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才人,唐宋八大家便是在這個時代出現,三蘇(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以及今天要說的這位司馬光。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編纂《資治通鑑》,記錄從漢武帝到北宋年間一千多年的歷史,堪稱繼司馬遷之後又一史學家。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熟悉司馬光主要還是因為在小學課本上學習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年幼時期的司馬光便可以意識到「救人如救火」真是難能可貴。可是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司馬光砸缸」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司馬光砸缸」並不是最好的結局途徑。砸缸雖然可以救人,可帶來的損失絕對不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叫周圍人來幫助,這樣才是最佳的辦法。
其實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便可以看出,司馬光為人處事不懂得變通,在北宋時期,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和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派,之間有過一場爭鬥。當然這只是政見上的不統一,並不是說司馬光和王安石不是什麼好人,相反如果拋去所謂的黨政,王安石和司馬光私交還是非常不錯。在司馬光窮困潦倒之時,王安石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
夾在兩人之間的蘇氏兄弟便沒有這麼好的運氣,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兄弟被流放,司馬光回歸之時,蘇軾兄弟仍然如此,正因如此蘇軾才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對於蘇軾來說,他只是一個文人墨客,並不是一個政治家,誰當政也與他沒有關係。可是王安石和司馬光不這樣想,蘇氏兄弟就只能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司馬光砸缸之時,救出的那個小孩,相信一直都是大家心中的迷,當時之所以沒有提起這個人,主要的原因是當時孩子的思想比較單一,並不需要過多的去了解這些,長大後漸漸的很多人都淡忘了,不過司馬光砸缸救出的人是誰?這個問題一直伴隨我們,就像小學時小明、小芳的例子一樣。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那個人複姓上官名尚光,是山西一代的名門望族,其實對於這點,還是可以想到的,畢竟能和司馬光在一塊玩的非富即貴。據悉這個上官尚光後來成為宋朝宰相,同時也司馬光一樣成為一名歷史學家。不過沒人記得他罷了,在司馬光救出他後,上官尚光一直對這位小恩人感恩戴德,送錢不太現實,畢竟司馬光位及尚書右僕射,官居一品,而上官尚光,當時還是一個無名小卒,最後上官尚光只能是為這位恩人建造一座功德廟來歌頌司馬光。
在當時的課本中之所以沒有介紹上官尚光後來得及經歷,主要是因為超出學生理解範疇,司馬光砸缸歌頌的助人為樂的精神,就像教育部將勵志女王趙麗穎拉上小學課本一樣,趙麗穎作為當下最火的八零後小花,從出道到紅遍大江南北,所做出的努力無人能敵。還記得當初趙麗穎初入娛樂圈之時,經常是招黑體制。倘若教育部將趙麗穎的經歷全部擺在教科書上,最直接最客觀的一個問題便是學生無法理解,趙麗穎在出道之前為何會受到非議,畢竟在學生的心裡,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也沒必要去抹黑吧!
這也難怪老師從來沒有提及過,畢竟這樣的原因是誰也不願意提及的,解釋也解釋不清楚。拿小明同學和小華同學來說,為何小明的名字只停留在初中,小華的名字只停留在高中呢?原因便是小明在初中不好好學習,沒考上高中,而小華也是同樣原因沒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