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打坐和冥想的各層都很關鍵。初學者不用觀察這麼複雜的細節。我還是推薦,儘量讓答案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更多去練習中找獨一無二的體驗。這三層的關係有前後,也有外內。一練身體能穩定舒適,二練氣息穩定舒適,三練心思穩定舒適。從這個方向,穩定舒適的氣息,只可能發生在穩定舒適的身體外形內,穩定舒適的心思也只可能發生在穩定舒適的氣息狀態中。隨著長期練習,氣流也會變穩定舒適,會延長。
不同的練習有不同的呼吸要求,有時候要像雷電一樣快,有時要像海龜一樣慢。可是大多的練習就是要求吸滿呼空,通過放鬆和專注來到一個穩定舒適的氣流,為了讓心思層面的練習有機會發生。
體式/調息/專注的內外關係
情緒與思維的波動,和專注觀想的關係是我們第三層練習。在這層面,可以分比較陽性和比較陰性的練習狀態:
dharana專注法和dhyana禪坐法是瑜伽心思冥想層的兩面:dharana是一個陽性專注為準的練習,比如盯著自己鼻尖或者喉嚨的練習,或者在觀想脊柱為一個吸收宇宙能量的天線(軸心冥想)。脊柱延展的覺知,盆底到肺的氣息連結等。
dharana專注狀態的練習,會有相應的專注目標(比如太陽),凝視點(比如鼻尖,或者觀想畫面(比如生命樹)。
dhyana禪定狀態的練習充滿陰性的包容和無為。這是一個輕鬆無所畏懼的狀態。發生什麼都可以。在這個狀態中,沒有冥想成功與失敗的兩端,也沒有進步和退步的兩端。因為放下了過去心和未來心,當下所發生的都是精彩!
如果dharana像雷射,那麼dhyana像太空或者海洋對進入它的擁抱。Dhyana的能量沒有具體方向,它是純正投入生命的天真能量,也是旁觀者的包容能量。隨自己的練習,去把握陰陽的平衡,慢慢放下評判和比較。
如果路人問我冥想分幾層,我會分享,人生的所有層都可以是冥想,都可以是瑜伽,充滿連結投入的能量。
我希望,大家不把瑜伽變成自虐的工具,表演的雜技。瑜伽沒有具體的目標。你去練習幾年,將自然體驗到瑜伽狀態的極樂,還有放大視角的寧靜。
去打坐一會兒,慢慢體驗。在冥想中相約!
恩與愛,
R
12. 瑜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