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的公司都有反脆弱能力,在逆境中越挫越勇。
日本京瓷由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創立於1959年。
京瓷是一家生產陶瓷用品、半導體零部件等產品的公司,經常出現在世界五百強公司榜單上。
京瓷公司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點,每次遇到危機,都會安然度過,而且危機過後,企業都會發展壯大不少。
京瓷創業後不久,曾經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生產出用於紡織機械的零件。
和不鏽鋼零件相比,陶瓷零件硬度高、耐磨性好。
因此京瓷接了很多紡織機械公司的訂單。
正當企業發展良好時,全球遭遇了石油危機,紡織機械一下子滯銷,京瓷也斷了訂單。
如何應對危機,度過蕭條期呢,稻盛和夫主要有兩招。
第一招是全員營銷,第二招是全力開發新產品。
京瓷平時研究、開發、生產、銷售都分工明確。
因為各司其職,工作充實,這時實行全員營銷阻力肯定很大。
但當石油危機襲來,訂單大幅下降,很多人都閒下來時,稻盛和夫就很順利地推動了全員營銷。
稻盛和夫認為全體員工都應該在蕭條時期成為推銷員。
全體員工團結一致,向客戶提案,創造商機,直到拿到訂單,向客戶交貨為止。
這個過程中,以前沒有銷售經驗的工作人員,也能熟悉整個銷售流程。
而且能讓各部門人員換位思考銷售的不容易。
以前生產和銷售部門經常互相埋怨,生產部門覺得銷售部門賣的不好,銷售部門覺得生產部門的產品性能達不到客戶的要求。
生產人員開始做銷售後,就會理解到銷售的不容易,有利於各部門更好地協作配合。
除了全員營銷,稻盛和夫認為蕭條期正是全力開發新產品的好時機。
因為平常太忙了,沒空聽取客戶的意見,也沒空嘗試新產品創意。
蕭條期技術開發部門有時間了,就可以去拜訪客戶,聽取反饋,嘗試各種新創意。
而且蕭條期客戶也沒事幹,有時間和上門拜訪的技術人員深入交流。
京瓷的不少新產品,都是在蕭條期間開發出來的。
有一位京瓷員工去拜訪某家魚具製造企業,看見魚竿上有個和釣線接觸的金屬導向圈。
他就向對方領導提出一個建議,可以把這個金屬導向圈換成陶瓷的。
因為紡織機械中,與高速運動的紗線接觸的部位,用的就是京瓷的陶瓷零件,非常耐磨。
對方領導覺得魚竿上的導向圈,並不像紡織機械需要長時間開動,只是投竿時滑動一下,不是那麼容易磨損,沒必要用價格更高的陶瓷。
這位京瓷員工遭到拒絕後並不氣餒,他覺得用陶瓷零件不僅不磨損,而且可以減少與絲線之間的摩擦係數。
這樣魚鉤會飛的更遠,而且釣到大魚時,釣線不容易斷。
魚具企業的領導人就同意試試,換上陶瓷導向圈後,果然效果更好。
這家漁具企業立即採用陶瓷導向圈,這一新產品為蕭條期的京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現在凡是高級魚竿,全都用上了陶瓷導向圈。
陶瓷導向圈直到現在仍對京瓷的經營持續做出貢獻。
全員營銷和全力開發新產品,這兩招看著簡單,但也需要平時深厚的積累。
京瓷做到這兩點是因為京瓷一貫實踐水庫式經營,有豐厚的資金儲備。
「水庫式經營」是稻盛和夫向松下幸之助學的。
企業經營順利時,賺的錢不要全部用光,要像水庫一樣,把一部分錢儲存起來, 當經濟不景氣時,儲備的利潤可以用來救急,起調節作用,避免企業發生危機。
稻盛和夫一直在京瓷實施這種水庫式經營,所以京瓷才能在經濟危機中不辭退員工,能實施全員營銷和全力開發新產品。
據說,哪怕京瓷七年沒有訂單,員工工資也能付得起。
難怪京瓷每次危機後,都會發展得更好,因為它真的做到了不浪費每一次危機,這實在太值得創業者和企業家們學習了。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