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級別的平衡能力訓練

2021-02-22 腦適能與技能學習

文/鄭銀佳,鄧侃鋒,嚴進洪

跌倒在地上,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件羞恥、糟糕的事情。事實上,跌倒所帶來的傷害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同時,跌倒也是創傷性腦損傷的成因,不僅是老年人,年輕人也可能因為跌倒而造成腦損傷。



(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將從理論入手,告訴您幾個平衡能力的訓練方法。

與人體平衡能力相關的三個系統:①眼睛(視覺系統),②內耳(前庭系統),③身體的其他部位,例如肌肉和肌腱等(本體感覺系統)。

(本體感覺系統,詳見歷史文章「本體感覺在腦適能訓練中的體現」)

視覺系統和內耳的前庭系統在保持平衡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腦適能訓練可以加強本體感覺系統,增強動作控制能力,同時可以防止摔倒事故的發生。

這裡,我們有一套可提高平衡能力的系統「腦適能累進訓練法」。無論之前平衡能力處於什麼水平的人們都可以經過這個訓練達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為您介紹幾個方法,讓您可以立即開始行動並提高平衡力。

1最基礎平衡測試,了解平衡能力的水平

現在,為保證您的安全,請您先扶著牆站立,接下來,請您嘗試用單腳站立。通過觀察單腳站立的時間,了解基本平衡感。一般在眼睛睜開的情況下,您應該能站立很長的時間;左右腳都交替單獨站立後,請閉上眼繼續進行。

    

(圖片來自網絡)

在嘗試雙腳分別單獨站立後,通常您會發現其中一隻腳比另外一隻站得更穩。您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該動作,比如從看電視中起身時、在辦公室休息時,只需要進行30秒,儘量去嘗試運動那一隻平衡能力相對較弱的腳或腿。

   2入門級平衡感的訓練方法

挺直上身,單腳站立,另一隻腳分別向前、側、後方向伸展,緩慢下蹲和起來。然後再換到另一條腿上重複剛才的動作。

很多人存在誤解,認為站在其他可移動的東西上做平衡練習更好,因為這類可活動的物品會迫使我們動用四肢動作去平衡。但是它的缺點也是很突出的:造成頭頸背部的繃緊。這麼一來,對內耳系統的鍛鍊效果就很小了。


(圖片來自網絡)

如果您很好地應對上訴訓練,接下來我們會建議您開始去嘗試一些有更好對稱性的平衡力訓練。例如,增加頭部運動。

 

3專業級平衡感的訓練方法

腦適能中的平衡訓練,尤其強調眼睛和內耳發揮作用。

事實上,頭部活動的同時,更能發揮內耳系統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所以,如果您想得到更好的平衡能力,不僅需要四肢上下功夫,更需增加頭部動作。


(圖片來自網絡)

Q:如何加入頭部動作?

首先請您靠近牆並保持單腳站立狀態,注視一個遠處的目標,然後做上下左右地反覆緩慢旋轉的頭部運動(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緩慢動作能降低眩暈感和防止失去平衡造成的摔倒),這個動作會增加對軀幹和內耳平衡感的考驗。我們建議是單腳保持20--30秒後換腳。

4總結

這些動作可以有效地利用腦適能,開發身體的平衡能力,不僅在家裡,還是在健身房或參加體育活動時,您都可以隨時隨地保持鍛鍊您的平衡能力。關於以上所說的事情,我還需要去提醒一件事,就是當您開始嘗試這些動作時,您每天都可以去尋找任何能挑戰您平衡能力的事情。

Q: 我平衡能力不差,還需要練習嗎?

  這些訓練方法對您有積極的影響,做平衡能力練習不僅僅是為了走、跑、跳、不摔倒、和預防損傷等,訓練還能更好發揮個人的機體性能。平衡能力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平衡感,提高對動作控制的準確性,提高動作的靈活性,從而適應複雜環境,提升腦適能。

 

(圖片來自網絡)

有一本關於李小龍的書,書中介紹了李小龍的訓練方法。還記得他說過:「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可能,早上穿襪子時保持時保持單腳站立。」雖然它只是一些簡單的,甚至看上去有些愚蠢的小事,但是這不斷提醒我,我們能隨時鍛鍊平衡能力。

如果讀者有關於平衡能力訓練的任何問題,請告知我們,同時也給一些您對這篇文章的反饋意見,因為我們需要根據您的反饋去改進。我們熱愛這種鍛鍊方法的教學工作,我們也非常樂意聽到您能從其中得到幫助。



歡迎轉載

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眾號ID:腦適能與技能學習

轉載需經原創同意,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如您對我們的「腦適能與技能學習」研究感興趣

請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進展

聯繫方式:

motorcl@163.com


動作技能控制與學習之父

法蘭克林·亨利



相關焦點

  • 淺析平衡與穩定性訓練
    話說回全進口車的問題,進口豐田和日本國內開的豐田簡直不是一個級別,進口來的車處處簡配。合資車引進的技術也肯定不會是他們最先進的技術。聘請的外籍教練和學來的新知識肯定不是最優質的。但絕大部份的健身訓練甚至競技體能訓練會單獨去訓練平衡能力,也就是只強調平衡破壞到恢復的這個過程,而忽略平衡恢復後的下一個發力,這就是我們在實際中講到的更為複雜的動態平衡或者對抗平衡問題,即我們需要在困難條件下快速恢復一定平衡去完成接下來的動作,這也是優秀運動員的標誌之一。那單純的平衡訓練是否有意義呢?
  • 5個動作教你如何訓練平衡能力
    平衡訓練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訓練,但當我們失去平衡之前我們通常不會想起來去刻意訓練它。  像速度、爆發力或力量一樣,平衡能力其實也是可以被增強的。    很可惜絕大多數的私人教練並不會平衡性訓練。  比如說你可以經常看到有些私人教練在訓練客戶的平衡能力時使用鶴姿站立平衡測試這一動作。
  • 什麼是平衡訓練?
    即當人體重心垂涎偏離穩定的支持面時,能通過主動或反射性的活動使重心垂線返回到穩定的支持面內,這種能力稱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體保持體位,完成起居動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動作的基本保證。     平衡訓練是以恢復或改善身體平衡能力為目的的康復性訓練,是為提高患者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所採取的各種訓練方法,能激發姿勢反射,加強前庭器官的穩定性,幫助提高運動能力。
  • 適合2歲寶寶訓練平衡能力的小遊戲
    2-4歲是學習動作技能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兒童身體柔軟,容易學習許多動作,加之他們喜歡模仿,喜歡不厭其煩地重複同一動作,不怕失敗,還不怕別人嘲笑,因而只要能積極地加以指導和訓練,學前兒童可以獲得許多動作技能。
  • 嘴炮康納訓練方案曝光!中國專家:他進行了高空走鋼管平衡訓練
    4月29日,中國搏擊資深媒體人、格鬥分析師「平常心」曝光了UFC巨星「嘴炮」康納的訓練方案計劃,作為UFC首位雙級別冠軍,嘴炮的影響力已無需贅述,而他的成功秘訣就成了備受關注的話題,為此平常心解開了公眾的疑惑,讓大家了解到了嘴炮的不同之處。
  • 哪些寶寶需要平衡功能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的重要性,你知道嗎?
    據了解,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感覺統合失調的體現,更為嚴重的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嚴重失調,出現四肢不協調、身體平衡功能障礙、空間感知能力差等情況。平衡功能訓練:平衡功能訓練是指身體所處的一種姿勢狀態,並能在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自動調整並維持姿勢的一種訓練方式。針對患兒平衡障礙的關鍵因素,提高患兒坐、站和行動時平衡能力的鍛鍊方法。常用於多動症兒童或者感統失調的兒童的康復訓練。
  • 動作控制與平衡訓練——半圓平衡球
    配合適當的功能性動作設計,可做到本體感覺訓練、骨盆脊柱核心穩定訓練、上下肢整合訓練、平衡反應訓練等多重目的。BOSU本身為一個不穩定的平面,所以會誘發人體平衡穩定的能力,刺激本體感覺,誘使核心肌群產生協調收縮,增加對脊椎骨盆的控制力及穩定性;此外,平衡球的受力凹陷和回彈特性,會讓失衡時身體的擺動幅度變大且增加身體恢復平衡姿勢的難度,進而讓本體感覺受器所受到的刺激更為明顯;讓人站在平衡球上接受訓練時,可以放大本體感覺的回饋,可讓受訓練者更清楚的感受身體位置在動作中的變化,進而增加對姿勢進行微調的能力
  • 對孩子進行平衡能力訓練,意義超乎父母想像,做法簡單機會隨處見
    剛開始還以為老師只是鍛鍊寶寶的運動能力。後來在跟老師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這是對寶寶進行平衡訓練,是鍛鍊寶寶體、智方面能力的。 為什麼要給孩子進行平衡訓練? 1、人的平衡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從幼兒階段開始訓練的。
  • 「腹部核心」在「平衡能力」中的假象
    ;3,腹部核心與平衡能力的關係;4,腹部核心與平衡能力的康復訓練方法。腹部核心需要平衡能力的管控(即小腦的控制),而平衡能力必須要有腹部核心的肌肉收縮(即核心肌群收縮),只有在兩者相互協調的情況下,身體才可以完成各種錯綜複雜的運動。
  • 【懸吊應用】卒中後平衡功能的康復訓練
    因此平衡運動訓練可以說是康復中最重要的部分。  定義  平衡包括了作用在支撐關節上的身體相連節段和支持面的運動調節。在不同的支撐面上,平衡身體的能力使人體能夠有效地進行每天的活動。  腦卒中後的平衡康復  腦卒中後,患者絕大多數都會伴有平衡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 感統檢測康復類型:視覺訓練,聽覺訓練,觸覺訓練,平衡覺,本體覺訓練
    提示:作為家庭教育,尤其是3歲前的早期教育,父母應著眼於感統訓練。感統訓練,包括視覺、聽覺、本體覺、觸覺、平衡覺。可以說0~3歲是兒童剛剛產生感統能力的時期,錯過了這段時期將是一生的遺憾。在兒童康樂中心或醫院,可能會對大一些的孩子進行器械方面的訓練,但終究不能補救之前遺留的問題。
  • 平衡訓練的漸進過程
    許多下身的增強式訓練動作,需要運動員以非慣用的模式(例如雙腳Z型跳躍與單腳跳),或以單腳(例如單腳踢臀跳與單腳跳)作移動,這些訓練方式,都需要堅實穩定的支撐,運動員才能安全正確的進行訓練。而平衡性的訓練有一個系統性的訓練方式,訓練計劃:發展一個有系統的循序漸近模型,一共有四階段:第一階段:本體感覺(Proprioception)第二階段:靜態姿勢的動作平衡(Dynamically Static)第三階段:動態平衡(Dynamic)第四階段:擾動式的動態平衡(Perturbed Dynamic)
  • 想要提高身體平衡能力,可以了解單腿深蹲,給你新的訓練體驗
    首先,我們需要抬頭挺胸,並且抬起左邊一條腿,然後讓右腿單腿站立,並且左手輕輕地扶在一個物體上,比如說椅子來保持身體的平衡。在此基礎上,我們緩慢地向下蹲,彎曲你的右邊,膝蓋以及髖部,直到你右邊的大腿和地面處於平行狀態。
  • 平衡訓練的漸進模型
    平衡性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固定不動的姿勢。許多下身的增強式訓練動作,需要運動員以非慣用的模式(例如雙腳Z型跳躍與單腳跳),或以單腳(例如單腳踢臀跳與單腳跳)作移動,這些訓練方式,都需要堅實穩定的支撐,運動員才能安全正確的進行訓練。
  • 平衡感到底是什麼感?平衡能力有多重要?這裡有一份兒科權威專家的建議指南!
    這就是身體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不同帶來的結果。現在很多媽媽都意識到小動作發展至關重要了,實際上大動作的發展在嬰幼兒時期也同樣不可忽視,尤其是我們常說的平衡感,實際上在2-6歲是發育的關鍵期。如何讓寶寶在發育關鍵期發展好自己的平衡能力?
  • 替身能力平衡也就是在對抗上平衡
    轉載 平衡,平衡是相對的,並不是非要按某些人定的標準,就如老道有替身能力是見和尚就將其秒殺,和尚有能力是見道士就XX一樣,這就是一種平衡,在對抗上的平衡
  • 青少網球進階篇——橡膠球平衡訓練丨青訓
    青少網球,在訓練計劃和方法上,都需要針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徵加以調整。孩子們在初識網球的過程中,應該伴隨著歡樂與汗水,避免過於枯燥的重複訓練與危險動作。今天,好動君將和大家分享一系列少兒網球利用橡膠墊的訓練,專注於提升孩子平衡能力。
  • 鍛鍊孩子協調和平衡能力的遊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成長發育>正文鍛鍊孩子協調和平衡能力的遊戲 2012-11-12 16:0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 七彩路微課堂:平衡和協調性的訓練
    今日微課堂主題:平衡和協調性的訓練適合:身體控制、平衡能力不佳的兒童平衡協調訓練是康復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平衡的好壞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兒童的身體控制和日後的生活自理能力;協調決定了動作過程是否標椎和流暢。
  • 競技運動員協調能力訓練
    因而在競技訓練中,未能充分發揮協調能力對其他各種能力的協同整合與肌力的疊加傳遞效用。1 協調能力的釋義對於協調能力的概念,國內外專家學者們分別從哲學、社會學、運動學、生理學、心理學及生物學等不同學科和領域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和探索,並提出了不同的學說和理論。在訓練學界,協調又常被稱作協調能力、競技協調能力、運動協調能力、運動協調、動作協調或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