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這麼多電影節嗎?

2020-12-14 圈裡局外GeeWhy

被許多人批評為「年度最差」的海南國際電影節,將於今天正式落下帷幕。

儘管已經辦至第三屆,但今年的海南國際電影節還是有許多地方叫人感慨「一言難盡」:充滿甲醛氣味的電影院、不夠專業的媒介對接、混亂的排片安排、屢屢發生的放映事故……不少媒體人、電影人都向圈裡GeeWhy微信ID:G-why-抱怨,這屆海南電影節的混亂程度,遠遠超出他們想像。

「電影節事故」不是新鮮事。如果關注國內電影市場,不難發現最近幾年「電影節」、「電影展」正變得越來越多,有官方牌照的電影節、電影展就有十餘個,各種地方電影節、微電影節也在這幾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電影節多了,關於電影節的槽點也在變得越來越密集。雖然不一定像今年海南電影節這般事故頻發,可是普遍都「差」得各有特色:

在電影開播前臨時更換放映的版本;在放映過程中出現畫面失焦、字幕不匹配等低級事故;請來一批行業大佬做論壇卻連嘉賓的名字也弄錯;一些行業人士的演講稿從年初說到年尾幾乎一字不差;舉辦影迷活動時先讓領導講上幾十分鐘的話……

(電影節放映事故時常發生)

對於電影節來說,僅體驗不好其實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其本應發揮的產業價值也並不明晰:產業論壇總是浮於表面、泛泛而談;創投環節項目重合率極高,有時候接連兩個電影節裡,重複的項目能達到70%以上;競賽單元更是有些尷尬,有的獲獎項目甚至完全沒有受眾認知度。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中國需要這麼多電影節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理清什麼才是「電影節」。

目前國內很多常見的「某某市某某電影節」,都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電影節」,除了沒有取得相關的電影節牌照外,其本質更像是一種「電影展」,主要功能是影片展映和相關宣傳,例如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中國農民電影節都應歸於其中,在此就不多討論了。

目前內地有官方牌照的電影節,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基本上都帶有了一定的官方屬性。

比較成熟的電影節,除了展映單元,還會包含競賽單元、市場單元、創投單元、產業論壇和大師班等部分,目的在於促進行業之間、行業與觀眾之間的交流。按照這個標準,First青年影展等「電影展」或者「電影周」,雖然不叫「電影節」,但其職能上則和電影節相同。

如何評價一個電影節的好壞?

有相關從業者告訴圈裡GeeWhy,評判標準應該至少包含以下幾點:「首先,展映單元片子的質量和映後交流的質量是不是足夠好;其次,到底有多少新片子或者新電影人,是從這個電影節裡出來的;最後,競賽單元獎項的含金量夠不夠,這其中就包括參賽影片的質量。」

電影節不僅是影迷刷片的福地,其核心是產業交流與合作,因此判斷一個國家的電影節數量是否「超載」,不能光看絕對數字的多少,而應去看電影節的發展和電影產業的發展是否相「匹配」。直白點說,就是電影產業有沒有發展到需要那麼多的交流需求,否則很容易就變成圈內少部分人的自嗨。

在電影產業最為發達的北美,雖然比較大型的電影節有二十多個,但是各有側重、差異,或和文化需求契合、或和當地電影產業的發展契合。例如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致力於將亞洲文化以影像的形式介紹給當地觀眾,而美國拉丁電影節則是拉丁電影和拉丁電影人進行展示的舞臺。

(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現場)

但很顯然,國內一些電影節已經成了某種自嗨,本身沒有和產業發展相匹配。

最直接的一個問題,便在於電影節缺少好電影。原《青年電影手冊》執行主編耿聰多年前曾對媒體表示,中國辦不出好電影節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一個原因,是中國暫時沒有生產出好的電影。這個觀點放在今天來看仍然成立:中國還沒有「足夠多」的好電影。

在疫情之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了,每年都有近千部國產新片問世,可在這之中,真正足夠成熟且具備不錯藝術價值的電影還相當有限。

在此背景下,想要保證十多個不同的電影節上都有足夠多的優質影片參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海內外很多電影節都要求競賽影片必須是世界首映或者國際首映,所以很多希望角逐國際大獎的國產片,也會放棄參加國內電影節。

不僅國內的優秀電影少,「國際首映」的門檻,同樣令很多海外影片對中國電影節望而卻步。

有策展從業者和圈裡GeeWhy表示,對於海外影片來說,選擇中國的電影節最大的疑慮其實是知名度不夠高、對其吸引力有限。「雖然中國電影市場最近幾年發展很快,但大多數國家的電影人還是更認可美國和歐洲的電影市場及電影節獎項。一些質量較好且知名度較高的影片來說,肯定是優先考慮歐洲的幾大電影節。」

早在20年前,就不斷有媒體質疑,一些中國電影節參賽影片質量較低,然而直到最近幾年,這樣的情況依舊沒有太多改善。例如獲得2019年北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的《幸運兒彼爾》,豆瓣評價人數僅有1400,而早年獲獎的《暮年困境》《盧卡》等豆瓣評價人數都在200以下,熱度可見一斑。

影片質量不出挑,能在國內電影節上真正獲得機會、被更多人看到的新人其實也相對有限。

國內電影節,目前最大的產業價值之一體現在創投環節,即為年輕的創作者們提供較大的平臺去和資方接洽。但多位經常參與各大電影節創投的從業者都指出,目前國內電影節創投的項目重疊率普遍較高,去兩三個電影節的創投就能把這年比較好的項目都看完了。

但在有的從業者看來,創投項目少並非單純因為優秀影片少,很多電影節的創投環節根本沒有吸引到足夠多的項目,甚至有團隊不知道國內某些大的電影節有創投環節:「單從電影節創投項目重複的現象來看,可能會讓人覺得電影節飽和了,但以我們自己做影展的經驗來看,其實不少有才華的團隊、好的項目,根本都沒有進入到電影節創投裡的。」

專業團隊的缺乏,是發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一場大型電影節的背後,籌備期往往能達到半年以上,這就需要一個專業且龐大的團隊,來負責各種項目的策劃與落地。然而圈裡GeeWhy採訪了多位電影節(展)相關人士,都被告知目前國內電影節方面的策展人才十分緊缺,以至於很多項目都找不到合適的策展人。

「策展相關的專業在國內還是很小眾的,所以來我前公司應聘的基本上都是有海外留學經歷的。但普遍來看的話,真正有實戰經驗的從業者還是很少。」某前電影節從業者透露。

據了解,今年海南電影節之所以會事故頻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在於上屆電影節後團隊內部發生了些變化,本屆電影節採用了全新的團隊。「新團隊不是很懂電影、影迷和媒體,因此才會犯一些被人詬病過於初級的錯誤。」有業內人士表示。

但這並不代表只要找圈內人來辦,電影節就一定能做得好。一位參與了某電影展策劃的電影人便坦言:「不是說懂電影的人就能做電影節策展,我們在做電影展時就很缺乏會務的經驗。而國內很多電影節,也正是因為缺乏相應的人才,所以連自己服務的對象是誰、要達成怎樣的訴求都不知道,才會造成創投項目、影片和電影節之間的錯位。」

如果按照上面這一系列梳理下來,會發現從影片供給、人才儲備到產業端的訴求等,目前在中國都很難支撐起那麼多電影節的差異化發展。但在圈裡GeeWhy看來,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電影節數量的多少,而是在於電影節的形式,是否真的能和電影產業接軌。

平遙電影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規模上來看,它遠比不上很多大的電影節,但其在業內的受認可度和好評度卻一直較高,不少優質的海外影片也願意把首映放在平遙。數據顯示,平遙今年的官方單元展映當中,有43.4%的影片為全球首映、近9成為亞洲首映。

這一方面是因為相比於國內不少電影節的官方背景,平遙整體的商業化、開放度,要做得更好一些;另一方面,平遙電影展的創始人賈樟柯、藝術顧問馬可·穆勒在電影行業裡的名望,在其中起也到了很大拉動作用。

只不過平遙終究還是少數,很多電影節的模式與之還有很大差異。

最近幾年,不少媒體人都指出,除了展映環節之外,北京電影節整體的氛圍都不比過往了。影視圈的大佬們露面的次數越來越少,不少論壇基本上變成了「閉門討論會」、乾貨和亮點不多,過去幾年甚至出現過熱門影片的研討會上,影片資方和主創無一人到場的情況。

不止有一位影視公司的中高層,曾在私下裡和圈裡GeeWhy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北影節的整體氛圍太過官方了,不太適合我們的活動」。相比之下,上影節整體的靈活度和商業化做得相對好一些,這也是很多影視公司都把商業發布放在了上影節的原因,如此一來也能得到更多曝光。

而另一位曾在某電影節組委會工作過的業內人士則提出,目前國內很多電影節的形式都不夠靈活、開放,即使是在產業論壇上,嘉賓也因種種顧慮很難暢所欲言。

這些比較正式的電影節、電影展還不是最誇張的,很多由地方舉辦的電影節、電影展,已經完全成為了一種當地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實打實的電影展映、電影活動沒搞多少,各種大型晚會、開幕式、座談會和領導講話倒安排了挺多,很難叫人相信這是一個「電影活動」。

類似的情況,不禁使人想起十多年前,很多地方一窩蜂地興建各種影視拍攝基地、影視樂園,要對標橫店搞影視旅遊。結果到2012年左右時,有80%的地方影視基地和70%的地方影視樂園是處於虧損狀態,能盈利的還不到10%。而今的各種地方電影節、電影展,無非是這些政績工程的新形態罷了。

(上海影視樂園2019旗袍節)

如果電影節都是這樣,那無怪乎大家會覺得一些電影節多餘了。但其實很多真正參與過電影節的業內人士都認為,要是電影節整體能更開放一些,那以現在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速度和市場吸引力來看,慢慢把一些電影節牌子做大、吸納更多的人才和優質影片進入並不是難事。

目前國內十餘個官方的電影節和許多民間、地方的電影展其實並不算多,若單以電影的交流和展映需求來看的話,還可以更多。但問題是很多電影節普遍沒有很好地發揮其職能,而整個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沒有真正匹配上。

因此如果真要想把各種電影節做成一塊文化招牌,還是得讓一切回歸到電影本身,比起追求數量,更應該踏踏實實把電影的質量做好,而不是做成徒有虛名的面子工程。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節 這份2020的答卷你滿意嗎
    但更重要的是,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個國際電影節,也是全球首個於線下舉辦的重要電影節。因此,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防疫工作壓力倍增。在中國的電影節序列裡,這就相當於一個優秀學生率先回答一份沒有人答過的考卷。因為防疫工作的需求,上海國際電影節縮短至5天,同時媒體名額也比以往有所縮減。所有活動必須提前申請,在通過後才能參與。
  • 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電影節:這份2020的答卷你滿意嗎?
    今年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海報主元素是一座燈塔,和影院裡放映機投向銀幕的光形成了互文,它們穿過黑暗,照亮了觀眾的夢。電影節的順利舉辦,無疑是給中國乃至世界的電影行業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從7月25日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到12月12日閉幕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至少8個電影節活動,6個月內在全國多個城市展開。
  • 這一言難盡的海南島電影節
    在電影放映空間之外,他們得到了尊重嗎?電影節主放映場地是在開幕當天剛裝修完畢的三亞海棠灣萬達影城,取票大廳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油漆味,不少觀眾在第二天開始就自備防毒面具觀影。另外兩家展映影院位於市區,熟悉三亞地理的人應該知道,海棠灣距三亞市區約30公裡,想要在兩地之間轉場,乘坐公共運輸出行至少需要1小時,然而,海棠灣的公共運輸是極其不方便的。
  • 未完成的電影節之旅:中國電影的坎城往事
    北京時間3月20日,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宣布無法如期舉辦,至於最終是推遲還是取消仍未可知。70多年來,坎城電影節曾3度停辦。其中,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則是受「五月風暴」影響,被迫中斷。一般認為,中國電影最早與坎城電影節有交集是在50年代中期。
  • 再見,電影節!你好,新河南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在完成各項程序後圓滿閉幕,既是對過去兩年內行業好作品的表彰總結,也吹響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電影行業再出發的衝鋒號。這屆電影節熱度居高不下,顯示出觀眾對電影行業快速復甦寄予很高的期盼。一個小故事可以反映群眾對電影節的熱情。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鄭州多個社區組織星空電影放映。
  • 深度解析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最牛 - 2015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_娛樂...
    電影人都會對它抱有持久的想像,無論它多麼偏激、傲慢、刁鑽還是不公,他們都會把最終的結果定義為先鋒,歸類為對最高級電影藝術的推崇,這就是身處國際世界電影節巔峰的坎城。   坎城電影節生下來就這麼神聖嗎?其實坎城也是從小長大,誕生之初差點被法西斯的炮火所熄滅;它也曾作為政治操縱下的「電影運動會」而樹起冷戰門檻,那堵高牆不比柏林圍牆矮上半寸。
  • 中國電影登榜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 俞才斌獲最佳電影導演
    曾在電影《老炮兒》、電影《八佰》中擔任紀錄片導演的新銳女導演曾張粵紫,她2019年執導的首部電影《未來的你》獲得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女性導演最佳榮譽。2017年中國駐賽普勒斯大使黃星原攜同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副主任張玲帶了三部中國電影作品,張藝謀執導的《歸來》、成龍主演的《十二生肖》以及講述新疆駱駝客故事的《駱駝客2》,從坎城電影節趕到賽普勒斯首都尼科西亞,參加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
  • 威尼斯電影節「聚焦」多彩中國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8月31日電(王薇)孕育生機的青綠色、秀美天地的黛藍色、磅礴大氣的鬱金色、素裹山河的銀白色、吉祥喜慶的大紅色,再加上青春運動的炫色,伴隨著一抹抹繽紛色彩相繼描繪出一個多姿多彩的場景,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製作的一部名為「國色」的精彩短片於31日在此間舉行的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中國最美外景地」推介活動上亮相
  • 國際電影節戛然而止。你知道怎麼讀「戛」嗎?
    我們知道歐洲有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法國坎城電影節。每次著名電影節開幕,電視臺都會很忙。請注意,這並不是因為電視臺的粉絲太多,而是因為電視臺的播音員對「坎城」的「戛」的發音有很多爭議。
  • 坎城國際電影節戛然而止,你知道「戛」怎麼讀嗎?
    我們知道歐洲有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法國坎城電影節。每到這種著名的電影節開幕,電視臺裡就會非常熱鬧。大伙兒注意,這可不是因為電視臺裡都是影迷,而是因為在電視臺內部播音員們對於「坎城」的「戛」這個字的讀音有很大的爭議。
  • 中國真的需要這麼多博士嗎?
    正當我們還在糾結,考研選什麼專業,考研考什麼學校的時候,身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規劃讀博,選擇讀博。在以往,博士也許並不是一個熱門的選擇,而現在,博士已然成為一個比就業更具吸引力的選擇。而且,在國內通過直博的方式讀博,更加容易。
  • 坎城電影節「失約」五月
    3月19日,迫於疫情在全世界傳播帶來的影響,坎城電影節組委會宣布,電影節已經確定無法在原定的5月12日至23日舉辦,決定延期.目前組委會已有多個備選方案,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時間,是在6月底、7月初舉辦。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重要性,絕不止於找到十幾部影片主競賽,並在其中對數部優秀影片進行嘉獎這麼簡單。
  • 中國醫院微電影節頒獎盛典 打造醫界「奧斯卡」
    11月13日至15日,第九屆中國醫院院長年會在廈門舉行。微電影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中國醫院院長網、醫師網、中國社區醫師網聯合主辦卓信醫學傳媒集團戰略發展部承辦的中國第二屆微電影節,自2015年3月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各級醫院的積極響應和配合,徵集作品100多份。
  • 他們做成了一屆不可思議的電影節
    JW: (笑)聽你這麼說我非常高興。我也很好奇,你媽媽會怎麼看Gabriel Thibaudeau今年給中國電影《國風》(1935)做的配樂? 對你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嗎? JW: 我原本還想更早公布。其實在4月,我內心就已經有預感,今年的電影節不可能實地舉辦了。我們都對疫情接下來如何發展沒有確切的概念,疫苗研發需要的時間也非常長。我實在想不出要怎麼才能安全地舉辦一屆實地電影節。
  • 「我們在一起」線上電影節公布片單,郎平紀錄片在列
    由紐約翠貝卡電影節和在線視頻平臺YouTube牽頭、全球21個電影節響應的「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日前公布了片單,超過百部影片榜上有名,其中也包括陳衝執導、以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為主人公的紀錄片《鐵榔頭》。
  • 我們想念你,坎城電影節
    以下是10位電影人的節選:韋斯·安德森2012年他帶著《月升王國》來坎城你有任何關於坎城電影節的特別回憶或趣聞嗎?這稱呼沒有不敬的意思,貝託魯奇在中國拍攝過《末代皇帝》,中國的電影人用中國人的方式稱呼「老B」,表示他是自己人。
  • 樂山音樂人陶德歐洲多個電影節獲獎
    近日,樂山獨立音樂人陶德,出演音樂片《巴音河》,並為其製作的原創音樂,摘得波蘭東歐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視頻獎、義大利米蘭國際電影節最佳原創歌曲大獎、第四屆倫敦短片劇電影節最佳音樂片獎。對於樂山一無所知,他從未考慮過文化的差異、未來的生活,就因為這麼單純的原因,義無反顧的來了。回到西安,第一件事就是交辭職信,背著一把吉他,三五件行李就來到了樂山。幹什麼工作好呢?他來到張公橋,看到沿河一片都是「酒吧」,當時他想,這麼多酒吧啊!不如去做駐唱歌手,於是走過去問老闆:「你們需要歌手嗎?」老闆斜睨著眼睛笑笑說:「我們這裡個個都是歌手。」
  • 編劇曹譯文問鼎ARFF柏林電影節 大展中國風
    由我國90後青年電影人曹譯文主導的懸疑喜劇類電影《月半咖啡》在ARFF柏林電影節分賽區取得了優勝及全球ARFF電影節總決賽資格,並最終突出重圍,拿下了本次電影節含金量最重的「2019年度最佳劇情片」獎項!作為《月半咖啡》的編劇和主演,曹譯文代表劇組上臺領獎並發表獲獎感言。她一身獨特的中國風元素和優雅流利的英文談吐給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王傑克遜出席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 力捧中國元素
    王傑克遜出席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 力捧中國元素 王傑克遜出席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 力捧中國元素 王傑克遜出席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 力捧中國元素  近日,王傑克遜應邀參加第六屆歐洲萬象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力捧中國元素,受到國外媒體的一致好評。
  • 2020年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今晚啟動
    >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首日(24日),百花開幕論壇在鄭州召開。 劉鵬 攝   中新網鄭州9月24日電 (記者 劉鵬)9月24日,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據悉,本屆電影節將於今日(24日)晚間在鄭州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