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巨魁王直之死,中國的海外貿易黯然失色,明王朝是得還是失?

2020-12-16 教育知了鴨

海盜巨魁王直之死,中國的海外貿易黯然失色,大明王朝是得還是失?

「寇與商同是人也」,在15——16世紀,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都有無計其數的亦商亦盜的海上航行者。他們追逐遠洋貨船,襲擊殖民地港口,也掠奪近海的本國商船,同時還廣泛經營海外貿易。

中國16世紀前後,相當於明代中期海盜勢力發展迅速,他們頻繁出沒於東西兩洋之間,除攔截本國商船和相互火併外,還經常劫掠西方各國的貨船,同時也與其些國家做生意。

但東西方政府對這種亦商亦盜的海客採取不同的態度。

西方賦予更加的支持和鼓勵。典型的是英國,英國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更是極力利用「海盜」勢力拓展政策服務。伊莉莎白時期,政府不但縱容「海盜」對外國商船的掠奪,而且給予物質上的支持和幫助。為了支持「海盜頭子」德雷克,女王親自登上德雷克累海盜船,封他為爵士。發展航海貿易,建立強大海軍,德雷克任命為海軍中將。

在西歐視為國家「英雄」的海盜,在明政府被當作十惡不赦的「亂賊」,採取政府與海盜對抗的政策,對海盜實行「嚴誅剿」的政策。

當英國都鐸王朝給予海盜頭子們以高官厚祿時,明政府正以高價懸賞消滅海盜頭目,大海盜王直名列榜首:「有能擒斬王直來獻者,封以伯爵,賞銀一萬兩……」

王直何許人士,明政府如此興師動眾,大動幹戈,非要剿滅不可?

王直,安徽歙縣人。於嘉靖十九年(1540)冒禁下廣東,造巨船,開始從事海上貿易生涯。一開始並非江洋大盜,只與海外各國進行和平貿易的商人。

加入許棟集團組織,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最大的「海盜」頭子,擁眾十餘萬,大小船隻無數,成為獨立的「海上王國」。

王直反對禁海政策而與與明王朝為敵多年。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曾自願遊說諸國勿騷擾中國沿海。若倭夷「萬一不從,即當徵兵剿滅」,但條件明政府對日本開市通商,中國政府納貢抽稅。但王直的建議不但沒能得到釆納,而且本人也遭到明政府的透捕殺害。

明王朝正處於「南倭北虜」的歲月,明王朝沒有像英女王伊莉莎白的遠見,沒有收編王直海盜勢力,軍盜聯合,水陸聯防,無異於東南筑起一條「海上長城」。歷史可惜啊!海禁政策,關起國門自認為是「良策」,殊不知是不歸路。

王直被處死後,本來就缺乏海軍做後盾的中國航海貿易勢力又失去了一位很具有號召力的頭領,因而在與國外航海貿易勢力的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國私人航海貿易遭到西方殖民者裡應外合的夾擊,正被封建統治集團的反動政策逐漸剿殺了。

最後,時代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西方私人航海貿易勢力在本國政權的支持下紛紛走向大海,走向大洋,走向全世界。

新航路的開闢,新大陸的發現,這一切使東西方,使全世界逐漸聯成一體。這時中國正迅速走向了衰落,中國私人貿易也慢慢銷聲匿跡了,繁榮一時的海外貿易大國正在沉淪墮落。

王直之死,明王朝之得還是之失?大家明白了吧!

相關焦點

  • 海賊王原型人物,向日本出售軍火、開啟日本熱兵器時代的徽商王直
    提到王直,很多人會想到明末讓人恨得牙痒痒的大宦官汪直,但是此汪直非彼王直。我們今天說的這個人可能作為反派出現在中國歷史上,但在日本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了。《海賊王》這部耳熟能詳的動漫有一個角色就是以中國人王直為原型塑造的。有人說羅傑的一句話開啟了大海賊時代,王直的一句話拖垮了大明王朝。可別覺得天方夜譚,這句話可是有理有據的。
  • 明朝最大的海盜王直,在日本自稱「徽王」,還建立了宋政權
    王直是明代引倭寇內侵的著名海商、海盜,又名汪宜,徽州歙縣人。生年不詳,1560年被殺。他出身無賴,後出海經營走私貿易,並勾結倭寇劫掠東南沿海一帶,成為明中葉最大的海商、海盜集團頭目。
  • 中國海盜,全球最憋屈的海盜
    2005年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日本長崎縣五島市的一些市民,為感謝明代中國海盜王直曾對當地貿易、文化交流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特地在其老家安徽歙縣為他建社修墓,但兩位大學教師得知此事後,連夜趕到當地,將墓碑砸毀,因為他們憤激於王直當初曾是混跡於「倭寇」的「漢奸」。
  • 中國古代的海盜,全球最憋屈的海盜
    2005年就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日本長崎縣五島市的一些市民,為感謝明代中國海盜王直曾對當地貿易、文化交流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特地在其老家安徽歙縣為他建社修墓,但兩位大學教師得知此事後,連夜趕到當地,將墓碑砸毀,因為他們憤激於王直當初曾是混跡於「倭寇」的「漢奸」。在2005年,引起很大關注的「教師夜砸王直墓」事件。
  • 王直與明朝的改革開放
    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溫州人無疑是時代的寵兒,趕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好時光。但是在五百年前,吳越人僅僅為了爭得出海的自由,卻付出了無數代人的鮮血。 「2005 年 1 月 31 日晚,有兩人用自備的斧頭和榔頭,將『直墓』墓碑兩旁有王直名字之處一一砸掉,並將刻有 12 個日本捐資者名字的『芳名塔』砸毀。」
  • 王直和戚繼光,到底誰是英雄誰是寇?
    文丨張是之 今天分享幾個群裡看到的視頻片段,其中涉及到我們一直以來樹立民族英雄、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 而大部分視頻片段是一個大部分不太熟悉的歷史人物,王直。 你百度搜王直,彈出的第一條就是下面這樣,明代海盜這頂帽子恐怕是摘不掉了。 在我們這兒被定性為海盜,但在日本人看來,王直並不是海盜,而是貿易商人,他們認為平戶的繁榮始於王直,王直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
  • 改變日本歷史的中國海盜王—汪直,平息的倭亂因他之死而再度興起
    獄中,他服毒自盡,自盡前感嘆道:「縱天子不死我,大臣且死我,即大臣不死我,閩浙人必死我。」但是雙嶼島的覆滅卻成就了汪直,在群龍無首的局面下,海商們一致推舉了汪直為他們的新首領。成為首領後,汪直率領眾人移駐,重建貿易基地。也許是因為之前被賴帳的原因,汪直成為首領後崇尚商業誠信和公平貿易。因此「夷人大信服之」。
  •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
    胡宗憲巧用連環計,海盜王直中計伏誅在胡宗憲的抗倭鬥爭中,最能表現其才幹,最有影響的兩件事,就是他與兩大倭寇首領王直、徐海的鬥智鬥勇。開始時,王直只是違反明朝的海禁政策,從事海上貿易。後來,隨著東南沿海局勢的日趨緊張,王直為增強自身實力,大規模招集各種亡命之徒,甚至還和日本倭寇相勾結。由此,王直組建了一個龐大的海盜集團,並逐漸成為東南沿海地區倭寇的首領和中堅人物。 胡宗憲對海上倭患的形勢,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分析。
  • 中國版「海賊王」在日本受追捧,還為其塑像,但在中國,就一海盜
    中國版的海賊王名叫王直,他是明朝中後期東南沿海著名的海盜,和抗倭名將俞大猷還交過手。王直輝煌的時候曾是太平洋西海岸的海上霸主,連大明和日本都得對其敬畏三分。不過就是一個海盜而已,為何會如此舉足輕重?這就得說說當時的海上貿易了。
  • 「科普」海賊王中王直(汪直)人物巔峰介紹
    隨著葡萄牙商人、西班牙商人的東來,已經把中國捲入「全球化」貿易的漩渦之中,海禁政策與此格格不入,朝貢貿易又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海外貿易的增長速度。因此汪直對於國際貿易形勢的判斷比那些保守的官僚更勝一籌。連續兩次的大敗,一次因勢力尚小(兩年前的草帽團),一次因被官府偷襲,可汪直並沒有因此放棄。僥倖逃脫後,汪直就以日本的松浦為據點。
  • 178 王直,明朝倭寇中的另類英雄
    東亞歷史第178篇:中國亂世循環之明朝那些事兒。 王直,出生於今天安徽歙縣,個性豪邁任俠,年輕時便投奔盤踞在寧波雙嶼島的徽州同鄉許棟的部下,許棟乃是當地最大的走私集團。當時日本走私船到了寧波,與中國商人交易,而中國商人與權貴勾結,仗勢刁難,往往銀貨交割不清不楚。
  • 王直: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成就戚繼光民族英雄之人
    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雖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中華文明卻是依靠黃河與長江發展開來。對於海洋的探索,有關的歷史記載並不多見,因此能夠在正史中出現的海盜更是鳳毛麟角。殊不知,明朝時期的中國東南沿海經常遭受倭寇侵擾,這時期也是中國海盜爆發時期。在這無秩序的海上,王直瞬速成為倭寇中的佼佼者,被稱為「海賊王」的男人,那麼王直在海上勢力如何?他與戚繼光沒有任何碰面的機會,為何有成就了戚繼光民族英雄的美名?
  • 明朝倭寇,日本到底是罪惡的黑手還是無辜的路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明朝的海禁基本上就是針對日本海盜的。明朝期間,日本處於戰國時期,其間短暫出現過中央政府,便立即向明朝納貢稱臣,官方貿易隨即展開。 日本中央政府的勢力一旦被削弱,納貢稱臣便消失,官方貿易也跟著消失。而日本對於貿易的渴望,加上戰國時期的混亂,造成他們的貪得無厭,官方朝貢貿易並不能滿足他們的財富欲望。
  • 為什麼說明朝收復雙嶼島,促成了倭寇首領王直的崛起?
    作福建商人和寧波商人們,會乘船到南洋一帶購買胡椒、蘇木等熱帶產品,然後運到明朝銷售,但當時明朝執行嚴格的海禁政策,他們的貿易行為被視為非法,只能偷偷地進行,無人的雙嶼島被他們當作海外轉運基地。隨著雙嶼島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很多沿海百姓也來到島上生活,人口最多時,大約有數千人。
  • 清朝的「海盜帝國」,消亡於1810年
    僅僅數年後,中國海盜就迎來了黃金時代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高潮。廣東海盜甚至喊出了「紅旗飄飄,好漢任招,海外天子,不怕天朝」的口號。 乾隆已經去世,無法看到這打臉的一切,但嘉慶卻實實在在心塞得很。
  • 明代後期為何倭寇海盜橫行?當時的人們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
    引言中國在16世紀中葉面對著一種來自海上的嚴重威脅,這就是以「倭寇」之名著稱的日本海盜(「倭」是一個用於指日本人的古老名詞)。1540~1565年間,海盜的威脅達到了其最激烈的程度,而最危險的時代則處於1553~1555年之間,也就是緊接著在由阿勒坦汗率領的蒙古人那最危險攻擊之後。
  • 宋明兩朝都有海上貿易,為何宋朝富得流油,明朝卻捉襟見肘?
    大明開國之初,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一直對大明的邊境虎視眈眈,來自北方邊境的威脅,讓朱元璋根本沒有過多的心力,來維護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海上貿易活動,於是直接一刀切實行海禁政策,嚴禁百姓私自下海,而這一政策也被奉為祖宗之法,一直在大明王朝所奉行。船隊另外,由於大明官方的支持,大明和東亞的一些國家還是有海上貿易活動的。
  • 海外網評:23名中國船員脫險,打擊海盜不只是電影情節
    「黃海榮耀」號貨輪3月9日,一則新聞在中國社交平臺引發廣泛關注。據中國駐拉各斯總領館消息,3月5日,載有23名中國船員的中國籍貨輪「黃海榮耀」號在奈及利亞拉各斯海域遭海盜襲擊。以索馬利亞海盜為例,1991年西亞德政府被推翻,索馬利亞軍閥四起,政局動蕩不安。海盜這項高回報的「產業」不僅被軍閥視作謀財之道,也成為了眾多失業民眾的求生之路。在這樣的背景下,索馬利亞海盜犯罪在2007年開始激增,索馬利亞海域也成為了國際航運業談之色變的「魔鬼海域」。海盜活動危害巨大,「魔鬼海域」不止一處。海盜活動蹤跡遍布世界各個水域,影響範圍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