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最具爭議的一首詩,看似諷刺其實是讚揚!

2021-02-07 古今三千事

《詩經》中「兔罝」為獵手捕兔子所設置的網,是經過巧妙偽裝的,元人關漢卿中曾把這種逮「兔羔兒」的玩意兒稱為「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兔罝一加上「肅肅」二字的形容,那真是有些「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的意味了。所以詩篇一開始就表現出那些獵戶的經驗與才幹。牽設得嚴嚴實實的獵網,再加上打樁有力的聲音,又使人感到這些漢子的孔武有力和身手的矯健。「肅肅兔罝,椓木丁丁」之妙,也就不在單純的起興上;而在於它的且興且賦。《詩經》中此法並不罕見。先來看看原文:

兔罝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幹城。肅肅兔罝,施於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肅肅兔罝,施於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從前兩句到後兩句「赳赳武夫,公侯幹城」有一個跳躍。由獵手,而「武夫」,而「幹城」,是詩人的聯想在發揮妙用。打獵和戰鬥本來就關係密切,古代詩歌中經常有由此及彼的聯想和借代,因而好獵手與好武士,也有著必然的聯繫。而「兔罝」的起興,似乎又具一層比義,那些獵手逮兔的功夫,恰好是「赳赳武夫」擒敵本領的象喻。似乎任何頑敵在他們面前,都不過是束手就擒的獵物。如果按照別一解釋,「兔」即於菟(老虎)的話,那麼這些武夫更是勇猛過人的「搏虎手」了。因此,有人從「肅肅」二字看出「軍容嚴肅之貌」,這種感受也就不能說全無道理。

第二、三章是首章的疊詠和深化。詩中獵手從開始打樁設網,漸次施網於路口,進而施網於林中,這是興語的深入。而「赳赳武夫」也由王侯之幹城衛士,進而為「王侯好仇」,乃至「王侯腹心」,這是詩中人地位的升騰。「好仇」在《關雎》中作配偶講,用在這裡,顯然不是一般衛士了,而是貼身的近衛,形同股肱。「腹心」即心腹,簡直與王侯結為一體,成了不可或失的親信了。杜甫詩道:「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後出塞》)此詩三章中武夫地位的變遷,就大有建功立業、不守舊丘之意。用今人的話說,便是不吃老本,要立新功。這似乎也是古代習武之士的最大理想和精神支柱。

全詩洋溢著飽滿的讚美,根本看不出一點諷刺。可也有人認為是諷刺奴隸主階級豢養鷹犬犬牙,說「他們正是奴隸大眾的死敵」。看作品因讀者而不同。用階級鬥爭觀點讀《詩經》,必然處處得到這樣的結論。但歷史地予以分析,階級仇恨在《詩經》不能說沒講,但遠不是篇篇講。如這首本意在讚揚獵人,因而設想推論其美好前程的詩,原是深刻反映著古代社會下層人士的普遍觀念,即「士為知己者死」的懷才待賈的思想的。「伯也執殳,為王前驅」(《衛風·伯兮》)、「祈父,予王之爪牙」(《小雅·祈父》),這種「名編壯士籍」的際遇,是家屬和本人都引以為光榮的。英雄如《水滸》中漁獵於江湖的三阮,也逃不出這種觀念的範疇,「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阮小五、阮小七拍著脖項道)。即使上了梁山,日後還被集體招安,作了「公侯幹城」去。至於楊志之流就更甭提了,才從獄中放出,便因表現突出,成了梁中書的「好仇」「腹心」。但讀者何必對他們表示義憤呢。

《毛詩序》云:「《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把這詩與后妃扯到一起,也太無理,恐「武夫」不會允許。但說詩有「賢人眾多」的美意,卻不是附會。《墨子·尚賢上》說:「文王舉閎夭、泰顛於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雖然古人軼事不可得而詳,但可見周代確有從布罝施網的獵戶中提拔人才的事實。詩中「赳赳武夫」固然不必是閎夭、泰顛等賢人,不能與益、伊尹相提並論,但幹城之士亦惟邦本,不可缺少。則《兔罝》詩仍能體現「不得意賢士不可不舉」的從基層選拔優秀人才的思想。

這是很有意味的。方玉潤對此詩有一別解:「竊意此必羽林衛士,扈蹕遊獵,英姿偉抱,奇傑魁梧,遙而望之,無非公侯妙選。識者於此有以知西伯異世之必昌,如後世劉基赴臨淮,見人人皆英雄,屠販者氣宇亦異,知為天子所在,而嘆其從龍者之眾也。詩人詠之,亦以為王氣鍾靈特盛於此耳。」這種以意逆志的解會,雖不盡合詩人原意,亦是很有啟發性的別解。

相關焦點

  • 詩經中最經典的一首詩,詩中的名句人盡皆知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05篇詩歌,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的笙詩六篇,有人認為這六篇本身是曲譜。
  • 《詩經》中罵人最狠的一首詩,句句義憤填膺,堪稱罵人典範
    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收錄了許多反映當時百姓生活的詩篇,比如《桑柔》、《十月之交》,反映了周厲王、周幽王時期,賦稅荷重,官場黑暗腐朽,百姓民不聊生的現實;《板》假託諷刺同僚,實則指責朝政的昏暗,《蕩》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假託周文王哀傷商紂的亡國,描繪出當時的民怨沸騰,暗喻周厲王將會有同樣的下場
  • 《詩經》最粗鄙的一首詩,言辭直白備受指摘,如今讀來卻令人叫絕
    《詩經》中最粗鄙的一篇 《詩經》內含三百多首詩,故而又名詩三百。這三百首詩中覆蓋範圍極廣,既有帝王貴胄之家用於祭祀的《頌》,也有來自民間極大的反映了當時社會面貌的《風》、《雅》之言。通過閱讀"詩三百",我們可以粗略的了解到那時候的社會風貌與民間習俗,而且自《詩經》開始,我國的詩歌逐漸具有並且確立了"興觀群怨"功能,這四點在後世演變成為了詩歌的四項基本社會功能。
  • 詩經《簡兮》:一首諷刺君王不能任用賢才的詩
    今天我們學習的《簡兮》算得上是「下以風刺上」,「聞之者足以戒」的一首詩了。這是一首諷刺衛宣公不能任用賢才的詩。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賢才吧。主人公應是一個略有傲氣之人,他高大魁梧、武藝超群,且儀表堂堂。他想把這一身的本領獻於君王,為其開疆拓土,守衛山河。
  • 《詩經》首篇為何是《關雎》?它真的只是一首愛情詩嗎?
    《詩經》中共有311篇詩歌(其中6篇只有標題),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民俗愛情,戰爭徭役,祭祖宴會應有盡有。其中也不乏文採斐然,藝術性高的詩篇。為何古人卻把一首描寫愛情的「小詩」《關雎》,放在了卷首呢?它真的只是一首愛情詩嗎?或者說古人只把它看成是愛情詩了嗎?
  • 《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在說理論證時,經常引用《詩經》中的句子增強說服力,到了西漢時期,《詩經》被正式尊為儒家經典,成為《五經》之一。在眾多詩詞中,除了寫景山水愛國之外,愛情也一直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作為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愛情詩纏綿悱惻,感人至深,流傳甚廣,接下來要說的便是《詩經》中最感人的一首詩,沒有佔據狂亂,沒有自私狹隘,有的只是一腔喜愛跟思念,是對心上姑娘的祈盼跟祝願,讓人明白,原來愛情,有時也可以是一個人的事。
  • 《詩經》中最純粹的一首愛情詩:我愛你,只是因為愛你
    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珠寶,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起源於上古時期的社會生活,因為勞動生產、男女相戀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音調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囊括了古體詩、近體詩以及格律詞,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朝,詞則起源於隋唐,盛行於宋朝,由於詩詞源自民間,所以詩詞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
  • 《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詩: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看到早已成為塵埃的種種場景,讓人心有所感,深有所思,今天,就來說一說《詩經》中最悲涼的一首:我在他鄉,思念故裡。 這首詩是一首戍卒返鄉詩,描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情景:寒冬時節,陰雨霏霏,雪花飄飄,一位解甲退役的戍卒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
  • 《詩經》中最相思的一首詩:思念是一種病,除了你,無藥可醫
    「最肯忘卻古人詩,最不屑一顧是相思」,是電視劇《西遊記後傳》的片尾曲《相思》中的一句歌詞,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歌詞,寫出了一種相思的無望跟悲傷,也想做一個收放自如的瀟灑之人阿,不會想起那些飽含著相思情誼的古詩詞,不會再在心底心心念念著某一個人,也可知不管時空人世如何變化,相思這種感情永存世間。秋風清,秋月明。
  • 《詩經》裡罵人尖酸的一首詩,老鼠成無辜受害者,卻人人拍手稱快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真實地記錄了我國西周至春秋中葉的社會現實。在這些詩裡,又以「風」最天真爛漫,貼近生活。「風」這部分裡,又分為「十五國風」,共計160篇。
  • 詩經中最肉麻的一首詩,「少女懷春」便出自此詩,女生讀都會臉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 愛情詩一直是古詩詞中一個重要的題材,自《詩經·關雎》開始,詩人們創作出了許多經典的愛情作品,像李商隱的《無題》、王維的《相思》、元稹的《離思》,再到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
  • 《詩經》中一首詩,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最早記載,卻和愛情沒有關係
    不過最早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要追溯到《詩經》裡的一首詩《小雅·大東》,雖然記載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但卻和愛情沒有關係。這首詩主要描寫的是西周中晚期,東方各個諸侯國的百姓,對西周統治者的不滿情緒,諷刺西周王室誅求無已,勞役不息的狀況。
  • 杜甫最含蓄的一首詩,連當事人都以為是誇獎,其實滿滿的諷刺
    杜甫最含蓄的一首詩,連當事人都以為是誇獎,其實滿滿的諷刺《峴傭說詩》中有這樣一句話:「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它的意思是說,作詩就像寫文章一樣,最忌諱長驅直入,這樣很平淡,反而採用一些委婉的手法,含蓄地表達內心的情感,這樣的效果更好。
  • 《詩經》中最沉痛的一首詩:送君千裡,終須一別
    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珠寶,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相傳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詩作有3000首之多,到了後來只剩下311首,經過尹吉甫的採集、孔老先生的編訂,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問世,地位非凡,影響深遠。
  • 《詩經》中最大氣的一首詩:我要選一位淑女,與我一同輔佐君王
    在愛情婚姻中,另一半的忠誠跟獨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全感,大概是所有女子都想要的。而今天要說的,則恰恰是與之相反的一首詩,也是《詩經》中最讓女子糾結的一首詩,因為她必須要給丈夫再找一個老婆,不僅要與她人分享丈夫,而且還要自己親自尋找,有什麼比這讓人更加揪心的呢?那這又是一首什麼詩呢?
  • 他是唐朝最倒黴的詩人,一生鬱郁不得志,寫下一首很具有諷刺的詩
    如果要問唐朝哪位詩人最倒黴,那非晚唐詩人羅隱,一生鬱郁不得志,而且參加了10次科舉考試,每一次都名落孫山,並不是說他沒有才華,只不過是由於另外的因素,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失之交臂,這令他極為痛苦,所以後來選擇不再參加科舉,一心一意過著貧苦的生活。
  • 《詩經》中最特殊的詩,被譽「百字離騷」,作者性別至今還在爭論
    尤其是《詩經》中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國風》,以及《楚辭》中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離騷》,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還被後人合稱為「《風》《騷》」,專門用來代指文學,因而很多人在讀《詩》時,就認為《國風》中的詩歌,都是寫實的,讀《楚辭》時,就認為通篇都是浪漫主義風格。事實上,《詩經》中不乏一些浪漫主義佳作,《楚辭》中也有很多寫實之處。
  • 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豳風·七月》
    《豳風·七月》詩經中最長的一首詩。這首詩反映了周代早期的農業生產情況和日常生活情況,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一首傑出的敘事兼抒情的名詩。古人的智慧都是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比如二十四節氣等。這首詩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
  • 杜甫一首「罵人詩」,短短4句話,不帶一個髒字,後兩句你經常用
    在我的印象中,古代的一些詩人應該都是彬彬有禮,應該都是儒雅的君子,我感覺他們應該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我覺得他們是不應該動怒的。其實,是我想錯了。古代的詩人也是人,他們也會不開心。他們也是會罵人的,只不過他們就算是罵人,也是比我有文化的那種罵人。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看似很容易理解意思,但是你真的讀懂了嗎?
    面對廬山秀麗的風景,還有當時處境,他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題西林壁》,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都不會陌生,我們的小學課本裡每年都會收錄,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也是蘇軾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