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唐朝·王維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
石上清泉的聲音,
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好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
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體裁:五言律詩,
同時,也是近體形式的田園詩
五言律詩:全篇共八句,共四聯,
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
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每句五個字,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也就是說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
對仗,即要求兩句在同一位置上的詞語必須相對。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清泉)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松間照——石上流)
頸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喧——蓮動)
尾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浣女——漁舟)
多才多藝的王維
王維除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點,
他還是一個音樂才子!
年少時,王維在京城求取功名,憑藉一首琵琶曲《鬱輪袍》,獲得玉真公主極大的讚賞,當玉真公主得知王維是赴京趕考的秀才時,立即在科舉考試中大力舉薦他,公元731年,
王維奪得科考狀元,可以說是用音樂改變命運。
詩中明明寫了「浣女」、「漁舟」,怎麼說是「空山」?
大概是王維來到山林,
遠離了嘈雜煩擾的市井,山居給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靜,因為山中林木茂盛,
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
注釋
①浣女:洗衣的女子。浣,洗。
②春芳:春天的花草。
③歇:停歇。這裡指春花凋零。
④王孫:泛指貴族子弟,在這裡是美稱隱居山中的人。
這裡反用其意,說反正春花春草已經凋零了,王孫不妨在山中多逗留一陣,不用急著回去。
譯文
空山之中,新雨之後,傍晚時分的天氣,增添了一絲秋的涼意。
明月在松樹間照著,清泉從石頭上流過。
竹林中,竹葉一陣喧譁,那是到溪邊洗衣的少女回來了;池塘裡,蓮花一陣搖動,那是有採蓮的漁舟經過。
不經意間,春天的花草已經零落殆盡,既然如此,不妨在山中多停留一陣吧。
創作背景
《山居秋暝》是王維隱居終南山的輞川別墅時,在一天初秋的傍晚看到山中的景色,寫下此詩。
王維(701—761),字摩詰,郡望太原,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
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安史之亂後在輞川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寫下大量作品,成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並稱「王孟」。
詩風溫潤清麗,又兼多才多藝,在音樂、繪畫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晚年信奉佛教,又被稱為「詩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