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說,看著別人家孩子像個小話癆,嘮叨個不停,問東問西,羨慕極了。再看看自己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悲上心頭!
幼兒發育行為問題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是個嚴峻的問題,尤其是語言發育遲緩的發生率高達到12.97%。
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影響
1、我女兒現在四歲半,到現在都不知道他算不算語言發育遲緩,開口說話比哥哥家孩子晚了近一年,3周歲的時候和同齡孩子玩兒,人家孩子已經能有模有樣地玩捉迷藏了,我女兒說不了幾個字,只能用手勢比劃,比較笨拙,參與不進去,同伴說話快了,女兒理解不上去,所以大家也都不帶她玩兒。去兒保評估的結果只是廣泛性發育障礙。
2、我家孩子也是快四歲了,今天早上說不想去幼兒園了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學校沒有人跟他玩,我想可能是他說話別的小朋友聽不懂。
3、我小孩也語言發育遲緩,幹預三個多月,有一點點進步,會說三個字以上的短句了,我們家人基本能聽懂,但外人還有些聽不懂,這些年全家人付出不少心血,看著孩子與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心裡很難過。
4、我家孩子3歲半做了格裡菲斯測試,很多評估處於臨界點,在觀望和幹預兩個建議中,我還是選擇了後者,9月份入校訓練,第二年2月份結業,正好是春節前回老家。一共訓練大概半年時間,開始說一個字都費力,現在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雖然還有幾個音不太準,但是已經能夠簡單的溝通交流了,現在順利進入普通幼兒園,融合的還不錯,雖然和同齡孩子還有一點點差距,但在我們眼裡,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語言發育遲緩是個難題
家有這樣的孩子,父母的坎坷跟辛酸是普通孩子父母所不能體會的。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面臨三個難題:
1、與同齡孩子的融合,幼兒時期的融合是社會性屬性發展的必需,很多行為和技能都是融合的產物。
2、滿足早教認知學習,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幼兒園早教期間的學習一直處於落後,導致進入小學後基礎薄弱。
3、性格發育異常,很多孩子媽媽最擔心孩子能力不足被欺負或者孤立,導致性格怯懦沒自信。
如何做好家庭預防呢?
作為缺乏言語語言病理學常識的家長,一些幼兒發育監測信號值得注意:
雖然這些預防檢測項目簡單易行,但是作為標準的評估工具,用來量化語言發育遲緩的級別和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更加專業的檢測工具,以及綜合性的評估體系介入。
人類的幼崽從出生後的懵懂,到熟練地掌握語言,需要三個條件:1、健全的、可持續發展的智力。2、健康的發音器官。3、正常的精神狀態和心理動機。
這就決定了語言發育評估的範疇會很大,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不能僅以「說話晚,說話少,說不清」來輕易判斷,至少不能僅局限於語音、語法、語調、詞彙等純語言學內容,還要考慮副語言表現,如眼神、表情姿態、心理等。因此,在評估語言發育遲緩時,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多採用綜合型發育診斷量表,以及智力測驗進行評估,至少要保證滿足語言病理學和心理學兩方面的專業的保障。
語言發育遲緩的評估既做加法也做減法,某些缺陷表現明顯,可能要做的相關測試更加細緻,對於一些未表現出來的症狀,也需要做一些排除性的篩查。
比如:在做語言評估的同時或之前,要進行運動發育水平或智力評估,一些精神狀態不佳的兒童要進行行為與情緒評估,甚至部分兒童要進行感覺統合功能評估,有時候,即使孩子聽覺表面上沒有問題,但也要進行聽力及中耳功能評估。
這些評估並不是在消磨時間做無用功,其目的是排除智力發育遲緩、孤獨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感覺障礙等等,這些也是可能導致的語言發育遲緩的主因。
最後
對於一些先天性或發育性的原因引起的語言發育障礙,並不是父母的錯,不必苛求自責。比如:聽覺障礙、智力發育遲滯、先天愚、唐氏症候群、自閉症等。
撫養寶寶時,對於影響語言發育的問題,還是要提高注意:比如注意保護和鍛鍊寶寶的發音器官,保護聽力,促進口腔肌肉功能的發育,保持足夠的親子交流頻率,做好語言啟蒙老師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