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當做鄉村教育扶貧戰線上的「排頭兵」|德江縣復興鎮...

2020-12-22 天眼新聞

「扶貧先扶志,教育扶貧是最大的扶貧,不讓一個學生輟學,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也不讓一個學生因為成績差而輟學,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這是我每一本筆記本扉頁上必記得話語。

我叫陳長富,現任德江縣復興鎮中心完小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在我12年鄉村教育生涯中,時時刻刻想著如何改變孩子們的教學環境,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辦公室的牆上刻著「用愛心、耐心、真心喚醒學生的童心」,用心血與靈魂譜寫了鄉村教育之歌。   2010年,我從復興鎮東泉完小調到復興鎮蒲村小學。蒲村小學位於海拔1300米的山頂上,自然環境惡劣,當時的教學環境可以稱為「四無」(無廁所、無課桌椅、無圍牆、無操場),村裡的學生需自己從家裡帶板凳來上課,上廁所只能在一個簡易的石棉瓦棚子裡,下雨天學生在黃泥巴地裡像踩瓦礫一樣活動著。面對當時的情景,我當時在日記本裡寫道:「我要改變這現狀、我要大山上的孩子們和山外的孩子一樣享受同樣的學習環境。」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聯繫到浙江寧波愛心人士張勝娜等人,幾經周折,張勝娜一行從遙遠的浙江來到蒲村小學察看情況,並捐贈50萬元對學校進行重建,蒲村小學變成了擁有圍牆、操場、新課桌椅、新教學樓、新廁所的「五有」學校。   2013年,上級安排我到復興鎮土井村小學任職。土井小學教學條件也很嚴峻,課桌椅不是缺胳膊就是斷腿的,有的甚至用水泥磚墊著,我又通過各種渠道與上海通誠企業取得聯繫,給學校送來80套學生課桌椅、桌球臺、多媒體設備、電腦、多功能印表機等系列辦公用品。

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我通過網絡方式與各地愛心人士聯繫,先後建立復興鎮東泉完小愛心圖書室、復興鎮土井小學愛心圖書室,為鄉村教育環境的改變付出了青春和熱血。12年來,我用摩託車在泥濘的鄉村路上奔馳,只為學生能按時拿到課本讀書;我用肩膀為孩子們挑水煮飯,只為學生能吃上營養午餐;我用雙手為學校的花壇栽下花草,只為學生能擁有舒適環境。   2020年7月,我被組織安排到復興鎮中心完小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一如既往堅守鄉村教育陣地,用愛心澆灌教育的土壤,用真情書寫鄉村教師的情懷。

也正是我始終關心著山區貧困學生,以飽滿的工作激情譜寫著一個共產黨員紮根鄉村教育的優美詩篇,先後被中共銅仁市委、銅仁市人民政府,中共德江縣委員會、德江縣人民政府評為優秀教師,中共銅仁市委宣傳部評為「大山園丁」稱號。作者 陳長富

編輯 楊鴻新

編審 王璐瑤 李劼

相關焦點

  • 德江縣「愛心助學·教育扶貧」活動啟動
    德江縣「愛心助學·教育扶貧」活動啟動 發布時間:2020-06-21 11:03:45      來源:貴州網
  • 「我的扶貧故事」|省文旅廳駐德江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
    我是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楓香溪鎮軟坳村駐村第一書記翁澤坤。軟坳村位于楓香溪鎮北部,是一類貧困村。2018年全村有484戶1839人,貧困發生率14.41%,這些都是我從資料中了解到的貧困。從貴陽驅車到德江縣,花了3個小時。從德江縣到軟坳村,花了1個小時。路窄、彎急。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是新生活奮鬥的起點丨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書記...
    長豐鄉位於銅仁市德江縣西北部,距縣城32公裡,轄14個村和1個社區121個村民組18621人,11個貧困村(其中8個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54戶7074人,貧困發生率38%,是德江縣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尚紅同志走訪群眾時節不居,歲月如流。
  • 「致敬,奮鬥者」馮雲: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致敬,奮鬥者」馮云:我願做扶貧戰線上的一顆「螺絲釘」 2020-11-20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在扶貧路上逐夢前行丨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政辦...
    2019年1月根據銅仁市德江縣長豐鄉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我負責幫扶新光村5戶貧困戶,張阿姨則是我幫扶的5戶貧困戶之一。第一次走訪貧困戶說實話,由於我年齡小、資歷少,剛到村裡時,大家都不太信任我。我感到非常委屈,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群眾工作上的不足,與「走進群眾家裡,走進群眾心裡」還有很大的差距。 後來,只要有空,我就到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裡走訪,與他們拉家常,聽他們講故事,為他們出點子。遇到問題就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就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下來,帶回村攻堅隊跟大家一起研究,確保提出最佳解決方案。
  • 「我的扶貧故事」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德江縣楓香溪鎮坪灣村...
    打開記憶的匣子,幫扶往事歷歷在目,感動、感恩、擔當等詞彙縈繞心間......我是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楓香溪鎮坪灣村幫扶幹部唐永初。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全體扶貧幹部,吃住在村。以增加群眾收入,解決農戶困難為己任,逐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五改一化一維等,確保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坪灣村扶貧幹部齊上陣拆除老舊危房一路走來,每個扶貧人都有自己的扶貧小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從白衣護士到攻堅勇士|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
    我是德江縣潮砥鎮石板社區駐村幹部吳宇珊。2018年1月在德江縣潮砥鎮衛生院參加工作,成了一名護士。2019年3月7日,我懷著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背著行囊「駐」進了村裡(石板社區),從一名衛生院護士轉變成石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員。
  • 扶貧故事丨初心照亮德江扶貧路
    簡介:郭曉春,中國十七冶貴州分公司副經理,2019年4月被中冶集團選派到貴州省德江縣掛職任副縣長,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他持續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助力農產品走出去、建設扶貧產業,助力德江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智慧扶貧新解法:如何消弭鄉村青少年教育鴻溝?
    首先是平安在鄉村智慧教育上基礎設施的提前實現。開展課程的蓮塘村小學是2018年9月29日首批成為平安智慧小學的三所學校之一,在智慧教育模式下,實現教師線上培訓,蓮塘村小學成為鄉村教育智慧升級工程的標杆。
  • 大愛助學 以教扶貧——貴陽市修文縣景陽中學扶貧紀實
    2018年起,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駐德江縣扶貧工作隊發起了「愛心助學·教育扶貧」的公益活動,貴陽市修文縣景陽中學積極參與,成為唯一全程傾力相助的學校。2018年,德江縣48名貧困學生免費送至景陽中學就讀,2019年再次選錄資助69名貧困學子。今年景陽中學又提供了160個助學名額,並特別調配優質師資力量進行教學,保障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020年7月30日,景陽中學再次組織專門人員赴德江縣、楓香溪鎮、長堡鎮等地,參與第三期脫貧攻堅「愛心助學·教育扶貧」公益活動。
  • 科技助農沒有「休止符」——從中關村科技企業扶貧故事看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科技助農沒有「休止符」——從中關村科技企業扶貧故事看鄉村振興新路蓋博銘、王奕涵一段短視頻的推廣,讓偏遠地區的優質農產品不再滯銷;一個「5G+」技術的應用,讓山區學生在教室裡就能體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一個智慧分級診療平臺的建立,讓鄉村百姓享受到大城市的看診服務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省農科院果樹科學...
    初回家鄉,我通過拜訪縣政府、縣農業局和縣科技局等部門,走訪潮砥、龍泉、共和等鄉鎮,了解到縣、鄉鎮、合作社、農戶等非常支持柑橘產業,希望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技術支持,促進柑橘產業提質增效。我了解到德江縣目前主要種植的是10-12月份成熟的中熟臍橙,上市期與周邊重慶、四川、湖南、廣西等競爭壓力較大。
  • 「我的扶貧故事」讓群眾笑容更加絢爛|湄潭縣復興鎮觀音閣村第一...
    我叫龍漢生,是貴州理工學院派駐湄潭縣復興鎮觀音閣村第一書記。  2019年歲末,學校黨委安排我去接替駐村第一書記。誰曾想,還未動身出發,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席捲了神州大地。面對村裡日益艱巨的疫情防控壓力和脫貧攻堅任務,春節剛過我便逆行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
  • 張吉懷高鐵,助力精準扶貧的排頭兵
    作為國家支持武陵山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一號精準扶貧工程,張吉化高鐵的建成,將為武陵山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持,同時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鐵路這個精準扶貧的排頭兵,又一次不畏困難地走在了最前列。不畏艱險的中國鐵路,正用中國智慧助力偉大工程。
  • 方大集團北方重工:扶貧戰線上的排頭兵
    他,參加方大集團北方重工扶貧工作組赴甘肅臨夏扶貧,堅持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長達500餘天。   近兩年的扶貧工作,帶給周宇的不僅是意志品質的磨練,溝通交往能力的提升,更是理想信念的不斷升華。   2019年6月9日,端午假期剛剛回到老家的周宇得到公司通知,方大集團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對口扶貧甘肅省臨夏州東鄉族自治縣,公司委派周宇等人前往東鄉縣開展扶貧工作。與家人團聚3個小時後,義無反顧地趕回公司,奔赴到了北方重工產業扶貧的最前沿。
  • 貴州理工學院助力湄潭復興鎮新金龍村綠色蔬菜消費扶貧
    著力做實貴州理工學院定向扶貧點產業發展工作,確保群眾長期增收、穩步脫貧。今年,在貴州理工學院校領導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貴州理工學院與湄潭縣復興鎮新金龍村已建成重點幫扶產業蔬菜基地,並達成蔬菜供應協議,推行「學校+合作社+農戶」的「校農結合」供需模式。
  • 「小康路上」書寫扶貧故事——採訪龍江縣山泉鎮平安村扶貧工作側記
    走在村裡整潔的街道上,沒有想像中貧困村的樣子,可見這些年村裡的扶貧工作還是很有成效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王彩蘭說:只有到最基層,到群眾中,才能聆聽到接地氣的故事,才能寫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故事來。兩天的採訪緊湊而充實,王彩蘭馬不停蹄地走訪了八個貧困戶和普通戶。
  • 【我的扶貧故事】四年扶貧路,情系家鄉,橘香萬裡 | 省農科院果樹...
    我叫李金強,是省農科院果樹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自2017年以來連續四年一直派駐在家鄉德江縣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初回家鄉,我通過拜訪縣政府、縣農業局和縣科技局等部門,走訪潮砥、龍泉、共和等鄉鎮,了解到縣、鄉鎮、合作社、農戶等非常支持柑橘產業,希望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通過技術支持,促進柑橘產業提質增效。
  • 「扶貧故事」王慶多:用心用力用情,紮實開展扶貧工作
    2013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定點扶貧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八年來,礦大人情系都安,助力瑤山,幫助都安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2020年6月9日,是第13個國際檔案日,我校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為主題,開展雲端扶貧故事展,凝聚礦大力量,助力都安脫貧。
  • 湖北省扶貧基金會副理事李玉保:做好扶貧與鄉村振興「雙發力」
    湖北省扶貧基金會第五屆理事會議此次當選為新理事會長兼法人代表的李玉保同志,時刻心系公益慈善事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多年堅守扶貧攻堅事業。2019年,李玉保的運鴻集團捐資了省內10餘個貧困縣,總資金達1000萬元,2020年為武穴市教育基金捐助500萬元愛心基金,為國家精準扶貧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李玉保同志已經是近段時間第二次獲任省內重要職務,在剛剛召開的湖北省三農問題研究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李玉保作為民營企業家當選湖北省三農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這也是湖北省三農問題研究會深化機制體制改革,促進民營企業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