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這個村的「趙王河」與宋太祖趙匡胤有著扯不斷的關係!

2020-12-14 騰訊網

官莊村的「趙王河」及歷史變遷

文|王河北

禹城市官莊村位於辛寨鎮政府駐地西南5公裡,是禹城的最西南端。它東隔禹茌路與苗林村為鄰,東北與李寨子接壤,西與高唐縣朱莊村為界,西南與高唐老莊村打界,西北與高唐縣聶集村、雲莊村接垠。

官莊方位圖

據禹城縣誌和地方志記載,相傳,最先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來此立村的呂氏一族祖先呂強,兒子呂官正考中了進士,被皇帝欽點了個縣令。所住村莊官莊,被稱為「呂官莊」。又因村莊位於趙王河東岸,原為南通聊城,北達京城的運送官糧碼頭,故名「官糧頭」,後被人們簡化為「官莊」。

村碑

官莊較早的居民是陳氏家族, 郭氏是官莊村最大的家族。據《郭世族譜續編》記載,郭氏祖先郭明於清朝順治年間,1644年至1662年 ,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徙而來,在禹城縣辛寨街定居。娶妻石氏,生有四子,其中次子東縣遷往官莊村居住,官莊村其他姓氏也陸續遷來居住。

郭氏家族家譜

村名由來

相傳,明朝永樂年間,呂氏家族祖先呂強,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移至此,呂強的兒子呂官正,品學兼優,刻苦好學,通過訪名師,拜名友,學問大有長進,後來考中進士,被明宣宗欽點為縣令,他為官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所居村莊,遂被稱之為「呂官莊」。據91歲官莊村民郭相林回憶,十幾歲的時候。他的爺爺,指著村西南的一片墳塋,告訴他說:「孩子,看到那一片墳了嗎,那是呂縣令家的,他是來我們村最早的。」後來呂氏家族,人丁越來越少,傳了五代,再無後人。

趙王河的傳奇

官莊的村西有一條河,叫趙王河。相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準備出汴京,向東巡視。剛離開不久,心愛的白龍馬突然生病,不能走陸路了。趙匡胤下令開鑿一條河流,繼續巡視,這條河流稱之為「趙王河」。

又相傳,北宋末年,宋金聯合滅遼後,金朝南犯宋朝,趙構險些被俘,逃出金兵大營後,被金軍追趕至此河邊,趙構坐騎一躍而至對岸,後來這條河就被稱為趙王河。因為河泥土比較堅硬,稱之為「鐵底銅幫趙王河」,趙王河向北流入京城。向南流入聊城,菏澤等地,然後改道匯入運河流入長江。是當時一條重要的南北漕運河流。趙王河東岸官莊碼頭是一個重要的漕運碼頭,糧食貨物在這裡運進運出。當時這裡,商賈雲集,有規模較大的商品貿易市場,流動人口較多,買賣興旺,市場繁榮。現有官莊村西北土崗子,出土的宋元、明清時期的瓦礫碎片為證。因是官運碼頭,該村又稱之為「官糧頭」,遂又稱「官莊村」。

管莊村委會一景

傳說一:七十二張織布機

呂氏祖先呂強是一個非常看中風水的人。經高人風水大師孫不二指點,多年精心打造,官莊村的整體布局,道路呈棋盤形,村中地勢成圈椅型。意思是這種風水,能使官莊人官運亨通,下棋、聊天、喝大茶,坐圈椅當姥爺,整個村莊,經濟繁榮,有七十二座樓的運程。

有道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偏趕上臨村興修水利,挖了兩條水渠,破壞了官莊村的風水「圈椅頭」,整個運勢也從此受到影響。七十二座樓的繁華前景成為泡影,風水大師孫不二雲遊歸來,看到自己所看的風水,變成「七十二張織布機」,非常慚愧。天意如此,命又如何,已無法改變,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傳說二:斬蟒蛇禍及鄉鄰

官莊臨村有個黃大麻子,家裡幹宰殺生意。小日子過得挺殷實,但此人為富不仁,缺少同情心,心狠手辣。窮人去他家門前要飯,他一口乾糧也不給,嘴裡還罵罵咧咧。有幾個窮人,偷了他家的幾隻雞被吊起來打了個半死。有一天晚上,黃大麻子家裡闖進來一個「不速之客」!不知從何處躥到家裡一條三米多長,檁條子粗,黑底紅花的大蟒蛇,以極快的速度,向雞籠靠攏,有幾隻雞一會兒就成了大蟒蛇的美餐!雞的慘叫聲,驚動了黃大麻子和夥計,打著燈籠火把,近距離一看,嚇了一跳。畢竟黃大麻子幹宰殺生意,有點兒賊膽,拿過大砍刀,對著大蟒蛇頭顱就砍去。接著又補上幾刀,一邊砍一邊罵著「讓你吃我的雞,我要你的命!」大蟒蛇被砍成六七段,蛇血濺了黃大麻子一臉,黃大麻子好不害怕,他讓夥計把蟒蛇一段段裝到草車子上,連夜拉到村北亂墳崗子,夥計嚇得腿肚子發酸,只扔到河邊就跑回家去。因為是夏天,天氣炎熱,沒過幾天,蟒蛇身體潰爛,攜帶的病菌,招惹的一群群小飛蟲前來覓食,小飛蟲食過之後,就好像領命的戰士,飛入臨近的村莊,白天沒事,當夜深人靜,燈滅火熄以後,透過門縫,窗戶對已入眠的人們發起攻擊,鑽入人的鼻孔,進入人的心臟,致人死亡。

村容村貌

官莊村陳氏一家,專做豆腐生意,非常辛苦,每天晚上,幾乎點長明燈,忙一宿,只因點了燈,小飛蟲不敢靠近,一家人才活命,李大麻子及鄰近村莊,除陳氏一家,無一倖免。其它家庭人員全部意外死亡。這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是大蟒蛇在報復嗎?誰也無從解釋。據史料記載,明朝中後期,曾經鬧過一場「瘟疫」,造成大量人員死亡。若干年以後,才又有幾個家族陸續遷徙而來,官莊村才人氣旺盛至今。

村史材料提供人:郭向林,93歲(左))與作者合影

.村史材料主要提供人郭殿海、郭相林、郭殿成與作者(由左開始)

王河北,男,山東禹城人,中學高級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德州市作家協會會員、禹城市作家協會會員。愛好讀書、上網學習、旅遊,喜歡村志挖掘與整理。文章散見於《魯北文學》、《德州日報》等報刊及《德州作家協會》等網絡平臺。

壹點號河南王豫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宋太祖——趙匡胤
    說到趙匡胤,很多人會想到與之相關的「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歷史事件,便覺得趙匡胤是個有心計的人,其實不盡然,趙匡胤除了篡位這件事遭人詬病,他本人還是個寬厚的人。比如歸降他的人,趙匡胤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相反地把戰俘安置得很好,就像柴宗訓、南漢劉鋹、陳洪進、李煜等人,不是死在他後頭就是活到古稀之年。
  •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大宋文明
    !
  • 「名人百科」千古明君——宋太祖趙匡胤
    匡胤在城門上答道:「父子關係固然親密,但城門的關與閉,關係到戰爭的勝敗、國家的存亡,不可草率從事。」因而將其父拒於城外,直到次日天明,才讓其父進城。晚上,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勞累的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著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大夥聽了,都贊成這個意見,就推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先告訴趙匡義和趙普。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終年五十歲。趙匡胤死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是為宋太宗。趙匡胤畫像歷史上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把皇位傳位弟弟,而不傳給自己兒子的說法有很多。
  • 陳橋兵變與宋太祖趙匡胤 || 讀史札記 || 天山夜話 || 燈下漫談之十二
    高懷德怕直接稟明趙匡胤會遭到拒絕,便先找到其弟,正在軍中的趙匡義(後來的太宗)商量。趙匡義說此事非同小可,要與歸德軍掌書記趙普商議。而趙普的一句話一語定乾坤,他說:「主少國疑,怎能定眾?點檢威望素著,中外歸心,一入汴京,即可正位。乘今夜安排停當,明晨便可行事。」看來,這個趙普是個拿主意的人。翌日清晨,趙匡胤還在睡覺,營寨外已經喧譁起來。
  • 宋太祖趙匡胤千裡送京娘,是真?是假?有無史料記載?
    趙匡胤,字元朗,後唐明宗天成年間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涿郡。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趙匡胤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在軍隊站穩了腳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趙匡胤深受郭威的器重,加上郭威與趙匡胤的父親相識多年,趙匡胤開始走上官途。後從徵南唐,多有功績。
  • 宋太祖趙匡胤歷史畫像大全!趙氏子孫銘記!
    2元票以宋祖趙匡胤像為圖案,宋祖為宋朝開國皇帝,在位十六年(960一975)。原畫為絹本,橫169.7公分,縱191公分,面部設色再現了史料所云「膚黝黑」的真實。【文物現狀】現藏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屬性】絹本設色畫,立軸【尺寸】縱七尺九寸六分五釐(265.5cm),橫三尺八寸三分四釐(127.8cm )在現存的《宋太祖蹴鞠圖》(原作者為北宋蘇漢臣,元代臨摹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就描繪了宋太祖與其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戲的場景。
  •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在一塊誓碑上強調不殺士大夫?他的目的是什麼?
    這段著名的宋太祖誓詞在正史中無記載,出自陸遊所撰寫的《避暑漫抄》中,是真是假無從辨別,不過,宋朝歷代皇帝的行為和這段誓詞要達成的目標非常接近,就姑且當是真吧,至於宋太祖為什麼強調不讓後世皇帝殺害士大夫,小編以為有兩點原因。
  • 攻伐徵戮背後的兄弟情史:宋太祖趙匡胤與吳越王錢俶
    宋太祖趙匡胤是有血性的,除善於用兵動武,也還比較仁義啦,俘獲李錢二人,仍舊給錢給飯給位子坐,沒有為難他們,更不曾加害。02 仁義趙宋,收拾人心有人說宋太宗趙光義擅長下毒,明的搞不過,用毒用得爐火純青。南唐後主李煜、吳越王錢俶,哪個不是如此這般壞在他手裡。據說他哥宋太祖趙匡胤都是他一手好毒給辦掉的。這麼說,他就是皇帝剋星、一代毒皇了?
  • 牛唯一吃老虎的機會,據傳是宋太祖趙匡胤下過聖旨的
    牛唯一吃老虎的機會,據傳是宋太祖趙匡胤下過聖旨的 在現實的自然界,牛是草食動物,沒有尖牙利爪,唯一的優勢就是力氣大;老虎奔跑速度快,動作敏捷有力,咬合力強,是高踞在食物鏈頂端的肉食動物。當牛遇見老虎,除過群起而攻之,或者極個別偶發情形,多半只能成為老虎的口中美食。
  • 他搶了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卻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子孫
    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趙匡胤其實後,皇位落到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手中,之後宋朝的江山就在趙光義後代的手中,到宋高宗趙構時,皇位才回到了趙匡胤後人手中。有人問,為什麼宋高宗趙構不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或者趙光義的後代而是給了趙匡胤的後人呢? 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叫趙旉(fu),而且還當過皇帝,即為宋簡宗,只是因為在位的時間太短,年紀又小,又是個傀儡皇帝,所以一般不承認他是宋朝皇帝。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趙構一路南逃,苗傅與劉正彥舉兵造反,逼迫趙構退位,迎三歲的趙旉為帝。
  • 龍虎風雲會-宋太祖趙匡胤與「義社十兄弟」
    其實在趙匡胤早年從軍時,有一群與他有著相似的背景的「熱血青年」先後參軍,趙匡胤與他們結為兄弟,榮辱與共,而他們這群人先後成為禁軍高級將領,最終將「兄弟」趙匡胤扶上了皇位。  大名元城(河北大名縣)人,916年出生,長趙匡胤11歲。李繼勳的早年經歷完爆趙匡胤,他是十兄弟中最早出殿前都虞侯(禁軍高級軍官)、第一個升為節度使(相當於地方軍區司令)的。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宋太祖千裡送京娘》:鋼鐵直男趙匡胤好心救人,卻釀成悲劇結局
    宋朝開國君主太祖皇帝趙匡胤文治武功彪炳史冊,民間對其武力尤其崇拜,傳說趙匡胤武藝驚人,流傳後世的有太祖長拳等拳法,還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國際功夫巨星李小龍擅長使用的雙節棍就是趙匡胤發明的。今天要講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憑藉卓絕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護送一個弱女子京娘回鄉的故事。這個故事被收錄在《警世通言》中,篇名為《宋太祖千裡送京娘》。
  • 有人太會拍馬屁,與趙匡胤關係極大
    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武將出生,常常御駕親徵,然而他卻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避免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給了宋朝一個安穩的開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宋太祖軼事三則,看一看在當時人眼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 為何趙匡胤叫宋太祖,李淵只配叫唐高祖?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這裡面的唐宗宋祖指的是李世民與趙匡胤。唐太宗與宋太祖指的是這哥倆的廟號。古代的帝王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所謂的「宗廟」。如果哪一任統治者的「宗廟」都被毀了,那麼也就宣告了他統治的結束。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
  • 趙匡胤為什麼將皇位傳給弟弟?
    看到有很多回答說宋太祖趙匡胤不是主動把皇位傳給弟弟宋太宗趙光義,在此,我先聲明一下我的觀點,宋太祖趙匡胤完全是自願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的。宋太宗剛剛說到僅從稗官野史的傳聞來研究太宗繼位的合法性本身就陷入了誤區,要論證太宗繼位是否合法,就應該從「金匱之盟」的真偽、太祖兄弟的關係、太祖生前不立太子、太宗繼位後各方面的反應等方面來分析。北宋政權是通過陳橋兵變得來的,趙匡胤能夠黃袍加身,一方面是趙匡胤手握重兵;另一方面是周恭帝年齡太小,不能控制局面,給了趙匡胤可乘之機。
  • 宋太祖趙匡胤的「假途滅虢」,李處耘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兒?
    作者:陳二虎(趙匡胤)一、給我一個南下的理由趙匡胤經心複製了一幕黃袍加身,奪了孤兒寡母的後周天下,當上皇帝,也讓「點檢作天子」成為現實。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自然有許多人不服,老趙某日坐御輦,身邊文武百官簇擁,眾目睽睽之下就射來一支冷箭,讓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看來這反對他的人很多。
  • 擁立趙匡胤上位,北宋六大開國將領,趙匡胤欽定的翊戴六大功臣
    同年六月,趙匡胤任殿前都點檢時,石守信任殿前都指揮使。此年,柴榮駕崩,其子柴宗訓即位,石守信仍任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長期與趙匡胤同在殿前司共事,是趙匡胤的部屬、親信。他作為趙匡胤的副手,與趙匡胤的關係最為密切。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趙匡胤謊報軍情,率軍北上,石守信是留京的最高長官,是趙匡胤安排的內應。趙匡胤於當晚兵變,石守信策應趙匡胤兵回京。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然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駕崩,晉王趙光義按遺照繼位,史稱宋太宗。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