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課堂|孔門「野蠻」學生子路

2020-12-26 教育信息速報

人文課堂

孔子

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 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

「孔門多雜」,什麼人都有,子路是「野蠻派」同學的代表。

子路性情剛直,好勇尚武。他曾經欺負過孔子,打劫過孔子。那兩人怎樣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呢?

《史記》記載,子路是一個混混式的人物,平常總是頭戴雄雞式的帽子耍威風,還佩戴公豬皮裝飾的寶劍顯示自己的無敵。他瞧不起孔子的學說,屢次冒犯欺負孔子。後來,他被孔子的氣質、風度、能力所折服,願意拜孔子為師。於是,子路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並成為了孔子的學生。

今天我們讀《論語》,可以看到子路其實是一塊璞玉。孔子曾讚嘆子路:「身穿粗布袍,與身著貂皮者並肩而立,卻無低人一等之羞恥感,這就是子路的坦蕩!」

子路僅比孔子小九歲,是孔門弟子中年齡較長的一個。在孔門弟子中,子路與孔子的關係最為特殊,兩人不僅是師生,更是朋友。孔子周遊列國時,子路自始至終跟隨孔子。由於子路勇武,孔子在很多時候得到了他的有力保護。

孔子高度肯定子路的直率和果斷,認為他這樣的品性特別適合參政。

子路的才能、子路的豪俠之氣、子路的真誠、子路的信守承諾,在當時諸侯國間很有名。

子路曾受魯國執政者的委託與他國談判,談判後對方國家說:「有子路和我們口頭約定就夠了,我們就可以不用盟誓。」由此可見子路的信義在諸侯國間的影響力。

播講人簡介:

劉冬穎,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古詩詞吟唱的傳播與推廣,出版《詩經八堂課》等多部作品;主持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古典詩詞吟唱的新媒體傳播」。

大家都在聽↓

【來源:央廣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文課堂|孔門「十大傑出青年」是哪幾位?
    人文課堂孔子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孔門弟子三千,其中最優秀的有七十二人,而在七十二賢人之中,又有「十大傑出青年」,這是在《論語》中提到的。這「十大傑出青年」的入選理由不一樣,分為「四科」,即四個領域。
  • 孔門十哲,子路最後不得善終,如何看待「君子死,冠不免」?
    人稱「孔門十哲」,分別是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今天主要講的是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縣人(今山東省平邑縣仲村鎮人)。他是「孔門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家祭祀。
  • 人文課堂|子貢是中國間諜的鼻祖?
    人文課堂孔子他是光芒萬丈的至聖先師,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素王,但他也是一個真實灑脫的人,《冬穎老師講孔子》還原一個豐富又充滿魅力的孔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閱讀之聲《人文課堂》推出《冬穎老師講孔子》, 更多完整音頻,歡迎移步「雲聽」APP。子貢天生儀表不凡,長得帥,還擅長「言語」,被列為孔門「十哲」之一。我們知道,孔子對巧於言辭的人總是不太欣賞,他曾經明確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他認為能說會道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 孔門弟子三千 為何聖人只愛他一個人
    對於儒家來說最快樂的事就是——學習在孔門三千弟子當中,最閃耀的兩顆明星,一文一武,分別是子路和子貢。子路是勇氣和擔當的代表。他那時任衛大夫孔悝之邑宰,適逢衛國內亂,子路為救主不肯獨自逃離,說「食其食者不避其難」。與叛軍戰鬥時,他寡不敵眾,臨死之際還鎮定地大呼:「君子死,冠不免!」意思是,正直的人死時,帽子不能不正,衣服不能不整。因為在儒家看來,正衣冠,如正人生!子貢是知行合一的代表。孔老師帶學生周遊列國十四年。他可不是一個人旅遊,而是帶著龐大的旅遊團。
  • 冉耕|孔門十哲
    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的合稱,受儒教祭祀。《論語。
  • 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為何會被剁成肉醬?他的智慧呢?
    孔子最寵愛的弟子不是子路。子路是個性格孤標傲岸的人,這是不符合孔子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要求的。子路是個質勝文則野的人。子路出身於窮人家庭,從小就經常吃野菜充飢。後來,子路年買的父母想吃一頓米飯,子路就去親戚家裡借米。
  • 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子路為何會被剁為肉醬?
    子路作為孔子最寵愛的學生,同時也是孔子最忠誠的跟隨者。而子路在跟著孔子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孔子認為子路在政事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了。於是在孔子周遊列國之時,經常推薦子路。子路最初踏入仕途是在魯國,後來又在孔子的推薦下任衛國大夫孔悝的家宰。
  • 孔門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誰?
    每天3分鐘 獲得1個國學知識 第十四期:孔門十哲 孔子門徒眾多,除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賢,還有著名的孔門十哲。所謂孔門十哲,就是孔子的十大弟子。
  •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聖賢也會難過美人關?子路為何不爽?
    孔子見子路意見很大,一時也無法說明白為什麼去見南子,只好用對天發誓的辦法向子路解釋:我沒有做出任何不正當的事情,若有,上天就厭棄我吧,上天就厭棄我吧!連用兩句「天厭之」,老師表白自清可謂果決。也可看出南子非議之重。此語出自《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老師就是見一見貌美的國君夫人,學生產生如此反感?聖賢也會難過美人關?我們一起來細細看個究竟。
  • 孔子學生那麼多,一定很辛苦吧?那當然,僅一個子路就讓他頭大
    做為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學生數量眾多,最普遍的說法是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教育行業的工作者們一定心有體會,這個數量級的學生,想想就頭皮發麻。那麼,孔聖人會不會因為是實力派,可以沒有現在班主任們的煩惱呢?子路說我如何如何,顏淵說我如何如何。接下來的環節應該是孔子對兩人的志向進行解析,幫助學生們的人生觀更完美一些。但,子路可不給老先生機會,而是直接插話,您別老問我們呀?我們也得問問您,您的志向是啥呀?你要是老師碰到這種學生,煩人不?
  • 孔門兩弟子,其一貧其一富,富者大方,看貧者小氣人做了什麼事?
    孔門兩弟子,其一貧其一富,富者大方,看小氣人做了什麼事?(故聞趣談)孔門弟子的大方與小氣李付春人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其中最得意的門徒有幾個?
  • 我看「子路之死」
    —題記 子路,字仲由,孔門大弟子也。據史料記載,子路曾任衛國大臣孔俚的家臣,任職期間衛國國情極度混亂。
  •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畫像子路,姓仲名由,子路其字。子路是《論語》所及孔門弟子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孔子家語· 弟子行》說:「不畏強御,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是仲由之行也。」
  • 子路打虎的故事
    我們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凡事都非常的講禮數,這些好的文化自然是古人一直傳下來的,像我們大家都知道的孔大聖人,他的言行就有很多一直流傳到今天,在我們中國不知道孔子的人那真的是非常少的
  • 子路,你眼裡還有為師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在孔子七十二位知名弟子中,有兩對父子學生,一是曾蒧(一作點,字子皙)與曾參(字子輿,後世尊為曾子,著有《大學》、《孝經》等),一是顏無遙與顏回(字子淵)。顏無遙僅比孔子小六歲,應該是孔子弟子中年紀最大的一位。
  • 山東泗水:仲子廟重現明萬曆年間《創建子路祠堂碑記》
    《創建子路祠堂碑記》石碑存放處創建子路祠堂碑記以下是按照《創建子路祠堂碑記》、參考網上泗水楊剛轉發的《泗志鉤沉》中《創建子路祠堂碑記》復原的碑文。創建子路祠堂碑記以下為網上泗水楊剛轉發的《泗志鉤沉》中《創建子路祠堂碑記》。
  • 雨城區興賢小學開展「人文生態課堂」成果展示會
    四川新聞網消息 11月20日,雨城區興賢小學在區師培中心的指導下,組織開展了「人文生態課堂」階段性教學成果展示暨推廣研究會。四川師範大學許書明教授、雨城區師培中心教研員張豔、王剛等應邀參加教研指導活動並作了專題講座。
  • 如此讀《論語》|孔子為什麼用「不忮不求」來稱讚子路
    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論語·子罕第九》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還原一下事件場景。根據語言情境,時令當屬晚秋或已入冬,那時候天氣總是要比21世紀要冷一些,所以孔老師和弟子們都已經穿上了厚袍子,子路家貧,穿了一件破舊的麻絮填充的袍子,在風裡有些瑟瑟。孔子也是剛剛坐下去。
  • 孔子見南子,為何子路會不高興?孔子為此還說了:天厭之!
    這件事情被記載在《史記·孔子世家》中,並且很詳細: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孔子與南子的這次見面實際上只是隔著帘子說了幾句話,行了幾個禮而已,並沒有真的見到。而這個過程是符合當時的禮制的,所以孔子並沒有抵制。但是,這件事情讓子路不高興了,估計沒給孔子好臉色。
  • 《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之子路的故事(上)
    17、11. 13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8、11.15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19、11.18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由也喭。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