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2020-12-14 咬文嚼字的曹鏡明

文丨曹鏡明

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

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

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這就是歷史所特有的偏見,對待普通人太過無情,寧可在「司馬光砸缸」的原文中,佔用大量篇幅,來描繪司馬光如何聰明機智,喜歡閱讀、學習《春秋》一書,也不對被救者是如何報答司馬光的行為,進行記述。

據聞,司馬光自幼聰慧,十分喜歡讀書。就在一天,在面對一個小孩掉入水缸中,其他孩子四散奔逃時,他勇敢的拿起旁邊的一塊石頭,狠狠地將缸打破,救出孩子。

而那個孩子就是司馬家世交上官家的孩子,名字叫做上官尚光。當上官尚光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寶貝兒子,被司馬光所救後,也是大擺宴席,好好感謝了一番。

可事實也並沒有僅到這裡戛然而止,上官尚光也是一個有良心,懂得報恩之人,對於自己的救命恩人,也一直是以禮相待,很是敬重,並且在自己成年之後,第一時間命人蓋了一座感恩亭,如今仍然屹立在那裡不倒,顯示著我們中華文明「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理念,況且還是救命之恩。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明禮節,懂感恩的傳統君子,要不是因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了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損失。至於這裡面的原因,早在開篇就已經分析過了,歷史,或者說是歷史的記錄者,對於普羅大眾太過殘忍,乃至無視。

上官尚光這個人,雖然是個傳統意味上的君子,明禮感恩,但他的作為卻泯然於眾,只能說是優於一般水準,少有特殊貢獻。也就是說,上官尚光這個的歷史功績,相較於司馬光而言,遠遠不足。

不過這也不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浩瀚的人類文明中,值得被記錄的人物,實在是太多了,有的是忠君報國的純臣,有的是驍勇戰場的悍將,有的是傾國傾城的美人,有的是禍國殃民的小人……似乎一個除卻留下「被司馬光救過」的印記,再無其他信息的人,著實令後來者難以下筆。

當然司馬光主持編纂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對於歷史和文明的貢獻是巨大的,他完全值得,也應該被後人銘記心中。但這並不能成為,在相關資料中,一定要以他的中心進行記述,將旁人臉譜化,講劇情簡單化的理由。不過,這並不是司馬遷的問題,而是後世記述者的問題,在類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完全可以將「上官尚光」這個角色延伸出來,即便不能算作主角,但不影響形象。

首先這樣既可以讓「司馬光」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富多彩,而非單純的敘事,即便是敘事方面也會變得更加完整,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在學習「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時,會對那個被救的孩子產生好奇;其次就是以「上官尚光」這個角色,完全可以進一步挖掘「感恩」的思想深度,讓這個故事更加具有教育意義。

換而言之,這個被司馬光救助的小孩,並非是忘恩負義之徒,只是在故事中沒有被詳細記載而已。與之相反的是,這個被救助的小孩的所作所為,完全可以當做「感恩」的楷模,被歷史和後人銘記。

本文系【曹鏡明】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救人,被救出來的是誰?難怪老師從沒提過他名字
    在很小的時候司馬光就顯示出他的智慧和足智多謀,這故事也跟著代代相傳,他在古代和現代都因這個砸缸的故事享有盛譽。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寫到:「夫聽者,事之候也;計者,事之機也;聽過計失而能久安者鮮矣!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事切勿優柔寡斷,錯失它的良機。
  • 司馬光砸缸世人皆知,但為何無人知道他救的誰?真相老師不願意說
    司馬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人,因對歷史和文學的貢獻與司馬遷並稱為"史界兩司馬"。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從大臣到宰相。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是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知道他的。經過幾千年的交流和解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更新。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就比如司馬光和王安石這一對老冤家,王安石的貢獻是替北宋收復失土,把北宋的財政搞上去;而司馬光呢,最大的功勞是打擊王安石等變法人士,然後寫了一本資治通鑑。但是大家一定對司馬光比王安石熟悉的多。而且王安石在歷史上一直是作為「奸佞」來對待的,近代才變成一位正面人物;相反,司馬光這樣破壞變法,出賣大宋國土的人卻是人人叫好的「大宋英雄」。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當時他救出來的小孩可是身份不一般,叫做上官尚光,後來也是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原名叫做上官尚,為了感謝司馬光,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表示自己和後人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司馬光。
  • 當年司馬光砸缸救人,你知道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的英雄事跡一直被人們記載在史書上流傳至今,現在也一直出現在語文教材中,都是宣傳司馬光如何英勇機智地想辦法砸缸救人,但從未提及被救的那個小孩兒是誰。老師也從來不會介紹他,其實他就是上官尚光。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言歸正傳,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並非《資治通鑑》,而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寫著司馬光砸缸的事跡。這件事最早記錄在《冷齋夜話》一書中,為釋惠洪所寫的。司馬光為救一小孩,機智砸缸。一日,他與夥伴在一起玩耍。突然間,他看到玩伴在水缸裡大聲哭泣求救,其他的小孩都因為內心恐懼害怕,很快地逃走了。司馬光在看到玩伴不幸落入水缸裡後,他沒有流露出一絲膽怯,直接搬起一塊大石頭,就往缸上砸去。水就這樣自動流了出來,小孩得救了。
  •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關於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這個問題,還曾有過一番辯論,最終得出結論,砸的不是缸,是甕。說來說去,還不都是裝水的大水缸嗎?只是規格不同的區別。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的?他救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提他
    話說回來,這麼一部出色的作品是由司馬光編著出來的,這足以證明他很優秀。其實司馬光的優秀在他小時候就有體現了。相信上過小學的朋友,或是家裡有孩子上過小學的人,都應該知道"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廣為流傳。
  • 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為何教材和老師都不提司馬光救的是誰?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甚至都記錄在課本之中,但是老師講過之後,很多人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是大家都知道他救人,具體救的誰老師卻沒有說,那司馬光到底救的是誰呢?
  •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卻不知道被救的那個小孩是誰?
    廣泛流傳的歷史故事只能是殘光掠影,這不僅體現在司馬光本人上,也體現在司馬光砸缸這段故事。一直以來我們只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卻並不清楚被救那個小孩是誰,也不清楚他後來怎麼樣。在史書上的一句話背後卻也是一個人鮮活的一生,本文就來講講這個小孩。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人盡皆知,為何老師不提被救的那個小孩是誰?
    提到司馬光,人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一個和他相關的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雖然小小年紀,但做事十分果斷,在最短時間內能想出該如何搭救掉進水缸的小孩,及時救下人命,而這件事也成為司馬光一生的閃光點。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眾所周知,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同時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司馬光砸缸人人皆知,可你知道被救的人是誰嗎?老師從不主動提起
    不知從何時開始,司馬光這個人物一出現在了小學語文課本中,就被冠以了「神童」之稱,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在讀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時,我們不禁會感嘆司馬光小小年紀便能如此機智,讓人十分敬佩,畢竟當時在場的孩子中,不乏比司馬光年歲大的,可他們卻都是驚慌失措,唯有司馬光沉著應對,成功將那個孩子救了出來。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到底有沒有砸缸?真相應該是這樣的-歷史,司馬光,砸缸,甕...
    前日恰巧於某節目中看到兩位文博專家竟因為「司馬光砸缸」這一「常識」展開了唇槍舌戰:一位從文獻資料論證,司馬光確實砸了缸救了人,一位從考古文物考證,宋代壓根兒燒不出能淹死人的大缸,司馬光沒法兒砸缸。然後那位說砸了缸的:北宋晚期南宋早期的湖北襄陽檀溪宋代壁畫墓中的壁畫有就有水缸的形象,這就可以證明北宋生活中儲水大缸的存在。
  • 司馬光砸缸,老師可不會告訴你被救的孩子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兒童時期的司馬光在面對同伴落水時機智救人。這個典故我們就聽的多了,但是你知道司馬光救的那個孩子是誰嗎?司馬光砸光這一事件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當時所發生的事情被汴京洛陽的一些大人物用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並以此歌頌司馬光,大家都為司馬光這個足智多謀的孩子點讚。那麼當時那個被司馬光救下來的孩子是誰呢?其實這個被救下來的孩子,跟司馬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是上官家的孩子,他叫做上官尚光。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眨眼之間,事發現場只剩下咱們的砸缸小英雄司馬光。生死關頭,司馬光出手了:舉石,砸缸,缸破,水洩,得救。整個施救過程可謂一氣呵成,奪命危險就此化解。這個典故,意在表明司馬光的聰明沉著,臨危不亂,非常適合用來教化、啟蒙孩童天性。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但缸中的小孩是誰?難怪歷史書從來不提
    這是出自於《資治通鑑·周赧王四年》中的片段,《資治通鑑》作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由司馬光所編撰的,但是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的並非《資治通鑑》,而是關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由於傳播正能量,被人們廣為熟知和宣傳,那麼司馬光砸缸所救出來的小孩到底是誰?為什麼老師卻不知道提這位被救出來的小孩的名字,具體如何,且看下文。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起他的名字
    其實提到司馬光,大家一定會想到曾經在小學時學到的一篇課文了,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到今天,這個故事之所以發生,其原因是司馬光在院子裡和小朋友們分享自己學到的歷史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入迷,在旁邊玩耍的一小孩不小心掉進了院子中的水缸裡,從而打破了講故事的寧靜時刻。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但你知道他救出的孩子是誰嗎?課本不會告訴你
    我們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的是一群孩子在一個大缸邊玩,但那個大缸卻裝滿了水。突然一個小孩掉進了缸裡,正當周圍的小孩都嚇的手足無措時,一個小孩抱著一塊大石頭把缸砸了個洞,水流了出來,那個小孩得救了,而砸缸的小孩便是司馬光。但我們卻對被救的孩子一無所知,我們在學這篇課文時老師也從沒講過這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