玻璃隱形眼鏡。

然而,卡爾蔡司研發隱形眼鏡的目的並不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愛美之心,還為了服務於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為了讓近視的德國飛行員能夠在飛行時保證足夠的視覺敏銳度,卡爾蔡司公司為德國空軍研發了一款玻璃材質的鞏膜隱形眼鏡——這個結論來源於一則一戰時期的軼事:據說有一名在齊柏林飛艇服役的飛行員從飛艇上墜落後死亡,儘管他的身體甚至頭骨都摔成了製漿,但是他帶的蔡司眼鏡仍完好無損(不愧是德國製造,佩服佩服…)。

但是,由於缺乏一戰時期士兵佩戴隱形眼鏡的臨床報告的證據支撐,所以這種說法並無從考證,暫付闕如。

二戰時期,隱形眼鏡的使用就已經比較普遍了,此時還出現了塑料材質的隱形眼鏡。在英國皇家空軍志願者預備役(RAFVR)服役的Cross中校曾對二戰前後隱形眼鏡的佩戴者做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74名受訪者中,有39%的患者佩戴這種玻璃鞏膜隱形眼鏡時,不僅沒有產生不適感,在高空飛行時也沒有畏光感,甚至有人因為忘記摘掉還經常戴著它睡覺;33%的患者因為佩戴不當、不舒服、眼睛發紅、視力模糊等原因沒有繼續佩戴隱形眼鏡。

由此可見,初代隱形眼鏡的佩戴舒適度真的不怎麼樣。而直到1960-1964年,捷克斯拉夫國立高分子研究所製造出第一副親水軟性隱形眼鏡前,人們佩戴的都是這種不怎麼舒服的、甚至還會誘發眼病的硬質鞏膜隱形眼鏡——這些選擇做飛行員的近視患者們要戴著這樣粗糙的眼鏡衝上雲霄,其中的危險不言而喻。

三、逆境中的明星:為理想而戰的英國皇家空軍

可能有的人會問了:都近視了為啥還要冒著風險去做飛行員?做一名普通的士兵不好嗎?我想這可能就是理想的力量吧。

一名士兵想要加入英國皇家空軍首先要經過體檢,如果不幸被查出有散光、近視等問題,就需要自費佩戴隱形眼鏡。1940年,英國一副隱形眼鏡的價格大約是50英鎊(約200美元)。按照物價指數計算,當時43英鎊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800-3200美元,折合人民幣19600-22400元!而體檢過關後,迎接預備飛行員的還有高昂的培訓費用。

用如此昂貴的代價去換一個高危職業,除了保家衛國的理想,我找不出這些年輕人一定要做空軍的第二個理由。

有這樣胸懷大義的士兵,二戰中英國空軍的戰鬥力自然不容小覷。1940年7月,希特勒啟動「海獅計劃」:首先消滅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然後陸軍渡海登陸,全面入侵英國。英國海陸軍難以抵擋德國空軍的炮火,只能寄最後的希望於英國皇家空軍。

於是,自1970年7月至1941年5月,英德兩國展開了二戰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空戰——不列顛之戰。德國投入了2400架飛機,以每天平均出動1000架的規模重點轟炸英國的海空軍基地、海軍艦艇和飛機工廠。而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數量不足,為了對抗德軍的密集轟炸,每名英國飛行員每天至少要執行三次任務。

不列顛空戰中,英軍損失了915架飛機,414名飛行員。德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和更多的飛行員。不列顛之戰讓希特勒徵服英國的野心落空了,德國陷入了持久戰的窘境,為後來的戰敗買下了種子。對於不列顛空戰的結果,邱吉爾這樣評價道:「在人類戰爭的領域裡,從來沒有過這麼少的人對這麼多的人做過這麼大的貢獻。」

結語

《左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臨患不忘國,忠也;思難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謀主三者,義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

面臨禍患而不忘記國家,這是忠心;遇到危難而不放棄職守,這是誠意。為國家不惜一死,這是堅定;計謀以上述三點作為主體,這是道義。有了這四點,難道還能被誅戮嗎?

大丈夫當如此!

【參考文獻】《Salvino D'Armate - Eyeglasses Inventor》《History of Eyeglasses and Sunglasses》《眼鏡歷史的考證》《Contact lens wear by Royal Air Force aircrew in World War II》《觸摸歷史 似聞硝煙——看倫敦街頭的幾件雕塑》

相關焦點

  • 二戰皇家空軍如果沒有波蘭飛行員,英國可能就被納粹打垮了!
    在波蘭中隊編成前,大約有100名波蘭飛行員分散在27個皇家空軍中隊參加戰鬥。不過英國飛行員看不起波蘭人,認為「波蘭空軍僅僅就打了德國空軍三天就歇菜了」。那些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波蘭、捷克、法國等國家的飛行員是皇家空軍急需的。這些波蘭飛行員也不負眾望,戈洛瓦奇中士一天內擊落5架敵機,成為第一個單日王牌。
  • 二戰皇家空軍如果沒有波蘭飛行員,英國可能就被納粹打垮了
    在波蘭中隊編成前,大約有100名波蘭飛行員分散在27個皇家空軍中隊參加戰鬥。不過英國飛行員看不起波蘭人,認為「波蘭空軍僅僅就打了德國空軍三天就歇菜了」。 還有一個細節,波蘭飛行員平常用的都是公制單位,英國則用的英制單位,這讓波蘭飛行員很不適應。 不過英國沒有挑三揀四的資格。不列顛空戰初期,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犧牲的速度遠超過培養的速度。不少年輕的英國飛行員剛學會起降就上前線了,結果可想而知。那些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波蘭、捷克、法國等國家的飛行員是皇家空軍急需的。
  • 英國皇家空軍慶祝成立 100 年,它們還重建了一個博物館
    為了慶祝英國皇家空軍即將於 2018 年迎來百年紀念,英國皇家空軍 Royal Air Force (簡稱 RAF) 發起了一個百年計劃。其中,最大的一個計劃就是要重建 RAF 博物館,用以在 2018 年 4 月 1 日當天,展出皇家空軍在這 100 年中的成就。總部位於倫敦的建築事務所 Nex-Architecture 提出了新的英國皇家空軍博物館的設計方案。 Nex-Architecture 曾在 2011 年獲得英國年度十位青年建築師的稱號,他們主要通過大型的建築競賽,承接一些公共建築的設計項目。
  • 圖說:英國皇家空軍「無畏」戰鬥機 動作笨拙還玩什麼「拖刀計」
    80年前,即1940年5月12日,英國皇家空軍「無畏(Defiant)」戰鬥機首次參戰。該機由英國波爾頓·保羅公司(BoltonPaul)研製,這也許是二戰中設計思想最原始的戰鬥機。在試飛中,「無畏」最高速度為489千米/小時,爬升率579米/分鐘。這些性能與「噴火」、「颶風」相比也差了不少。然而在1938年春,這種奇怪的戰鬥機還是被英國皇家空軍採用,並投入批量生產。波爾頓·保羅公司共收到220架的採購訂單,後來增加到450架,按照二戰前的英國皇家空軍規模來說,這個數字還算正常。
  • 一戰硝煙|皇家空軍之父:從病榻爬起,拯救英國長空
    此時的邱吉爾已經到達了布爾戰爭的前線,他在戰鬥中被俘而又逃跑的傳奇經歷讓他在英國幾乎家喻戶曉。特倫查德看著報紙上的新聞,內心期望著自己也能在戰鬥中樹立威名。1900年7月他終於被派往約翰尼斯堡,負責訓練剛從澳大利亞招募來的新兵連,他為自己不能上陣而感到難過。就像他訓練馬球隊一樣,他用極其嚴厲的方式訓練這些新兵,很快就把他們變成了一支作戰能力很強的連隊。
  • 民國空軍曾兩次轟炸臺灣,澳洲空軍、英國皇家海軍等曾參與其中
    第二回則是1943年11月25日,由中美空軍混合團、第23戰鬥機大隊(俗稱飛虎隊)、第11轟炸機中隊等以美國為主的盟軍,派出P-51野馬式戰鬥機、P-38閃電式戰鬥機、B-25轟炸機對新竹日軍基地展開攻擊,民國空軍在此次行動內並非主導者。
  • 二戰老照片:軍服設計圖中藏著的秘密
    在一本題為「戰爭中的女性」一書中,有二戰時期的各國女兵軍服設計圖,就是我們看到的圖1—圖5軍服繪圖,涵蓋的兵種包括英國地方輔助部隊、空軍輔助部隊、皇家海軍服務隊,美國海軍文書、陸軍女子兵團、海軍陸戰隊等。
  • 英國有皇家海軍、空軍,唯獨沒有皇家陸軍,這一問題困擾了很多人
    熟悉世界軍事史的朋友,一定不會對「英國皇家某軍」這個稱號感到陌生。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英國的海、陸、空三軍中,僅有空軍及海軍會被冠以「皇家」的名銜,偏偏沒有出現過「英國皇家陸軍」的稱謂。
  • 月夜孤狼,長空貓眼——二戰英國空軍最傳奇的夜戰王牌飛行員
    二戰中,雙方都動用了成千上萬架飛機,從高空到低空,從陸地到海洋,每一寸天空都充滿了硝煙和戰火。殘酷的戰鬥不只發生在白天,在夜間也持續不斷。只是二戰初期的機載雷達還不成熟,所以夜間空戰主要靠探照燈、照明彈和飛行員肉眼搜索,比白天難度高很多。1940年7月,已吞併整個西歐的希特勒希望與英國議和,被邱吉爾首相強硬拒絕。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一部分:空軍戰鬥機
    二戰結束的時候,英國人在航空設計和製造方面絕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即使在噴氣時代早期,英式設計靠著積累和慣性仍然能吊在第一梯隊。但其後英國的航空工業就走上了衰退之路,到如今純英式血統的作戰飛機已經很罕見了,以後還能不能看到也是未知之數。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英國一型活塞式戰鬥機,也是歐洲戰場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其綜合性能在整個二戰期間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是英國二戰期間生產和裝備最多的戰機,為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扭轉歐洲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 二戰英國飛行員的奇遇,在空中看到15米巨蟒,到底是不是真的?
    二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災難。在這次戰爭中,世界上有六十多個國家,被戰火的硝煙瀰漫。無數平民百姓因為戰爭的緣故,陷入了極其惶恐的狀態。那時候,大家都特別害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幸好,這次戰爭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 德國戰機一連數日轟炸英空軍設施,而英國高層為何更希望倫敦被炸
    1940年8月8日以來,德國空軍戰機每天遮天蔽日的飛臨英國上空,傾瀉戰機所攜帶的所有炸彈。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摧毀英國皇家空軍指揮系統,徹底炸掉皇家空軍機場,完全取得對英作戰的制空權。在此空襲期間,他們對英國經濟、政治中心倫敦可以說是秋毫無犯。這當然和仁慈沒有任何關係。
  •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轟炸機賞析
    該機以「米切爾」命名,以紀念一戰中美國指揮官威廉·米切爾,B-25轟炸機也是美國空軍為數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飛機。B-25轟炸機綜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廣泛。由於它在二戰爭中參加了空襲東京的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成為全世界的明星戰鬥機。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是美國一型四引擎螺旋槳戰略轟炸機。
  • 團結在米字旗下,回眸80周年前參加二戰的大英國協國家
    嘉嘉1984 經公眾號「嘉言1984 」授權轉載圖1:紀念二戰勝利的海報這篇文章要從一款模型講起……2018年是英國皇家空軍成立100周年,作為成立於1933年的英國老牌玩具和模型廠商——「狗仔」(Corgi),自然推出了一系列紀念款模型——皇家空軍百年紀念系列「100 Years of the RAF」,其中毫無疑問包括二戰功臣
  • 致鷂式戰鬥機的一封信|鷂式戰鬥機|英國皇家空軍|馬爾維納斯群島|...
    10年前,英國皇家空軍為你舉行了告別飛行。退役後的這10年,你過得還好嗎?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2010年12月15日。為英國皇家空軍服役半個世紀的你,正式退役,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任務。你肯定不知道,當網絡上報導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多麼的震驚和惋惜!現在想想,我第一次見到你,竟然是在一部電影中。你肯定也記得,那是你參加演出的美國動作片——《真實的謊言》。
  • 歷史最為悠久,戰功赫赫的英國皇家空軍今年已經是100歲了
    在英國皇家空軍成立100周年之際,多家媒體發布了一些系列彩色照片來展示這支歷史最悠久的軍種。圖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行員從飛機上往地面扔炸彈。英國皇家空軍一架飛行執行偵察後返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飛機主要的任務。
  • 二戰三巨頭,英國只會打醬油?你細品,其實整個世界都得感謝英國
    當時的英國還壟斷著整個世界的金融和貿易往來,強大的皇家海軍和空軍控制著海上航線,也就是說二戰初期的英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強國。其話語權和威望無可比擬。這些國家在二戰時期,並沒有獨立,依舊由英國管轄。英國對軸心國宣戰意味著這些國家也要參與戰中去。在整個二戰中,英國的殖民地的人們為反抗法西斯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 英國皇家空軍遇尷尬 「閃電II」呼喚「閃電身材」
    來源:解放軍報原標題:「閃電II」呼喚「閃電身材」繪圖:吳志峰近日,英國皇家空軍遇到一件「囧」事:F-35「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上的MK16彈射座椅沒法用了。箇中原因讓人啼笑皆非:一些飛行員體重超標,以至於這款承重上限為111.3公斤的座椅已經容不下該國空軍中的一些「快樂肥宅」。場面很喜感,問題卻棘手。擺脫窘境的辦法只有兩種:一是升級彈射座椅;二是減輕飛行員體重。但是,升級彈射座椅不是一件容易事。目前英國皇家空軍使用的這款彈射座椅,是馬丁-貝克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初製造的第三代彈射座椅。
  • 逐浪爭輝,日不落帝國光芒下的小精靈,二戰英國皇家海軍炮艇家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在經過多次的挫折和打擊之後,彼時的英國皇家海軍雖然已經不再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上作戰力量,但也仍然是當時全球範圍內屈指可數的幾支海上勁旅之一。不過後世在提及二戰中的英國皇家海軍時,目光往往聚焦在「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等龐然大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