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分享怎麼辦?家長來做做這道選擇題|微言夜讀·親子

2020-12-17 微言教育

孩子不願分享怎麼辦?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作為家長的你,遇到這個情況會怎麼做呢?先隨教育小微來看下面這個案例,再聽聽北京師範大學邊玉芳教授的解答——

小/案/例

萌萌今年3歲半,9月份剛上幼兒園。萌萌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入園兩個月以來,一直表現不錯,得了好多小紅花,媽媽給孩子買了喜歡的玩具自行車作為獎勵。

上周末,萌萌在小區騎自行車玩耍時,被隔壁單元的小妹妹看到,哭著吵著非要騎。可是萌萌卻不太樂意。媽媽見狀,勸女兒把自行車給小妹妹玩一會兒,好說歹說,孩子都不同意,最後媽媽言辭激烈了些,萌萌還委屈哭了……

這位媽媽挺困惑:引導孩子去分享玩具,這種教育理念沒有錯啊,但是沒能成功說服女兒不說,最後還鬧得挺不愉快。

假設你是萌萌的媽媽

遇到這種情況

你會怎麼做呢

一起做做這道選擇題

A.耐心勸說萌萌不要小氣,妹妹還小,要讓著點,樂於分享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B.萬事以和為貴,儘量避免衝突,必要時哄騙或利用家長權威強制萌萌和小妹妹分享。

C.一切以萌萌的想法為主,堅定地支持她,她說什麼就是什麼,不願意就是不願意。

D.在尊重萌萌意見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引導她分享,讓她體會到分享的滿足和快樂。

選擇A的家長:

期望孩子擁有禮貌謙讓、大方得體的優質品格,自然值得肯定。但換位思考下,倘若有人一直勸說我們把自己的房子、車子分給別人,你肯定會認為這人是個瘋子。

因為對於萌萌來說,小玩具車有多重要,大人可能無法體會,會認為,不就個玩具車嘛,有啥不能一起玩的。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勸說萌萌「你要大方謙讓」「你要讓著妹妹啊」,比起分享教育,更像是一場「道德綁架」。孩子感受不到絲毫快樂和善意,一切只為取悅家長。

研究表明,孩子分享行為的發展,是有一個發展階段的。個體的「自我意識」在3歲左右開始萌芽,物權意識隨之顯現。此時的他們沒有「分享」的概念,行為也比較「自私」,認為什麼好東西都是「我的」。

直到4歲左右,他們才開始逐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分享觀念初步形成。被「要求謙讓」的萌萌會認為,別人要搶我心愛的自行車,媽媽不幫我就算了,還說我自私小氣,這真可怕!類似場景多次上演,很容易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上留下傷疤。

選擇B的家長:

可以說是息事寧人型家長。做事奉行「萬事以和為貴」「別打架」「別惹事」是他們的口頭禪,他們不單自己這麼說、這麼做,還會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這種觀念。尤其是在孩子們發生爭搶行為的時候。

有些家長生活中習慣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或者擔心孩子變自私,會哄騙孩子分享「這個就給妹妹吧,媽媽明天給你買新的」「你就給她玩一下,又不會怎樣」。甚至倚仗家長的權威強迫孩子:「你怎麼不聽話!我說了給妹妹玩一會!」以家長權威強制孩子分享,極易給孩子造成童年陰影。

擇C的家長:

樂於尊重孩子意願,把決定權交給孩子,給予孩子很多安全感。這點值得點個讚。但是這類家長,搞不好就走向「放縱溺愛」的極端。

一味支持,一切以孩子意願為主,極易走進過分溺愛的誤區,令孩子「熊化」。輕易滿足各種需求,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不願分享,不懂珍惜。分享行為的本質是一種親社會行為,這對培養孩子的社會信任感、建立良好的玩伴關係、形成健全的個性基礎,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像萌萌這樣的獨生子女,如果家長不注意培養孩子的親社會行為,一不小心就會變得過分自我中心,長成一個「橫行霸道」「唯我獨尊」的孩子。這就從「過度控制」的教養極端,走到了對立面「過度溺愛」的教養極端。也是不可取的。

選擇D的家長:

在尊重孩子意見的基礎上,耐心引導,讓孩子體會分享的樂趣,從而主動分享、樂於分享,才是正確做法。比如,媽媽可以跟萌萌商量:「上次有小弟弟跟你分享了他的小汽車,你是不是玩得很開心呀。你是不是希望小妹妹也可以這麼開心?而且你們還可以一起玩,對不對?」

孩子不願分享,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剝奪」,根本就不快樂。因此,引導孩子發現分享的樂趣、體會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開心時光,才是最重要的。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長也可以「製造」一些場景,讓孩子明白分享行為究竟是怎麼回事。比如拿出一個蘋果,問孩子:「只有一個蘋果了,可是你跟小弟弟都要吃,要怎麼辦呢?」在跟孩子交流之後,引導他「對了,我們可以把蘋果切開,一人一半,就都能吃到了!」

家長還可以藉助動畫、繪本、童話故事等媒介,讓孩子在故事化的場景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從內心認同「分享是件開心的事」,更能促進孩子分享觀念、分享行為良性發展,對他們的社會化進程,會有很大助益。

來源 | 邊博士直播間微信號

更多教育信息

相關焦點

  • 來做做這10道選擇題,看看你是不是正一步步「毀」了孩子的音樂路
    伴隨著國家越發重視美育,不少家庭也同樣重視著藝術教育,並且同樣希望通過美育來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可是在音樂教育中,或多或少會存在著誤區,下面這10道選擇題,能幫助你快速地辨別自己的教育是否存在著錯誤。在拿到一首新曲子時,你會要求孩子怎麼練?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微言夜讀 · 親子
    (委屈巴巴)孩子剛聽到這段對話時,以為就是家長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孩子不願意。可是聽到後面,卻被孩子那句「你總向著別人,不向著我」扎了心。孩子為什麼不肯認錯?遇到孩子不肯認錯的情況,家長究竟應該怎麼做?家長找「藉口」,讓孩子有樣學樣學習理論認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家長學來的。因此,想讓孩子知錯能改,勇於承擔,家長首先不要主動替孩子找藉口,也不要經常在孩子面前為自己找藉口。
  • 孩子不懂事不愛學習,抓狂痛苦的家長怎麼辦?解決問題先找到根源
    對於這麼多的育兒困惑,未來教育工作室根據眾多家長在育兒問題中出現的常見問題,整理匯總成一本書《好孩子,是教出來的》,這本書來自北京大學出版社,裡面全是用真實的案例和一系列有效的實操方法,來幫助家長掌握如果孩子出現了問題,家長該如何用最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本書跟很多的書籍不同的地方是,書裡面沒有太多的理論知識,全部是真實案例的呈現。
  • 宅家親子經驗,吳家山五小家長分享,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特殊時期,不能像往常一樣去上課,就給父母和孩子帶來更多的時間陪伴。近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家山第五小學舉行線上班會,兩位優秀家長做了親子經驗分享。五(7)班學生熊紹傑宅家近兩個月來,他的爸爸熊海峰儼然成為了一名「全能選手」,「陪讀」、「陪跑」、「陪算」,樣樣在行。
  • 提高孩子觀察力、思考力、記憶力,你需要這樣的親子共讀
    如果你的家裡有這樣一個好奇寶寶,你會怎麼辦呢?我兒子小時候,常常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們就去一起查資料,其實親子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如果孩子一問問題,家長就煩躁,那以後和孩子的交流就會出現障礙。
  • 孩子從小就自私不願分享?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
    孩子從小就自私不願分享?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家長可以試試這幾招導語:最近有很多父母留言,表示自己家娃年紀雖小,卻開始有很多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所以,2歲以前的幼兒,即便家長有意引導,他們也依舊不會有分享的想法,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能看到的、摸到的、喜歡的都是自己的。換言之,當孩子在2歲內出現不喜分享、自私自利的行為時家長不應該予以指責,畢竟這是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
  • 孩子愛"看"不愛"讀"?從讀圖到讀字的過渡期 家長需要這樣做
    當孩子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簡單的圖畫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很多家長就會開始考慮把繪本換成文字書或橋梁書,漸漸增加閱讀的字數和篇幅長度,希望最後能讓「親子閱讀」轉變為「自主閱讀」。如何利用好這一時期幫助孩子順利進入文字閱讀階段?孩子只愛看繪本,不願意看文字書怎麼辦?專家們給出了一些過渡期親子閱讀的好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中學生名師導讀文庫」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由作家出版社舉辦的「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親子閱讀沙龍,近日在北京舉辦。作家出版社以「親子共讀」為理念推出的「中學生名師導讀文庫」,邀請了北京八中、人大附中、北京中學等名校的十幾位名師,對教育部規定的中考、高考必讀書目以及教育部推薦的各學段擴展書目進行了具體的閱讀指導,在解決名著閱讀難題的同時增進親子交流。同時,作家社定期舉行親子沙龍活動,邀請名校名師和讀者們分享交流。
  • 孩子馬上小升初、英語外刊讀什麼?怎麼讀?—來自競賽娃家長分享
    非常高興江蘇的家長來分享,孩子英語起步雖晚,但目前成績斐然。2020哈佛大學早申大陸唯一錄取花落湖南長沙一中後,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各地優秀學子的風採。還是那句話,英語不同於數學,只要方法對頭,孩子肯努力,結果一定不會差的,堅持最重要!
  • 幼兒園舉行親子運動會,老師看到來的家長,表示很頭疼
    最近第二幼兒園要舉行親子運動會,園長提前給老師們開了會,通知家長們做好準備。開運動會的目的就是為了鍛鍊孩子,另外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動。張爽老師是幼幼班的主班老師,她所帶班級的孩子都是2周歲到3周歲左右的,是幼兒園最小的班級了。
  •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現在工作生活樣樣離不開手機,即使只是下樓買瓶醬油,都要用手機付款。家長尚且如此,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每天捧著手機玩個不停了。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前面也提到了,家長愛玩手機 ,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特別是年紀小的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行為模式和習慣,而他們的模板,自然就是父母。如果父母能帶頭閱讀,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供自己沉下心來吸取一點養分,也給孩子樹立榜樣,那麼孩子的閱讀習慣也一定不會差。
  • 5個小技巧,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微言夜讀 · 親子
    負面情緒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影響家庭的親子關係。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怎樣換位思考?如何與孩子保持有效溝通?但如果孩子一有負面情緒,家長就幫他處理,孩子就缺乏了鍛鍊的能力,所以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首先要相信他可以處理好,然後看看他怎麼樣去處理,如果真的有困難了,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再出面。其實這個過程當中,對孩子處理情緒能力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膽小,上課不願舉手回答問題,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有家長遇到這樣的煩惱,孩子上課時,明明知道老師提問的答案,可就是不敢回答,做事時也縮手縮腳,怎麼辦?還有家長提問:孩子總是沒有自信心,我們應該怎麼幫他?其實,孩子不敢回答老師的提問,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孩子怕回答得不對,受到大家的嘲笑,與其答錯,不如不答。
  • 家長寧願花高價送孩子讀私立高中,也不願去公立?高考時有啥不同
    不過近幾年很多家長都寧願花高價送孩子讀私立高中,也不願去公立高中,難道私立高中就比公立高中好嗎?這倆學校以後哪不同,三年後高考結果又有什麼區別呢?那麼接下來我就說說為什麼家長都青睞私立高中吧!為啥家長寧願花高價送孩子讀私立高中,也不願去公立?
  • 頭條| 這場親子活動讓孩子家長們在詩情畫意中感受「耕讀傳家」
    頭條| 這場親子活動讓孩子家長們在詩情畫意中感受「耕讀傳家」 2020-05-18 0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機靈的孩子不用教,老實的孩子教不會,分享這件事家長教不得
    年輕的家長教孩子要懂得分享,農村的爺爺奶奶教孩子有小朋友來了,要把好吃的、好玩的藏起來,關於分享這件事,更像是大人的面子問題,因為最初能讓孩子去分享的,都是親朋好友家的孩子,親戚家的孩子來玩,走的時候非得拿走家裡的玩具,還是你家孩子最喜歡的,他當然不願意,這時候家長怎麼辦,大多是硬性要求自己孩子,把玩具「分享」給親戚家的孩子,以免傷了和氣。
  • 期末臨近,孩子英語基礎差,怎麼辦呢?
    孩子的英語很差,怎麼辦呢?你是否也在擔心孩子的英語成績呢?對於我們中國的學生來說,英語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要經歷無數次的英語考試。今天我分享做好小學英語複習的5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把英語課本從頭到尾複習一遍,讀一遍,背誦課文。那麼為什麼要複習課本呢?
  • 學齡期,如何從親子共讀到自主閱讀?
    繪本將豐富細膩的情感和美妙的文字通過藝術性圖片傳達給孩子,為幼兒期的孩子們打開了圖書世界的大門。到了學齡期,孩子們將要學會自主閱讀、閱讀文字書,為小學階段的閱讀寫作打下基礎。 然而,孩子卻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家長也感到發愁,「孩子坐不住,總要人陪著」、「孩子看不進去文字書」,這可怎麼辦?
  • 一起做飯是最好的親子遊戲,這道親子食譜,大小寶寶都愛它
    馬上就要放暑假了,有媽媽問我,有沒有什麼食譜適合與孩子一起來製作,好吃有好做的?今天斌姐就給大家分享一道早餐食譜——香蕉薄片厚蛋燒,適合8個月以上寶寶食用(對文中所提及的食材不過敏,1歲以下寶寶忽略放調料的步驟),大寶寶們可以和媽媽一起來製作哦,快快學起來吧!
  • 閱讀陪伴成長 | 「親子閱讀」如何做?一線語文老師給家長們支招
    北京市建華實驗亦莊學校的語文教師邱靜說,經常有家長向她訴苦說,「小時候還愛看書,越大越不喜歡看書了,家裡買了一堆書,孩子都不看,老師您說怎麼辦?」說到閱讀,家長頭疼、親子關係緊張。本期視頻,邱靜老師作為學校的語文老師,也作為孩子的家長,給北京經開區的家長們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