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西之戰是姜維的軍事巔峰,令曹魏折損萬人,但不是戰略上的勝利

2021-02-13 老王歷史說

三國時期,蜀漢作為最弱勢的一方,在軍事上的實力也是最弱的,尤其在諸葛亮死後,蜀漢最執著於北伐的就是姜維了,可是姜維多年北伐無果,不過在他的軍事生涯中,還是有一次大勝的,也就是洮西之戰,歷史記載此戰魏軍損失萬人,姜維獲得大勝,這也是他在蜀漢的軍事巔峰,但就結果而言,此戰僅僅是一次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並沒有取得很好的局面,更沒有轉變曹魏在西線的強勢地位。

首先說一下洮西之戰的爆發過程,姜維是抓住了一個時機,那就是司馬師掛了,司馬昭初掌司馬氏集團,把控曹魏朝廷,但是的蓸髦可是打算趁機奪取司馬昭手裡的兵權的,只不過沒有得手罷了。

眼看著曹魏內部處於一定的混亂時期,姜維怎能坐視機會錯失,所以說他率領大軍北上。

《三國志.陳泰傳》雍州刺史王經白泰,雲姜維、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營、金城,求進兵為翅,使涼州軍至枹罕,討蜀護軍向祁山。

姜維北上之初故布疑陣,揚言要三路北上,這使得魏軍在反應上有些顧此失彼,陳泰率部扼守陳倉,以防備蜀軍,同時陳泰賦予了王經指揮雍州所有軍隊的權力,也正是這個決策,導致了魏軍的大敗。

其實能夠做到一州的刺史,尤其是雍州這個羌胡少數部族聚集的地區,而且還緊鄰前線,蜀漢北伐可以攻打雍州,因此能夠做到雍州刺史位置的人,必然是上馬可治軍,下馬可安民的人才,王經不會是一個庸才。

而面對姜維率大軍來襲,陳泰的意思是求穩,「泰敕經進屯狄道,須軍到,乃規取之」,陳泰的意思是查明姜維所部虛實,之後待各路大軍匯集,再尋求和蜀軍決戰,因為陳泰是不會輕視姜維的,姜維在雍州,大致就是隴右之地,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三國志.姜維傳》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在洮西之戰前,姜維就北伐擊敗過徐質,並且將投降城池的百姓南遷,增加蜀漢的民力,可以說陳泰是害怕王經過於急戰,被姜維抓住機會的。

可正所謂怕什麼來什麼,王經在魏軍主力尚未馳援的前提下,主動出擊,結果被姜維擊敗,這是一次重大失敗。

《三國志.姜維傳》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

《三國志.陳泰傳》經巳與維戰,大敗,以萬餘人還保狄道城,餘皆奔散。維乘勝圍狄道。

王經初戰大敗,只能退守狄道城,等待援軍,後來是鄧艾陳泰率援軍前來,陳泰率部奇襲至蜀軍南部,並且登上狄道東南的高山,點起烽火,吹起號角,以此讓城內守軍軍心大振,畢竟得知援軍已到。

而姜維迫於壓力,在軍事上,圍攻狄道城不下,如今魏軍援軍已到,沒有再繼續在戰場上和魏軍相持的理由,所以就率軍撤退了。

關於此戰魏軍的損失是有爭議的。

《三國志.張翼傳》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

《三國志.少帝紀》詔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賊陸梁邊陲。洮西之戰,至取負敗,將士死亡,計以千數,或沒命戰場……

《三國志.姜維傳》說的是魏軍損失數萬人,而張翼傳說的是,損失上萬,蓸髦在此戰之後下詔說,陣亡了數千,這期間是有很大差別的,畢竟雙方都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誇大或者故意隱瞞陣亡人數。

而且張翼傳提及的是姜維和王經在洮水的首戰,姜維傳裡記載的應該是整個洮西之戰魏軍的損失,而蓸髦在下詔時,必定是有意隱瞞損失,因此此戰魏軍損失上萬是很有可能的,再者說此戰魏軍損失最大的應該是四散的部眾,無法記載他們是被俘了還是逃脫了還是戰死了。

作為後來姜維死地的鄧艾也是說過,「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可見此戰對於曹魏在西線的戰局是有影響的,尤其是原雍州的野戰部隊,損失慘重,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恢復的。

《三國志.少帝紀》十一月甲午,以隴右四郡及金城,連年受敵,或亡叛投賊,其親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赦之。

此戰之後,蓸髦也是趕緊下詔穩住隴右的局勢,他安撫隴右百姓的情緒,並且特別下令收斂陣亡將士的屍體,讓他們入土為安,也是特赦了叛逃流亡之人,就是害怕在洮西之戰後,隴右地區發生崩盤,大量人員難逃到蜀漢去。

畢竟在東漢末期的時候,這種大規模人口流動是很正常的,益州和漢中作為擁有天險之地,曾經都趕上過湧入人口的紅利,逐步壯大,蓸髦是害怕這種事情發生的。

所以說洮西之戰,就戰術而言,的的確確是姜維的一次大勝,但是在戰略上並沒有改變魏蜀的局勢,姜維也並未藉機擴大戰果,為後面的北伐做鋪墊,沒有後勁的一次勝利,對於曹魏來說也不是什麼傷筋動骨的大敗。

同時蜀漢內部還是厭戰的情緒比較高,主要還是北伐無法實現地盤擴張,獲利不足,哪怕是洮西之戰隨姜維出戰的武將張翼,也是在朝堂上極力反對姜維北伐的,在首戰擊敗王經後,他也是建議適可而止,趕緊撤軍,以保全蜀軍兵力。

而在洮西之戰次年,在段谷被鄧艾擊敗,蜀軍損失慘重,姜維的聲望就一落千丈了,「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也就是百姓開始埋怨姜維,隴西地區也開始出現不穩的局勢,已經是大將軍的姜維只能自貶。

所以說蜀漢內部更希望的還是休養民力的策略,姜維如果能夠一直打勝仗還可以,打了敗仗哪怕是出師無功都會引起內部的反感,所以說一次戰術勝利不足以改變蜀漢對曹魏的劣勢。

對於曹魏來說,洮西之戰後,陳泰王經被召回,被奪取了兵權,鄧艾開始掌控西線戰局,在西線仍然擁有兵力優勢的曹魏依然佔據著主動權,後面面對鄧艾,姜維再也打不出洮西之戰這樣的勝利,更多的是北伐相持後無功而返。

因此洮西之戰是戰術上的大勝,但是戰略上並未取得什麼效果,對於蜀漢來說,是需要類似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樣足以扭轉戰局的大戰,但是洮西之戰顯然不是。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主傳》《三國志.少帝紀》《三國志.姜維傳》《三國志.鄧艾傳》《三國志.陳泰傳》《三國志.張翼傳》

相關焦點

  • 洮西之戰:姜維的巔峰之戰,蜀漢的迴光返照
    姜維的執著讓人動容,國力的差距卻讓人無奈,姜維已經盡力了,戎馬一生,就算取得過大勝又如何,依然無力回天,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悲涼。現在我們將時間回撥到公元255年,通過回顧姜維北伐中的巔峰一戰——洮西之戰,來領略姜維的風採,體會蜀漢的無奈。
  • 姜維人生最漂亮的大勝——洮西會戰
    但是姜維也有過像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局面,也有過哪種關鍵時刻,要是命運女神再多給他一個微笑,也許一切都改變了。今天我們說說姜維北伐過程中最成功的一場戰役,洮西會戰。洮西會戰發生在姜維第五次北伐過程中,第一,這是一場勝仗,是劉備稱帝以後蜀漢政權對外最大的一場勝利;第二這場勝利震動了曹魏的西邊防務,甚至讓魏國皇帝為此做出了非常沉重的宣告;第三在於這場戰役中蜀漢作為勝利方,但是史料卻輕描淡寫,反而魏國最為戰敗的一方,記載卻極為詳細,到底姜維在這場戰役中為什麼成功?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在此基礎上,只要第七次北伐和第八次北伐,姜維獲得了一定的戰果。三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明年,加督中外軍事。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 姜維的北伐之戰究竟是怎麼打的?又取得了多少戰果呢?
    基本構不成所謂的北伐,充其量算是某種軍事行動而已,而費禕遇刺後,在當時的蜀漢軍方,姜維的地位、資歷、官職,自然成為了第一人,所以,姜維真正的北伐,應該從此時開始。從此時開始,一直到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的十年裡,姜維一共進行六次北伐,六次北伐的作戰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抓住曹魏的變機,從隴右、隴西一帶出發,實施聯結羌胡、截斷隴西、蠶食、吞併曹魏涼州的戰略要義。
  • 姜維制定的漢中防禦戰略,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姜維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對蜀漢忠心耿耿,在北伐的戰爭中還打贏了"洮西大捷"這樣的大勝仗;而另一方面姜維改動了蜀漢長期執行的漢中防禦戰略,導致漢中面臨鍾會的進攻幾乎是不堪一擊。那麼姜維改動的漢中防禦戰略有什麼致命問題呢?
  • 姜維北伐,大部分時間都是勝利,為何沒能改變蜀漢滅亡的結局?
    諸葛亮五次北伐,使得曹魏提心弔膽,之後姜維更是十一次北伐,給曹魏增添諸多麻煩,看起來似乎蜀漢地戰力是非常強悍的。然而最終蜀漢還是被魏國給滅掉了,為啥姜維北伐大部分總是勝利,卻未能扭轉蜀國滅亡的命運呢?姜維北伐我們先來看看姜維十一次北伐的戰況到底如何,是否真的如大家所說,大部分都是勝利的?
  • 曹魏最難堪都督陳泰,與姜維交手數次,他的人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姜維的對手之中,讀者們最熟悉的應該就是一生活躍在西北的曹魏宿將郭淮郭伯濟,以及最後滅蜀功成的鄧艾鄧士載了。那麼讀者們是否知道姜維一生軍事生涯中還遇到過一位名叫陳泰的將軍呢?今天就讓我對他的背景、生平做一個盤點。
  • 姜維為什麼會敗?兩個缺點道出真相!
    姜維是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傳說中諸葛亮的徒弟,繼承武侯遺志,堅持北伐。姜維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十一次北伐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 蜀漢北伐最大的勝利是哪一次?
    此時的諸葛亮戰略放棄了荊州,與孫吳重修盟好。隨後,諸葛亮大力發展內部,堪平內亂之後便著手準備北伐事宜。夷陵之戰後的那幾年,曹魏的主要軍事目標是東吳,東吳也疲於應對而無暇西顧,因此也給了諸葛亮發展內部的時間。但是,整體實力終究是有差距的,如果保持穩定發展,那這一差距只會越拉越大。為報先帝之知遇之恩;為轉移國內政治矛盾。
  • 帶你認識三國後期姜維北伐時的蜀漢五大名將
    在武侯病故之後,後繼人姜維同時繼承了武侯北伐的戰略思想,從238年-261年的23年間,前後大大小小共北伐11次!姜維北伐在戰績佔優,但在戰略上幾乎沒有建樹由於成都方面的牽制,姜維的北伐都未能像武侯那般獲得全國之力的支持。
  • 姜維11次北伐5勝4平2敗,為何蜀漢首先滅亡,看戰績就明白了
    蜀漢是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政權,但卻是攻擊性最強的政權,三國所有的戰爭中,蜀漢主動發動的戰爭最多,從劉備時代就是這樣,從劉備在南郡之戰期間拿下荊州南四郡開始,到入蜀攻打劉璋之戰,再到漢中之戰、上庸之戰、關羽北伐襄樊之戰、夷陵之戰,蜀漢幾乎都在連年徵戰,不是在徵戰的路上,就是在徵戰的準備中。
  • 【盤點三國】帶你認識三國後期姜維北伐時的蜀漢五大名將
    在武侯病故之後,後繼人姜維同時繼承了武侯北伐的戰略思想,從238年-261年的23年間,前後大大小小共北伐11次!姜維北伐在戰績佔優,但在戰略上幾乎沒有建樹由於成都方面的牽制,姜維的北伐都未能像武侯那般獲得全國之力的支持。
  • 姜維北伐,最遠打到何處?又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姜維,字伯約,繼承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精神,於238年—262年之間,他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演義中稱九伐中原)。姜維的這十一次軍事行動,取得了四勝,五平,兩敗的戰績。從勝敗數量上來說,勝多負少,實際上,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蜀漢的國力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消磨殆盡了。姜維的十一次北伐,取得的最大戰果為第七次,最遠打到了狄道,就是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一帶。
  • 讀《資治通鑑》1161——陳泰敗姜維
    原文:舞陽忠武侯司馬師疾篤,還許昌,留中郎將參軍事賈充監諸軍事。峻使衛尉馮朝城廣陵,功費甚眾,舉朝莫敢言,唯滕胤諫止之,峻不從,功卒不成。漢姜維複議出軍,徵西大將軍張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維不聽,率車騎將軍夏侯霸及翼同進。八月,維將數萬人至枹罕,趨狄道。徵西將軍陳泰敕雍州刺史王經進屯狄道,須泰軍到,東西合勢乃進。泰軍陳倉,經所統諸軍於故關與漢人戰不利,經輒渡洮水。
  • 姜維北伐成就了誰?
    戰場上的勝負從來都是雙方的事情,進攻方的勝利意味著防守方的失敗;同樣的道理,進攻方的無果而返也意味著防守方的勝利。作為戰場上敵對的雙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成就了魏國的司馬懿,因為他的戰略上的不作為和戰術上的死守保全了魏國,因而他成為了魏國西北戰場的「中流砥柱」。
  • 解析三國戰爭:姜維11次北伐,蜀漢重生之後的終極噩夢
    曹魏統御九州之地,東吳穩居魚米之鄉,蜀漢政權夾在兩者中間,顯得極為被動。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附近與魏軍對峙。公元244年,曹爽引兵進攻,姜維引兵馳援王平,大敗曹爽。公元247年,姜維兵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 盡得諸葛亮平生所學的姜維,為何沒能挽救蜀國滅亡命運
    又曰:「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在我們所能見到的諸葛亮對人的評價中,他對姜維的綜合評價之高,超過其他任何人。「肇建之國方有疾疢,我因其隙,陷其邊陲,覬增其疾而斃之也。」這是蔣琬對於北伐的認識。乘曹魏變亂頻仍,蠶食其西陲,促其衰敝而滅之。蔣琬、費禕主政時,蜀漢只採取過有限的軍事行動;到姜維之時,把它付諸實施。姜維屢出狄道、洮西,正是在執行蔣琬時定下的蠶食涼州的方略。延熙二十年那次大舉北伐,更是由駱谷而出關中。
  • 魏國後期名將陳泰:三次擊敗姜維,司馬昭弒君後他氣得嘔血而死
    諸葛亮死後,姜維成為主管蜀國軍事大局的頂梁柱。姜維繼承諸葛亮遺願,以北伐中原為己任,先後十一次出兵北伐曹魏,但遺憾的是,姜維的雖然竭盡全力但戰果甚微,幾乎寸土未得。並非是姜維軍事才能不夠強,而是因為魏國的武將人才儲備厚度遠遠超過了蜀漢,他們成為姜維北伐之路上難以逾越的巨大障礙。
  • 並非扶不起的阿鬥~後主劉禪傳(十九)——姜維北伐
    姜維被迫領兵救援,進至牛頭山為陳泰軍所阻。姜維聞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退路,迅速率軍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無援,最終降魏。郭淮又西擊羌人各部,留鄧艾屯白水北岸,以防蜀軍反攻。姜維聞訊後,令廖化駐軍白水南岸牽制鄧艾,自率重兵奔襲洮城後為鄧艾所識破,並於當夜搶佔洮城,姜維只得撤軍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