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吃雞,全國第一!
據說,廣東人一天就能吃掉160萬隻雞
在廣東17.9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關於雞的菜餚就有200+道
烹飪雞的手法更是五花八門
圖片來源:廣東最生活
當中一款「名雞」
在「嘴刁」的廣東人心中脫穎而出
不僅人氣直逼白切雞
更獲批廣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這道「名雞」是什麼?科普君為你揭曉!
「手起刀落斬小塊」 「去皮扒肉清油脂」
你所想的這種做法還差點意思
「鹽浴」才是它最理想的歸宿
沒錯,它就是梅州鹽焗雞
最純正的鹽焗雞源於客家梅州
而要做出正宗的梅州鹽焗雞
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師傅需要先把雞去毛洗淨,掛起曬乾
再用特有的梅州鹽焗粉塗抹掛味
隨後用雙層砂紙緊裹雞身
送入冒著薄薄熱氣的海鹽堆裡
用中火焗上近一個小時
方能飄香出爐
其中,讓這道梅州鹽焗雞C位出道的核心機密
就在於其招牌姓氏——「鹽焗」二字
這可是梅州人獨創的看家本事!
02
鹽焗雞用的是什麼鹽?
鹽焗雞就是用鹽醃製的雞?不!鹽焗雞所用的鹽,可不是你家炒菜常見的鹽!鹽焗雞中的「焗」,當中更是藏著雞肉鮮嫩的秘訣!鹽焗雞選用的是粗海鹽,它不僅具有傳熱特質,大粒、疏鬆的結構更能使雞肉迅速成熟。當炒至不帶一絲水氣的熱鹽與被砂紙裹緊的雞肉相遇,隨著溫度升高,熱鹽特有的鹹香與雞肉達到完美的融合。
為什麼要將雞肉「焗」熟?
「焗」在廣東方言中有「烤」之意,指讓食物在不透氣的空間裡慢慢受熱變熟的一種烹飪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原料中的水分有一定程度的散發,這也起到濃縮原料鮮味的效果,使食材的最原始味道得到保留和釋放。
在密閉的空間裡,香氣直入雞身
與隱藏在雞深處的濃鬱鮮味完美融合
順著溫度的步步高升
熱鹽特有的鹹香開始乘風破浪
在密閉的空間裡,香氣直入雞身
與隱藏在雞深處的濃鬱鮮味完美融合
這樣用鹽焗出來的雞
肉質富有彈性而鮮爽過人
趁著熱氣直冒將雞沿紋理撕開
就著濃鬱汁水將鮮肉一口含入
嘴裡便滿是粗鹽的馝馞與雞的純香
或許,這便是梅州人口中的極致
作為客家人最大的聚居中心
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
而梅州菜不僅是客家菜的集大成者
作為其代表菜的鹽焗雞也承載著
客家人的一段顛沛流離的歷史!
為躲避戰亂和饑荒,客家先人曾從中原腹地大規模舉家南遷。因受異族侵擾,客家人難以安居,被迫多次搬遷。
在遷移途中,飼養的活禽不便攜帶,而在那時,唯一能幫他們貯藏食物的東西就只有鹽。因此,客家人便就地取材,將活禽宰淨後用鹽堆醃製、封存,這樣既易攜帶也易保存,只需要在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
從江西一路南下,客家先人來到梅州,開始了靠山而居、耕作而食的生活。在日子的步步調和中,客家後代變換著技藝,不斷改良制雞門路。
在用粗鹽做焗雞的底料時,梅州梅江人竟意外解鎖了粗鹽的提鮮功能,嘗到了由鹽焗而發的純原雞味,凝練出全新的烹飪技法,最終成就了今天的梅州鹽焗雞,開啟了吃雞新世界的大門。
04
粵菜中的異類:
「鹽」值爆表的客家菜
粵菜素來以清淡著稱
而客家菜卻偏偏無鹽不歡
鹽焗雞、梅菜扣肉、豆豉鵝、鹹粄.
無論哪一種食材,在客家人手中
總能生出與鹽和諧共處的味道
可為什麼客家人為什麼愛吃鹽?
其實,客家人並非生來愛「嗑鹽」
背後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樂觀與堅強
過去,客家人早起貪黑的作息與繁重勞累的工作,讓他們對補充體力有了更為迫切的需求,而鹽,便具有調節精神和肌肉的作用!吃鹽,也就成了客家人一種生活的日常。
在客家話裡,要笑一個人沒有力氣就會說「你系無食鹽麼」。由此可見,鹽對客家人的重要性,更看出了客家人對生活的調侃與戲謔。
「日子再苦,吸一口鹽就過去了」
「生活再難,焗個雞吃就快樂了」
可以說,苦難與煎熬
已融入在客家人的生命裡
成為一種抹不掉的秉性
若假日有空
約上三五老友來梅州做客
試試正宗的客家鹽焗雞吧!
這口「鹹」味
真的不容錯過!
最近好多人說看不到科普君的文章,為了不跟科普君(福利)失聯,一定記得給我們加星標哦~👇編輯:瑜籽醬
審閱:馬丹麗、黃璐翎
資料來源:方志廣東、廣東省文化館、梅州市文化館、地道風物、《梅州市志(1979-2000)》、《梅縣誌》(1994年出版)、《興寧縣誌》(1992年出版)、《民國·五華縣誌》、《五華縣誌(1979-2000)》、南方日報
圖片來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非遺美食》、廣東最生活,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