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丨尋一徑古道

2020-12-26 瀟湘晨報

□黃選

古道者,古來人世跨空移時、運往行來之途;貫朝穿代、紉憂綴樂之線。

——《古道歇棚記》

尋一徑先人們所開拓出的滄桑古道,讓思想融入蒼茫大地,把腳印匯入綠苔石階,在感受自然美景、放鬆身心的同時,又增添了一層浪漫主義的人文色彩。

談起古道,你也許會想起茶馬古道、徽杭古道等國內著名的古道,而此次我們要去探訪的是一段大隱隱於市的山水至美之地,距離浙江義烏城區最近的古道——八嶺古道。

這是一條隱藏在江東街道青巖傅村附近層巒疊翠的大山裡的古道,它曾是義烏前往東陽的重要通道。據說從江東街道青巖傅村到佛堂鎮八嶺坑村的這段全長約5公裡的石階小道,更是八嶺古道的精華。

我們從青巖傅村穿過甬金高速公路涵洞後開始進山,站在山口處的光明水庫大壩前,放眼望去,只見水面如一塊無暇的翡翠,閃爍著靜謐優雅的光澤,又如新泡的龍井茶,清嫩可愛,散發出陽春裡歡快跳動的光芒。一位漁人端坐在岸邊垂釣,微風起處,蕩起陣陣漣漪,真是「春日波光美如畫,人入畫中渾不知。」

開始進山了,一條僅容一人通行的山間羊腸小道從水庫旁邊向深林中延伸,兩邊陡峭的山上林木蔥鬱。遠有青山,近有秀水,耳畔還不時有鳥鳴聲聲,我們走在有著數百年歷史的青石臺階上,每一步都像在叩響著歷史深處的大門。這時,迎面走來一位扛著幾根粗大毛竹的山民,打了聲招呼,問起說是給地裡的莊稼搭棚用,望著山民遠去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這一條窄窄的小道上先人們留給我們的一道道背影。在從前那個人行車馬慢的年代,古道上人來人往,往來輸送著貨物和人群,它一頭連著故土與家園,一頭連著生計與夢想,它既是一條經商跋涉之路,更是一條承載歷史的文化之路。

這條八嶺古道是沿著坑底的水脈與地勢開築的,水道九曲迴環,山道綿延入幽。勤勞聰慧的先民們從山溪河底就地取材,路心低洼處填幾塊山石,陡坡踩蹬處開幾級石階,山澗湍流處造幾拱石橋。據同行的青巖傅村人小傅介紹,世傳古道中遺存有四橋,以乾卦四德之「元亨利貞」分別命名,乃為元善橋、普亨橋、利濟橋和安貞橋。

沿途路過八嶺寺一帶,有幾處殘磚破瓦的廢墟,據小傅說,八嶺寺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古道邊供行人稍事歇息的古涼亭廢墟以及陪伴在破損老屋旁的石臼、孤零的石凳、山巖下的老井,還在默默地堅守在這滄桑的歲月之中。

摩挲著眼前粗糲的石牆,大家似乎在與古道進行了一場心靈的交流。在這裡,我們不僅增加了對自然空間的認識,還拓展了對歷史時間的理解,古道兩邊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遺存隨著時間在不斷變化。「人一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哲人之語應用於此,顯得無比貼切。可有的東西卻又是一直無法磨滅的,當我們再次踏上曾經走過的道路,常會發覺周遭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行走不只是為了體驗這種變化,更重要的還在於重現記憶中的畫面。有一些人與事物,即便早已離開或者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也依舊會久久跟隨著我們,活在我們的記憶裡。

走到古道的後半程,坡度愈平,溪水漸滿,譁譁的流水聲不絕於耳,仿若山澗中奏響的悅耳弦樂,不時可以看到來遊玩野餐的遊客,更有甚者,搬來帳篷,也許打算在山裡住上一宿呢。大人們在高聲談笑,孩子在歡快嬉水,人們不時用手機拍下照片發到朋友圈留存下這一刻的歡樂。我們走過一座石拱橋,拐下一個土坡,此次行走的終點站——八嶺坑村便赫然出現在眼前。此時,春風、田埂、農舍、石階,我們目光所觸及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盎然的詩意,它們都似乎向遠道而來的徒步者們訴說著一個個意味深長的古老傳說。

於2020年5月5日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藍關古道賦
    自秦開馳道接藍關驛,至藍橋新店,凡五十餘華裡,史謂藍關古道。經嶢山至窄峪桓繞,傳承彌遠。飄在雲端的古道,於婉延迴旋中起落。崇山峻岭,壑巒濤波。
  • 廣東首批歷史文化遊徑出爐,河源3條遊徑上榜!
    >河源蘇區革命舊(遺)址群紅色歷史文化遊徑 紫金縣城劉爾松紀念館—中壩鎮孫中山紀念館—龍窩鎮桂山石樓—蘇區鎮蘇區革命遺址群—南嶺鎮南嶺德先樓--南嶺鎮彩頭古道--南嶺鎮文天祥屯兵遺址--南嶺鎮武頓山
  • 詩在旅途|何其三:庚子年菊月於潛山黃龕古道
    望黃龕古道寂寥古道少人攀,唯有出林飛鳥還。遙想千年雲嶺上,幾多倦客望鄉關。古道芳草一自東邊漫向西,纖纖長葉正萋萋。駐足遙聽疑下雨,近前一看是溪聲。於黃龕古道小溪邊落葉風吹頻拍肩,黃昏漠漠起寒煙。此時若問身何處?人在清溪古道邊。
  • 健行千年古道,共享五彩之旅 | 乳源全力擦亮「古道+」品牌
    活動現場。許諾 攝乳源有關領導指出,此次活動主題豐富、內容多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次主題宣傳活動,是傳承和弘揚西京古道文化,宣傳推介乳源歷史文化遊徑,鞏固和提升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成效,擴大乳源知名度美譽度的一個亮點舉措,也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目標,對鄉村振興發展成果、文化藝術創作成果的一次生動展示。
  • 一條古道,九個神仙!
    何嶺關懷舊餘元錢仄徑逶迤接翠微,一關赫赫展雄威。(2020.8.30)【注】1.一關:何嶺古道,已逾數千載。嶺頭設一關曰"何嶺關"。傳為宋人所書。古為驛路,莆(莆田)、仙(仙遊)、永(永泰)三縣行人必經之地。1958年公路開闢前,予讀初高中必經此關。今日重臨,懷舊也。2.自是非:或今是昨非,或昨是今非,圴為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發展之必然。
  • 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襄王嶺古道(上)
    (備註:續前文《長興百裡紅色古道——茅山古道》,介紹紅色古道系列之三的襄王嶺古道)
  • 千人「健行」千年古道!乳源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開幕
    12月12日,2020「五彩古道·環保同行」西京古道文化旅遊節在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燃情啟動。近千名徒步愛好者齊聚在大橋這一古道名鎮,領略醉美風光、感受歷史脈絡、探訪紅色遺蹟,共同開啟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五彩旅程。
  • 羊皮埄嶺古道丨當年繁華永縉商道,一蓑煙雨浸石染
    羊皮埄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巽宅鎮石染社區石染村坎下自然村峽谷,過西坑裡,路羊皮埄腳,上羊皮埄嶺止於和平村(羊皮峰頭)。古道全長35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西溪、橋下一帶來往縉雲縣木慄的重要商道,旺季之時每天百人往返經過,絡繹不絕,古道沿途水豐瀑流,喬木竹篁夾道,迂迴陡峭嶺上行,風光旖旎,一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 山川心地內,一念即千重丨熊野古道騎行記
    熊野古道中邊路騎行地圖裡程丨169km全程時間丨4天騎行時間丨14.5小時累計爬升丨1497米最高海拔丨485米途徑主要地點丨白浜-川湯溫泉-本宮-新宮-紀伊勝浦-那智七月底,大阪的最高溫度在32度左右,避開中午最熱的時候,我在太陽西斜的京橋站打包自行車,
  • 遇見最美春天,湖州的古道走一走~趁著暖陽馬上出發!
    九度嶺古道為古代杭州至德清武康的交通要道之一,是「杭寧古道」必經之地。也是古道關隘、要扼之地。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史上亦稱「安溪關」。站在九度關隘上,南北群山起伏,四周林木蔥蘢,松濤陣陣波動,讓人們遙想起當年雄關內外馬蹄聲聲,戰車轔轔的鏖戰場景。
  • 丨和田·進藏第九線路書·英雄古道段
    和田·進藏第九線核心段·克裡雅古道示意圖製圖@《中國自駕地理》▼國外探險家在這裡遭遇滑鐵盧、進藏先遣連為解放西藏沿此線行軍、新藏公路築路大軍放棄在這裡修路...為這條千年進藏古道蒙上了一層又一層神秘、傳奇的面紗。
  • 群山| 白仲才:茶馬古道上的旅途頓號
    撥開荒草樹叢,踏著綿延的古道,一塊塊磨得幽清發亮,有著縱橫交錯龜裂的石板,便一點點從我們眼前移過,任憑歲月的無情打磨,當年馬蹄鑿過的痕跡仍清晰可見,我估計從來都沒有人真正去丈量過,這條古道的厚重。古道是歷史的悠久步履,古道是時空的默默凝思。我看到的這條古道更是顯得極其神秘和瑰麗,隱隱透著深沉博大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 尋源覓泉丨學田之泉
    尋源覓泉丨學田之泉 2020-08-20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消失的嶗東區與嶗西區,消失的嶗山古道
    在古道海拔250米處有一山口,口下有一塊獨立巨石,呈桃形,高8米,由中間自然分為兩塊,像是用利器從中劈開一般,故稱「劈石」。劈石口小路是嶗山最早見於記載的人類行走的小路,可見這條古道歷史多麼悠久。劈石口小路當年的條件十分惡劣,《大莊修路記》中是這樣記載的:「嶗山屹立海上,以雄秀聞,其東西兩麓尤峭。自大嶗村達王哥莊,為膠澳即墨往來孔道。徑路奧曲,間不盈尺,仰依峻坡,俯臨絕壑,踐其域者,恆蹓足屏息,有顛覆隕墜之虞。」從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山民往來運輸貨物是十分危險和辛苦的。
  • 《石碇.圳沽古道》
    彭山村與坪林鄉接壤,這條古道也是兩地之間的聯絡道路,根據當地文史工作室的考證,圳沽古道為淡蘭古道的支線之一。如今,公路已取代古道,圳沽古道僅存一小段,而山坡茶園風光,則依舊如昔。從臺北出發,走北宜高速公路,下石碇交流道,接106縣道,再接106乙縣道,前往石碇。穿過石碇市區後, 繼續往坪林前進。
  • 遊記-徒步上青古道,尋找蘭真假蘭若寺
    關注藍鯨俱樂部,發現不一樣的旅行點擊觀看俱樂部-上青古道活動經典視頻↑「如果你的幸福感沒有那麼強烈。那麼就請讓這些美好的小確幸溫暖彼此的生活吧。」戶外徒步-走一次上青古道。。此次走的上青古道,處在歷史文化古城「紹興」中,是一條悠久經典的未開發徒步路線。它是指從上灶村到青壇,傳聞乃古時嵊州一帶通往紹興的唯一官道,也有人稱之為會稽古道。沿途有秀美的水庫,鬱鬱蔥蔥的竹林、班駁的青石古道、滄桑的古村落以及野趣的雜草密林泥路。這條古道強度不大,除了路程稍長,是一條大眾皆宜的線路。
  • 西域印跡之盤龍古道和塔莎古道杏花村
    探尋大漠邊緣濃厚的西域風情走訪穿越千年的塔莎古道嗅一嗅帕米爾高原散落的花香會一會葉尓羌河流域最原始的情人
  • 香港四大遠足徑盤點——衛奕信徑
    ~ 為了增加遠足徑的挑戰性,衛奕信徑由南至北越過香港眾多崇山峻岭,景致氣象萬千。這條遠足徑除了可以帶你走進香港許多未經開發的原始郊野,享受青山綠水外,更可以讓你站在渺無人跡的翠巒上,觀看香港城市的繁榮,見識到香港郊野與城市並肩而立,一動一靜的世界以濃蔭分隔的奇妙景象。
  • 自然:足跡//霞幕山古道
    霞霧山為天目山餘脈,在湖州西南約25公裡,明崇禎志載:「由高徑崎嶇上登,可見太湖,群山皆在下,每有雲霞復幕,故名。」
  • 我在南疆丨亞森江與摯友尋胡楊林的三千年
    我在南疆丨亞森江與摯友尋胡楊林的三千年 2020-12-12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