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 一筆原創
二釐館
「館」即簡體「館」,從「食」,顧「旁」思義,即供起居、宴飲之用。今期一筆專題——「你食咗未?」的第一站就從這個「館」字開始。
清鹹豐同治年間出現茶寮,是勞苦階層飲茶和休息的場所,環境設施非常簡陋。「粵人有於雜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設座,過客立而飲之」隨後,廣州又出現了二釐館,這種茶肆有固定的四方桌、長條凳,除了茶水,還提供點心糕餅,擺在臺上,任由客人自取,食畢結帳。「所來的無臭汗逼人之輩,時在午間,約同二三好友,攜了一二份大報及小報,慢慢的吃喝,一面談笑,上下古今,大小聞要,均在品論之列」。
圖片來源於黑茶網
廣州人喝茶並不是為了純粹的喝茶。一是為了就餐,人們開一盅茶,並配以點心或炒粉、炒麵,買一份報紙瀏覽,獨飲獨嚼,二是為了交際,飲茶的過程通常也是社會交際的過程,或是互通信息、洽談生意,或是相親見面、談婚論嫁,抑或是粵劇伶人談戲論藝等等,所謂「一杯在手,半日清談」正是於此。
茶
來到茶樓,我們先來嘆嘆茶吧,上茶!
「鐵觀音」茶餅 一筆原創
「鐵觀音」中「鐵」、「觀」對應簡體「鐵」和「觀」,繁體字型相對複雜,但是辨識度還是比較高的。鐵觀音茶是青茶即烏龍茶的一種,屬於該茶類中的極品。為什麼會稱為「鐵觀音」呢?
相傳清代乾隆元年,有位書生名叫王士讓,生平喜好搜集奇花異草,曾在書房旁發現一株茶樹,枝葉茂盛,圓葉紅心,異於尋常,於是將它移植到花園中精心培育,而衝泡後,發現茶香馥鬱,滋味甘醇。於是接著上京奉召的機會將這茶贈予好友方望溪共享,方望溪後來進獻給內廷,乾隆飲過後大加讚賞。細細觀察、掂量此茶後,認為此茶烏潤結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因而御賜名為「鐵觀音」。
除了這個說法外,還有觀音託夢老茶農魏蔭,因而尋得好茶,而將此名為鐵觀音的說法。雖然茶名由來各不相同,但鐵觀音從品質上說的確是茶中極品,兩斤每逢去茶樓,必點上一壺鐵觀音。
圖片來源於網絡
「龍井」 一筆原創
「龍井」中,「龍」字即簡體「龍」,我們自稱龍的傳人,龍文化深入人心,這也成為我們最熟悉的繁體漢字之一。龍井茶,浙江省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龍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鬱、味醇冠絕天下,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
元代虞集寫有《遊龍井》飲茶詩,詩中「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烹煎黃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廣為傳唱。在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四上龍井,題寫六首龍井茶御詩,親封「十八棵御茶樹」,將龍井茶上升為至尊地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品過兩款名茶後,我們來聊聊工夫茶吧!
「工夫茶」 一筆原創
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工夫茶在福建大部分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最為盛行。工夫茶並非特指一種茶類,而是一種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所以工夫茶的核心不在「茶」而在「工夫」。工夫茶的泡茶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眾多茶具中出了杯、洗、盤、墊外還有水瓶、水缽、龍缸、紅泥小火爐、砂跳、羽扇和鋼筷。並總結出一套工夫茶的衝泡方法,治器、納茶、候湯、衝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等。其中更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一說。
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其實是指在斟茶時,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以衝罐巡迴穿梭於三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三杯之中。這個過程就被稱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工夫茶無論從精神還是技藝都體現了中國獨一無二的茶文化。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圖片來源於 搜狐號 博山茶館
點
「點」即簡體字「點」,繁體「點」遵循古意,東西上有像字那麼大的黑東西,由此產生黑點的含義。而廣東人喝早茶中的「點心」,相傳是東晉時期一將軍,傳令烘製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自此以後,「點心」的名字便傳開了,並一直延用至今。
讓我坐下來「飲啖茶食個包先」,來!上點心!
「蝦餃」 一筆原創
一筆 攝
「蝦餃」即簡體字「蝦餃」,廣式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點心之一,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表皮晶瑩剔透,因此也叫水晶蝦餃,餡料有蝦,有豬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
「燒賣」 一筆原創
一筆 攝
「燒賣」,即簡體字「燒賣」。幹蒸燒賣則是燒賣的一種,也是廣式早茶中特有的一道點心,幹蒸燒賣用雞蛋液、水和面作皮,豬肉、蝦肉、冬菇作餡,捏成石榴花形,蒸製而成。其色皮淡黃,蟹黃鮮豔,皮軟、肉爽,稍含汁液,鮮美而香。
「鳳爪」 一筆原創
一筆 攝
「鳳爪」,「鳳」即簡體字「鳳」。鳳爪經炸、蒸,發得爆滿而鬆軟,一吮即脫骨,再加上諸味調合的醬料,吃起來齒頰留香,是廣式早茶中最暢銷的一款點心之一。
一盅兩件,二樓雅坐
在廣東話中,飲早茶也稱為「嘆茶」,「嘆」是享受的意思,「嘆一盅兩件」指的便是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痞」,越是高層,茶價越高昔日茶樓按樓層算茶價,樓層越高,茶錢越貴。所以當時能上樓喝茶是身份的象徵,現在常說的「二樓雅座」因此得名。
飲茶好去處
一筆創意推薦——點點心
點點心(點點心)起源於香港的點心專門店,由塗設計工作負責店鋪視覺設計部分,融合香港特色文化「招牌」和「功夫」的元素,利用文字編排和手繪插畫體現香港的氛圍和廚師的精湛手藝,藉由品牌視覺精緻化的呈現,加以傳達給消費者,「點點心」在料理上用心的精神。無論是視覺還是味覺都能夠滿足,一次滿足你兩個願望!
圖片來源於 塗設計工作室
圖片來源於 塗設計工作室
圖片來源於 塗設計工作室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圖片來源於 塗設計工作室
圖片來源於 塗設計工作室
一筆情懷推薦——蓮香樓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Rainynite
蓮香樓位於香港威靈頓街160號有近百年歷史的粵式茶樓,他的前身叫做「連香酥餅店」,是廣州西關一間賣糕酥的婚慶餅店。1889年,它改名為「連香樓」,地下賣糕餅,二、三樓供食客飲茶。
1910年,它又一次改名,當時佛山的翰林學士陳如嶽品嘗過蓮香樓的蓮蓉糕餅之後,覺得味道獨特,提議在「連香樓」的「連」字上面加上草花頭,把拿手的蓮蓉融入到招牌之中,便是現在我們口中的蓮香樓。陳如嶽更親自題字,店家將其做成金漆牌匾,掛在店鋪正面見證著蓮香樓的聲名遠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Pokingheung
圖片來源於維基百科@Mk2010
後來,蓮香樓將業務開拓到香港,1996年,香港第三代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160號,一直營業至今。近段時間,因為經營92年的蓮香樓宣布即將休業的消息,引得各路人馬紛紛前往打卡以做留念。
⦉⦉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
圖片來源於小紅書
下面可以點開視頻和兩斤一起感受蓮香樓「休業前」最後的日與夜
視頻來源於 TVB綜藝節目《東張西望》
好啦,視頻最後也提醒大家不要擔心,蓮香樓將由服務超過20年的幾位老夥記合資,以特許經營的模式接手,將會換上新招牌,改名為「蓮香茶室」,繼續為大家服務。
本期,我們將繁體漢字文化和早茶文化進行聯動,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感受到漢字與我們生活的交集,在品味美食的同時關注漢字的歷史和發展,喜歡這期主題請給我們點讚,喜歡兩斤不用加雞腿,走一波關注吧,我們下期再見!
(部分文本內容資料來源於網絡,添加有水印的圖片均為一筆原創)
今日編輯、美術
飯兩斤
攝影
黎不苦
關注我們 我們是一筆
對內作簡體漢字有益補充 對外作漢字文化相關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