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政策和法治工作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落實2019年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法治工作會議要求,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全力書寫教育政策研究和法治建設「奮進之筆」,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1.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系統學、跟進學、聯繫實際學,力求學懂弄通做實。堅持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真正把講政治的要求融入政策研究、文稿起草和教育法治等具體工作之中。認真辦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做到不折不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做實做細做好。敢於擔當、敢於鬥爭,用釘釘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實。嚴格執行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表裡如一,營造風清氣正、心齊氣順的良好政治生態。
2.提升政策研究水平和文稿起草質量。加強教育宏觀形勢分析,深入研究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圍繞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問題,精心設置題目,盤點政策、分析形勢、研判走向。保持紮實過硬的作風,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各類重要文稿起草,進一步提升文稿的思想性、準確性、邏輯性、生動性。加強統籌整合,充分動員和依靠戰線力量,優化政策研究基地布局,發揮好專家學者優勢,著力提升研究對決策的供給水平,提高政策目標與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好服務部黨組決策。
3.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儘快補齊重點領域立法缺項,進一步明確教育發展的責權利框架。推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發布,配合做好宣傳貫徹、輿情應對和風險防控。推進《職業教育法》修訂,抓緊《學前教育法(草案)》起草,把握工作節奏,年內完成部內審議,提請國務院審議。加快推進《學位條例》和《教師法》修訂。推進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的實踐與研究,探索學校與家庭共育共治的體制機制。與市場監管總局、衛健委聯合印發《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適時完成《未成年學生學校保護規定》等規章制定。完善立法研究論證機制,用好外部資源,充實立法力量,廣泛開展前期調研,支持開展理論研究。以《殘疾人教育條例》為試點,探索開展立法後評估工作。
4.推動教育執法體制改革。積極與中央編辦、司法部等部門協商,修改完善《關於深化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意見》,爭取以國辦名義印發,解決長期以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不願執法、不會執法、不能嚴格執法的問題。推動地方探索建立綜合執法、聯合執法機制,加強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推進執法信息平臺建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探索與相關部門合作實現大數據監管、信用監管。下半年召開教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做好行政複議和應訴工作,落實《教育部行政複議及應訴工作規程》,依法審查處理好每個案件,維護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建立健全教育司法案例庫維護與更新機制、法律風險提示機制,推動以案釋法、以案普法。
5.優化依法治校體制機制。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依法治理「校鬧」的文件,健全治理「校鬧」工作機制。選擇地方試點建立學校安全事故法治化處理機制,開展保障學校正當行使懲戒權、嚴格校規執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健全學生申訴制度。與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加強合作,健全未成年學生保護機制,構建未成年人保護網絡,研究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發布《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法治工作的意見》,指導高校完善依法治校體制機制。監督評估高校章程實施,推動高校理事會制度建設。
6.增強教育部門依法行政能力。加強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做好部內規範性文件起草、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信息公開審查。發布《教育部行政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嚴格規範性文件起草、審核、發布、備案等程序,編制規範性文件清單。根據中央要求,開展部黨組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進一步清理教育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深入推進教育系統法治政府建設。面向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法治工作負責同志舉辦教育系統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培訓班,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意識和能力。
7.開展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個國家憲法日重要指示精神,提升憲法教育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開展第四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探索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使學生愛學、勤學、樂學憲法。繼續組織國家憲法日「憲法晨讀」活動,形成傳統,打造品牌。配合司法部開展全國青少年法治教育調研。抓實「中小學法治教育名師培訓」工程和網絡分學段教師培訓,培養一批骨幹教師。推動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推進法治資源教室建設。發揮全國各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的「智囊團」作用,組織開展理論研討和實踐交流。
8.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深入落實中央關於「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激發學校辦學主體活力。發揮好統籌牽頭作用,推動出臺相關配套文件。聚焦下放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對尚未按五部委文件要求下放到位或變相統一組織評審的,會同相關司局、部委,通過實地督促、約談、聯合發布督辦單、通報等形式,督促整改到位。及時發現好經驗、好做法,發布操作指南,引導各地各校清楚「做什麼」「怎麼做」。上半年召開全國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推進會。推進教育標準化改革,提升教育領域運用標準的能力和水平。繼續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推動審批納入國家統一平臺。加強「三評一競賽」規範管理,推動清單管理制度有效實施。積極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做好清單編制、抽查規範制定等工作,加強系統內的指導和督促。
9.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按照統一部署,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按照要求做好支部整頓,推動黨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加大教育脫貧攻堅支持力度,做好一線幹部的堅強後盾。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實施細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開展警示教育。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強化調研內容設計和成果轉化運用。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健康成長。加強與各地和高校政策法治部門的溝通聯絡,激勵支持、有效「減負」,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共同開創教育政策法治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