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食俗文化丨年糕記

2021-02-27 印象餘姚



當今的中國,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間,能被用來區分的,似乎只有飲食習慣和瀰漫在城市上空的氣味。而寧波的上空即瀰漫著年糕的味道。

寧波年糕是白色長條形

不加調味品

所以吃的時候隨心所欲

有人叫它「腳板年糕」

聽起來十分有趣

年糕的韌性很強

無論是煎、煮、炒或烤著吃

都有不同的風味。


下面就讓我們探尋


餘姚人是如何讓這種平民美食


在其手中變幻出千百種口味的


春天一到,新鮮的山野之菜就又流行於餐桌,餘姚人偏愛薺菜。嫩綠嫩綠的薺菜看著就讓人產生食慾,拿出家中浸了幾日的年糕作陪,炒一盤薺菜肉絲年糕,香得鄰居都要來敲門了。「薺菜肉絲炒年糕,灶君菩薩伸手撈」,從這句寧波老話中即可知其鮮味的絕倫。糯糯的年糕,伴著薺菜特有的清香,入口清爽,滿齒生香。

  做法:

  1.薺菜去根、去黃葉,洗淨切碎;

  2.豬肉切成絲,加蔥末、一小勺料酒和少許幹澱粉拌勻;

  3.熱鍋入油,待油溫後加入豬肉絲,煸炒至顏色變白盛出備用;

  4.加少許油,煸炒年糕片,加小半碗清水,約煮1分鐘;

  5.放入炒好的肉絲,加鹽和雞精,炒勻,放入薺菜末,快速翻炒至收幹水分即可出鍋。

松花是我們那邊的土話,其實就是松樹的花粉,黃黃的很細很滑的粉,主要用來把他裹在糕點上吃起來很香,可以用裹湯圓,年糕。在我記憶中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吃上松花拌年糕,拌湯圓(我們那裡的方言叫「毛毛鵝」因為我們那裡的湯圓長尾巴,而拌松花的很做的很大,拌黃色的松花,活像一個剛出生的小鵝,因而得名。
做法:


主料:年糕。

配料:白糖,松花。

步驟:很簡單,把年糕切成片,在鍋裡放上水,煮熟後撈起,把水瀝乾,放到鍋裡,加上白糖,松花,一攪拌就好吃了。

梭子炒年糕。蟹的鮮味似乎全部吸入了年糕裡,每一塊年糕都改變了自己的特性,更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蟹肉,卻一下子變出了很多,顏色的衝擊,完全又一次把混搭詮釋到完美。味覺、視覺、美食、直接的口感味覺的滿意。

1、將梭子蟹收拾乾淨,去掉蟹蓋等多餘的東西,剁成幾大塊,蟹鉗要用刀略拍幾下

2、年糕用水煮好,過冷水,備用

3、起油鍋,加薑絲翻炒,把蟹塊放進去,翻炒幾分鐘,盛出

4、再起油鍋炒年糕,炒至表面微焦的時候,把螃蟹加進去,加料酒、白糖、生抽調味,一般不放鹽,因為會掩蓋梭子蟹的鮮味

5、翻炒片刻後,加細香蔥段兜勻即可

準備好食材。將年糕切一公分厚大片,取不粘平底鍋燒熱後放入一湯匙食用油,把年糕片排入鍋內,中小火兩面煎到略有金黃,盛出備用。鍋中再加入一湯匙食用油,燒熱。倒入白糖,中小火加熱,用鍋鏟不停攪拌白糖至完全融化。繼續攪拌加熱到糖液變成琥珀色迅速小心倒入一小碗清水,放入煎好的年糕,撒入一些幹桂花同煮。保持大火,邊煮邊轉動下鍋子,避免年糕粘底煮到糖液濃稠,剛剛好能掛住年糕表面,OK啦,出鍋撒上幹桂花,上桌開動!


烤菜年糕是一道做法簡單有著記憶的一道小吃,選用天菜心(或青菜、大頭菜)、年糕煮製而成。新年前後,餘姚人的女兒或是媳婦都會做上一道烤菜年糕來應應景,預示著明年步步高。烤菜年糕用料更加普通,醬油、糖、鹽就可以搞定!做烤菜的時候,順帶就可以做出這道美味年糕!噴香撲鼻,年糕軟糯,吃上一次,你一定就會愛上它!

1、將天菜心切段,適當保留根部,我覺得根部比菜葉好吃,放入開水中焯一下,撈起。

2、鍋裡放油,油要適當多一點才好吃,倒入天菜心,翻炒。

3、放糖、鹽、醬油,拌勻。

4、倒水,要沒過菜,大火煮開後,繼續煮一會兒,等到菜吸入醬油變色了。

5、在菜烤至6分熟的時候,將切好的年糕放進去一塊兒繼續煮。

6、煮開,轉小火,慢慢燉,菜熟爛,讓年糕完全入味,充分吸收湯汁的鹹鮮甜!出鍋前放入雞精即可。


年糕切片,放入油鍋炸酥,出鍋後裹上海苔即可。


大排佐以小而薄的年糕,經油氽、燒煮而成,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

排骨焯過洗滌備用,年糕切條。

鍋裡熱油,放蔥姜蒜爆香,入排骨煎一下,導入老抽,生抽。

翻炒片刻之後導入足量開水,大火燒開,放蒜和桂皮八角。

中小火20分鐘,湯汁收一半,放入年糕,繼續燉10分鐘至湯汁粘稠。


1.將裡脊肉和熟冬筍分別切成絲,肉絲加鹽、雞粉、蛋清、生粉拌勻;

2.雪菜切末,如果雪菜非常鹹,就用開水汆燙一下,瀝水備用;

3.年糕切片後過水,煮軟取出備用;

4.坐鍋點火倒油,下入蔥薑末、雪菜末、筍絲煸香,加少許清水,調入鹽、白糖、雞粉,放入肉絲滑炒散,再放入年糕翻炒均勻即可。


年糕泡飯是餘姚人最簡單最常見的一種早點,青菜煸炒,加入開水,放入剩飯,年糕,調味即可。


酒釀(sweet ferment rice )是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先用勺將大塊的酒釀壓開分解成小塊,雞蛋打散,年糕切小塊備用,鍋內清水煮沸,加入小塊的酒釀,用大勺將鍋內酒釀繼續打散成粒狀,待酒釀煮開,加入冰糖和切好的年糕,不停攪拌,待年糕煮軟,將打好的雞蛋液慢慢均勻撒入,呈蛋花狀,出鍋。


兒時的最鍾愛的零食,現在基本找不到當年的味道了。

總結:寧波年糕最百搭,是我們身邊一道最為簡單而珍貴的美食,我們希望「原汁原味」的水磨年糕能夠傳承下去。同時,這種老一輩留下來的食俗文化,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牢記。

相關焦點

  • 餘姚年糕,家的「迷倒」!
    青菜肉絲年糕湯、雪菜肉絲年糕湯也較常見。我國地域廣、風俗習慣各地不同,年糕的種類也多種多樣。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農家的黃米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西南的糯粑粑;臺灣的紅龜糕等。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 【上海年俗文化】桶蒸糕 打年糕 焋糕
    迎新吃糕也是上海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飲食文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上海年俗中的三「糕」——桶蒸糕、打年糕、焋(zhuàng)糕。桶蒸糕是閔行顓橋地區的傳統年俗小吃,名列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糕」「高」同音,年糕寓意美好。如果要選取上海最具代表性的過年食俗,年糕當仁不讓。上海各地摶粉打年糕習俗略有區別,以崇明年糕最為有名。崇明年糕較之別處更高、圓、厚、重。崇明年糕稱「籠」,一籠年糕的主料為二十斤左右的米粉,其中糯米佔七八成,白米佔兩三成。
  • 上海年俗文化 | 桶蒸糕&打年糕&焋糕
    迎新吃糕也是上海年俗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飲食文化。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上海年俗中的三「糕」——桶蒸糕、打年糕、焋(zhuàng)糕。桶蒸糕是閔行顓橋地區的傳統年俗小吃,名列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糕」「高」同音,年糕寓意美好。如果要選取上海最具代表性的過年食俗,年糕當仁不讓。上海各地摶粉打年糕習俗略有區別,以崇明年糕最為有名。崇明年糕較之別處更高、圓、厚、重。崇明年糕稱「籠」,一籠年糕的主料為二十斤左右的米粉,其中糯米佔七八成,白米佔兩三成。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 浙報關注丨深挖陽明文化當代價值 餘姚:「知行合一」打造陽明文化...
    餘姚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守延續歷史文脈、弘揚傳統文化的職責,既抓有形的遺蹟修繕、活動推廣,又抓無形的內涵挖掘、文化傳承,充分發揮陽明思想對推動社會發展的時代價值,樹立「陽明故裡、心學聖地」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牌,讓陽明思想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為助推寧波「名城名都」、浙江「文化大省」建設貢獻餘姚智慧、餘姚力量。
  • 入冬後,寧波餘姚這個村水碓年糕飄香,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說起石門村,很多人會感覺陌生,但提起石門水碓年糕,如果是一枚資深吃貨,那麼或許就會豁然明白,原來是這個地方呀。 石門村地處寧波餘姚陸埠鎮的深山之中,從寧波驅車過去要一個多小時車程,但這並不能阻擋老饕們的腳步,就為了來這裡選購水碓年糕,作為冬日飽腹的美味。
  • 陽明故裡的文化盛會——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餘姚舉辦
    素有「文獻名邦」「東南最名邑」之稱的浙江省餘姚市是王陽明的出生地、成長地和講學之地,陽明文化已成為了餘姚市響亮的「文化符號」。2020年10月31日,是王陽明誕辰548周年紀念日,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在餘姚市隆重開幕。本次活動以「陽明故裡 良知善治」為主題,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作為指導單位,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寧波市社科院(市社科聯)、中共餘姚市委、餘姚市人民政府承辦。從10月30日到11月5日,異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將在此地輪番上陣。
  • 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開幕,文化力量助推「重要窗口」建設
    文化如何為社會治理現代化助力?寧波餘姚的做法或許可供借鑑。作為宋明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先生的故鄉,從文化底色到基層社會治理,餘姚踐行著「知行合一」的理念,為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貢獻文化力量。
  • 浙江餘姚:「知行合一」打造陽明文化高地
    餘姚,陽明故裡。一代儒學宗師、心學思想體系創立者的人生在此起步,這裡留下了他多維度人生追求的精彩縮影,也給餘姚深深烙印上「姚江學派發祥地」這一中國文化坐標。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而歷史承載的文化名人更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脈的重要組成。
  • 誰是餘姚「過年飯桌」一哥?實拍21張照片告訴你!
    大多數餘姚人一提起過年,首先想起的除了紅包鞭炮,就是年夜飯上的那一口鮮鹹。就餘姚人過年而言,白斬雞便是這心尖盤轉滋味兒的最好詮釋。夾起一塊只要簡單地蘸上醬油,黃澄澄的雞皮脆彈好嚼,皮肉之間夾雜著些許湯汁和雞油,入口儘是濃濃雞肉香氣。最好的味道是食材本身的質地,或糯,或韌,或綿,直叫人咂摸出了歡喜。每一年吃完白斬雞,才算又大一歲。
  • 「在餘姚,都挺好!」在餘姚創業的他們這麼說……
    近日,餘姚市網絡文化協會聯合餘姚市網絡界人士聯誼會對10家在姚創業的優秀商家進行了實地交流探訪。評委們通過溝通和交流,了解這些新餘姚人在餘姚的創業故事,綜合線上人氣評選,再結合實地門店走訪觀察,進行打分評估。
  • 你好,我叫餘姚,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2020年,餘姚用高品質的幸福指數再次徵服組委會,捧回了「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市)的金字牌匾。這是餘姚第11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距今7800年至8300年的餘姚井頭山遺址,是中國沿海地區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海岸貝丘遺址,也將寧波地區人文起源的歷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再往前推進了1000多年。
  • 清代滿族食俗
    二 婚、喪中的食俗滿族婚事的禮儀是十分講究的,在婚娶的進程中有許多繁瑣的定規,如看門戶、裝煙禮、放定、聘禮、下大茶、換盅、送日子、開剪等。而婚娶中的食俗則是這些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這些祭祀中的食俗,是促進祭品向菜餚化演進發展的重要基素。比如大祭中食全羊,即是後來「全羊席」的初胎。《黑龍江外記》載:「滿洲宴客,舊尚手把肉,或全羊。」「手把肉」指以刀自豁白肉而食,是由滿族的祭品發展起來的,食全羊也是滿族大祭中的一種進食方式,後來發展成為筵宴中的一種專類筵席。
  • 中華春節食俗知多少?
    年糕作為我國的傳統美食,向來倍受歡迎,同時過年吃年糕也是我國的食俗之一。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風。吃年糕以祝願生活「年年高」。北方百姓製作年糕常用黃米,南方地區製作年糕多用糯米,所以年糕的顏色一般分為黃色和白色,象徵真金、白銀,新年吃年糕,寓意新的一年財運亨通。蘇州的桂花糖年糕,寧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均為新年糕點的佳品。
  • 全上海最嗲的年糕都在這裡了!
    ▶點擊上方藍字 文匯報匯吃 關注丨讓時光靜默歲月安好◀
  • 歲時節氣丨小寒時處二三九 年糕軟糯宜食用
    而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年年發財,步步高升」,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寄託。所以在小寒時節製作年糕也成為了許多地方的習俗。蘸醬油骨湯燉年糕也是小編極愛的年糕做法。排骨、年糕,兩種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食材,結合在一起卻似天作之合。
  • 餘姚新聞網丨朱舜水、黃梨洲故裡碑亭考
    餘姚因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而被譽為「文獻名邦」,其中以漢代高士嚴光(子陵)、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陽明)、明清之際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朱之瑜(舜水)、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梨洲)為最,邑人稱之為「餘姚四先賢」,曾先後立四先賢故裡碑,表達對他們的敬仰、懷念之情。現在,我們依然能在龍泉山南麓看到復建後的四先賢故裡碑亭。
  • 吃貨必備之尋田記紅糖年糕怎麼做好吃?
    許多地區在新年的情況下,都是有吃年糕的風俗習慣,綠豆糕代表著每年高,綠豆糕一般是用檽米製作而成的特色美食,綠豆糕在中國各省的類型是十分多的,在不一樣的地區,年糕的做法及其類型也是不一樣的,年糕的吃法也大不一樣,紅糖年糕是很普遍的一種食用方法,在平常是很受大伙兒鍾愛的,尋田記紅糖年糕怎麼做好吃呢
  •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月底開幕
    2020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活動將於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餘姚舉行,今年文化周內容包括禮賢儀典、主題峰會論壇、先賢遺墨文獻展、「王陽明祖居地」紀念館開館、陽明古鎮開街、「姚江書院」重建研討會等數十項活動,廣大市民可以全程參與。    我市陽明文化建設碩果纍纍    今年10月31日是王陽明548周年誕辰。
  • 「show餘姚」網絡音樂節丨這支爆紅的餘姚本土樂隊您知道嗎?
    「show餘姚·陽明西路的夏天」   網絡音樂節   暨餘姚汽車文化音樂派對   即將於2020年7月24日火熱開幕!   2019年5月,餘姚本土樂隊叢林之竹創作的《陽明西路的夏天》火遍了餘姚。這首歌帶著餘姚人重遊留下無數回憶的陽明西路,一時傳遍了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