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級中餐:仿若穿著西裝的華人小夥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林愛肉 風味星球 收錄於話題#中餐出海記3#看世界5

歡迎來到第四彈。

當中餐流浪到英國,會跟之前的美國有區別麼?英國本土貴族階級的飲食習慣,會怎樣影響到中餐在這片土地上的自我展示?

今天的文章,就讓我們駐紮在英國的作者來聊聊中餐在英國的正名與落地。

「要不要去吃皇朝會?點心超靚!」

英國好友的一個邀約,成為擊潰我思鄉中國胃的最後一道防線。彼時到英國已有數月,在馬路上隨處可見的炸魚薯條培根鹹派的夾擊之下,我的胃終於開始抗議起來。

隨處可見的炸魚薯條

*tenor

其實早已耳聞這家餐廳,據說是英國老牌高級中餐的代表,「讓外國人看見中餐文化應該有的模樣」。於是訂位洗頭換衣出門一氣呵成,再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已經坐在了唐人街的這家餐廳裡。

倫敦的中餐「皇朝會」

*搜狐

菜單厚厚一本,中餐被拆成了宛如米其林餐廳的幾道式,從頭盤到甜品一應俱全。細細看來,貴如鮑魚翅肚,素如麻辣素雞素叉燒,夾雜其中的還有亞洲料理。

預算有限,我們下單了幾碟點心蒸籠、半隻烤鴨,芒果布丁黑糯米做甜品收尾。

等菜的間歇,我開始打量起這家餐廳。深色的雕花裝潢、牆壁上的金箔壁畫、以及被擺放在邊桌上的精美器具,木質的櫥櫃裡陳列的是各種茶葉和瓷器。隔壁桌一位打扮精緻的英國中年女性,正用刀叉吃著點心。

而我們,好像是店裡為數不多的亞洲面孔。

*visitlondon.com

菜品依次上桌,點心成為開胃小點,蝦餃和燒麥真的夠靚!新奇的是小籠包沒有籠,三五隻緊緊相擁在骨瓷碗中,碗底是調好的醬油醋。

烤鴨已經片好,哪怕沒有片成柳葉狀,也依舊皮脆肉嫩,卷在荷葉餅吃下肚的時候,發現店家悄悄把甜麵醬換成了英國人更愛的海鮮醬。

甜品最後被侍者端上來,芒果布丁黑糯米這道尋常的港式甜品,在餐桌上換了一番模樣,最上面的那層綠油油的布丁,散發出香蘭葉的清香,帶著一股濃濃的南洋風情。

「皇朝會」的精緻擺盤

*Royal China Group

等到結帳的時候,旁邊桌的那位英國大姐還在,桌上的紅酒和脆皮燒肉深情款款,或許還有下一輪。

我猜她眼中的倫敦城高級中餐,應該是一番美好的模樣。

和那些被侍者環繞、端坐在唐人街高級中餐館用刀叉吃飯的英國人不同。一百多年前,真的有一批英國人來到中國,見識了真正的高級中餐。

1860年前後,恭親王奕訢曾親自設宴招待英國使節,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外賓宴請。宴席文化在中國由來已久,尤其是晚清後期出現的滿漢全席,其中的烹飪技藝之精細、禮儀文化之繁瑣,遠不輸當時的西方大宴。

1860年|恭親王奕訢

*鳳凰資訊

據王希富先生的記載,滿漢全席中的菜品「集山珍海味奇珍異獸為食材,匯滿漢烹飪技法為一併,品類豐富,口味繁雜,全席最多連續三天,每天分早茶宴、午宴和晚宴三宴,規模盛大」。

不僅如此,在上菜順序和菜色的安排上,原汁原味的高級中餐,也並不是今天的米其林標準那般,而是自有講究。和西餐幾道式的頭盤主菜不同,中餐宴席遵循著先涼後熱、先鹹後甜、先貴重後一般。

電影《滿漢全席》的片頭體現出中式盛筵的講究

*《滿漢全席》

這樣的講究不是沒有道理,待客之道可是古代人撐場面的核心精神。也因此,涼菜頭盤量少而精,重在種類,開宴熱菜即為主菜,也是整套宴席中最貴重的一道菜。

試想當時有頭有臉的達官貴人,如果學著西方人早早就用一套接一套的開胃菜把客人餵飽,大菜最後上桌,心裡一定是打著摳門的小算盤,還會被人毒舌「主味與次味顛倒,慳客不恭」。

這是當年恭親王的待客慷慨,可惜英國人出於政治的傲慢,面對桌上的宴席分毫未動。如果他們當時真來嘗試,今天唐人街的高級中餐廳大概會變成另外一幅樣子。

清朝時期,外賓來訪

*搜狐

一桌「滿漢全席」到了英國之後,模樣已經依稀難辨,成了一個個「皇朝會」與其他高級中餐廳。

這與英國貴族文化對飲食的影響不無關聯。

從諾曼第到都鐸王朝,那些金碧輝煌、究極講究的弘大宴席上,表面上是源源不斷的香料、茶葉和異域食材,真正的奧義,是英國貴族王室為了彰顯身份,把儀式感發揮到了極致。

當時用於社交的貴族晚宴上,慣例是最少要有6道式,曾經也有過幾十道菜鋪就出的宴席。

*唐頓莊園

在唐頓莊園裡,貴族晚宴的種種細節再清楚不過:開餐前,管家和僕人們還要在開餐前將葡萄酒倒入細頸的玻璃醒酒器,清淡的開胃酒配冷盤、濃重的配湯、桃紅酒配魚、波爾多紅酒配硬菜,甚至連餐後的布丁,都有自己的專屬配酒。

除了侍酒,管家還會用木尺丈量每一副餐具擺放的位置,蠟燭的長短、餐巾的摺疊、鮮花的布置、燈光的明暗都有嚴格的規定。

後廚裡正在準備的晚宴

*唐頓莊園

就餐時,女傭僕人一字排開,銀質的餐具與潔白的骨瓷盤簡直可以反光,每幀畫面都如同油畫一般。

難怪阿爾林·赫斯特會寫一本《英國管家的餐桌藝術指南》,畢竟連唐頓莊園裡的沒落貴族們,吃葡萄柚時都有專用的精緻勺子。

僕人會用專業工具擦拭銀器

*唐頓莊園

20世紀60年代,文化的接納與包容,在這個擁有女王的國家,變得越來越重要。

隨著華人圈層漸漸融入主流社交圈,一批身世不凡的華商名流紛紛擲重金請名廚,學著英國貴族餐飲的樣子,在倫敦城開起了「正統」中餐 (authentic Chinese food)。

1986年,伊莉莎白女王訪華。

在宴席上,她也入鄉隨俗用上了筷子

*getty images

這其中就包括後來憶華樓的老闆、來自外交世家的羅孝建(Kenneth Lo),為了把高級中餐打入英國社會,他組建過一支「中國美食俱樂部」,也做過企鵝出版社的美食專欄作家。

但儘管如此,這些裝修精良、有著專業廚師的中餐廳,面向的只是一小撮生意成功、地位顯赫的華人群體。

羅孝建撰寫的《正宗中菜》

*amazon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Mr Chow的出現,連同它的身世、黃金地段還有絡繹不絕的社會名流,讓更多的英國人開始湧入高級中餐廳。

處於倫敦的Mr Chow

*Mr Chow官網

1968年,倫敦騎士橋旁邊的Mr Chow高調開業。

作為京劇大師周信芳和上海灘名媛之子,Mr Chow的老闆周英華無疑是拿著一手好牌出生,雖然青年時在英國的藝術之路屢屢碰壁,他卻也因此結交了一批文藝界大拿,再加上和英國名模、Vogue創意總監格蕾絲的那段婚姻,無疑與英國上流社會結下了千頭萬緒的關係。

身上透露著貴族氣息的周英華

*NY Times

歐式風格的裝修環境、眼之所及的藝術藏品與畫作、貼合西方飲食習慣的菜單設計,餐廳裡大到整體小到細節,都有著英國上流社會的影子。

那堵階級之牆在這些高級中餐廳裡慢慢坍塌,轉而成為當地人社交、聚會的場所。像披頭四、滾石樂隊,甚至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都是這些中餐餐廳的座上賓。

周英華(左)與美國塗鴉藝術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中)以及巴斯奎特的母親(右)

安迪·沃霍爾拍攝於1984年

*安迪·沃霍爾

就這樣,一個個屬於英國社會的高級中餐廳,開始在倫敦城蔓延開來,直到今天。

Mr Chow無疑是曾經的社交聖地

*NY Magazine

滿漢全席也好,唐頓莊園也罷,一如紮根在英國文化中的高級中餐,承載著某種象徵意義,記錄著過去的那個時代,曾經屬於它們的輝煌。

文化或許可以停留在過去,但飲食與語言卻不能。融入英國的中餐,真實的反應了文化傳承中的流變。恰如著名的人類學家西敏司所言,「食物和味道的變化,便是文化的變革」。

中餐從未停留在歷史中止步不前,也所幸這些總比時代快一步的嘗試,讓中餐一步步走出了它原本所屬的土地,與英國文化互動、交流與融合,成為人人得以共享的美味。

*Bikinis and Bibs

作者:林愛肉

排版:風味君

頭圖:NY Times & Mr. Chow Restaurant

圖片部分來源網絡

原標題:《英國高級中餐:仿若穿著西裝的華人小夥 | 中餐出海記·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小夥請英國朋友吃飯,被嫌棄怠慢,結果被這種中餐食物徵服了
    最近有個中國小夥就在家裡面請自己的英國朋友前來吃飯,因為下課的比較早,所以來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進行燒菜環節。在餐桌上面就能看到今天中午會吃到的食物,可能是不同地方的飲食風格不一樣。英國朋友在看到餐桌上面的一些肉食之後,就感覺心情有點不太好。原來英國人是不喜歡吃豬蹄和內臟的。
  • 舌尖一縷鄉愁 華僑華人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些華僑華人為傳播中餐文化施展「十八般武藝」,與更多人分享他們的「美味心得」。網絡中餐菜譜記錄美味 傳遞親情是網絡和美食,讓親情不受阻隔,讓文化傳播的界限消弭。2015年,第一屆倫敦「中國美食節」成功舉辦,15家倫敦中餐企業參加了這次美食節。為了讓英國人品嘗到地道的中國美食,唐詩特意從重慶邀請美食商家到倫敦參展。正宗的重慶小面、酸辣粉等小吃第一次「闖入」英國人視野,讓英國人稱讚不已。
  • 英國華人富裕嗎?
    細道來,首先中餐材料比西餐材料便宜許多,我們華人日常三餐的青菜、豆腐、鮮肉都不貴,尤其是由于洋人不習慣吃動物內臟及不懂得享受豬頭、豬腳、魚頭、鳳爪、雞翅等等,因此這些東方美味在市場上如同白送一般廉價;而西餐講究的火腿、燻肉、香腸、奶酪、鵝肝醬、魚子醬、橄欖油以及法式、意式複雜的調料,再配合佐餐的葡萄酒、威士忌、香檳等價格都不菲,西洋人食物的花費是一筆可觀的開銷,加上日常泡酒吧、咖啡館、上館子等消費習慣都無法守住財
  • 墨西哥有座華人城,主食是中餐,中餐為何統治了「墨西哥城」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中國菜的美味就徵服了墨西哥人的味蕾,他們愛好中國菜不僅僅是因為其獨特的美味,還有中餐有趣的食材搭配和豐富的調料,特別是他們認為中餐特別的「甜辣」口味引領他們進入一個全新的美味世界。據史料記載,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以千計華人勞工來到墨西卡利修築棉花地灌溉系統,隨後定居下來。
  • 英國華人的疫情後半場:竭力調整、奮力反擊
    抗疫一路走來,英國華人也和全球的華人一樣,不僅要「打全場」,還要在各行業在經歷「寒冬」之餘不乏竭力調整、奮力反擊:餐飲業韜光養晦;線上服裝小範圍內逆流而上;旅遊業遭遇打擊,積極調整行業內部安排;物流業衝擊之下努力拓展多樣業務……在英國封城期間,中餐業遭到巨大打擊,但外賣整體而言成為了疫情期間餐飲業的頂梁柱
  • 澄清不實之詞,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海外的中餐館生意受到重創,各國政要、主流媒體和當地華人社團紛紛發聲,力挺中餐。「英國的中餐館生意跌了一半以上,唐人街的中餐館受影響最大。」英國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告訴記者,更有些當地媒體形容唐人街是「鬼城」,拍了一些不實的照片,應該是早上沒人的時候拍的,令更多人不敢到唐人街來了。
  • 第一屆全美華人合作論壇演講 - 美國中餐業之我見
    大家都知道,美國中餐的故事就是一部華人移民歷史,美國華人這麼多年的發展史,與美國中餐170多年的發展史息息相關,170多年來世世代代中餐人長期為美國就業,創造稅收,和諧社區,繁榮商業,增加多元文化,加強族裔了解融合,促進華人形象提升,幫助華人融入主流,增進民間交流和友誼等,功不可沒!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美國170多年的中餐史。
  • 英國華人移民的變遷
    英國早期移民來自中國廣東四邑。19世紀中,中國海員被賣到英國,當時利物浦(Liverpool)是世上最繁華的海港之一,因此他們都在該港上岸,稍有積蓄的華人海員開設洗衣店;至1920年,當地華人洗衣店已有近100家。利物浦因而有全歐最古老的華埠,經歷百年的滄桑變遷。利市四邑會館前任會長鄭均堯表示,四邑人在利市歷史悠久,是移民中的主流,香港新界人反而較少,與英國其它地區不同。
  • 英國和義大利西裝區別.
    是源於英國貴族騎馬時免衣服後面下部擠壓折褶而開的後衩款式。如下圖↓4. 薩街西裝有票兜(ticket pocket)↓「拿坡裡」肩為純手工,袖頭跟肩幅接縫處,留下一個大開口,用手工縫製連接線,袖子像是用線掛在肩頭上,功能是讓穿著的人行動方便不受限制。打細褶的袖子在肩處呈波浪形,肩幅緊貼人身體而自然下垂。
  • 歐洲中餐衰落亞洲餐興起引反思:華人老闆需魄力
    華人到海外的中餐館就餐無非是為了尋找習慣的口味,舒緩鄉愁。按他們的經濟實力和就餐習慣不可能經常去吃中餐,僅僅是偶爾調劑一下自己的胃口而已,再說華人的絕對人口並不多。而對於居住國當地其它族裔來說,人口眾多,對於他們,傳統中餐則是陌生和充滿神秘色彩的,是真正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所以應該針對這些大眾製作精良的菜品,吸引他們的視線和胃口,他們本應當成為食客中濟濟一堂、流連忘返的主角。
  • 英國女星艾米麗,穿紅色西裝短裙秀豐滿身材,隨意的撩發好迷人!
    英國女星艾米麗·拉塔科夫斯基(Emily Ratajkowski)穿上一襲紅色西裝短裙,有種別樣的魅力,不僅詮釋出了女人味,豐滿的身材也體現了出來,好迷人呀!不規則深V領,不似傳統的小翻領那麼職場範,卻也體現出了高級質感,豐滿的身材和漂亮的鎖骨,展現的淋漓盡致。
  • 華人都說難吃的「假中餐」,如何年賺百億?
    熊貓快餐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它「不做華人生意」的定位。「中國人畢竟很少,要想賺大錢,還得迎合老外的口味。」熊貓快餐的創始人程正昌曾這樣解釋餐館的定位;實際上,這也是海外連鎖中餐廳賣「假中餐」的原因。除了華人市場的相對規模小,歷史上華人群體在美國的數量也因政策原因波動巨大,美國社會學家Susan Carter2013年發表的《反華法案實施期間的美國華裔居民》一文中提到,在美華人數量在1920年時僅剩6.1萬人,而在1890年時,這一數字曾為10.7萬。
  • Ella越來越時尚,印花西裝搭配一雙精緻的高跟鞋,時尚又高級
    Ella越來越時尚,穿著風格也越來越高級,這一次,真的被她的穿著風格徵服了,不得不說,39歲的Ella很有挑戰性,穿著印花西裝搭配一雙精緻的高跟鞋,時尚又高級,我們來看看。Ella的西裝設計很高級,白色為背景,上面印有淺綠紫色的圖案,說明整體穿著風格很清爽,但很高調,如果你穿著這樣的穿著風格走在街上,回頭率一定是100%,這套衣服以白色為主,顏色很鮮豔,讓她的膚色很白,整個人充滿活力。
  • NBA球星西裝照:瓜哥最社會,樂福如影視男星,杜蘭特像精神小夥
    在不同的場合,人們需要穿著不同的服飾。在大部分的正式場合中,傳統黑色西裝是男人們的最佳選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時尚見解,他們各自賦予了西裝新的定義。NBA球星西裝照:瓜哥最社會,樂福如影視男星,杜蘭特像精神小夥樂福-魅力十足在NBA,樂福絕對是男神級別的存在,尤其是在他減肥成功後。穿上西裝的樂福,氣質瞬間暴漲,完全不輸職業的男模。當樂福走上紅毯時,牽著女伴,將輕易地吸引大家的眼球,像極了準備領獎的影視男星。
  • 歐洲時報:疫情下的英國各行業華人群像
    中新網6月1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英國自5月起疫情進入下行,禁令逐步解封。英國抗疫一路走來,華人各行業在經歷「寒冬」之餘不乏竭力調整、奮力反擊:餐飲業旅遊業韜光養晦,線上服裝和物流小範圍內逆流而上;中超華社撐起華人疫時生活半邊天;建築業遵守防疫規定,堅持工作;華文媒體加班加點,充分發揮信息橋梁作用;華人也逐步適應在家辦公。
  • 一身黑色,黑色西裝高級美,舒適耐看
    曾經有一個時尚達人齋藤燻在他的書《女人要有型》裡這樣說:「男人喜歡穿西裝的性感女人」,與其他性感服飾相比,女人穿西裝的性感,散發出的魅力才是高級美!春天和秋天最適合穿這件外套,時尚好看,而且一定要選擇黑色的套裝,這樣會顯得更有女人味,好搭配飾,經典百搭。
  • 小知識:衣邦人告訴你判定高級定製西裝需滿足哪些條件
    小知識:衣邦人告訴你判定高級定製西裝需滿足哪些條件    西裝是很多商務人士常年不變的穿著打扮,但是作為職場中叱吒風雲的精英人士來說
  • 外國人來旅遊,吃到第一口中餐:以前根本沒吃過
    外國人來旅遊,吃到第一口中餐:以前根本沒吃過放飛心情去旅行,旅途有你更精彩,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上千年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在美食文化方面也是博大精深,中國人也善於把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食材烹飪成美食佳餚,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中國菜也逐漸走向了全世界
  • 馬伊琍真的是「高級臉」,穿著黑色蕾絲拼接套裝,留著短髮
    西裝在職場著裝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職場西裝中,由於剪裁圖案犀利,設計乾淨利落,顯示出很好的職業感,這讓職場女性看起來更專業,不過,對於女星來說,西服會通過一些元素的融合展現出更多的活力潑水的感覺和時尚化,馬伊琍真的是「高級臉」,穿著黑色蕾絲拼接西服配短髮,充滿了國際範。
  • 小姐姐一身黑色西裝,展現高級美,穿搭舒適又很耐看
    時尚專家齋藤薰曾在他的書《女人要有型》中說:「男人喜歡穿西裝的性感女人。」相比其他性感的衣服,女人穿西裝性感,散發出來的魅力就是高級美女!春天和秋天是穿這件夾克的最佳時間。時尚美觀,一定要選黑色套裝,這樣會顯得更有女人味,搭配的很好,經典百搭。女人穿西裝的風格是任何衣服都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