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東漢戰爭:東漢末年,袁紹如何快速坐擁四州之地?

2020-12-22 騰訊網

袁紹的發家很容易,可他的基本盤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誇張。

後期所謂的並、冀、青、幽四州也是實打實敲下來的,只不過敲下來的速度堪稱神速。

自從董卓引兵進入洛陽之後,朝政大權完全落入董卓之手,袁紹作為頂級門閥的代表人同樣被踢出了時局。

他因為看不慣董卓的行事作風,自己逃出洛陽。

董卓為了拉攏袁氏一族,收買天下士族人心,沒有追究袁紹的過錯,還讓他做了渤海郡太守。

渤海郡位於今天的河北滄州一帶,隸屬於東漢的冀州片區。

當時冀州牧是誰呢?

---冀州牧韓馥。

諸侯討董時,袁紹的位置

這種級別的身份,掌舵著冀州的軍政、財政、行政三權,可以說是實打實的強權人物。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冀州的頂級大佬,最終卻把整個冀州拱手相讓,將冀州所有資源打包送給了袁紹。

這是為何?

東漢末年的諸侯討董戰爭結束後,袁紹想粘牙糖一樣賴在河內地區不走。

大家可能應該記得河內,這裡是光武帝劉秀曾經的發家這裡,這裡背靠太行山,南鄰黃河,土地肥沃,是一塊絕佳的戰略要地。

時間一長,韓馥帳下的猛將麴義就引兵歸附袁紹,還有上黨一帶的張揚也引兵南下進入河內,選擇依附袁紹。

為啥?

因為人家是東漢末年的頂級門閥。

在那個時代裡,頂級門閥的存在就像是黑洞一樣,他可以源源不斷的吸收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這些人才就是他們袁氏一族的門生。

以袁氏為核心的頂級門閥掌握著天下士族上升晉級的通道。

你不當人家的小弟,你就選擇一輩子蟄伏在基層打工,而這樣的蟄伏往往都是一輩子。

有人會問,沒有其他上升的路徑嗎?

很遺憾,真的沒有。

古代王朝,其實在知識方面往往有一定的壁壘,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讀書,也不是讀書就能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而這種壁壘往往能夠固化百年、千年之久。

尤其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初期,那不是靠努力就能成功的年代。

當一個國家機器漸漸趨於穩定時,很多的努力都會白費,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也是一樣。

當時代高度穩定之後,也就意味著資源的高度壟斷,知識壁壘的高度封堵。

東漢以察舉制為核心的選拔人才制度,名家的一句點評就能夠讓你一夜變鳳凰,所以稱為古代門閥大家的門生,對個人的成長很有幫助,而且能夠有很大的機率取得火箭般的晉升速度。

他袁家說一句,你是個人才,你去偷電瓶車吧,偷完之後講幾乎語出驚人的話語,保準你成為網絡超級大網紅。

沒錯,你真的能成為超級大網紅。

我們所提到的冀州牧韓馥也有這樣的履歷。

他早年正是袁氏一族下面的門生。

我先輩提拔過你,也有機率能夠將你打趴。

韓馥之所以對袁紹心存敬畏,以一州牧的身份委屈於一異地郡守的身份,很多的原因就是源於此。

屯駐河內的袁紹為了奪下冀州,派出了最強的外交團。

高幹、辛評、荀諶、郭圖。

這裡面潁川作為老牌的門閥大族高產地,其潁川戶籍名人就派出去三位,還有自己的宗親外甥助陣,韓馥就算是想要交戰也得估摸一下自己的分量。

仗可以打,但是士兵們打起來聽不聽你指揮呢?

這是兩碼事!

果然,袁紹的最強外交團成為幫助袁紹解決了通過武力奪取冀州的計劃,韓馥乖乖的將冀州牧印信以及所有民眾冊籍交給了袁紹。

袁紹在諸侯討董之後,完成了從一郡太守到一州州牧的華麗轉變,他在東漢末年的舞臺上此刻真正有了分量。(東漢人口分布圖)

如果說以前他的價值在於自己家族的人才壟斷實力,而現在的袁紹則有了真正的軍事實力。

公元191年,袁紹又趁熱打鐵,向北部的公孫瓚發起進攻。

界橋一戰,曾經的北部白馬戰神徹底落寞,此前韓馥帳下猛將麴義歸降袁紹之後,馬上送上一份大禮,直接打崩了公孫瓚的不敗騎兵。

此後,公孫瓚和劉虞相殺,他獨佔幽州。

公孫瓚和袁紹經過八年的耗戰,終於拿下幽州,東部的青州,以及北部的并州全部被袁紹吞併,一個東漢末年真正的強悍諸侯冉冉升起。

那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才是那個時代最強的王者~

那時候,袁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相關焦點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
  • 歷史人物:東漢末年的四位最強者
    雖然在東漢政府拼湊各方力量下剿殺了起義隊伍,但也揭開了東漢政權的亂世時期,各地諸侯趁著剿滅起義軍的機會,尋機發展實力,消滅異己,搶奪地域。在這個群雄混戰、兵鋒鳴鏑的時代,有四個最強者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們有的武功蓋世、有的權謀深邃,有的殘忍暴虐,有的德高望重。他們的起點各異,側重不同,雖然名列最強者,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大相逕庭。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四位東漢末年最強者。
  • 東漢末年袁紹所謂的「四世三公」究竟是怎樣一種家世背景
    東漢末年 袁紹 自稱四世三公。東漢末年袁紹自稱四世三公。這裡的一個時代背景就是東漢時期本身就是一個特別注重出身門第的時期。所以有的史料中也有關於汝南袁氏「四世五公」的說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記載: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也。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勢傾天下。《三國志·蜀書二·先主傳》記載: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
  • 東漢末年的十三州,劉氏宗親佔了五州,卻還是無法興復漢室!
    東漢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時期。也即從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曹丕篡漢或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立計算,為45年),這段時間內諸侯割據,彼此混戰。在東漢末年,很多實力強勁的諸侯,都不是漢室後裔,比如袁紹、袁術、孫策、呂布、公孫瓚、馬超、曹操等。
  • 東漢末年為何會出現群雄割據?主要有這五大原因
    東漢末年,最亂的時候,地方割據勢力多達11股,他們分別是:袁紹、韓遂、曹操、劉備、張魯、張繡、袁術、劉璋、劉表、孫策、士燮[xiè]。當時的地方行政機構分為州、郡、縣三級,全國共有13個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 解析東漢戰爭:東漢末年,曹操如何順利蕩平了烏桓部落?
    袁紹坐擁的冀、並、青、幽四州,地域廣闊,人口巨大,曹操想要一口氣吞下壓根不可能。 曹操作為外來戶,佔據四州土地,必然都對當地的利益進行重新分配。 分配的合理或者不合理,都會引發一定的矛盾。 而且從後期的結果來看,曹操佔據袁紹大本營冀州鄴城後,這種矛盾整整持續了曹操的半生。 一直到漢中大戰、關羽北伐,以曹操所在的鄴城為核心,總會有大大小小的叛亂,這種叛亂幾乎層出不窮。
  • 東漢末年,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在東漢末年的初期亂局之中,要問當時誰的力量最強大,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袁紹,畢竟四世三公的頭銜擺在那,同時袁紹當時還佔據河北四州之地,在官渡之戰就可以看出,曹操傾盡全力也只有三四萬人能用,而袁紹當時可調配的兵力就有十萬人,就算是官渡之戰慘敗,曹操都無法和袁紹繼續分庭抗禮,只是暫時性渡過危局而已。
  • 東漢末年,曹操徵討四方,到底消滅了多少割據勢力?
    在東漢末年,袁紹曾經有迎奉漢獻帝劉協的機會,不過,袁紹的猶豫不決,促使曹操捷足先登,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劉協。不久之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縣。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 東漢末年,三國亂世的開啟竟然是因為這個屠夫做了一件這樣的蠢事!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黃巾亂起,東漢朝廷集朝野之力終滅黃巾,平叛亂。天下重歸東漢。可這穩定是暫時的,因黃巾起義各地編練軍隊,郡守州牧擁兵自重已有割據之勢,但中央政府權威猶在。實際上,如果不是何進亂來,也不至於如此快就天下大亂,那為什麼這麼說呢?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東漢末年三大戰役」的考點分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基備考:「東漢末年三大戰役」的考點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一、關於「東漢末年三大戰役」的內容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不斷,他們維持軍隊的糧食從哪兒來?
    眾所周知,劫糧道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屢見不鮮的戰術,特別是在東漢末年,更是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手段,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軍閥誰也丟不起軍糧。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培植勢力無非就一個字——搶。搶人、搶糧、搶地盤。
  • 解析東漢戰爭:曹操引兵北徵,擊潰袁氏三兄弟,佔據北方四州
    「操乃臨祀紹墓,哭之流涕;慰勞紹妻,還其家人寶物,賜雜繒絮,稟食之。」慰勞袁紹妻子,又是送飯,又是送衣服的事情就不說了,這就是曹操的個人私心,可以理解。但是在袁紹墓地哭的稀裡譁啦就是在作秀了!更為誇張的是,高幹沒過多久,自己以一州之地果斷投降了曹操,積極發揚了寧為曹老闆做嫁衣,也堅決不會幫助自家小表弟的優良傳統。估計在九泉之下的袁紹看到這番景象,也會直接踹開棺材板。公元204年,十二月。
  • 袁紹意氣用事,便宜了董卓,毀了東漢
    可東漢末年的袁紹似乎不懂得這個道理,辦了事,沒達到目的,還毀了東漢。袁紹所代表的士族階層與宦官矛盾尖銳袁紹,其家「四世三公」,本人也好讀書,早年多次不應朝廷徵召入朝為官,隱居洛陽,暗地裡結交黨人,救助黨人。
  • 解析東漢戰爭
    但是早在東漢的時候,東漢戰爭就已經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因為這場戰爭是當時的光武帝劉秀推翻後所導致的群雄暴動,而且還有著各種大大小小的戰事,可謂是在血泊中建立起來的封建制度。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讓後人都為之震撼的東漢戰爭吧。
  • 東漢末年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紛爭,都想成為天下之主。若論起東漢末年朝廷中的大家族,非袁家為首,袁家祖上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的大族中屬於翹楚,其中袁家的袁紹和袁術也是諸侯中實力的榜首!但是袁術的綜合實力比起族兄袁紹和後起之秀的曹操還是有差距的!
  • 他是東漢末年的大忠臣,卻親手推翻了東漢
    求關注o(* ̄︶ ̄*)o東漢末年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你眼看東漢大廈將倒,就出現了一批忠君愛國之仕。文官愛國,武將也不例外呀,就拿大將軍何進來說,那就是東漢的大忠臣啊。何進是一個非常仁孝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東漢末年三國開始的三大戰役是哪一個?
    從東漢末年到三方對峙的形成,為了爭奪領土,各種分裂勢力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幾十次戰爭,其中最大的三次,對三國的形成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這三個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戰役和夷陵戰役。官渡之戰公元(建安第4年)袁紹挑選了10萬名精銳士兵和1萬匹馬向南進攻許都。第一階段,雙方部隊沿黃河進行了初步勘探,袁紹通緝士兵渡河,曹操派部隊騷擾,主力駐紮在官渡。第二階段,劉備的插曲。
  • 劉備這樣的「皇叔」在東漢末年到底有多少
    東漢王朝的皇帝和王爺們,雖然並不熱衷生育,沒有創造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一百二十多個兒子的壯舉,但光武帝十一個兒子,漢明帝九個兒子,漢章帝九個兒子,也為枝繁葉茂的東漢宗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光武帝的兩個哥哥劉縯和劉仲的後代也要算在東漢的皇室宗親裡面。這些皇室宗親不斷繁衍生息,雖然經歷了黃巾起義,到了漢獻帝當上皇帝以後,依舊有不少於漢獻帝血緣較近的地方藩王。
  • 東漢末年黃巾軍首領:張角
    這都是因為張角能抓到民心,原來東漢末年,朝廷諸位大臣忙著內鬥,宦官、外戚、文官武將等等,他們之間相互爭鬥奪權,讓朝堂動蕩不安,而漢靈帝忙著享樂,不管國家大事,百姓疾苦。人之過,是違天犯過所致,要治病,就得「跪拜首過」,跪拜首過的方法是「常以除日於曠野四達道上四面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回下叩頭於地。……解子過於天地也。後有過者,皆像子也」。天是看得見人間行為,聽得懂人間語言的,向天地跪拜,就是請求天神地祇寬恕自己,解除自己的罪過與痛苦,「所以當於曠野者,當於鮮明地;所以四達道上者,道者主通事;所以四達者,當付於四時。天之使氣也,且為子上通於天也。
  • 董卓是如何從一個名不經傳的普通人,成為東漢末年人人懼怕的諸侯
    ,那麼就不會有後來曹操、劉備、袁紹的故事了,當時的平民百姓也能夠多個幾十年的穩定生活,可是人一旦有了野心,特別是有能力的人,就會改變一個時代的格局,董卓就是如此。 東漢末年,朝廷內部宦官專權,皇帝年少沒有震懾力,當時的國舅爺何進掌權胡亂指揮,和宦官互相殘殺,正在膠著的時候, 西北羌族發生了大面積的暴動,東漢政權焦頭爛額,又聽說了董卓和羌族關係好,於是就懇請董卓出面鎮壓。 圖片:董卓進入東漢朝廷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