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但缸中的小孩是誰?難怪歷史書從來不提

2020-12-14 娜娜食記

引言

「秦惠王使人告楚懷王,請以武關之外易黔中地。」這是出自於《資治通鑑·周赧王四年》中的片段,《資治通鑑》作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由司馬光所編撰的,但是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的並非《資治通鑑》,而是關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由於傳播正能量,被人們廣為熟知和宣傳,那麼司馬光砸缸所救出來的小孩到底是誰?為什麼老師卻不知道提這位被救出來的小孩的名字,具體如何,且看下文。

01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共有兩大奇書。一乃《史記》,二乃《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內總共記錄了上到春秋戰國時期,下到宋朝建立前這1362年朝代更迭的事跡以及歷史發展的軌跡。

▲《資治通鑑》國內出版版本

如今我們所看到的《資治通鑑》,是由臺灣大學的國文教授黃錦鋐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領銜主持的,集中了臺灣的多家院校,共27位教授以及學者,飽含艱辛與苦酸,歷時三年所合譯而成。但是最早走入我們視野的並非《資治通鑑》,而是「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司馬光砸缸故事圖畫

這個故事,出自於《司馬光破甕救友》。據說司馬光有一日在與夥伴一起玩耍打鬧之時,突然發現有一個玩伴不慎掉入水缸,並且大聲求救,因為當時那些小孩只有幾歲,從未見過如此緊急的情況,所以很多小孩都因為恐懼害怕,而迅速逃離。

02

司馬光卻表現出不同於當時年齡段小孩的天性,並未流露出膽怯害怕,而是想辦法,他直接搬起一塊大石頭往缸上砸去,就這樣,缸被砸壞,水就順著那個被砸的洞自動流出,從而玩伴得救。從此事便可看出,司馬光從小便具有機智勇敢的特質。

▲司馬光人物塑像

雖然當時他年僅七歲,但是當他看到別人向自己求救之時,勇於伸出援助之手,保持冷靜與沉著,確實會令人頓生敬佩。如此傳奇的人物,讓我們不得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跡。司馬光於1019年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司馬池於公元1005年中進士,年幼時,他便天質過人,勤奮好學,極愛翻閱史書《左傳》。

▲繁華的洛陽古風街道

據說司馬光在七歲時,便能夠將《左傳》背得滾瓜爛熟,牢記於心。不僅如此,在司馬光七歲之時,他的父親任職於留守司通判,其治所在洛陽。宋朝時期的洛陽經濟以及文化都極度發達,所以司馬光砸缸救友這個故事一出,便在當地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於是這件事情便被廣泛的流傳。

03

小時候的司馬光如此傳奇,長大後更是如此。在宋寶元初年,年僅二十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進士甲科,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任職期間,心繫百姓,也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編寫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流傳千古。不僅如此,在他去世後,更是被追封為太師、溫國公等,而這一切都被收錄於《宋史》之中。

▲影視劇中的宋朝大臣上朝形象

由此可見,司馬光當真不平凡,而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在當時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如今司馬光砸缸救友的事情已然成為人們心目中正能量的標籤,司馬光也因為這一次救人而名垂千古。由此可見,此事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流傳下來的族譜書

不僅如此,由於司馬光久經官場,看淡物質,並且為官清廉,勤學刻苦,於公於私,他都匡服正義,心繫百姓,在朝堂內外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也得到人們的尊重。對於司馬光砸缸的主人公司馬光,我們熟記於心,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被司馬光救出的小孩到底是誰呢?其實在光山縣的上官姓氏家譜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在上官家族中,有一位名叫上官尚光的人,在他的生平日記中,曾經記載過自己小時候被司馬光砸缸所救這一件事。

結語

上官尚光在自己成年之後,為了感謝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便在自己的家鄉建了一座「感恩亭」,事情其實在當時可謂是都家喻戶曉,但是,令人十分惋惜的是,這件事情並未被載入正史之中,而只是存在於上官家族的家譜中。但是儘管如此,這件事情終究被我們所熟知,由此可見,正能量的事情儘管怎麼掩埋,它總會發光。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周赧王四年》

《司馬光破甕救友》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被救小孩是何身份,老師為何避而不提?
    人們本身都是有向好的傾向和認知的,在人們的道德觀念中,幫助他人是應當的,但現實生活又使得人們有了很多的顧慮。已被大眾認可的觀念,便是在力所能及、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伸出援手,最好能夠提前錄好證據。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擁有能力,擁有隨機應變的心態,更要有勇於接受結局的勇氣。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被救小孩是何身份?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這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可能是一個「小故事」,也就是「司馬光砸缸」了。王安石又沒有砸缸,又沒有寫歷史書給別人下定論,所以最終只能淪落為默默無聞的「奸佞」了。那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有什麼秘密呢?他在故事當中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呢?「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倒是記錄在正史《宋史》當中的。《宋史》是元朝人脫脫、阿魯圖等人編撰的。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可你知道被救的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眾所周知,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同時也是世界民族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人盡皆知,為何老師不提被救的那個小孩是誰?
    圖片:掉進水缸的小孩劇照筆者記得小時候在讀這篇文章時,內心也對司馬光佩服得五體投地。不過後世對司馬光砸缸這件事的真實性存在懷疑,因為在史書中,只提到司馬光砸過"甕"。但不管是缸還是甕,至少他都通過砸東西救人了,小小年紀的司馬光救小孩這件事是真實的,人們又開始疑惑了,司馬光救出的那個小孩究竟是誰呢?為什麼老師對這個小孩的名字以及情況隻字未提?其實,語文書本上也沒有提及那個小孩的名字,今天我們通過史料來分析一下此人到底是誰吧。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熟悉司馬光主要還是因為在小學課本上學習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年幼時期的司馬光便可以意識到「救人如救火」真是難能可貴。
  •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卻不知道被救的那個小孩是誰?
    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司馬光老成持重,是保守派的頂梁支柱,是封建禮教最堅定的維護者,神宗一朝時還堅決反對王安石變法。這樣古板的形象似乎很難和我們小時候所聽到的司馬光砸缸中那個古靈精怪的小孩聯繫在一起,但是他們確確實實是一個人,可見一個人從歷史中的片段故事難以窺其全貌。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言歸正傳,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並非《資治通鑑》,而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寫著司馬光砸缸的事跡。這件事最早記錄在《冷齋夜話》一書中,為釋惠洪所寫的。司馬光為救一小孩,機智砸缸。蓋其活人手段已見於齠齔中,至今京洛間多為小兒擊甕圖。一日,他與夥伴在一起玩耍。突然間,他看到玩伴在水缸裡大聲哭泣求救,其他的小孩都因為內心恐懼害怕,很快地逃走了。司馬光在看到玩伴不幸落入水缸裡後,他沒有流露出一絲膽怯,直接搬起一塊大石頭,就往缸上砸去。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當時他救出來的小孩可是身份不一般,叫做上官尚光,後來也是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原名叫做上官尚,為了感謝司馬光,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表示自己和後人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司馬光。
  • 司馬光砸缸救人,被救出來的是誰?難怪老師從沒提過他名字
    司馬光小時經常和朋友在院子裡玩耍,有次有一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缸裡。缸裡面水很多,其他孩子看到之後都害怕地跑開了。司馬光用心觀察了周圍的環境後,直接舉起一塊石頭砸進大缸。大缸裂開後小朋友便得救了。司馬光在小時候便是已經達到了做事不優柔寡斷了,這樣才及時救下了人命。史書記載我們可得知,司馬光當時砸的並不是「缸」砸的其實是「甕」。不論是缸還是甕,這件事情在史書中確是事實存在的。《冷齋夜話》中有記載:「司馬溫公童稚時,與群戲於庭。庭有大甕,一兒登之,偶墮甕水中。群兒皆棄去,公則以石擊甕,水因穴而迸,兒得不死。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的?他救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提他
    但是司馬光卻沒有,他反而從旁邊拿起一塊大石頭,然後舉起來,使勁向大水缸砸去,很快,大水缸破了一個洞,水缸裡面的水就順著這個洞流了出來,掉進水缸中的這個小孩子也因此大難不死。從這件事情中能夠看出來,司馬光在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起他的名字
    其實提到司馬光,大家一定會想到曾經在小學時學到的一篇課文了,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到今天,這個故事之所以發生,其原因是司馬光在院子裡和小朋友們分享自己學到的歷史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入迷,在旁邊玩耍的一小孩不小心掉進了院子中的水缸裡,從而打破了講故事的寧靜時刻。
  • 司馬光砸了缸,需要賠償嗎?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宋史·司馬光傳》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
  •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關於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這個問題,還曾有過一番辯論,最終得出結論,砸的不是缸,是甕。說來說去,還不都是裝水的大水缸嗎?只是規格不同的區別。
  • 當年司馬光砸缸救人,你知道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的英雄事跡一直被人們記載在史書上流傳至今,現在也一直出現在語文教材中,都是宣傳司馬光如何英勇機智地想辦法砸缸救人,但從未提及被救的那個小孩兒是誰。老師也從來不會介紹他,其實他就是上官尚光。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應該叫司馬光砸甕,在這個故事的原文裡是可以看到的,司馬光和幾個小孩在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小孩很調皮爬到甕上去了,結果一不小心失足掉到大甕裡了。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那個小孩是誰,老師為啥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
    其中很有名的「司馬光砸缸」事件,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大家一定都很佩服司馬光,這麼小的年紀,在危險發生時鎮定自若,不慌不亂,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當初司馬光從大水缸裡面救出來的人,是哪個朝代中一個有名的人物——上官尚光。上官和司馬光從小就是關係十分親密的玩伴,兩個人也算是知根知底了。
  • 當司馬光砸缸遇上槓精
    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說,一群垂髫稚子,在院中嬉戲玩耍。其中有個小傢伙,噗通,跌進水缸沒了頂。眼瞅要出人命,其他小兒登時嚇得驚慌失措,一個個全撒丫子跑沒了影。眨眼之間,事發現場只剩下咱們的砸缸小英雄司馬光。
  • 司馬光砸缸救人,被救的人究竟是誰?難怪教材中沒有他的姓名
    故事的主人公司馬光我們很熟悉,但不知道司馬光救援的那個人到底是誰。據悉,司馬光缸人為什麼不明確地告訴人們,為什麼只宣傳司馬光的英雄行為,獲救的孩子是誰?是因為他長大後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還是因為他只是一個寂寞無名的人?首先,故事的緣由是我們大致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