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寨村,是一片紅色的英雄土地。1927年9月23日,革命先驅王文明等率人民革命軍,打響了全瓊武裝總暴動第一槍,從此,瓊崖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啟了「孤島奮戰,艱苦卓絕,23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程。圖為瓊海市嘉積鎮椰子寨村戰鬥主題雕塑。 攝影 張志
中國小康網訊 近年來,海南省通過創新建設用地供給方式,規範設施農業用地管理,加大財政金融資金支持力度等舉措,解決美麗鄉村建設用地難、報建難、投入少、監管缺失等問題。美麗鄉村建設方面,瓊海沙美村等16個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瓊海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人居環境,讓不少村莊煥發新顏,「顏值」與「氣質」盡顯,一些昔日的原生態小村,蛻變成受遊客青睞的美麗鄉村,帶來「美麗經濟」。
按照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打造海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瓊海樣板和打造「一百個北仍村」的指示要求,實施建設「產業強、城鄉美、百姓富、社會和」的海南東部中心城市發展戰略,堅持「規劃引領、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通過科學謀劃、創新機制、因地制宜,全方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探索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以及廣大遊客的青睞。
瓊海市全域全景圖
近年來,瓊海市先後榮獲「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試點」「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城市」「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2020中國最美鄉村百佳縣市」等多項國家級殊榮。共建成文明生態村2163個,覆蓋率達81.8%。先後有博鰲鎮美雅村被授予「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博鰲鎮朝烈村、嘉積鎮北仍村、塔洋鎮魚良村、嘉積鎮禮都村、大路鎮亭子坡村、會山鎮加腦村等獲「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稱號;北仍村被評為「中國優秀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北仍村、魚良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原鎮仙寨蓮塘村和博鰲鎮留客村獲評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塔洋鎮魚良村、博鰲鎮朝烈村入選全國 「美麗宜居村莊」等。
一、堅持頂層設計,擘畫美麗鄉村建設藍圖
堅持把加強頂層設計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核心,充分發揮體制機制的保障和規劃引領作用,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發展相得益彰。
(一)加強組織領導。始終把推進百鎮千村建設作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成立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雙組長負責制,黨政同責,舉全市之力統籌推進百鎮千村建設工作。結合瓊海鄉村發展實際,制定出臺了《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瓊海市促進農民增收工作實施方案》《瓊海市打造農產品品牌實施方案》《瓊海市2017-2018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和《瓊海市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分配原則和使用指導意見》,統籌整合教育、衛生、文體、農林、水務、交通等部門資金,捆綁使用、精準投入,將「市、鎮、村」三級的任務細化分解,進一步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責任落實到人、資金落實到戶、工作落實到位。
(二)堅持規劃先行。邀請專業設計院高標準編制全市村莊規劃,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的發展思路,注重突出各鎮村的歷史底蘊、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為每個鄉村量身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方案,力避同質化發展、惡性化競爭,杜絕蜂擁發展、無序開發亂象,力爭美麗鄉村「百花齊放」。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結合瓊海鄉村地區地理氣候、風俗文化、地域特色、居住習慣及生產生活需要,先後出臺了《瓊海市農村建房審批管理暫行辦法》《瓊海市城鄉建築風貌管控暫行辦法》等指導性文件,引導農村居民科學建房,打造具有瓊海本土特色的鄉村民居,邀請中規院頂尖設計團隊統籌修編博鰲地區總規、控規、城市設計導則等規劃設計方案,在博鰲地區率先建立起全省首個鎮域規劃建設管理三維實景電子檔案庫。
毗鄰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的瓊海市南強村 攝影 張志
(三)堅持量力而行。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瓊海市始終量入未出、善始善終,嚴格落實「三不和三符合」。「三不」是指:不盲目攀比、不生搬硬套、不搞形象工程;「三符合」是指:要符合老百姓的願望和訴求、要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確保建設一個成就一個,把美麗鄉村打造成「農民的幸福家園、市民的四季公園、遊客的開心樂園」,讓人們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各得其益。
二、堅持產業支撐,搭建美麗鄉村發展支柱
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根基,既做足「面子」,更做實「裡子」,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築牢「產業興旺」根基。
(一)著力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瓊海市著力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農產品電商、特色手工藝品產業和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等,帶動了蘭花、彩色水稻、羅非魚養殖等專業合作社和企業發展。引進溫氏、大午等知名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全市目前已有省級龍頭企業11家、市級龍頭企業4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07家,帶動農戶達39754戶,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收入3.6億元。
(二)著力打造優質農業品牌。圍繞傳統農業產業發展瓶頸,立足發揮本區域產業優勢和農業特色,及時出臺《瓊海市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工作實施方案》,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推動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融合,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市現有「三品一標」認證達20個,註冊涉農商標579件,瓊海油茶、瓊海石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成功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示範區、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區。
藝術+,是瓊海美麗鄉村的一大特色。這是位於南強村的由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設計的胖女人雕塑 攝影 張志
(三)著力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藉助博鰲亞洲論壇和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輻射帶動,圍繞醫療旅遊、會展旅遊,以美麗鄉村休閒觀光旅遊作為推動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推進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博鰲國家農業公園等現代化田園綜合體建設,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推動農旅深度融合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蓬勃發展,鄉村旅遊逐步成為全市旅遊產業新支柱。農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農民群眾通過出資出地入股合作社、參與合作社打工、銷售農特產品等方式實現就業創業,收入結構由原來的單一生產性收入變為現在的經營性、財產性、工資性和生產性四項收入並舉。
三、堅持綠色發展,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生態保護理念,始終堅持最大限度地保護鎮村的自然、歷史和文化風貌,實現「生態宜居」,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一)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深入推進「綠化寶島」行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9%,重拳打擊萬泉河非法採砂行為,全力抓自然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五個統一」採砂管理新模式得到全省推廣。以博鰲鎮沙美村為代表,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打造生態型美麗鄉村,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溼,先後清退魚塘蝦塘復植紅樹林600餘畝,新種紅樹約六萬多株,形成了以紅樹林保護為主的溼地生態區。
(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拆違和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嚴厲打擊農村違法建築,鼓勵引導村民新建房屋履行報建手續。堅決打擊非法煙燻檳榔,推動檳榔烘乾綠色技術改造。積極引導各村成立環衛保潔隊,建立起「戶清掃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實現全市2756個自然村全覆蓋,累計創建省級衛生村66個。
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瓊海市沙美村
(三)推進基礎設施不斷延伸。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傾斜力度,高標準完善配套鎮村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快推進城鄉交通、供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行政服務、旅遊服務、教育、醫療、網際網路等公共服務產品向農村覆蓋。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村「村村通」硬板化公路,行政村100%通班車,被評為「首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市縣」;推進「網際網路+」,率先在全省實現行政村4G信號覆蓋率100%,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纖覆蓋率分別達100%和99.6%;博鰲鎮開展全國首批「5G」網絡試點打造;全市自然村自來水普及率95%以上;農村衛生戶廁覆蓋率達98%;已建成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213個,治理設施402個,行政村覆蓋率為33%。
瓊海市博鰲鎮南強村改造前後對比
四、堅持文化傳承,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
堅持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源頭活水和持續發展的動能,注重充分挖掘發展特有歷史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大力推動「鄉風文明」。
(一)挖掘鄉土文化。注重挖掘和發展農村本土特色文化,積極打造「潭門趕海節」旅遊品牌,弘揚潭門特有的風土人情和南海文化。持續舉辦樂城賽肥雞、石壁冼太夫人文化節、塔洋農夫集市、會山「三月三」、博鰲端陽旅遊文化節等民俗活動,充分展示瓊海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來自周邊的瓊中、萬寧、定安、屯昌等市縣數萬群眾參與,進一步提高了瓊海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培育文明鄉風。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美麗鄉村建設始終,開展「好民風之村」「先進典型戶」「文明家庭」等典型評選表彰活動,設立善行義舉榜,加強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樹立農民身邊的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示範帶動更多的群眾,培育文明鄉風。比如,嘉積鎮大園古村繼承和發揚「吃番薯也要供孩子上學」的古風古訓,造就了遠近聞名的「秀才村」「博士村」,被評為「海南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海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三)豐富文化供給。大力實施農村文化體育場所、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全市13個鎮(區)全部建成體育健身中心,農家書屋覆蓋所有行政村。深入挖掘潭門南海文化、陽江紅色文化,創作了快板《說瓊海》、舞蹈《守望祖宗海》、瓊劇《縣長王大鵬》等村民群眾喜愛的文藝作品,積極組織文化下鄉、周末文化廣場等演出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精神文化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堅持創新管理,鞏固美麗鄉村創建成果
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探索創新美麗鄉村運營管理模式,把挖掘和弘揚農村本土特色文化作為重要內容,努力確保「治理有效」。
(一)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探索推進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制度集成創新,制定出臺《瓊海市打造美麗鄉村「黨建客廳」範例全面提高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質量總體方案》,把黨的組織體系和活動陣地覆蓋到每個美麗鄉村,打造美麗鄉村「黨建客廳」範例,引領推動瓊海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性成立嘉積鎮龍壽洋農業公園鄉村振興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公司」等模式,完善產業配套服務設施,將黨建的觸角延伸到住宿餐飲、休閒漁業、農耕體驗等各個方面,把黨的基層組織和黨組織活動延伸到項目、融入到產業,使黨組織成為百鎮千村建設的主心骨。目前,全市有430多名農村致富帶頭人被發展為黨員、村級後備幹部,農村黨員中新增致富帶頭人680多名,帶領帶動5840多戶農民組建197家合作社。
瓊海市嘉積鎮椰子寨戰鬥歷史陳列館 攝影 張志
(二)創新美麗鄉村建設方式。努力探索政企合作建設特色村莊、政企村合作經營發展等模式,包裝策劃農旅融合、休閒農業等項目,通過發揮瓊海「華僑之鄉」優勢,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打造共建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落戶瓊海發展的一齡集團、碧桂園、融創、八大處等大型集團公司共投入資金2億多元,參與瓊海市美麗鄉村建設。博鰲鎮南強村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與碧桂園集團達成美麗鄉村合作共建協議,引導鼓勵南強村近30戶村民通過房屋、土地或現金方式自願入股成立專業合作社,由碧桂園公司負責管理指導、招聘培訓和營銷宣傳,由村民合作社負責具體運營,共同開發旅遊精品業態。充分發揮博鰲亞洲論壇「金字招牌」的溢出效應,依託獨特的自然稟賦和博鰲亞洲論壇等人文環境,以保持和展現田園風光特色為原則,打造兼具「國際範」與「鄉土味」於一體的博鰲美麗鄉村集群。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美麗鄉村會客廳」搭建起的政商對話新平臺,讓參會外國元首、政要、企業精英和國內外媒體更加生動感受新時代中國鄉村美麗氣象,博鰲掀起「田園外交風」「田園商務合作風」。
瓊海市美麗鄉村已成為「農民的家園、市民的公園、遊客的樂園」 攝影 張志
(三)構建農村基層治理體系。健全黨支部領導下的議事會決策、村委會執行、監事會監督、村務協商會協同參與的「一核多元、共建共治」社會治理工作制度,全市204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務協商會。全力推進基層便民服務窗口建設,共建立13個鎮級政務服務中心,51個片區便民服務窗口,近百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形成了市、鎮、片區、村四級服務窗口(代辦點)服務體系,讓農民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