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頭條-車友號-皆電] 特斯拉被判退一賠三
近日,天津特斯拉車主韓潮在歷經一年多的維權後,在其個人微博上宣布,「我勝訴了,退一賠三!」
據韓潮公布的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顯示,特斯拉公司構成欺詐,一審被判退一賠三,即退還37.97萬元購車款,並賠償113.91萬元。
判決書中提到,「涉案車輛的維修確實涉及到大面積切割、焊接等,這種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對消費者的購車意願產生重要影響,而特斯拉公司僅僅告知韓先生『車輛不存在結構性損傷』,尚不足以達到應有的信息披露程度。不論從積極的作為還是消極的不作為來說,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詐的客觀要件。」
特斯拉中國對此回應稱:「充分尊重法院基於當前信息做出的判斷,也會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此次事件中的車輛工藝與傳統車型有很大差異,我們認為一審中的車輛評估報告並未完整準確地反映車輛真實狀況。因此,特斯拉將依法提起上訴。」
事件回顧
2019年6月1日,韓潮在特斯拉中國官網上,以37.97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輛Model S P85官方認證二手車。
韓潮在購車前被銷售告知,所有特斯拉官方認證二手車都經過全面原廠檢測,不存在重大事故、水泡、火燒和結構性損傷等。
其後在2019年6月5日至8月24日,韓潮所購二手車在用車期間頻頻發生故障,共計在特斯拉服務中心進行過7次維修,更險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根據車主描述,在「2019年8月24日晚,我駕駛此車輛行駛在高速上,車速大概在120左右,突然車發出嘭的一聲,剎車,電門完全癱瘓,一併跳出五個故障碼。」 後續該車主通過第三方檢測機構鑑定得出結論為該車C柱以及後翼子板有切割焊接,為事故車輛,但特斯拉拒絕車主的原價換車/退車請求;隨後發生系列的維權過程。
目前,特斯拉已經提起上訴,我們也靜待二審的結果。
小鵬G3推磷酸鐵鋰版本
近日,工信部對外公示了申報第339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小鵬G3推出換裝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
其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整車重量相比三元鋰電池版車型增加30kg,由此看來小鵬已成為三家頭部新勢力中首位「回歸」磷酸鐵鋰路線的車企。
對於最關鍵的續航問題,磷酸鐵鋰版G3的NEDC綜合工況續航裡程能夠達到多少,是否能與目前長續航版車型的520km所持平,這些信息尚不得而知。
此前國產特斯拉Model 3已將標準續航版車型換裝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但是從車主實際反饋來看,在北方寒冷地區,車輛冬季低溫環境下的實際續航表現並不是太好。介於此,換裝磷酸鐵鋰電池的小鵬G3相信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在自身特點上存在顯著差異:
電池能量密度:三元裡>磷酸鐵鋰
磷酸鐵鋰電池(LFP)是用磷酸鐵鋰作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三元鋰電池則是一種以鎳鈷元素作為正極材料,以錳鹽或鋁鹽來穩定化學架構的鋰電池,主要有NCM(鎳鈷錳)和NCA(鎳鈷鋁)。
受制於化學特性,磷酸鐵鋰電池的電壓平臺低,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大概在140Wh/kg左右。而三元鋰電池電壓高,能量密度基本為240Wh/kg。也就是說,在相同電池重量下,三元鋰的能量密度是磷酸鐵鋰材料能量密度的1.7倍。
毫無疑問,在能量密度上三元鋰電池優勢明顯,不過不同「配方」的三元鋰電池它的能量密度也會有差異(鎳、鈷、錳/鋁三者不同比例)。
特斯拉使用的21700 NCA三元鋰電池電芯的能量密度高達260Wh/kg,是目前的量產電動車裡最高的,它的鎳鈷鋁比例為8:1.5:0.5,屬於「高鎳電池」。
在NCM電池中,按照鎳鈷錳三者含量的不同,可分為NCM111、NCM523、NCM622、NCM811(數字代表鎳鈷錳的比例)。
按照目前的對電池續航裡程的要求,高鎳的NCM811是重點突破方向。因為隨著鎳元素含量的升高,三元正極材料的比容量逐漸升高,電芯的能量密度也會隨之提高。
不過目前磷酸鐵鋰電池的結構進行優化後,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是大幅提升了。
安全性:磷酸鐵鋰>三元鋰
磷酸鐵鋰的熱穩定性是目前車用鋰電池中最好的,電熱峰值大於350℃,當電池溫度處於500-600℃高溫時,其內部化學成分才開始分解。
三元鋰電池的熱穩定性較差,300℃左右就開始分解,因此對電池管理系統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防過溫保護裝置和電池管理系統來保護電池的安全。所以在高溫條件,磷酸鐵鋰的安全性相對較高。
低溫性能:三元鋰>磷酸鐵鋰
冬天電動車續航裡程衰減已經是司空見慣了,磷酸鐵鋰電池的低溫性能要劣於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溫度使用下限值-20℃,且低溫環境下放電性能差,在0℃ 時的容量保持率約60~70%,-10℃時為40~55%,-20℃時為20~40%。三元鋰電池低溫溫度使用下限值-30℃,低溫放電性能好,和磷酸鐵鋰電池相同低溫條件下,冬季時裡程衰減不到15%,明顯高於磷酸鐵鋰電池。
當然,為了避免出現明顯的裡程衰減現象,大多數車輛現在都有相應的熱管理來保證電動車冬季性能。
壽命:磷酸鐵鋰>三元鋰
電池壽命就是電池在多次完全充放電後的電量衰減,一般電動車電池充滿後衰減到原有80%電量就代表電池該換了。
磷酸鐵鋰電池的完全充放電循環次數大於3500次後電量才會衰減到原有的80%。也就是說如果每天充放電一次,磷酸鐵鋰電池也要將近10年才出現明顯衰減現象。
而三元鋰電池比磷酸鐵鋰電池壽命短一些,完全充放電循環大於2000次會開始出現衰減現象,也就是大概在6年的時間,當然通過電池管理和車輛電控系統也可以稍微延長一點電池壽命,但是也只能是稍加延緩。
當然,電動車電池是由多個單體電池串並而成,其工作狀態類似木桶效應,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電池組類似,只有在電池性能高度一致時,壽命發揮才能接近單體電池的水平。
成本:三元鋰>磷酸鐵鋰
在電池成本上,磷酸鐵鋰電池也有巨大優勢,它沒有貴重金屬(鎳鈷金屬元素),所以在生產成本上較低。
三元鋰電池使用了鎳鈷錳多種材料,並且高鎳電池的生產需要比較嚴格的工藝環境,目前成本比較高。
並且經過這幾年的開發,作為關鍵材料鋰、鈷等金屬資源開始吃緊,尤其是金屬鈷,它的價格一路飛漲,報價在20萬元/噸以上。而一噸電解鎳的價格,目前也就11萬出頭。所以也倒逼著電池企業往811路線,提升鎳的含量,降低鈷的含量,也能帶來成本的降低。
Model 3高性能版本即將投產
近日,特斯拉旗下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驅版車型已經在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這就意味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即將投產該新車型。據官網顯示,國產版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驅版車型售價為41.98萬,綜合續航將超過600公裡。新車有望在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
新車外觀與在售的國產Model 3版本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特斯拉為新車註冊了新型Zero-G車輪和新的大燈,估計這兩處會有略微調整。此外,由於高性能版搭載了前後雙電機,所以新車在尾部下方也加入了DUAL MOTOR的標識以示其身份。
尺寸方面,新車型寬高分別為4694/1850/1443mm,軸距為2875mm,與現款車型保持一致,整備質量為1836kg(與進口版本車型相比略有降低),輪胎規格為235/40 R19。
動力方面,國產Model 3 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車型,前後電機功率分別為137kW和202kW,其百公裡加速快至3.4s,上市後將成為國內市場最快的電動車。續航方面,其WLTP工況續航裡程為530km,最新公布的NEDC續航裡程將達到600km。
參照特斯拉之前的產品定價策略,待新車大規模交付後,售價應該會隨著供應商成本降低而調整,有興趣的消費者不妨等等再入手。
豐田推新Mirai
2月9日,豐田汽車宣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全新換代,並上市銷售。這款車定位為豪華車型,起售價達710萬日元(約44萬元人民幣)。
官方資料顯示,新款Mirai基於TNGA GA-L平臺而開發。性能方面,新車的續航裡程為850km(WTLC工況),較上一代車型提升約30%;儲氫罐增加至3個,氫氣搭載量提升20%,能耗降低約10%;燃料電池電堆最高輸出功率達128kW,最高車速為175km/h,電機的最高輸出功率達134kW。
同時,新款Mirai還搭載「Toyota Teammate」高級駕駛輔助技術和「Toyota Safety Sense」安全輔助套裝,其智能互聯技術還可支持軟體升級。
根據官方規劃,Mirai新款車型上市後,其年產能將由3000輛提升至30000輛,儲氫罐、燃料電池電堆的生產規模將同步擴大。
不僅如此,豐田汽車還計劃將燃料電池技術拓展至SUV、皮卡、卡客車等其他車型,預計在2025年前後推出。
目前,豐田還與北汽、一汽、東風、廣汽、億華通設立合資企業,推進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工作。
氫燃料的優勢明顯
在新能源車中,純電動車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續航表現、充電技術也在穩步提升,不過和燃油車相比使用習慣上還是有差距的。
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使用習慣相近,和純電動車相比也是有一定優勢的。
充電時間VS加氫時間
首先在補能這塊,按目前電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電動車為例,在快充條件下從低電量充至80%電量,充電時間也得30分鐘左右。
而氫燃料電池車加注氫氣只需要三到五分鐘,基本和傳統燃油車加注燃油時間相當。
續航裡程對比
續航裡程對於新能源車是繞不開的問題,目前絕大部分的純電車續航裡程都比較低,而且還受外界溫氣溫影響,基本適合短途使用。
反觀氫燃料電池車,擁有更加接近傳統汽車的巡航裡程,同時動力不弱,可以滿足長途行駛,不過這也得看加氫站的覆蓋。
國家政策對比
到2020年年底,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將會完全退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唯一財政補貼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補貼比例上限的車型;並且2020年後,對燃料電池汽車也會持續支持。
氫燃料電池汽車看似環保,使用習慣上也更接近傳統燃油車,但是面臨的諸多問題使得它的發展依舊緩慢。
制氫/儲氫/運氫/加氫有難度
和電動車的充電時間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只需3分鐘的加氫時間看似優勢明顯,但是加氫站的覆蓋是制約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主因。
電動汽車找不到充電樁,家裡拉個插座也可以慢慢充,但燃料電池汽車不行。這點其實跟燃油車很像,只要加油站多沒有什麼地方是不能去的。
目前全球擁有20座加氫站以上的國家分別是日本(96座)、德國(60座)、美國(42座)、中國(23座),一座加氫能力大於200公斤的加氫站建設成本在1000萬元以上,如此高昂的建設成本顯然是加氫站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
其次,氫的運輸也是個問題,現在常見的氫氣運輸方式是採用高壓氣罐,但這種方式的單次運輸量非常有限。
另一種方式是液態運輸,但是要將其保持在-252.77攝氏度,意味著非常高昂的成本,不太現實。
還有一種方式是固體儲氫,利用固體對氫氣的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將氫儲存於固體材料中。
固體儲氫方式安全穩定,但是能在常溫下還原的多為鈀、銠等稀有貴重金屬,同樣不太現實。最好的方法就是現場制氫、儲氫,免去運輸過程。
目前國內關於加氫站建設還沒有一套標準規範,加氫站中的制氫系統、調壓乾燥系統、氫氣壓縮系統、儲氣系統、售氣加注系統和控制系統六個主要子系統,每一個系統都需要統一的標準規範制定,方便大規模的建設。
國內加氫站核心設備研發還處於起步階段,國內企業生產的氫氣壓縮機輸出壓力均在30兆帕以下,遠遠達不到商業化加氫站技術要求。
我國早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就提到了發展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目標是到2030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要達到200萬輛,加氫站數量達到1000座,產業產值將突破1萬億元。目前國內關於氫燃料電池的發展還沒有一套指導規範,和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的上下遊產業鏈基本需要重新打造,包括制氫、運氫、儲氫、加氫站和燃料電池等全產業鏈的建設。
另外國內車企對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也尚未掌握,燃料電池系統中關鍵的電池堆、空壓機,以及電堆的關鍵零部件膜電極,均依賴進口。儲氫瓶技術僅可以自主化生產35MPa儲氫氣瓶,和日韓70MPa儲氫氣瓶相比差距明顯。運氫技術未能突破液氫運輸和管道運氫,仍需拖車運輸高壓氣瓶,加氫站設備同樣依賴進口。
總的來說,氫燃料電池的前景看似不錯,但是要推動氫能發展依舊任重道遠。(文/車友號 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