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教育扶貧是最大的扶貧,不讓一個學生輟學,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也不讓一個學生因為成績差而輟學,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這是我每一本筆記本扉頁上必記得話語。
我叫陳長富,現任德江縣復興鎮中心完小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在我12年鄉村教育生涯中,時時刻刻想著如何改變孩子們的教學環境,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辦公室的牆上刻著「用愛心、耐心、真心喚醒學生的童心」,用心血與靈魂譜寫了鄉村教育之歌。 2010年,我從復興鎮東泉完小調到復興鎮蒲村小學。蒲村小學位於海拔1300米的山頂上,自然環境惡劣,當時的教學環境可以稱為「四無」(無廁所、無課桌椅、無圍牆、無操場),村裡的學生需自己從家裡帶板凳來上課,上廁所只能在一個簡易的石棉瓦棚子裡,下雨天學生在黃泥巴地裡像踩瓦礫一樣活動著。面對當時的情景,我當時在日記本裡寫道:「我要改變這現狀、我要大山上的孩子們和山外的孩子一樣享受同樣的學習環境。」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聯繫到浙江寧波愛心人士張勝娜等人,幾經周折,張勝娜一行從遙遠的浙江來到蒲村小學察看情況,並捐贈50萬元對學校進行重建,蒲村小學變成了擁有圍牆、操場、新課桌椅、新教學樓、新廁所的「五有」學校。 2013年,上級安排我到復興鎮土井村小學任職。土井小學教學條件也很嚴峻,課桌椅不是缺胳膊就是斷腿的,有的甚至用水泥磚墊著,我又通過各種渠道與上海通誠企業取得聯繫,給學校送來80套學生課桌椅、桌球臺、多媒體設備、電腦、多功能印表機等系列辦公用品。
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我通過網絡方式與各地愛心人士聯繫,先後建立復興鎮東泉完小愛心圖書室、復興鎮土井小學愛心圖書室,為鄉村教育環境的改變付出了青春和熱血。12年來,我用摩託車在泥濘的鄉村路上奔馳,只為學生能按時拿到課本讀書;我用肩膀為孩子們挑水煮飯,只為學生能吃上營養午餐;我用雙手為學校的花壇栽下花草,只為學生能擁有舒適環境。 2020年7月,我被組織安排到復興鎮中心完小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如既往堅守鄉村教育陣地,用愛心澆灌教育的土壤,用真情書寫鄉村教師的情懷。
也正是我始終關心著山區貧困學生,以飽滿的工作激情譜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紮根鄉村教育的優美詩篇,先後被中共銅仁市委、銅仁市人民政府,中共德江縣委員會、德江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師,中共銅仁市委宣傳部評為「大山園丁」稱號。作者 陳長富
編輯 楊鴻新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