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7天。
留給買房人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首先,從園區新房市場表現來看,主力板塊基本上都進入尾盤。
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園區新房供應一直在不斷輸出。
不過,相較於2019年第四季度,園區供應主要集中於湖西、湖東、獨墅湖、青劍湖、奧體等改善主流板塊。
2020年,園區新增了婁葑和勝浦兩大「園區剛需板塊」,給了更多人留在園區的機會。
截止到當前,園區當下熱銷板塊在售的項目基本上都已進入尾盤,且沒有可接檔的庫存項目。
雖然,園區金雞湖板塊還有金雞湖瑞園和金螳螂柏悅2個70年公寓項目待入市。
可是,作為園區公認的2大豪宅,基本上是只屬於少部分人的狂歡,其他購房者想都不用想了。
綜上,2021年,園區新房僅有1個庫存——旭輝奧體項目,獨木難支,根本不足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
回到園區土地市場來看,
園區的推地節奏一直是老大難問題,基本上都1年1宗地。
2019年倒是罕見的推了2宗地,目前青劍湖的年底收官,旭輝的基本上要明年入市。
今天,園區再度掛出1宗地,還是商住+旅館屬性,未來住宅體量不會太大。
由此可見,園區在地塊出讓上是多麼吝嗇。
而購房者更為關注的奧體、獨墅湖、青劍湖、金雞湖等改善主流板塊,從當前流出的消息中,也只有2宗地塊貯備,什麼時候拍還是個未知數。
即使2宗住宅地塊明年開拍,等真正入市估計也要2022年。
也就是說,2021年園區將進入「新房啃老」階段。
2021年,園區二手房將重回樓市成交主場。
第一,園區的二手房市場需求力非常旺盛
結合近1年的園區供需情況來看,2019年年底和疫情期,園區的二手房帶看次數和供應量明顯下降,這也是自然現象。
可是等到疫情過後,無論是房源供應量還是帶看次數都呈現了直線上升的趨勢。
其二手房回暖速度,再一次證明了園區樓市扛把子的實力。
此外,5月份之後,園區二手房新增供應了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但是其帶看量保持著持續上漲的態勢。
第二,園區的二手房成交力非常強勁
據網上數據顯示,2018年園區二手房總成交了20397套,比2017年多了3776套,環比增長22.7%。
2019年,在512新政和724新政雙重政策施壓,還有下半年大量新房供應的圍攻之下,房觀統計園區全年二手房總成交達到了19491套。
相較於2018年只懸殊906套,僅出現微量下滑。
第三,園區擠壓著大量的二手房庫存
截止到發稿前,園區二手房房源掛牌量達14497套。
而2020年1-10月,蘇州園區二手房總成交6933套,連去年的總成交的一半都沒有。
按照當下月成交約694套的節奏來看,14497套房源大概需要21個月的時間才能去化完畢。
第四、園區新房攻勢下降
參照當前園區西方庫存以及園區供地節奏的速度,這一波園區新房集中供應之後,園區新房供應節奏將大幅度延緩。
即使後期再有,也有著數量有限,購房門檻高等現實性因素在內,會有一大波購房者被擠入二手房市場。
第五 、園區新房的溢價空間又上了一個高度
近日,奧體中海上東區143㎡買入時最低總價560W,二手房掛出當晚直接740W成交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園區二手房新的溢價能力。
受新房三年限售的政策影響,也就是說到2023年,園區這一波房源都將會集中進入二手房市場,參照當前的4W/㎡左右的售價,其二手房的溢價空間或將再上一個高度。
最後
2021年園區新房緊俏之下,園區二手房成交或將再上一個高度。
所以,預算充足的購房者一定要提前入手,不然後期或可能會花上更大的成本。
而園區二手房的持有者不妨等一等,增值空間還在後頭,或能再次實現財富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