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溪
來源|商業傳奇
每隻賣約1毛錢,賺1分錢,很多人可能看不上眼。
如果是300億隻呢?有人說,寧願賺100個人的1塊錢,不賺1個人的100塊錢,不怕每次賺得少,就怕賺的次數少。
在山東淄博臨淄區一個叫齊魯化學工業園內,有2家企業相距不足百米,他們去年總共產了300多億隻一次性PVC、丁腈等手套。在不久前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上,一家企業出了一位身家40億元的富豪,另一家出了一位財富達125億元的富豪。
如今,第三位富豪正在趕來。
1、今年上半年漲幅最大的公司
上面這兩家企業也是趕上了時候。
今年初,新冠疫情暴發,普通人把眼睛盯在了口罩上,確實,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當時如何買到一個口罩,才是最重要的。
但對於醫護人員來說,除了口罩,還必須穿上防護服、戴上手套。
上面提到的2家企業,一家叫藍帆醫療,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另一家叫英科醫療,是創業板上市公司,都是生產一次性醫用手套的。
2019年,藍帆醫療生產了173億隻手套,對應的銷售收入是16.8億元,每隻價格不到1毛錢;而英和科醫療的手套收入是17.7億元,共賣了155億隻左右,每隻的價格也僅為1毛錢多一點,包括其他產品在內,淨利潤為1.78億元,每隻手套的淨利潤也就1分錢多一點。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估算,他們還有其他產品, 或許利潤率更高,或許虧損,都有可能。
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手套需求大增,他們和口罩概念股一樣,成為資本市場追捧的對象。
今年上半年,英科醫療成為A股漲幅王,漲幅達672%,在除新股外的近4000隻A股中,漲幅高居第一位。 藍帆也翻倍,今年初為12元/股左右,上半年漲到了30元/股左右。
英科醫療隨後繼續大幅上漲,今年6月底為85元/股左右,如今已經達到了170元/股左右,又翻了一番,對比去年收盤時的不到11元,大家可以幫算算漲幅到底有多大。如果不算新股,估計穩拿今年全年的漲幅王。
2、出了兩位身家數十億元富豪
被追捧是有道理的。
今年前三季度,英科醫療的營業收入超過89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86.44%,其去年全年也剛剛超過20億元。淨利潤更加驚人,超過43億元,和去年同期增長近34倍,上面說了,去年全年才1.78億元。前三季度每股收益超過了20元。
藍帆醫療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增加了近80%和超過400%。
同時,兩家公司都在增加投資,擴大產能。
藍帆醫療的歷史更久一些,2003年,李振平、劉文靜等人,從國有企業辭職下海,創辦了藍帆,主要做防護手套,後來又進入了心臟支架等心臟介入器械,以及其他同屬於醫療的其他行業。他們的手套主要用於出口。
1993年,劉方毅到北美留學,隨後在國外做起了貿易,經營的主要產品是一次性手套,他一度是藍帆醫療的大客戶之一。
後來,劉方毅回國,繼續做了幾年貿易,2007年在淄博創辦了英科醫療,兩家企業成為同行。
目前, 藍帆醫療的實際控制人是李振平,他通過有淄博藍帆投資等公司持有藍帆醫療30.79%的股權,約等於15.17%。在最新胡潤百富榜上,他的財富為40億元。
劉方毅持有英科醫療超過40%的股份,財富達125億元。當然,按最新股價算,他的財富肯定又增加了不少。
誰能想到,僅憑1毛一個、每個賺1分錢的東西,兩人成為身家數十億甚至過百億的富豪。
3、淄博第三家手套企業準備上市
之所以說,第三位富豪正在趕來,是因為有一家企業正準備上市。
這兩天,淄博一家名為山東恆昌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接受上市輔導,目標是上創業板。
這也是一家生產醫用一次性手套的企業,其中一次性PVC手套的年產量超過44億,比藍帆醫療和英科醫療要小一些。 它同樣在擴大產能,今年8月,他們剛籤約了一個項目,準備投資30億元在東營建年產200億隻一次性醫用防護手套生產基地。東營是山東最大的地煉企業聚集地。
從公開數據看,這家公司位於淄博的另一個區——張店區。實際控制人為孫福華,持有接近80%的股份。
以現在新冠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形勢,淄博第三位手套富豪由此出現的可能性很大。
為什麼淄博會同時出現3家生產一次性PVC手套的企業?
因為這裡有齊魯石化,一次性手套屬於石化產業下遊產業,其主要原料PVC、丁腈等,為煉油產生的副產品。
淄博被稱為瓷都,今後或許多了個外號,叫手套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