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主流媒體涉華疫情報導分析與啟示

2020-12-17 參考消息

作者:鞠舒文(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阿拉伯語系講師

自疫情大規模暴發以來,阿拉伯國家新聞機構給予密切關注,其中不乏各類涉華報導。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以6家具有影響力的阿文媒體為分析對象,從中採集與疫情相關的涉華報導進行編譯,並分析其內容。【1】此次分析的媒體包括:埃及《金字塔報》、黎巴嫩《白天報》、沙特《中東報》、約旦《憲章報》、敘利亞《革命報》和卡達半島網,共採集涉華疫情報導660篇;時間範圍自2020年1月起至6月30日止,分兩個階段進行:1月至3月中旬為第一階段;3月下旬至6月底為第二階段。【2】整體而言,此6家媒體的相關報導以發布客觀數據或援引事件事實為主,評論性內容以正面傾向居多,總體態度向好。與此同時,各家媒體不乏對當前疫情下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亦有個別批評性報導出現,其言論的負面程度不一。

整體報導特徵

一、時間節點與話題分布

上述新聞機構中,有關疫情的最早報導可以追溯至2020年1月12日,敘利亞《革命報》和約旦《憲章報》均報導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於9日晚間死亡的消息(信源為武漢衛健委1月11日所作疫情通報)。至1月23日武漢實行封城,6家阿文媒體均對疫情保持了一定的關注。

2月至3月中旬,各家媒體的涉華疫情報導達到峰值,在話題類型方面大幅增加。其中,疫情實時數據的更新和關於中國發布防疫抗疫措施的報導量較大,體現出阿拉伯國家對此次疫情發展趨勢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以為本國應對此次全球公共衛生事件預做準備。結果顯示,第一階段的話題分布佔比最高的兩項為:防疫抗疫措施和疫情統計數據。

3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通報,中國內地報告首次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月中旬以後,監測範圍內各家媒體的涉華疫情報導數量有所下降。第二階段的報導話題類型開始明顯從疫情數據通報轉向相關問題的探討與評論,主要包括:1、中國的抗疫經驗;2、疫情所導致的社會經濟影響。

表1 三家阿拉伯媒體涉華疫情報導量走勢

二、客觀和正面的報導

在關於本次疫情的涉華報導中,凡是涉及疫情數據、感染者情況、官方發布的防疫抗疫舉措、相關藥品研發以及疫情的經濟影響等內容,各阿文媒體基本維持了客觀中立的基調,援引各方媒體的消息。例如,6家媒體在第一階段的報導中均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暴發和傳播的基本事實,並按照重要時間節點進行了梳理,以便阿拉伯國家的讀者對此次疫情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除了關注疫情本身,6家媒體也都在第一階段對此次疫情可能對中國和世界經濟以及各行業造成的影響做出過相應預測和評估。例如,沙特《中東報》曾報導疫情導致中國股市的波動;黎巴嫩《白天報》分析了此次疫情給世界旅遊市場帶來的衝擊。另據《金字塔報》消息,埃及因疫情無限期暫停從中國進口製藥業原材料,致使本國藥品市場面臨短缺危機。

有關疫情所致社會經濟影響的內容在第二階段採集的報導中更為常見,且評論文章顯著增加。卡達半島網相關評論文章的涉及面之廣在6家媒體中尤為突出,例如探討利用科技手段抗擊疫情的利與弊、中國國內疫情穩定後的口罩出口及其質量問題、後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復甦狀況以及歐美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程度等。

表2 阿拉伯報刊涉華疫情報導立場分布

在事關中國政府在國際層面發聲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應對疫情反響等報導方面,上述機構報導均體現出正面態度。例如,埃及《金字塔報》、沙特《中東報》和半島網都報導了世界各國以及歐盟、世衛組織等國際機構對中國及時應對疫情、積極採取抗疫措施的讚賞;體現中國速度和效率的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建設情況成為各阿拉伯媒體共同關注的對象;包括埃及、沙特、阿聯在內的一些阿拉伯國家紛紛向中國提供援助等。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金字塔報》官網早在2月5日便對人民網(阿文版)評論文章《通過團結和共同努力,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取得勝利》進行轉載。該文對中國應對疫情所付出的努力及所展現的負責任態度做出強調,就全世界為抗擊疫情向中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表達感謝,並傳遞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抗疫行動中的重要意義。此外,半島網於2月下旬也發布了3篇文章,通過對比他國乃至全球疫情暴發態勢來反映中國疫情好轉情況,呈現出正面立場。

埃及《金字塔報》官網轉載人民網評論文章截圖【3】

報導傾向原因解析

今年以來,中國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努力,做出突出貢獻,國際社會對此有目共睹,並大多表現出肯定與讚賞的態度。本次監測的6家阿文媒體總體對中國的積極行動進行了客觀報導。在有關疫情數據發布和中國政府抗疫舉措的報導中,這些媒體均秉持了較為客觀公正的態度;在對社會熱點問題或爭議話題進行報導時,這些媒體雖有所呈現,但不佔主導,且多為轉載內容,未見煽動性的汙名化言論。

在上述機構報導中,少量涉華負面報導可能主要基於「觀點平衡」原則,內容以轉載西方媒體為主。出於一定的歷史原因,部分阿拉伯國家的新聞機構在報導風格、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可見西方媒體的痕跡,在信源上對其存在很大依賴。阿拉伯國家媒體通常會為設定「觀點平衡」的框架,在對外部事件的報導中援引路透社、法新社和美聯社等西方媒體的消息和評論文章。此外,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的媒體機構在中國無駐地記者,獲取一手資料的渠道有限,涉華報導和言論一定程度上受西方媒體影響。因此,疫情之前阿拉伯媒體報導下的中國呈現出一種多面形象,在官方層面以正面或中性為主,在社會領域則存在災害事故頻發、民生亟待提高等論調。加之,新聞媒體吸引大眾的手段之一也包括通過強調報導對象或事件本身的衝突與對立,以此滿足讀者「獵奇心理」,所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報導中,阿拉伯新聞界也會出現一定隨西方媒體起舞、轉引個別負面內容的現象。需要說明的是,截至目前,阿拉伯主流媒體利用此類報導「吸睛」的發生頻率仍保持在較低水平。

對相關工作的啟示

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中阿媒體合作。目前,中國的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等新聞機構已在多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分社或記者站,但阿拉伯國家只有埃及中東通訊社、卡達半島電視臺和馬格里布阿拉伯通訊社在北京開設了分社,中阿媒體合作的程度尚待進一步加深。中阿應進一步加強媒體合作,在鼓勵更多阿拉伯媒體記者赴華採訪的同時,中方還應推動更多外語人才、專家學者和阿拉伯國家在華人士向阿拉伯主流媒體傳遞來自中國的聲音。

另一方面,進一步加快中國阿語媒體的發展。儘管新華社、CGTN、央視阿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日報等媒體機構的官方訪問路徑都設有阿語版,但來自這些媒體的阿語內容出現在阿拉伯國家媒體報導中的頻率還相對有限。中國阿語媒體在新聞採編、報導質量和對重大事件的響應速度方面均有待提升。就此次疫情而言,中國阿語媒體除了保證提供更具時效性的客觀報導外,還可以參照阿拉伯主流媒體的涉華內容,適當拓寬報導維度,針對特定主題或事件進行深度報導。例如,本次監測的所有阿拉伯主流媒體均有相當數量的報導涉及中國在疫病醫療攻關方面的努力,對這一現象的關注與分析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背景,即中國的製藥和醫療成就在阿拉伯世界備受矚目,中國更是與阿拉伯國家開展了多項醫療援建合作。如若中國阿語媒體工作者及時跟進,適當增加中國在抗擊此次疫情中的醫療科研和國際合作的相關報導並有所深入,與阿拉伯國家媒體的報導形成回應,將具有較強的積極意義。(本文系2019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校級重大科研項目「一帶一路」國家的涉華報導和輿情監測研究子課題「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114035。)

 

注釋

1. 感謝上海外國語大學「一帶一路」阿拉伯國家涉華輿論和輿情監測研究課題組所有成員為此次監測工作做出的貢獻。特別鳴謝李婷婷、宋韋、丁玉西、張以諾為本文提供的數據和信息支持!

2. 此次監測的六家媒體中,埃及《金字塔報》、黎巴嫩《白天報》和沙特《中東報》的監測時段為1-4月,主要用於話題分布和報導立場的分析,其報導量統計集中在第一階段;卡達半島網、約旦《憲章報》和敘利亞《革命報》為全時段監測,即1-6月。

3.الانتصار في الحرب على وباء كورونا يتحقق بالوحدة والعمل معا . Al-Ahram , 2020-05-02. http://gate.ahram.org.eg/News/2368093.aspx.


參考文獻

陳杰, 綻戾燕. 阿拉伯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05):56-63.

高金萍, 王倩楠. 中東三國主流媒體新冠肺炎疫情輿情中的涉華報導分析[J]. 對外傳播, 2020, 000(004):P.72-74.

吉相虎. 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及對策[J]. 傳承, 2014, 000(010):109-111.

井臻. 新形勢下阿拉伯主流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01(No.929):113-117.

陸映波. 埃及官方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以《金字塔報》為例[J].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6(1):91-102.

申十蕾. 半島電視臺對華報導中的中國國家形象研究(2001-2017)[D].

施越飛. 《金字塔報》中的中國經濟形象(2010-2015)[D]. 2016.

石夏寒.2010-2012年《金字塔報》涉華報導研究[D]. 北京外國語大學, 2013.

陶德言. 《參考消息》:探索「借嘴說話」創新輿論引導[J]. 中國記者, 2018, 000(006):33-35.

凡註明「來源:參考智庫」的所有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主流媒體聚焦鄉村振興的「湖南篇章」
    5月20日,由中國日報社與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由長沙市委宣傳部、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承辦的2019「『一帶一路』主流媒體湖南行」活動在長沙市正式啟動。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卿立新、中國日報新聞發展中心主任楊春亞等出席啟動儀式並為採訪團授旗。
  • 巴西國家主流媒體報導我校與巴西聖保羅大學合作成果
    本網訊 近日,巴西國家主流媒體《聖保羅州報》和《經濟價值報》對我校與巴西聖保羅大學合作出版的英文專著《中巴農業與糧食安全夥伴關係》分別進行了專題報導,評價其為「目前研究中巴兩國農業食品領域關係最完整的著作」。
  • 讓中國圖書火到阿拉伯(「一帶一路」·合作共贏)
    他介紹:「以前在阿拉伯國家,也能買到有關中國的書籍,但是多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書裡的很多內容都不客觀、不真實。」「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原本印象中遙遠的中國,引起越來越多阿拉伯人的濃厚興趣。「『一帶一路』不只是中國的事兒,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倡議。但是,『一帶一路』是什麼,會帶來什麼,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子,許多阿拉伯人都希望了解,卻又很難找到合適的途徑。」
  • 《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超20萬人
    原標題:《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超20萬人 6月4日,記者從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獲悉,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與阿聯中阿衛視聯合打造的大型人文紀實類電視欄目《福建時間》,收視率和收視排名在阿聯可收視的1000多個電視頻道中居於前列,收視群體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約
  • 田賜: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方法/過程]本文對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認知進行了簡要總結和分析。[結果/結論]總體來看,美國主要智庫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整體上存在偏差。他們普遍把「一帶一路」視作「戰略」和中國實施戰略擴張的工具,並對其前景提出了許多質疑。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的軟實力建設和中國國際關係的話語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 「一帶一路」在疫情挑戰中前行
    從抗疫情角度看,在疫情肆虐情況下,中國與「一帶一路」夥伴國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作用,在抗疫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三件事情十分重要:一是共同致力於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生命之路」。通過打通陸上、海上、空中運輸通道,儘可能多、儘可能快地從中國向「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運輸抗疫物資。
  • 外交部駁斥所謂一帶一路製造「債務陷阱」
    《環球時報》記者:我們注意到,疫情期間,「一帶一路」合作仍在不斷推進,包括上周五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2020年度會議。同時,個別人士仍聲稱「一帶一路」製造「債務陷阱」。你對此有何評論?中方對「一帶一路」下階段合作有何設想?
  • 外交部就中方對「一帶一路」下階段合作等答問
    我們敦促美方不得實施該法中的涉華歧視性條款,停止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錯誤做法,與中方監管部門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共同推進兩國審計監管合作,為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在美上市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監管環境。《環球時報》記者:我們注意到,疫情期間,「一帶一路」合作仍在不斷推進,包括上周五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諮詢委員會2020年度會議。
  • 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應注意什麼?
    「從2020年全年來看,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未來在數字絲綢之路及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具備巨大的潛力。作為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將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發展數字經濟、綠色投融資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以國際合作傳播增強「一帶一路」軟實力
    很長一段時間,「一帶一路」國際傳播側重於「走出去」,主動加大海外發聲,向世界說明中國。近年來,國際合作傳播日益密切,推動更多外媒關注中國、走進中國、報導中國。「請進來」眼見為實、加深理解、增進友誼,也讓「一帶一路」聲音在海外更加響亮。   2014年,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重大倡議,人民日報社首次舉辦「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
  • 國際主流媒體關注中國疫情防控 廣泛轉發總臺報導
    連日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報導,受到美英德法等國際主流媒體的廣泛轉發。
  • 中文和阿拉伯—波斯文古籍中的「一帶一路」
    本文介紹和分析中文古籍和阿拉伯—波斯文古籍兩個方面關於「絲綢之路」的記載。一、唐代陸海絲綢之路的繁榮和相關中文古籍敦煌323窟是敦煌比較著名的壁畫洞窟之一,「張騫出使西域圖」是其中的一幅。三、阿拉伯—波斯古籍中的「一帶一路」1.阿拉伯—波斯遊記文獻中的中國知識中國著名學者張星烺早在1930年編寫出版了《中西交通史料彙編》,其中「阿拉伯人關於中國之記載」共摘引了10種著作,第一種《蘇烈曼遊記》是著名的阿拉伯東方遊記之一。
  • 《福建時間》:收視覆蓋22個阿拉伯國家5億人口,強力打造福建文化...
    近日,記者從中阿衛視獲悉,《福建時間》從今年1月登陸中阿衛視黃金時段以來,通過尼羅河衛星覆蓋中東地區22個阿拉伯國家和地區(包括阿聯、黎巴嫩、沙特、伊拉克等國) 5億人口,並以有線方式接入阿聯的國家有線電視網Du和Etisalat,實現對阿聯近900萬家庭用戶的有效覆蓋。
  • "一帶一路"帶火小語種背後:複合型人才稀缺
    數據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使用的官方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總共約60餘種,其中我國目前尚未有高校開設的語種有18種,僅有1所高校開設的語言有20種,而且已開設的一些語種也存在人才儲備不足的情況。  接受媒體採訪時,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一帶一路」實施過程中需要大量通曉語言、了解多國文化的人才,但目前我國外語教育中非通用語人才還較為匱乏。
  • 疫情下「一帶一路」倡議:如何向高質量發展方向前進?
    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外部世界的環境變化和不穩定性增多,這也對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疫情背景下的「一帶一路」倡議會出現哪些調整?如何推進「一帶一路」這幅圖景從「大寫意」走向精湛細膩的「工筆畫」,向著高質量的發展方向前進?
  • 第五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國際會議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
    她指出,今年以來,新冠疫情暴發加速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調整,加快了高等教育國際化格局的重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做出了新的重要部署,為教育體系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一帶一路上的巴林王國
    巴林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之一,臨近海灣地區的最大市場沙烏地阿拉伯,擁有豐富石油。同時巴林也較早擺脫石油依賴,發展多元化經濟,號稱是中東地區最自由的經濟體,人均外來投資全球排名第6位。隨著5月份一帶一路的高峰論壇到來,在一帶一路上的中東國家巴林王國投資也掀起了一股熱潮,巴林王國正在以寬鬆的營商環境積極地對中國做推介,響應中國一帶一路戰略。
  • 疫情下,「一帶一路」合作強勁前行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使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面對疫情考驗,「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相關項目持續推進,合作成果亮點頗多,成為疫情陰霾中的一抹亮色。整體上看,自疫情發生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合作需求進一步上升。疫情強烈衝擊著世界各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