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吧~
理性 | 乾貨 | 分享 | 經驗
序by大頭獅,
在當前減負和禁賽的大環境下,古詩文大賽成為人氣指數逆勢飆升的比賽。很多牛娃家長摩拳擦掌,希望通過比賽讓麾下的牛娃們展露頭角。
今天有幸請來畢業於復旦哲學系的好友漢斯,她的兒子在2019年小學二年級時就獲得了去北京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的機會。在2020年的桂冠杯裡,孩子再接再厲,成功斬獲三年級組「桂冠少年」的榮譽。
所以,話不多說,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給你一些有益的啟示。
小兒參加了今年的古詩文大賽,運氣爆棚,取得了桂冠少年的榮譽。作為普娃家長自然十分驚喜。陪讀路上有些感悟來絮叨幾句。
有朋友會問,孩子對古詩文是不是挺有興趣的?
是啊是啊,讀和背誦古詩文屬於放鬆環節。
先別急著羨慕,興趣可能有部分是天生的,但是後天也可以培養。
天生的興趣,比如孩子小時候,非常迷戀地鐵線路,哭鬧時只要出門帶去坐地鐵立刻安靜祥和,百試百靈。直到現在對於新造的地鐵,還是高度關注。哪條線延伸段通車了,會去專程坐一下。時不時出題考考家長,有一條各位數的地鐵,它不是環線,也不經過世紀大道,不是1,3,5,8,請問他是哪條線。
還有些興趣是後天培養的。假如有足夠的耐心,時間的跨度足夠大,期待足夠合理,那麼有些興趣被誘發的概率沒想像中那麼低。
小兒對古詩詞的興趣,應該屬於後天培養的。前幾年,大概孩子五歲左右,有天閒來無事,心血來潮要求他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花了也就兩小時吧,狀態是背了前句忘後句,反正怎麼樣都連不起來。
我嘗試壓抑自己的鄙視和憤怒,努力了,沒有成功。素來情緒十分平穩的隊友也有點動搖了。記憶力不錯的文科生無語問蒼天,真心實意不理解,為什麼區區二十個字,需要花這麼多的時間。不僅不是一個天生就喜歡古詩詞的穿越型,還是不開心了喜歡磨蹭拖時間的槓精。
痛定思痛,開始學習,還是想要培養對古詩文和歷史的興趣。畢竟沒有興趣的學習太痛苦了。
怎麼培養,說起來也簡單,找本自己喜歡的書,定時定量,每周這段時間雷打不動花在這個要培養的興趣上。一段時間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不要間歇性躊躇滿志一哄而上好幾個項目。據說某種習慣需要21天,或者3個月,就能固定下來。想放棄的時候先想想3個月到了嗎?
這難嗎?
首先,培養興趣,比升職加薪,買對股票,搖號民辦學校成功的難度低得多。
其次,思路要清楚,別奢望一夜之間從毫無興趣到如饑似渴。初期拋開幻想做好幾個月拉鋸戰的心理準備。
具體操作上,切忌一啟蒙就噼哩拉啦猛一通灌輸。一開始為了氣氛和諧,從最簡單的跟讀開始,慢慢再背誦,理解,一步一步來。
讀書時候,我高考選歷史。但對歷史絲毫沒有興趣,只是仗著記憶力不錯硬背。沒興趣到什麼程度呢?考完就把書扔了,連看個網文都懶得看古代背景的。沒興趣到覺得世界歷史真麻煩,這麼多國家腦子要爆炸了記不住,而且和我有什麼關係?!
然而,隊友卻持之以恆數年如一日地帶著我去國外瞻仰國王皇帝們的墓碑,時不時再拉我看個中世紀紀錄片.在幾百次幾千次打哈欠,直白地拒絕,唾棄隊友之後,我居然掉坑裡了!真的是有生之年,萬萬沒想到!
覺得中計掉坑後,反思了一下為什麼會入坑。
因為第一沒有壓力,不需要考試。
第二看的紀錄片和書都質量高,本身魅力足夠,看完了還勾著想讓人時不時溫習一遍。
第三,有人討論。哪怕是簡單的一個歷史梗,笑一笑,也會帶來動力繼續看下去。
假如古詩文或者別的學習也這樣,孩子至少不會排斥吧。爸媽願意和孩子討論一下多少會有點效果。還有有時間的話,旅遊時候去看一下歷史中濃墨重彩或者留下名篇的地方。比如我們帶孩子去了敦煌,去了嘉峪關,他才對邊塞詩有了點感性認識。沒時間的話逛逛博物館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知道奔四的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心情,記憶仍然很清晰。比記憶更清晰更明顯的,是擋也擋不住的改變。人既然會改變,自然可以在改變過程中悄悄施加一點影響,夾帶一點私貨。
培養興趣的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是家長的耐心有限。
以背誦理解古詩文為例,覺得孩子背不出,聽不懂。怎麼辦?
先說結論,沒有辦法,沒有辦法,沒有辦法。
原因無非這幾種。
第一種可能是記憶力地的確有點抱歉,那就笨鳥先飛,校內古詩詞一遍不行刷兩遍,兩遍不行再加碼到熟練為止。
第二種可能就是,有的孩子背誦得慢,但是長期記憶好,我孩子就是這個類型。對於這種加熱慢散熱也慢的,可以考慮把「我都背出來七八遍了,你怎麼還」句式替換成「XX你今天表現不錯,背誦速度不算快,不過理解得很透徹/掌握得很牢固,足可以彌補背誦速度慢的缺點了。」
第三種就是大概是不理解。有的人完全不需要理解也能背誦。有的人只有理解以後才好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現在的大語文講究文人生平,作品創作背景,一定程度上對於理解有幫助。
第四種是方法沒找對。方式也有講究。不挑剔的,隨隨便便背出來的有。視覺型的孩子必須看著文本才背出來,有的孩子不聽音頻背書就像蝸牛。多摸索自己孩子屬於那種類型的。
耐心不好,責備孩子,偶然學習態度不好的時候可以。天天說時時說呢,傷感情還在其次,關鍵是沒有用。
各位社畜回想一下,大部分時候客客氣氣和藹可親的領導板臉有威懾力,假如天天加班以後還被領導噴到自己姓什麼也不認識,還願意心平氣幹活麼?
這年頭,不流行高壓領導了。又費嗓子,對心臟也不好。體力好精神飽滿覺得孩子就是渣忍不住想吼幾句怎麼辦呢?有個好辦法,喜歡健身的可以先去跑圈,鍛鍊到肉體疲憊精神寧靜為止。
喜歡雞娃覺得娃不太聰明比自己小時候差的,可以去學個二外三外,做一下自己不擅長的題目類型。可能會勾起塵封已久的,以前學習的不那麼愉快的回憶。對孩子多一份理解。
批評指責之後,成年人應該轉頭就會忘記自己的評論。孩子卻記得清清楚楚。過了幾年,有一天我誇讚他記憶力不錯,他突然冒出來句,「記得小時候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花了兩小時。」這是槓精在以他的方式表示,你不是以前說我記憶力差麼。怎麼樣我記憶力不差吧。呃,不提真的忘了。現在看看,記憶力差是不差的,雖然背書速度還不如我一個成年人。不過背誦後遺忘的比較少。
想表達的意思是,不要太早放棄。成年人覺得孩子某方面差,不一定是真的差。就算是真的差,這才幾歲,每天花點時間追求個平均水平總可以吧,小孩假如內心認同家長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可能會往這個評價上不自覺靠攏,陷入惡循環。假如內心不認同,也是一根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扎肉的刺。
既然怎麼說都是錯的,那麼中年人一定有辦法。難以壓抑吼娃的衝動怎麼辦?找個規模小的群,一有責備孩子的想法,馬上發紅包。此法操作簡單易上手。
部分孩子(尤其是男孩),學習不認真可能不是故意挑釁,他們發育未完成的大腦,理解不了你為什麼生氣。批評學習的時候不要上升到道德層面比如「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是不是想氣死我」,他們過於簡單的大腦,理解不了這麼深刻的靈魂拷問。
每周花一點時間,孩子能取得的進步比我想像中要大得多。舉個例子,曾經我最焦慮的是體育,小兒又瘦個子又小,一直擔心他體育成績差。現在他會倒立,會側手翻,能在平衡木上翻跟頭,踢完球也會和我絮叨今天贏球了輸球了進球了教練表揚了批評了。每周踢足球和去小小運動館練習,時間花在哪裡都是看得見的。
運動和閱讀其實是一個道理,成績提高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從中得到單純的快樂。
花時間培養了古詩文的興趣後,班主任還給孩子好幾次機會站上講臺,向同學們講幾首小詩。這種鍛鍊的機會特別寶貴。學習後即時輸出,能幫助孩子整理思路。自己家裡也可以適當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說說。
有些個人很喜歡的書和公眾號,對孩子學習幫助很大。請自行斟酌是否適合自己孩子。非常歡迎大家推薦書和音頻。相互交流。
音頻:
喜馬拉雅 艾蜜兒2016
我喜歡這把聲音。在想像中自己的嗓子是這樣的,乾淨、清澈。
混子系列
也有書,喜歡漫畫的孩子可以考慮
陳琴 歌訣體
初聽可能會覺得怪怪的,多聽幾遍很上頭
書: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
《諾言三百首》蓮媽
《古詩接龍》韓興娥
飛花令:
有很多書,和手機上的app,請自行找顏值高的。
最後,請循序漸進,太難的書成年人也看不懂的就不要塞給孩子了。
魔都原創教育號「一地雞血」
和關心孩子成長的爹媽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