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烈士紀念塔,為犧牲在中國的蘇聯紅軍而建!

2021-03-05 學習時報

在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廣場的綠樹鮮花中,一座標誌性建築巍然矗立,這就是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1945年秋,為紀念在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駐長春蘇軍在此修建了這座紀念塔。

紀念塔採用傳統塔式造型,是一座花崗巖質地實心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通高27.75米。塔基為圓形,直徑30米,塔座外延有4級臺階。塔身為正方形錐體,分為6層,逐層斜向縮小塔身南面的斷面面積,錐體底層邊長6米,頂層邊長2米,塔身北面第三層嵌有蘇聯國徽圖案、第六層嵌有蘇聯軍徽圖案,頂部放置了一架由長春東方鐵工廠鑄造的P-2輕型轟炸機模型,作向北方展翅飛行的姿態。

塔身底層四面均用中、蘇兩國文字鐫刻銘文並飾以浮雕,塔身底層北面上方用中文刻有8個大字:蘇軍烈士永垂不朽。

北面下方用俄文刻著: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

南面上方刻著:中蘇友誼萬古長青。

南面下方用俄文刻著:這裡埋葬著為蘇聯的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後貝加爾湖方面軍的飛行員。

塔身西側用俄文陰刻英勇獻身的14名蘇聯軍官的姓名和軍銜、等級;東側用俄文陰刻蘇聯紅軍犧牲的9名準尉及軍士的姓名和軍銜等級。

簡短的碑文銘刻著正義匯聚、捍衛和平的歷史,清晰的印記昭示著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未來。

決戰——以正義之名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呈現出空前有利的形勢,德、日法西斯已日暮途窮。中國解放區戰場繼開展對侵華日軍局部反攻後,又發起勢如破竹的全面反攻。8月8日,蘇聯政府拒絕調停,發表對日作戰宣言。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同日零時10分,150萬蘇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盤踞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攻勢,偽滿傀儡政權土崩瓦解,結束了偽滿洲國14年的統治。8月19日,蘇聯紅軍貝加爾軍區加爾洛夫少將率領200人的蘇軍先遣隊空降長春西部的大房身機場,長春日軍隨即繳械投降。在蘇聯紅軍、東北抗日聯軍向日本軍隊進攻的同時,全國各解放區的武裝力量也向日偽軍發起猛烈反攻。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宣布無條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投降。9月5日,蘇聯遠東方面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令解散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其戰俘被關押到了長春南嶺兵營。為紀念對日作戰中犧牲的戰友,駐守東北各地的蘇軍陸續在哈爾濱、長春、瀋陽等地修建了蘇軍烈士紀念塔。長春的紀念塔就選址在當時城市中心的廣場。1945年11月7日,駐長春蘇軍在這裡舉行了慶祝十月革命暨紀念塔竣工儀式慶典。

致敬——以勝利之名

回望蘇聯紅軍奔赴東北戰場,與中國軍民並肩戰鬥的同時,有一支特別番號的部隊不容忘記,這就是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88旅,即東北抗聯教導旅。

1940年後,東北抗聯進入了極端艱苦時期,為保存有生力量,抗聯主力陸續進入蘇聯境內整訓,建立南北兩個野營。同時,以小部隊堅持東北抗日遊擊戰爭。1942年7月,經東北抗聯負責人與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員協商,決定將蘇聯境內東北抗聯部隊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同時稱為「蘇聯遠東方面軍獨立第88步兵旅」「步兵特別旅」,這是東北抗日戰爭歷經10年之後保存下來的抗日力量,為我黨爭取東北、建立根據地、奪取全國勝利保留了寶貴火種。

蘇聯對日宣戰前夕,290名抗聯教導旅指戰員組成20多支戰前特遣隊,秘密空降日本關東軍佔領區,進行戰前偵察,將關東軍的17個戰略地堡及中蘇邊境上的三道邊防線陣地情況全部摸清,匯報蘇聯空軍,成為空襲目標。蘇聯政府對日宣戰第二天,抗聯教導旅先遣支隊和潛伏東北境內的地下抗聯小分隊戰士,承擔了蘇軍隨軍翻譯、嚮導、偵察人員等任務。在抗聯教導旅偵察員準確情報電訊信號引導下,蘇聯空軍摧毀了日本關東軍所有軍事目標,關東軍建立的東北防禦系統頃刻瓦解。8月中旬,蘇聯遠東軍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達了抗聯教導旅行動命令,正式決定:中國同志隨蘇軍進軍東北,收復東北。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抗聯的任務由反攻作戰轉變為接收東北,在周保中、張壽籛(李兆麟)的帶領下,東北抗聯教導旅全體指戰員分批返回東北,迅速佔領了東北各戰略要地12個中心點及57個戰略要點,並在蘇軍配合下,發動群眾,摧毀敵偽勢力,擴建部隊,維持社會秩序。抗聯部隊這些工作,對於保衛抗戰勝利果實,迎接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東北,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945年9月15日,蘇聯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元帥從長春乘專機飛抵延安,曾克林和周保中隨機到達,當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楊家嶺召開會議,聽取了曾克林和周保中匯報東北的形勢和蘇軍的態度,政治局當晚將情況電告正在重慶談判的毛澤東、周恩來。據此,中共中央最終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決策,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東北局,派遣10萬八路軍和2萬幹部立即出關搶佔東北。9月18日,中共中央東北局正式成立。隨後,中共中央決定,將東北抗日聯軍與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合併,改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並於1946年1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至此,東北抗日聯軍以14年的艱苦鬥爭,勝利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銘記——以和平之名

「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74年前,面對法西斯的步步緊逼,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戰爭後期,蘇聯紅軍開赴中國東北戰場,同中國軍民一道對日作戰,為中國人民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援。中蘇人民在戰鬥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並肩戰鬥,用鮮血和生命凝成了堅不可摧的戰鬥友誼,構築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防線。新中國成立後,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多年來,中俄兩國始終恪守「四個相互堅定支持」共識,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政治互信,共同發展振興,攜手捍衛國際公平正義,為世界帶來了更多的正能量。二戰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高懸在人類頭上。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正是要以史為鑑,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

相關焦點

  • 瑞金革命遺址——葉坪紅軍烈士紀念塔
    塔身為炮彈形,塔身四周鑲嵌著無數粒小石塊,寓意紅軍烈士紀念塔是由無數先烈用鮮血凝聚而成,正面用七塊青石板刻著「紅軍烈士紀念塔」隸書銘文;塔座呈五角形,用紅條石建成,象徵「紅五星」,周邊有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張聞天、王稼祥、凱豐、鄧發等人題詞碑刻以及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塔的正前方草坪上用煤渣鋪寫著紅軍總司令朱德同志題寫的「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大字。
  • 大連人民廣場上那兩座紀念塔
    在大連人民廣場上先後有兩座紀念塔,第一座是大連勝利紀念塔,第二座是蘇聯紅軍烈士紀念塔。
  • 靜默無言的豐碑——湖南烈士紀念塔背後的故事
    湖南烈士紀念塔,這座承載著湖南人民精神記憶的豐碑,它是如何建成的,背後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9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湖南烈士公園管理處,聽文物保護科工作人員講述這座塔的故事。紀念塔由2932塊花崗石築就,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碑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國各地掀起革命紀念設施建設活動,以紀念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湖南烈士紀念塔的建設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啟動的。」湖南烈士公園管理處文保科科員張曉笛告訴記者。
  • 數萬無名英雄為長徵犧牲,今天請記得懷念他們
    「時間模糊了多少紅軍的名字,歲月湮滅了多少紅軍的傳奇。」10月21日是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日。想起30年前,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50周年時,甘肅會寧人民請鄧小平同志為會師紀念塔題寫塔名。鄧小平寫下「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卻沒有署上自己的名字。
  • 走,帶你去祭奠犧牲在最高處的紅軍烈士
    帶著叮囑,我12次踏上各條長徵路,祭奠所到之處無數座沉默的紅軍墓。今年清明剛過,上海有幾所高校就邀請我去講重走長徵路的見聞。我不禁想起長徵路上那些數不清的紅軍墓,想起犧牲在長徵路「最高處」的紅軍烈士們。於是,我又一次講述了2006年,我和隊友攀上海拔4300餘米的雪山祭奠紅軍烈士的經歷。
  • 俄羅斯駐哈總領事奧謝普科夫來孫吳縣祭掃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
    7月25日,俄羅斯聯邦駐哈爾濱總領事奧謝普科夫一行來孫吳縣,祭掃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緬懷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蘇聯紅軍烈士。 奧謝普科夫一行聆聽了關於蘇聯紅軍在孫吳縣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同中國軍民一道浴血奮戰的英雄事跡,瞻仰了蘇聯紅軍烈士紀念碑,在紀念碑前佇立默哀並向紀念碑敬獻了鮮花,向為世界和平和中國東北解放獻出生命的蘇聯紅軍戰士鞠躬致敬
  • 在緬懷追憶中傳承英烈精神——湖南烈士紀念塔陳列展廳背後的故事
    分階段展示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事跡 湖南烈士紀念塔於1959年建成對外開放,採用上塔下堂、塔堂合一的設計,下方的塔堂設有東、中、西3個廳,總面積為872平方米。 「展廳以時間為脈絡,分階段展示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40多位湘籍烈士代表的事跡。」
  • 老照片:1946年長春蘇聯紅軍節 被打趴下的日本人乖乖地敬獻花圈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出兵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蘇聯軍隊進入長春是在8月19日進駐長春,最初抵達的是空軍部隊,第二天大批的書卷紅軍便從陸路進入到了長春市區,接管了這座偽滿州國的「首都」。
  • 紅軍長徵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誰?
    遵義人民不忘長徵途中在這裡犧牲的鄧萍等紅軍將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尋找鄧萍等烈士的遺體,祭奠烈士的英魂,成為遵義這座光榮城市的人民的心願。黨和政府順應民意,把尋找鄧萍等烈士遺骸的工作,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1952年秋,中共遵義地委和行署專門開會研究成立了「遵義會議紀念建設籌備委員會」。會議決定的第二項重要工作就是調查在遵義附近犧牲的紅軍指戰員的埋葬處。
  • 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他們歷經苦難 我們收穫輝煌——追記翻雪山過草地犧牲的紅軍無名英雄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童方  在紅軍長徵走出草地見到的第一個村子——四川省若爾蓋縣班佑村,有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為了紀念千辛萬苦走過草地卻犧牲在最後一刻的數百位紅軍戰士而建
  • 金寨、天堂寨-帶你了解中國第二將軍縣,第一個「希望小學」縣
    金寨縣是安徽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區縣和旅遊資源大縣,也是我國第二將軍縣(第一將軍縣為湖北紅安縣),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指示牌在過去的抗戰歲月裡,這裡的人們為我們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據報導,從這裡走出了五十九位開國將軍,其中上將一人,中將八人,少將五十人。
  • 10萬新縣人:「戶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
    ——河南省新縣開國將軍追尋紀實(二)焦予玲革命戰爭年代,10萬多人的新縣,竟有2萬多人參加紅軍,刀光劍影,前赴後繼,5.5萬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正可謂:「戶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 5.5萬名烈士中產生了43位開國將軍。
  •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勳永垂不朽」,揭秘莫斯科無名烈士墓
    而位於廣場西北側克林姆林宮紅牆外,有一座非常安靜的亞歷山大花園,在這座鮮花盛開的花園,坐落著一座特殊的建築。它靜靜地待在那裡,向來往的遊人講述著它身上發生的感人故事,它就是今天的主角——莫斯科無名烈士墓。一、巨大犧牲換來的勝利提到無名烈士墓,就不得不將時間倒退回遙遠的79年前。
  • 蘇聯女紅軍的跨國愛情:從此他鄉是故鄉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時期,史達林蘇維埃政府向中國工農紅軍提供了軍事支援,派遣俄羅斯紅軍進駐伊犁。其中一群年輕的女戰士受命來到中國,她們離開家鄉的時候剛剛二十出頭,穿上軍裝個個英姿颯爽。在殘酷的戰鬥中,有的姑娘失去了年輕的生命。有的姑娘收穫了跨國愛情,但又被無情的戰火摧毀。
  • 斷腸明志勵後人——陳樹湘烈士犧牲地道縣蚣壩鎮石馬神村見聞
    走在這塊浸滿烈士鮮血的紅土地上,徜徉在青山綠水之間,仿佛聽見當年漫山遍野的廝殺聲,聞到那瀰漫的戰火硝煙,感受到一個時代的風雲激蕩。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徵。在國民黨的瘋狂圍剿下,時任紅三十四師師長的陳樹湘奉命率部擔負全軍後衛,掩護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
  • 此人是圍攻紅軍西路軍的悍將,後來打了一仗犧牲,被評為革命烈士
    先是古浪之戰,數倍之敵洶湧的騎兵,捲起滾滾黃塵,千軍萬馬,踏開數十道路口,直奔古浪縣城,將紅軍團團圍住,我英勇的紅軍將士臨危不懼、頑強抵抗、殊死搏鬥,隨後在乾柴窪突圍戰、橫梁山狙擊戰、古浪城爭奪戰中,數千紅軍將士血染疆場,壯烈犧牲,長眠於斯。
  • 烈士陳啟仁長眠務川縣烈士紀念陵園,靜待親人祭拜
    據統計,目前貴州全省共有烈士紀念設施110餘處,其中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5處,省級12處,安葬烈士超過12000名。由於烈士信息不全、犧牲年代久遠、行政區域調整等多方面的因素,許多烈士親屬至今不知親人安葬於何處。
  • 犧牲51年後 餘慶籍烈士馬效順魂歸故裡
    12 月 16 日,離家 54 載、犧牲 51 年的遵義市餘慶縣籍烈士馬效順,從重慶市潼南區魂歸故裡。1969 年 8 月 26 日,解放軍戰士馬效順在執勤中不幸光榮犧牲。根據其子申請,相關部門將其遺骸從重慶遷回餘慶。
  • 一草一木一忠魂 一山一石一豐碑 ——新圩酒海井紅軍烈士紀念碑...
    光陰荏苒,86年過去了,但井口之外和平而幸福生活的人民並不曾忘記他們,為感懷先烈,弘揚紅軍長徵精神,灌陽縣於新圩酒海井紅軍傷員殉難處修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如下:  由於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革命力量,紅軍被迫退出贛、閩蘇區,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央紅軍8萬多人,從江西瑞金、於都和福建長汀、寧化等地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