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賈伯斯讓著名攝影師安娜沃克爾為其拍攝了一張禪修的照片,他親自為這張照片題詞:「這是一個經典的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檯燈和一臺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
賈伯斯不僅堅持每天打坐冥想,而且在決策前,會叫屬下將相關產品設計一併放到墊子的周圍,然後閉目靜坐,最終決定選擇哪個放棄哪個。賈伯斯認為,當心定下來的時候,直覺會非常地清晰、敏銳,可以透過紛擾的表面,看到實物的本質。
賈伯斯將冥想的思想融合進蘋果產品,最終形成了蘋果被人津津樂道的極簡主義和完美主義的設計理念,為當時傷痕累累的蘋果找到了全新的突破口。
《哈佛幸福課》在講到「運動與冥想」時,也為如何收穫幸福開出了處方靈藥:
1. 每周4次半小時的身體鍛鍊;
2. 每周6-7次15分鐘的打坐冥想練習;
3. 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4. 每天至少12個擁抱。
幸福課裡還提出:打坐冥想可以讓我們感染更多積極的情緒。搭配運動,一個對心,一個對身,雙管齊下。如果你將這兩件事做成例行公事,自尊,自信,吸引力會接踵而至。
打坐並不是少數人的專享。自1993年起,先後兩次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正念革命-在高壓及多元工作的文化中尋找專注的科學」這一話題在美國社會中形成了一股風潮,這股風潮也讓冥想迅速地融入了美國主流社會,成為了很多人選擇的生活方式。
在華爾街管理千億資產的投資精英們練習打坐冥想,想在變化莫測的市場面前,保持內心超然平靜。高盛集團聘任了專業的冥想教練來幫助員工練習,全球對衝基金巨頭Ray Dalio堅持冥想已經42年,他說:「冥想是幫助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在矽谷,打坐也大受歡迎,谷歌為上千名員工開設打坐冥想培訓,還開設了專門的靜坐中心。
曾獲奧斯卡獎的影星高迪霍恩,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董事長比爾•福特,還有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都加入了冥想練習者的行列。
打坐冥想同樣受到了很多運動明星的追捧,前段時間剛剛退役的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就是位冥想練習者。每日冥思打坐是科比一直以來的「註冊形象」之一。
冥想強調提高專注力,能幫助人們理清思緒、「重裝」大腦,是緩解焦慮、釋放壓力的「神器」。此法特別適用遭電子產品密集轟炸、習慣多任務操作的當代人,就連美國國防部也考慮在部隊中大規模推廣。
冥想繼風靡全美之後,近幾年開始在國內流行起來,擴散速度驚人。冥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大魅力?
對自己的心靈進行關懷
在如今的物質世界裡,人們通過不斷發現美食,來滿足自己日漸挑剔的味蕾,去健身房揮汗如雨,來塑造讓自己滿意讓他人羨慕的身材,卻很少關心過自己的心靈,了解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蘇格拉底說,要認識你自己。可事實上,真正能認識自己的人寥寥無幾。可我們通過冥想,把所有身體的力量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讓我們從紛亂的外界回歸到對自身的關注。對自己的關注太少,才會做出很多錯誤的判斷。冥想會幫我們想清楚一些平時覺得沒有頭緒的事,做出了一些事後看來正確的事。
個人專注度的改善,提升效率
經常聽到很多公司或者團隊講,我們賴以生存的根據就是不斷提升效率。可實際上,個人效率的下降,不可能給團隊帶來高效率。
近十年間,網際網路蓬勃興起,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刷朋友圈、瀏覽新聞、回微信、回郵件充斥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讓我們注意力被分散,無法高度專注在某一件事物上。
即使在你工作過程中聽到了新郵件提醒,你選擇了克制,先完成手頭的工作,可你的意識裡會對新郵件進行標註,它同樣會影響你在目前工作中的專注度,這是因為誘惑過於紛雜,已經大大降低了我們對同一件事情持續的關注度,而我們的意識在這方面還沒有經歷過訓練。
你有多久沒有一口氣完完整整地讀完一本書了?
個人專注度的下降,團隊效率必然被影響。所以矽谷及很多大公司開始面向員工開設冥想課程,原因之一就在於此。
冥想讓我們感知到負面情緒,卻不會受其影響
負面情緒的危害電視新聞裡已經講的夠多了,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負面情緒會那麼多?負面情緒對我狀態的影響為什麼這麼大?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擾。
冥想並不是要控制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也是被制服不了的,而你越是在意它,它就越是膨脹。冥想是幫助你正常的看待它,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在你不認為它是問題麻煩的時候,它自然就會消失。
感受放鬆、平靜,提升睡眠質量
這應該是冥想帶來的最顯而易見的好處了,大腦每天的超負荷運轉,不堪重負,每天能有一個空間讓大腦得到片刻放鬆,你會對生活質量的感受上升一個層次。在冥想過程中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放鬆、平靜,也是對冥想初學者最大的誘惑。
在冥想裡,一切煩惱、焦慮、壓力都被拋諸腦後,平靜、放鬆縈繞全身,睡眠質量的提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冥想有這麼多的好處,卻可以隨時隨地練習,時間也沒有具體要求,只需要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這麼低的成本投入,在人群中流行也是大勢所趨。
※文章摘自網絡,如感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