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實話實說吧1
這兩天「夜壺」之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認為是水要放到樓市了,上篇稿子的內容;還有認為是偶然事件擺烏龍、小題大做的,比如下邊的例子。
昨天微信上出來一則這樣的解釋:上海首套房貸利率折扣不是「回歸9折」,而是本來就有個別銀行的9折,比如建行。客戶不傻,既然建行9折,那為什麼要選其他銀行呢?所以紛紛去建行貸款。
上海工行和農行看不下去了,試圖以支持剛需的名義,效個顰啥的。結果被各大媒體紛紛報導,捅了馬蜂窩。
看到這個說法後,豪哥查了一下,今年初,上海建行確有9折之規,但按後來的加碼調控精神,5月20日後就收回了。當然了,建行是不是口是心非還在偷著做,那就不知道了。
今天,豪哥要再給出一個新解釋。
據剛剛出爐的《2018年上半年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個人貸款增速下滑,而其中的大頭——個人住房貸款增量出現「崩塌」式回落。
6月末上海市個人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4%,同比下降14.5%,增速為近兩年最低。上半年全市新增個人貸款925.05億元,同比少增922.53億元。
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上半年新增275.03億元,同比少增914.20億元! 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同比增長僅有4.9%,同比回落21個百分點。
眾所周知,房地產雖有夜壺之譏,但從銀行的「深層認知」而言,房地產還是一個相對量大、風控佳、利潤高的行業,而其中個人住房貸款,質量尤佳。
一是因為房價上漲的大趨勢,二是因為相當部分的國人不願長期負債,最近不是有銀行說提前還貸要收費,還引起民眾不滿嘛?
可見銀行擔心的,不是不還貸款,而是早還。
所以,並不奇怪,個人住房貸款既是銀行內部的大蛋糕,也是銀行間的兵家必爭之地。
2
銀行為什麼現在這麼著急?
一、近一兩年來,去槓桿已經把銀行「創新」的表外業務去得七七八八;二、銀行最大盈利來源——淨息差——從2014年到2017年也已降到2%之內,近乎腰斬。
更重要的是:誰能不講政治?銀行的總體貸款並不都是「魯縞之末」, 有此消,就有彼長,如基建投資、如實體經濟、如保障性住房,等等。
但歷史經驗證明,政治係數高的,往往風險係數都大。行長也是人,既要講政治,也要講經濟。不然,過幾年不良資產大增,找誰說理去?
讓我們看看一個知名中型股份制銀行2013年起迄今的折騰史:加小微、減地產、增非地產。
該銀行首開小微貸,並將其做為主營業務。好處是:一是講政治,政策鼓勵,是定向降準的主要方向,二是貸款收益率高。
但問題於,如果風控不得力,那違約風險還是相當、相當大的。
果不其然,前幾年該行的小微貸款頻頻爆發違約風險,不得不收縮停頓。這樣一來,業務量大減速,從行業第一梯隊掉到了第二梯隊。
2013—2015年,樓市主旋律是強調控、防風險。該行減少了房地產貸款,增加了能源、冶金、貿易等行業佔比,但隨後遇到了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不良率隨之上升。
2015年之後,該行裁撤了所有事業部,除了房地產事業部,因為還是房地產賺錢,而且壞帳率相對低很多。
3
房地產對銀行重要,信貸對房地產更重要。惺惺相惜呀!
都說中國樓市是政策市,但政策中真正管用的還是信貸部分。讓我們回顧一下14年—16年,中國樓市是怎樣被刺激起來的。
這一次刺激非同小可。2年之內,4 次刺激,而且幾乎動用了政策箱裡的所有工具。
1?2014年930: 非一線限購陸續取消,市場反應平淡。後放鬆限貸:二套房「認房又認貸」改為「認貸不認房」, 11月央行降息。
2?2015年 330:寬鬆加碼。市場復甦不明顯,地產投資降至冰點。於是加槓桿,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 40%,讓群眾換房,營業稅5 年免徵縮短至 2 年。,此後3 次降息、2次降準。
3?2015年930:庫存仍高。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全面異地貸。商貸首套首付比又降至 20%,二套首付比降至 30%,再度降息降準各1次,利率優惠疊加低首付,信貸全面寬鬆。年底棚改貨幣化加力。
4?2016年217:熱點城市明顯復甦。下調交易契稅,「刺激組合拳」出盡,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全面啟動,並迅速向三四五線城市蔓延。
可以看出來,刺激的主力是信貸。像梁家輝一樣,豪哥又秀英文了:信貸matters,信貸works,信貸makes sense。
4
信貸重要還有一個輔證,是十幾年前帝都西邊一著名豪宅項目過山車式的經歷。
該項目開發商號稱中國產品老大,豪哥還記得其美女銷售總監曾回憶,在調控由緊到松之時,一幫金融人士突然前來買房,其節點把握恰到好處,令人嘆為觀止。那真是「春江水暖他先知」。
總而言之,信貸之鬆緊,不惟是調控工具庫之主要武器,亦是市場反轉時的關鍵信號。
不過,這次「夜壺」事件「夕令朝改」的驚險一幕,告訴我們這個遊戲比以前難玩多了,因為:
1?調控松與緊的轉換周期越來越短;
2?調控目標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難以協調。
1?昨夜上海,夜壺被輕輕拿起?
2、這次放水真會與房地產無緣嗎?
3、「收拾」姚振華的理由應該是什麼?
4、從晶片到疫苗,我的國和人怎樣變好,或不壞?
5、小平,你還好嗎?
6、左暉的兩次賠款
7、高人高論:買房的11個理由
8、我們等的是靴子,卻掉下來一塊大石頭
9? 從馬英九的春聯想到帝都的地名
10?芳華逝去,小剛醒來
11?尋龍記
12?單車女孩和中國房價的秘密
13?你為什麼恨範冰冰?
14?金地「例外」論
15?貝殼之戰,沒有主角
16?關於房企高周轉的非暗黑思考和竊竊私語
17?海航的神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