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專家都認為發育遲緩與自閉症是不同的,只有少部分專家認為二者之間有「部分交叉」表現。其實,二者之間的成因是相同的,表現方面有所差異,恢復的方法是一樣的。
成因相同,都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
先做個界定吧,我說的發育遲緩是指除了身體生長遲緩外的其他方面遲緩,主要表現在運動、語言、情緒和智力等方面。
(1)運動方面主要是大運動落後和精細動作不好,如身體下半部分笨拙、愛被東西絆倒或愛摔跤,在站、走、跑、跳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手指的靈活性差,在抓握、拿捏、拍打等方面表現不佳,如拿勺子、拿筆、系扣子和鞋帶孩子方面,不是姿勢不正確就是不願意做。
(2)語言方面自不必細說,說話晚、口齒不清、肢體語言單一等。
(3)情緒方面主要表現為愛哭鬧、大喊大叫、愛發脾氣,或者不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緒困難。
(4)理解、認知和智力方面表現的落後,如聽不懂大人指令,不知道看大人臉色,不會體察他人情緒變化,對身邊事物認知少,記憶力差,智力低下等。
而自閉呢?主要表現為人際能力、語言能力、刻板行為、興趣狹窄等。
二者都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這也是共識。即孩子的腦神經沒有正常發展,或其發展受到了阻礙,所以才有以上的表現。
表現不同,主要看大腦的哪部分出了問題
大腦的結構是非常複雜的,功能也是相當完善的,可以說,人的運動、情緒、語言和思考推理等初級、高級活動,都是由大腦支配的。所以說,哪部分出了問題,在運動、情緒和認知等方面就會有所體現。請參考下面「三合一的大腦」的示意圖。
所以,發育遲緩和自閉症之所以表現不同,就是看這些「障礙」在哪裡,障礙到不同的地方,表現自然就會有所不同。
二者之間的區別,一是程度不同,二是有障礙的大腦區域不同。
恢復方法相同,首先要排除障礙
通過以上分析,二者恢復的方法是相同的,即首先要做的是排除體內的障礙。如果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會知道,這些障礙包括:重金屬、電磁輻射、寄生蟲、食物不耐受、微量元素不平衡、腸道菌群紊亂、原始反射不整合等。試想一下,如果這些障礙不被排除掉,做康復、幹預、訓練,效果是不太好了,因為這些做法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障礙排出去了之後,再做這些,就會事半功倍了。
看這個案例。小採博,5歲,男孩,發育遲緩,在運動、語言、情緒、認知等方面都落後,還有刻板行為,安全感不好等表現。第一階段調和主要是切斷汙染源:調整飲食,忌口,並防輻射;第二階段,打蟲並排出體內的重金屬,一周左右;第三階段,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現在的情況是「有很大很在進步」,只是還有些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這些是原始反射不整合的現象,如果原始反射整合了,再帶孩子多多地玩耍和運動,或者帶孩子去做感統訓練,效果就會更好了。
目前這個案例正準備進行第四個階段:完成原始反射。從家長的反饋信息來看,有理由相信,孩子會在半年到一年之內,恢復到正常兒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