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假如美國獨立無法避免,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

2020-12-23 歷史茶館

英國曾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鼎盛時期的版圖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因在其疆域內永遠有太陽照射之地,所以號稱「日不落帝國」。

不過由於殖民地的覺醒,以及一戰和二戰造成英國的衰落,日不落帝國最終土崩瓦解。現在的英國領土只限於英倫三島和一些海外領地,境內的蘇格蘭也常常鬧獨立,隔壁愛爾蘭對北愛的領土要求也一直沒有消失,整個英國籠罩在一片落日景象之中。而這一切的開端,其實就是1775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的前身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十三塊殖民地,英國殖民者於1603年來到北美,經過不斷的拓殖,到18世紀,北美13塊殖民地的工商業已經非常發達,成為了當時英國海外最大的收入來源。如果能一直控制這裡,那麼日不落帝國肯定會更加強大,後來的世界格局可能也是另一番模樣,不過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在英國眼中,北美始終是殖民地,是為了英國本土服務的,英國建設北美,也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所以英國的目標就是把北美變成長期依附於英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北美當地人,雖然都是英國移民後裔,但一兩百年之後,也不甘於長期遭受英國的掠奪。如果英國能夠遷都北美,美國獨立戰爭或許能夠避免,但不列顛的貴族們肯定不會同意遷都。所以雙方的矛盾基本是無法調和的。

從18世紀中期開始,北美殖民地的反抗開始加劇,到了1775年4月19日萊剋星頓的槍聲最終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其實美國當時的實力遠遠比不上英國,如果英美一對一,美國未必能獨立,但在北美同樣擁有殖民地的法國和西班牙,都不希望英國過於強大,所以紛紛慷慨解囊支持美國獨立戰爭。法國是最早承認美國的國家,不僅支援了大批物資,甚至還直接派出了軍隊和美國並肩作戰。因此當時的法美關係非常密切,在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已經預感到,法美的密切關係,將對英國在北美的利益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

因為除了北美十三塊殖民地之外,英國在北美還擁有整個加拿大,以及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如果十三塊殖民地獲得獨立,北美將三分天下,中北部是英國,東部是美國,西部是法國的路易斯安那,西班牙力量較弱,可以忽略。這就好比三國演義,如果法美聯合,對英國無疑是不利的。所以當時的英國首相便說了一句話,假如美國獨立無法避免,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要好。意思也就是說,如果美國獨立已成定局,英國不願繼續與美國為敵,相反還要拉攏美國,以分化法美關係。

英國人的辦法也非常直接,那就是送地。當時在阿巴拉契亞山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廣大地區,也是英國殖民地,如果美國獨立,這塊殖民地就失去了海岸線,補給將非常困難。再加上這塊殖民地的西部就是法國的路易斯安那。一旦美國獨立,它將介於美國和路易斯安那之間,所以英國很難保住這塊土地。即使保得住,也會付出很大代價,所以英國有意放棄這片土地。

但放棄並不是白白放棄,英國準備將其送給美國,這樣一來,美國就會和法國的路易斯安那直接接壤,將對法國殖民地造成巨大威脅,法美關係將迅速降溫,甚至惡化。而英美關係,就可以迅速改善,屆時英美合作,便可以威脅法國在北美的利益。而趕走法國後,以英美的實力對比,美國將無法對其他英屬北美殖民地造成威脅。

英國人認為,這將是一個分化法國和美國的絕佳計劃。於是在1783年,英國不得不承認美國獨立時,英國同時將密西西比河以東、佛羅裡達以北,阿巴拉契亞山以西,加拿大以南的所有地區送給了美國。此後的發展也和英國預想的差不多,美國獨立後,法美關係即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後來法國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徹底退出了北美大陸。而英美關係卻得以不斷改善,英屬加拿大也得以保全。

相關焦點

  • 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綜合國力比美國強得多,為何不增兵繼續打下去
    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國,是從一場殘酷的戰爭中生生打出來的一個國家,這場戰爭,就是著名的「獨立戰爭」。巧的是,獨立戰爭時美國的敵人,正是前一任世界霸主英國,也是美國獨立之前的宗主國。
  • 英國為何無法阻止美國獨立?北美人多有錢,甩掉英國已經很有底氣
    但英國在北美洲移民者人數的增長比例,卻是歐洲人口增長比例的2倍。而充裕的勞動力,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北美洲經濟的發展。據資料顯示,當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之時,英國在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的人均收入,已經可以與英國國內的人均收入持平。
  • 美國獨立宣言:要繼續效忠英國嗎?膽子大的人,讓美國獨立
    1775年年末,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第二次大陸會議的代表們,以為加拿大的法國人一定很想脫離英國人的控制。在他們看來,英國徵服對北美洲殖民地太苛刻了,肆意破壞殖民地的商業,就連他們自家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一個外國人——法國人呢。
  • 美國獨立戰爭中,為何英國佔有絕對優勢,卻最後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中,明明英國人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假以時日完全通過加大在北美的投入,碾壓美國的獨立,將美國人獨立扼殺,為什麼最後英國卻沒有持續投入鎮壓,而是選擇了承認美國獨立呢?,後來美國所幸就開始主張直接從英國獨立了。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為啥不調集部隊繼續打?它在怕什麼?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英美戰爭萬般無奈之下,讓美國撿了便宜。歷史上關於美國獨立戰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評價高到什麼地步呢?是典型的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戰役,並且此次戰役為之後包括但不限於為拉丁美洲和法國大革命開闢了新道路。
  • 亞洲最難徵服的國家,英國軍隊耗時2年,最終連一個鎮都沒有拿下
    但這三個國家之所以失敗,多少都有一些國外勢力幹預的因素,比如英國侵略阿富汗的時候,北方的沙俄也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迫於俄國人的威脅,英國無法在阿富汗使出全力。而蘇聯入侵阿富汗時,正是冷戰的高峰期,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美國向阿富汗提供了大量軍事裝備,其中著名的「毒刺」防空飛彈令蘇聯空軍損失慘重,蘇軍在阿富汗戰爭中損失的451架飛機,差不多有一半都是被「毒刺」飛彈所擊落。
  • 美國獨立戰爭:歐洲列強削弱英國的權力遊戲
    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這場戰爭從表面上看,是美國本土軍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鬥爭。隨著獨立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美國在歐洲盟友越來越多。最終在歐洲英國徹底被孤立,加上軍事的失誤,無奈在北美撤軍,北美殖民地走向了獨立。其實這場爆發於北美的戰爭,歸根到底就是歐洲群雄的權力遊戲,一場歐洲列強削弱和牽制英國的戰爭。為什麼這樣說?
  • 美國是怎麼從英國獨立的
    美國是怎麼從英國獨立的一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美國的前身是英國的北美殖民地。和英國的大部分殖民地不同,其移民大部分來自英國本土,在美國建國前當地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英國人後裔。既然是英國人後裔,為何要堅決脫離英國獨立?內部原因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北美十三州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和較強的民族意識。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利益紛爭,親兄弟拔刀想見的也多了。
  • 英國和美國 哪一個更自由?
    醫療體系的不同美國的醫療體系方面在發達國家中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沒有一個全民醫療保健系統。在美國是有醫療保險的,但是醫療保險是跟美國人的工作相掛靠的。如果失業了,那麼保險就很難得到保障。假如一個美國人得了嚴重的大病,醫療費可能會讓他傾家蕩產!
  • 一個美國藏著兩個靈魂:倒懸的南非,無法脫身的大英帝國
    無論是從中東撤出,從亞洲撤出,從非洲和美洲撤退,英國的模式,都是典型的分家模式,直接不要了。人撤就行,留下領土和當地人,讓你們自己去搞。當年英國能夠放手印度和南非,也是實行這種模式。印度是英國殖民地的皇冠,一旦印度人要民主,英國就直接讓其獨立。在南非,六十年以來,南非要脫離大英國協,英國就準許其獨立。
  • 對美國來說,打不贏的敵人就是朋友
    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據說這是美國的一句諺語。還據說,這是尼克森當年訪華時,借著茅臺的酒勁,在宴會上說過「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西方人崇尚弱肉食的自然法則,也就是崇尚強權。恐怕美國人還沒有這個膽。雖然川普政府對中國敵意甚濃,但川普也從未正式表態中國是美國的敵人。雖然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但拜登一直強調的是中國是強大的競爭對手,而非是美國強大的敵人。美國一直稱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和挑戰,但美國從沒有正式把中國視為敵人。
  • 一把狙擊槍代表一個國家:美國是M24,英國是AWM,解放軍呢?
    導語:一把狙擊槍代表一個國家:美國是M24,英國是AWM,解放軍呢?狙擊槍的打造,跟追求的理念還有設計師的想法有關係,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以及軍隊文化的差別,這就使得槍械在製作的過程中,造型性能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
  • 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法國為何出兵近10萬人,幫助美國打英國
    到了獨立戰爭的後期,法國、荷蘭、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出於各自利益的考慮,與美軍並肩作戰。在支援美軍作戰的歐洲強國中,法國出兵最多。法國先後投入36000名陸軍,63000多海軍,146艘風帆戰艦,近10萬兵力與英軍浴血奮戰。法軍先後有29500名官兵在獨立戰爭中陣亡。那麼,作為西歐國家的法國為何要千裡迢迢來到美洲大陸,幫助美國打敗英國呢?
  • 英國朋友談加泰隆尼亞獨立
    我端著酒杯在搖椅躺著,嘴裡抱怨著英國的冬天。「華生,自從大波波娃回莫斯科,你有點失魂落魄。」福爾摩斯合上書,將一根山毛櫸扔著了壁爐。「要不是莫斯科更冷,我也準備跟她回娘家。」我抿了口酒。「想不想去巴塞隆納?那裡可比倫敦舒服多了。」我坐了起來,「西班牙妞很熱情。」我感覺精神好多了。「我是說氣候。」福爾摩斯冷冷說道。
  •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伊朗多艘油輪開往委內瑞拉,美國這次又要失望了!
    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經常仗著自己的強大,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如果這些國家不按照美國的規矩來的話,那麼就要做好迎接美國制裁的準備
  • 敵人的敵人即是朋友?境外媒體:美國欲鞏固反伊陣線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英國《衛報》網站8月13日發表題為《敵人的敵人——共同利益使阿聯成為以色列的朋友》的文章稱,這項幾乎沒人看到怎麼達成的和平協議一直在人們眼皮底下積聚勢頭。甚至在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前,以色列和阿聯就已經在逐步走近。
  • 非傻即蠢: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事實勝於狡辯,更勝於鍵盤蛆們的意淫,咱來看看「敵人的敵人到底是不是朋友」。 話說1853年,這一年是大清鹹豐三年。這一年3月,太平軍攻陷南京,並於3月29日宣布定都南京。大清江山風雨飄搖。 忽如一夜春風來,1853年10月20日,克裡米亞戰爭爆發,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半個義大利)等先後向俄羅斯宣戰,大清朝野偷偷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多情總被無情傷,轉眼到了1854年,1月23日,沙皇尼古拉一世竟批准東西伯利亞總督提出的「武裝航行黑龍江」計劃。 大清上下目瞪口呆、欲哭無淚啊。
  • 你知道真實的美國獨立戰爭,是靠法國打敗的英國
    ……」所以說,美國獨立戰爭幾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爭。戰爭前期,英軍掌握主動權。英軍的總戰略是以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殖民地軍則展開了「遊擊戰」,基本上採取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相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
  • 美國霸權沒有敵人活不下去,這是美國文化宿命
    本文討論的重點,不是美國當下衰沒衰以及有多衰,而是美國霸權的邏輯和文化根源,成長階段需要敵人,爭霸階段需要敵人,維護霸權需要敵人,走向衰落還是需要敵人,貌似沒有敵人就活不下去。美國 敵人 英國 咱們聊過,美國的獨立革命,動機和理由並不崇高偉大,就是作為殖民者的種植園奴隸主和資本家,不滿母國大英帝國的重稅揭竿而起。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法國作為報復行動,出動150艘運輸船和12艘戰艦,以及1.5萬士兵登陸梅諾卡島,擊敗駐守在島嶼的英軍,此戰勝利使法國獲得在地中海的一個戰略據點。公元1759年4月,英國艦隊在葡萄牙外海摧毀了一支法國艦隊,取得大西洋霸權。北美大陸同樣在燃燒戰火,英國接二連三地擊敗法軍。公元1756年,英軍攻克了奧斯威格要塞,控制安大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