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億漢人為何會被幾十萬滿人打敗?

2021-02-13 世界通史


明朝是敗於漢人,並不是敗於滿人。

誠然,明朝確實為滿清所取代,可是這並不是說兩億漢人敗於幾十萬滿人,當時漢人並沒有兩億這麼多,當然糾結於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漢人確實受滿人統治268年。

我們知道明末時期的黨爭現象之嚴重堪比黃河決堤,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互相爭鬥攻訐,武將集團夾在中間始終像條夾著尾巴的狗,誰得勢便聽誰的,自宋以後這是武將集團最為無奈的地方。


明朝滅亡的最後兩個關鍵時間段:

天啟時,魏忠賢上位以後,無論是對於文官集團還是武將集團,只要不是他的派系,他皆會想方設法壓制,可是對於武將集團他基本可以掌握尺度,在危急時刻仍會起用熊廷弼、孫承宗這些將領。魏忠賢之所以會殺熊廷弼,是因為集團高層王化貞牽涉其中並負主要責任,他只好不要臉地拿熊廷弼頂罪了。魏忠賢為人貪腐,心胸算不上寬厚,所思所慮也很少是出於為國家考慮的層面,他對朱由校倒是忠心的,也很少剋扣守邊將士的基本工資,這是魏忠賢當政時邊事較崇禎時穩定的原因。同時,魏忠賢還狠狠地在士紳地主身上刮錢養自己、養集團、養軍隊、養國家。

朱由檢即位以後迅速剷除魏忠賢,誰知文官集團難堪重任,致使朝政更加混亂和失穩。崇禎時,文官集團所做的兩件對於明朝的危害性最重的事,一是急功近利地慫恿崇禎除掉魏忠賢,一是無知地處死袁崇煥。魏忠賢下臺後,文官集團急忙忙找回以前被魏忠賢砸的場子,然後將怒氣轉移到百姓身上,繼續搜刮民脂民膏。閹黨和文官集團的連續作案,為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奠定了起義基礎。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負面影響更是宛如海嘯,因為武將的政治地位本來便低,袁崇煥當時在軍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許多百姓也將希望寄於袁崇煥,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消息傳到遼東,馬上軍心不穩,將領心中惶恐不安,誰也不知道哪天便會落得個和袁崇煥一般的下場。袁崇煥的被凌遲處死可以說為明朝將領降清提供了最為心安理得的理由,明末的將領最缺乏安全感,不是怕後金,而是怕明朝的文官。


我們看看降清的幾個主要明朝將領:

祖大壽,在松錦會戰中兵敗,繼續負死抵抗已經沒有意義,即使有幸逃回明朝也會被問罪甚至處死,祖大壽最終選擇了降清。祖大壽在降清以後,給吳三桂寫過勸降信,吳三桂拒絕了,他降清後倒沒做過什麼了,基本處於養老狀態。

洪承疇,因為松錦會戰失敗被俘,最終降清,洪承疇在投降前做足了「誓死不降」的忠臣模樣,可是降清後的他可不老實,向多爾袞獻計攻取中原,主動帶兵南下攻打明朝,計取北京。

吳三桂,他算是最有名的了,在收到朱由檢自殺的消息後,吳三桂曾經想接受李自成的招安,據說是因為李自成搶了陳圓圓而作罷,事實如何不得而知。吳三桂最終獻上山海關降於清朝,吳三桂降清後作為攻打李自成的主力,在李自成被滅後,繼續參與鎮壓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政府,最後攻略西南。

除了上述三人,明朝降清將領,還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孫可望等等幾十位將領,他們很多人在降清以後作為統一中國的主力軍,所以有人說那段時期漢人打漢人打得最為起勁。

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在抗清事業中也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只是很可惜,因為手下將領諸如李定國之輩的叛變降清,最終被清軍所殺。


敗漢人者漢人也,非滿人也。

明朝的滅亡是自己作的,清朝只是跟在後面撿了便宜。如果崇禎足夠聰明,那麼邊事絕不會淪落至此,如果文官足夠愛國並且懂事的話,武將也絕不至於接連降清,武將的降清絕對是崇禎和那幫被他視作救命稻草的文官所逼迫的,然後降清的武將反過來攻打明朝。

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力,女真絕不是漢人的對手,漢人佔據絕對的優勢。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上,可是崇禎這個窩囊廢卻任由那幫不知所謂的文官白白糟蹋完了明朝最後的家底和人心,最終將江山拱手相讓給滿清。崇禎和文官的無能是深入骨髓了的,即使崇禎死後,苟且偷生的南明小朝廷仍然死性不改,江山都快讓人給搶完了,內部還在為了自己的丁點私利鬥得你死我活,可悲可笑啊。

皇太極最為擅長的其實不是打戰,他最擅長的是戰略眼光,是忽悠,你在明朝待遇不好,跳槽到我這來,我給你高官厚祿!然後讓漢人自己打自己,他跟在後面摘果實。

最終,漢人建立的明王朝被漢人打敗,勝利的果實送給了滿清。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古代小腳趾甲是兩瓣的,為何會有不是純正漢人的傳聞?
    中國歷史上關於小腳趾甲是兩瓣,或許不是純正漢人的說法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歷史上卻有一些跟這有關的奇聞趣事。即便他們已經經歷了漫長時間的融合變為漢族,但始終不是純正漢人。這也只是記載在一些野史上,並沒有任何的證據,所以也只能當一個參考罷了。但是不少人認為小腳趾甲是兩瓣的應該不是純正漢人,算是鮮卑人的後裔。鮮卑族作為中國古代一個遊牧民族,是在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之後崛起的民族,起源於東胡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
  • 清軍起初對漢人很殘忍,為何他們入關不久,天下百姓就臣服了
    清軍為了順利入關,起初對待漢人很是殘忍,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為了讓漢人剃髮,清朝廷甚至提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可奇怪的是,清軍對漢人也很殘忍,為何他們入關不久,天下百姓就臣服了呢?那有人會說,民間不是一直有反清復明的組織嗎,怎麼能說天下百姓都臣服了?相信大家都聽過「朱三太子」,在清朝初期,很多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造反。其實這些人實際上,要不是前明宗室,想繼續過養尊處優的日子,所以才造反。
  • 清朝為何頒布「剃髮令」,並且強制漢人留辮子頭?
    不同於古時成年後不得剃髮,男女皆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的漢人,滿族男人的髮型皆是把前顱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辮子頭很考驗人們的顏值,那麼,歷史書上,顏值基因並不高的滿族親貴們為何要留此髮型,又為何頒布「剃髮令」強制漢人也留辮子頭呢?
  • 歷史上的《燕雲臺》:韓德讓家族明明是漢人,但為何契丹化?
    看《燕雲臺》,或許會有不少觀眾疑惑:韓德讓明明是一個漢人,但最後為何成了遼國的丞相,成了遼國的貴族,成了遼國最有權勢的大臣?今天,野史君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韓德讓和他的家族,為何從漢人慢慢契丹化。韓德讓的家族是一個漢人家族,他們祖籍河北玉田。
  • 他明明是漢人海盜,為何成為了民族英雄?還起個天主教名字尼古拉
    今天我們談的這位民族英雄,其實明明就是一個海盜,也可以說他是「三姓家奴」,為何後人只知道他是民族英雄,而不知道他海盜的身份呢?更加可怕的是,他曾經組建過一支20多萬人的私人軍隊,擁有三千多艘戰船,是當時東方,乃至世界的海上霸主。不僅如此,他還建立了自己「王國」。到這裡,有讀者知道他是誰嗎?
  • 匈奴人和漢人語言相貌都不同,為何《史記》還說他們同根同源
    匈奴人和漢人語言相貌都不同,為何《史記》還說他們同根同源《史記·匈奴列傳》開篇即說:「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
  • 金國人為何喜歡自稱「漢人」,卻把南宋人稱作「蠻夷」?少有人知
    本來中原地區的人把少數遊牧名族稱作蠻夷,他們居住的地方也是蠻夷之地,可是在金國人後來缺自稱是漢人反倒是把南宋的人稱為蠻夷,這一點是令人不解的,這是為何?金國所佔據的地方居住著不少漢人,更有甚者金國有著並不少於南宋的漢人。失去了中原地區的地理優勢,南宋自然是要被當時國力強盛的金國稱作蠻夷,從地區優勢上說,金國統治下的百姓可以稱得上是"漢人"。
  • 為什麼漢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這麼多漢人是從哪裡來的
    那麼,為什麼漢族會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呢?歷史上是怎麼形成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漢族有一個界定。一般來講,我們所說的漢族,主要是指從漢朝發展而來的中原民族。雖然如此,實際上漢族之前就是一個龐大的族群,從三皇五帝、夏朝一直發展下來,早就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了。我們現在把漢朝之前的中原民族稱為華夏族,顯然,華夏族和漢族是同一個概念。
  • 為何我們叫「漢人」,而不是周人秦人
    為何會棄「秦」用「漢」,難道真是因為秦朝殘暴不得人心? 自漢至清兩千多年,各朝代國號數十個,先後有「秦人」、「唐人」、「桃花石」之稱,但都被「漢人」逐一擊敗,「漢人」早已與歷代國號無關,成為漢民族的專用詞。漢朝後,「漢」國號仍為後世諸多漢族建國者沿用,甚至很多匈奴人、沙陀人等非漢族建國者也以「漢」為國號。這在其他國號上非常罕見,他們為何如此?
  • 4年前有兩億資產的他,如今卻為何欠了七八千萬……
    4年前有兩億資產的他,如今卻為何欠了七八千萬…… 2020-12-06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世民是漢人還是鮮卑人,為何爭論不休?背後的險惡用心值得警惕
    唐朝李氏發跡於李淵祖父李虎(歷史上太遠的就不說了),李虎是漢人,妻子安定梁氏亦是漢人。兒子李昞(李淵父親)娶妻獨孤氏,獨孤氏一半鮮卑一半漢人,而獨孤部卻是投降鮮卑的匈奴。另外祖上的宇文部也是有漢人血統的(包括上面提到的匈奴血統)。我們形容東西魏,常用漢化的西魏鮮卑宇文泰,鮮卑化的東魏漢人高歡。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大多是支持其漢化政策的鮮卑人,其中很多同漢人聯姻,宇文氏也不例外。
  • 從古至今,中國有20多個朝代,為何我們偏偏自稱為「漢人」?
    今日,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除了自稱中國人之外,還有一個最值得驕傲的稱謂——漢人。"漢人"這一稱呼是幾千年來歷史沉澱的瑰寶,兩個字就蘊含了千年文化的傳承。
  • 申閔,一個殘殺羯族人的殺星,為何被後世美化成拯救漢人的民族英雄
    冉閔是民族英雄,冉閔救漢人,是一個以訛傳訛的謊言。不但是謊言,而且是謬誤。冉閔非但不是拯救漢人的民族英雄,反而是殘殺漢人和胡人的雙重惡魔。
  • 為何我們自稱漢人,而不是唐人,明人?你看漢朝有多特殊就知道了
    看過古裝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時期的人一般都會稱呼自己為漢人,哪怕是到了一千多年後的唐朝和宋朝,也依舊是稱呼自己為漢人,但唯獨不會稱呼自己唐人或者明人,真要說有的話,也是我們現代人稱呼各個朝代人的叫法了,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因為漢朝在我國古代的特殊性呢?
  • 清軍入關時,漢人寧死不剃頭,清朝滅亡後,漢人為何寧死不剪辮子
    漢人一直以來較為高度重視自身的髮膚,《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害怕懲戒騎,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人以後,一般不能隨便剃髮,男女都把秀髮綰成髮鬢盤在頭上,這也是我們在影視作品、名畫中經常看到的漢人裝飾設計場景。
  • 為何日本的實體店能打敗電商,而中國的實體店卻被電商打敗?
    不過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的實體店卻能夠打敗電商,這是為何? 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的原因 世界各國都有電商行業,比如中國有阿里,京東。美國有亞馬遜,日本也有Zozo Town、Wowma等等。 和我國不同,日本電商行業反而沒有實體店受歡迎。按理說電商購物快捷方便,足不出戶就能下單。那麼日本實體店打敗電商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 歸義英雄張議潮:被人遺忘的漢人解放者
    吐蕃對待漢人的政策,與後來遼、金、元、清等少數民族政權,有極為顯著的不同。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或多或少會尊重漢人的習俗,並且積極學習漢人的文化和典章制度,通過勸課農桑來發展經濟,最終的結果就是趨於漢化,是進步的。而吐蕃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不僅完全無視漢人在文明方面的優越性,而且還處心積慮運用各種殘酷手段,力圖奴役和同化漢人。
  • 耿恭為何敢用幾十個士兵擋住匈奴二萬人大軍?玩轉心理戰術是重點
    談秦說漢(370)耿恭為何敢用幾十個士兵擋住匈奴二萬人大軍?玩轉心理戰術是重點耿恭以弱少之兵,在西域駐防將近一年,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多次運用心理戰術,擋住了北匈奴二萬軍隊的多次進攻。過程有些悲壯,也不算誇大。公元74年,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郡昆倉塞,進攻西域。漢軍集合部隊共一萬四千人,在蒲類海邊打敗了白山的北匈奴部隊。
  • 為何清朝最厲害的漢人將軍是嶽鍾琪?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朝代,漢人將軍一直不受當權者信任。而清朝眾多漢人將軍中,論最厲害的漢人將軍,非嶽鍾琪莫屬。下面從出身、戰功、統兵和受封四個方面進行分析。4.受封在清朝漢人能封公者屈指可數,只有年羹堯和嶽鍾琪曾獲封公爵。但是年羹堯屬於漢軍旗人,只有嶽鍾琪是漢人,可見他獲封三等公已經是相當出格的事情了。
  • 清初一共冊封了4位漢人藩王,為何後來造反的只有三藩,另一個呢?
    從16世紀末期開始,來自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人開始崛起,在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徵戰,他們不僅統一了東北、內蒙地區的少數民族諸部落,還屢次入侵大明,佔領了山海關之外廣袤千裡的遼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