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詩詞100首》第75首:杜甫《登高》

2020-12-14 點燈教育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裡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注釋:

嘯哀:指猿的叫聲悽厲。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迴旋。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

繁霜鬢:增多了白髮,如鬢邊著霜雪。繁,這裡作動詞,增多。

潦倒:衰頹,失意。這裡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剛剛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詩詞賞析

首聯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裡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江水》)的意味。

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迴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自然成對。

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徵。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悲秋」兩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

尾聯對結,並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髮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外」。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首詩能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七律之首」?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蓋過李白、杜甫等詩作大家的作品,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能得票眾多,進而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崔顥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能夠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得票眾多,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
  • 《中華古詩詞100集》37 杜牧《山行》
    《中華古詩詞100集》013  古風二首之一14.《中華古詩詞100集》014 李白《夜宿山寺》15.《中華古詩詞100集》15 張俞《蠶婦》16.《中華古詩詞100集》16 王安石《梅花》17.《中華古詩詞100集》017 柳宗元《江雪》18.
  • 中華經典古詩詞之愛國專題:杜甫《春望》《江亭》等6首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 杜甫的《登高》意境深遠,解析高中古詩詞的意境美
    在前期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中有一個狗血的劇情,就是範閒當眾作詩,其實大家都知道範閒是在背詩,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這首《登高》而已,且這首詩被後人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這也是範閒為什麼會選擇這首《登高》的原因。
  • 小夥稱要和杜甫「打擂臺」,並改寫杜甫《登高》,水平到底如何?
    改寫古詩詞這件事,筆者在前幾期曾說過一個例子。我國詩壇泰鬥洛夫先生,把李白、李商隱的多位唐代詩人的作品,改寫成了現代詩,還專門出了書。效果確實還是不錯的,不少網友都認為寫出了新意。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仙境論壇 & 從既定程式與鑑賞途徑解讀杜甫的《七律?登高》
    而杜甫的詩,比較沉鬱委婉、深厚低回。  所以,杜甫之所以被譽為詩聖,其「聖」之所在,主要是透過他的詩歌創作所體現出的「五聖」:一是忠君愛國,矢志不渝;二是關注國事,洞察時事;三是推己愛人,心憂天下;四是關愛妻兒,不離不棄;五是集成傳統,開闢新風。  這首《七律·登高》,寫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
  • 小夥根據杜甫的《登高》寫出一首現代詩,驚豔了詩壇,卻被批無恥
    由於古詩詞的技術優勢更強,需具備一定功底才可下筆,而現代詩的門檻很低,幾乎人人可寫,因此不少人都鍾愛古詩詞而鄙視現代詩。其實,古詩詞自有它的雄奇飄逸,但現代詩也擁有獨具一格的魅力,只要文學修養達到了,現代詩也可與古體詩一般妙絕,令人流連忘返。
  • 杜甫的這首詩,僅憑開頭一句,千年來便廣為流傳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跟詩詞有關的書,名字叫《跟著古詩詞讀歷史》。這本書是結合歷史來講述詩詞的,非常有趣。為什麼介紹這本書呢?對於很多對古詩詞有興趣的人,常常因為不甚了解,最終選擇實際。其實,在閱讀古詩詞中,有兩點是不能忽視的。第一點需要專業的注釋和解析。
  • 杜甫另一首登高遠眺之作:大唐衰弱,更需男兒努力
    杜甫在世的時候,作品並不太引人注目,他本人也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完全不能與頂著主角光環的李白相提並論。直到後來,元稹、白居易等人發現了杜詩的巨大價值,這才將杜甫的地位逐步提高,最終與李白並行。杜甫的作品確實如同鬼斧神工一般,字裡行間力透紙背,充滿著沉鬱頓挫的獨特風格。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所以筆者先強調,本期把杜甫的《登高》和崔顥《黃鶴樓》拿來一筆,並非是一定要分出哪首才是七律第一,而是希望我們在比較中,能對這兩首七律巔峰之作,有更深的認識。我們先來看這兩首詩:《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兩位大詩人,兩首登高詩,兩種人生態度
    小仙說詩詞——登高、登樓詩今天給大家分享兩首登高詩總之,在這首詩裡,杜甫將自己多愁多病、客居他鄉、青春已逝、山河破碎等種種感慨融入一爐,寫景、抒情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不僅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也成為唐朝乃至歷代最好的七律(之一)。接下來小仙再給大家分享另一首詩。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像《登高》這首七言律詩,被很多人稱之為千古第一七律,當然也有些人有不同的意見,但無論如何《登高》最少都是中華詩詞文化史上,排名前三的七律作品。除了《登高》杜甫"三吏"、"三別"等作品,在中華詩詞文化史上也是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33首古詩詞。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旅夜書懷》這首詩是杜甫於公元765年離開四川成都草堂以後,在旅途中所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寫近景,微風吹拂著江岸上的細草,豎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獨地停泊著。這年正月,杜甫辭去了節度使參謀的職務。
  • 古詩詞的N種玩法:這樣教孩子背古詩,輕鬆掌握100首詩
    基於這個原因,我一直提倡讓家裡的小男孩早一點接觸古詩詞。但家裡的小男孩卻難免讓我失望。小男孩雖然聰明,背起古詩來卻真的是一言難盡,鄰居家的小妹妹都已經學會一首詩了,他還在那卡殼著,無法麻溜地背出整首詩,只能讓我無奈地嘆了口氣。
  • 杜甫的《登高》,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真是無法超越的格律樣板?
    杜甫是中國古代詩壇最為傑出的詩人之一,人稱「詩聖」!他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詩篇,精典無數,是中唐「新樂府詩」的引路人。唐朝白居易,一生都推崇並踐行杜甫的「現實主義」主張;詩人張藉,燒掉杜甫的詩和蜜水來飲,希望提高自己的詩學修養;宋朝黃庭堅專門研究杜甫的詩,「江西詩派」;南宋丞相文天祥,在獄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他說自己想講的,都被杜甫講過了!
  • 都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處
    但是也有很多不敢苟同的人,最為權威的是明代詩評家胡應麟,他在《詩藪》裡說,杜甫的《登高》「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這樣,《登高》既為古今所有七律詩之冠,當然就蓋過《黃鶴樓》了。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詩之冠,不是憑空想像的,肯定有他的依據。杜甫自己就說過,「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可見杜甫在作詩上是狠下功夫的,就像一個苦吟詩人,必要達到一個目的為止。杜甫經營成都草堂以後,到暫住夔州這段時間,是他一生中相對安定的時期。因此他能夠靜下心來作詩。
  • 古詩詞常見的鳥類,附100首關於鳥的詩句.
    ——唐·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點評:丹雀很低調,在古詩詞中打醬油露臉的次數很少,好不容易在杜甫詩作中冒個泡,銜個書來就沒有下文了,神龍不見首尾,一向符合其高冷神秘形象。也稱「黃鶯」、「黃鳥」,體型中等,羽毛一般由金黃色的羽毛組成。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杜甫《絕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 唐代詩人2首登高詩,體現了2種不同的情懷,各有千秋令人驚豔
    詩人在登高遠望時,感慨人生苦短,在壯觀的大自然中,人簡直太渺小了,在悲愴中有一種積極奮發的人生態度。唐代杜甫也寫有登山的三部曲,其中《望嶽》和《登高》是經典名詩,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甫的這兩首登高詩,看詩人在不同時期的所感所想。(一)《望嶽》 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