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世紀末期開始,來自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人開始崛起,在首領努爾哈赤的帶領下,經過幾十年的徵戰,他們不僅統一了東北、內蒙地區的少數民族諸部落,還屢次入侵大明,佔領了山海關之外廣袤千裡的遼東之地。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個割據一方的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軍在進入山海關後,由於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廣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將領,作為攻擊李自成大順軍和南明的先鋒。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為這一策略,促使清朝得以迅速攻佔了原先明朝的疆域,也即完成了對明朝的取代。不過,等到清朝一統天下之後,三藩卻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擁有過大的兵權,從而割據一方,不利於清朝江山的穩固。甚至,三藩一定程度上可以與清廷分庭抗禮,成為了清王朝內部的極大不安定因素。
為何起源於東北一隅,人口,經濟、文化都不發達的滿族人,僅僅用數年時間,就徵服了明朝這個龐大的帝國?對於這個問題,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經給出過這樣的答案:
「滿族人在徵服中華帝國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而由漢人中最勇敢的人替滿洲人為反對他們本民族而戰。」
這裡所說的漢人,主要是指清朝初期,從明朝投降的孔有德、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四位漢人將領,他們在清朝的建立過程中,出力最多,也最得清朝統治者信任。
所以在皇太極稱帝和順治時,這四人先後兩次被封為異姓藩王,成為清初四大漢人藩王。可是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發的「三藩之亂」,有鎮守雲貴的平西王吳三桂、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孫),那四大藩王之中的另一位藩王,定南王孔有德去了哪裡?怎麼沒有參加叛亂呢?
據《明季稗史初編》記載,孔有德祖籍山東,乃孔子後裔,明朝時其祖先闖關東遷居到了遼陽。孔有德出生之後,因為家貧沒有讀過書,很小就開始外出做苦力賺錢補貼家用。長大後在鐵嶺做礦工,多年的社會遊歷,讓孔有德練就了一身好武功。
孔有德的發跡,離不開明末皮島總兵毛文龍的提拔,史載天啟初年,清兵攻佔遼陽、瀋陽等地,孔有德與大哥孔有性走投無路,只能投靠了盤踞在皮島的毛文龍部,當了一名士兵。因為孔有德長於弓馬,驍勇善鬥,深受毛文龍器重,每次大戰都派他為先鋒,幾年下來,孔有德從小兵一路升任為參將。
崇禎即位後,重用袁崇煥,任命他為薊遼督師,袁崇煥在視察遼東時,聽聞皮島總兵毛文龍雖名義上歸順朝廷,實則到處燒殺搶掠,冒領軍餉,於是用尚方寶劍處死了他。其實毛文龍所部雖然軍紀敗壞,貪汙腐敗,但經常騷擾清朝後方,對於牽制清軍作用重大。
作為毛文龍的心腹愛將,孔有德始終認為袁崇煥是剪除異己,而毛文龍實則是「無罪橫受屠酷」。於是他和老鄉耿仲明商量之後,一起逃回了山東,投靠了登州巡撫孫元化。
崇禎五年,孔有德、耿仲明因為率兵支援遼東戰事不利,在吳橋發動兵變,率兵攻佔了登州城。第二年,因為明朝大軍的圍剿,二人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棄城出海,投降了清朝。聽說明朝兩位能徵善戰的大將來降,皇太極非常重視,立刻親自出城市迎接,並設宴款待,親舉金卮酌酒飲之。
酒宴之後,孔有德被皇太極授予都元帥一職,有獨自統兵之權。公元1636年,皇太極稱帝,孔有德被封為恭順王,同時被封王的還有懷順王耿仲明和智順王尚可喜,史稱「三順王」。但以孔有德威望、職位最高,所以被稱為大清朝第一漢人藩王。史載:崇禎間有三叛臣,其首惡為孔有德。
清軍入關之後,孔有德與吳三桂等三位藩王一同率軍追擊李自成和南明割據政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平定了天下。「與自己同胞作戰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勇氣、謀略和聰明才智,真令人嘆為觀止。」
順治六年(1649年),朝廷以江南時局不穩為由,下旨讓三順王出徵,孔有德被改封為定南王,去徵討最複雜的廣西地區。一年之後,孔有德率軍攻佔桂林,將明靖江王等人俘虜,改靖江王府為定南王府,成了一名手握重兵的藩王。
可惜不久之後,孔有德就碰到了一個厲害的對手,號稱南明第一將的小諸葛李定國。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率領南明軍隊橫掃湖南,然後揮師進入廣西,兵鋒直指桂林。坐鎮桂林的孔有德面對被後世贊為「小諸葛」的李定國,毫無招架之力,僅僅一個月後,桂林就被攻破,走投無路的孔有德縱火自焚而死。
最後,對於孔有德這位藩王,為清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在孔有德戰死沙場之後,清朝理應冊封孔有德的後人繼承王位。不過,因為孔有德的兒子孔廷訓逃跑過程中被明軍俘獲,這讓清朝也是愛莫能助了。在得知孔有德的死訊之後,順治皇帝賜諡號武壯,也即在諡號上給出了肯定和讚賞的態度。之後,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在順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國下令處斬,孔有德絕嗣,女兒孔四貞則被清朝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因為這一原因,清朝初期原本冊封的四個藩王,最終只出現了三藩之亂,也即不管孔有德有沒有造反的意圖,他都沒有參加三藩之亂的機會了。
就三藩之亂來說,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歲左右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但未能改變叛軍的困境。同年秋,吳三桂病死,形勢陡變。叛軍無首,眾心瓦解。其孫吳世璠繼承帝位。在此基礎上,康熙皇帝下令清軍趁勢發動進攻,從此叛軍一蹶不振,湖南、廣西、貴州、四川等地逐步為清軍恢復。但馬寶、胡國柱等叛軍仍困獸猶鬥,節節頑抗;以致時逾兩年,清軍才進逼雲南,康熙二十年底,清朝大軍圍攻省城昆明。吳世璠勢窮自殺,餘眾出降,三藩之亂終告平定。
其實公正的來說,就算孔有德不死,與吳三桂等人一起發動「四藩之亂」,那等待他們的也將是以失敗告終。因為當時清朝已經入中原將近三十年,除了雲貴等少數地區還有抗清活動外,其他地區基本都已臣服,認可了清朝的正統地位,加上康熙皇帝乃是不世出的千古一帝,所以叛亂自然很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