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賽生物
一、免疫五項簡介
我們常說的免疫五項是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和補體C3、C4。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與抗體分子相似的球蛋白,由兩條相同的輕鏈和兩條相同的重鏈通過鏈間二硫鍵連接而成的四肽鏈結構。免疫球蛋白是化學結構上的概念,而抗體是生物學功能上的概念。所有抗體的化學基礎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並不都具有抗體活性,如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異常增高的骨髓瘤蛋白,雖然它是由漿細胞產生,其結構與抗體相似,但並無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升高常見於各種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以及單克隆性增高如多發性骨髓瘤等。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見於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以及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腎病症候群、大面積燒傷燙傷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補體是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中的一組與免疫相關並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補體升高常見於急性風溼病、急性肝炎、肺炎、甲狀腺炎等疾病,降低常見於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腎炎、嚴重肝病和營養不良等。
我們在本篇主要討論免疫五項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應用。
一、兒童呼吸道感染
反覆呼吸道感染(RRTIs)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其病因較多,除感染相關的因素外,還可能涉及免疫系統與呼吸系統等基礎疾病。
《反覆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治路徑》[1]中建議:除了常規臨床評估和輔助檢查之外,對部分較嚴重或治療困難的RRTIs患兒可採取專業性較強的特殊檢查,以利於及早發現潛在病因。其中包括:常規免疫學檢查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Ig)、淋巴細胞亞群、補體。IgG、IgA、IgM水平過高和過低均非正常。
四川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專家對215例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檢測,結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呼吸道感染組與對照組免疫球蛋白、補體比較)
呼吸道感染組IgA、IgG、C3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免疫球蛋白可通過特異性結合進入黏膜局部的細菌、病毒等相應病原微生物,阻止病原黏附到細胞表面,或通過中和病原產生的毒素而發揮抗感染作用,當IgA缺乏時,呼吸道不能抵禦病原體的侵襲而易發生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反映了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狀態。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小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可能是導致患兒肺部感染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呼吸道感染患兒C3水平明顯低於對照組,可能是由於宿主的免疫防禦反應導致補體過度消耗所致[2]。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發熱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臨床表現,重症病例可能會導致死亡。
國內關於手足口病患兒免疫功能水平的研究顯示,手足口病患兒存在免疫功能紊亂,重症患兒免疫功能紊亂程度更為顯著。大連市兒童醫院呼吸科專家檢測了282例手足口病患兒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水平,了解手足口病患兒細胞和體液免疫狀況,結果如下表2所示[3]。
(表2 手足口病組和健康對照組體液免疫指標比較(g/L))
手足口病組IgM與IgG水平高於健康對照組,C3與C4水平低於健康對照組(P
兒童免疫功能水平,與年齡和性別因素相關,特別是體液免疫。通過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檢測可了解患兒免疫功能狀態,結合年齡、性別等因素綜合判斷,進而指導臨床作出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
三、肝炎
B型肝炎病毒(HBV)可引起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共同參與了機體抵抗HBV感染的過程,以協助病毒的清除。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市第一醫院感染病科專家檢測了100例B型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含量,如下表3所示[4]。
(表3 三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x±s)比較)
研究發現三組患者血清補體C3、C4水平均下降,可能與消耗增多以及合成減少有關。肝細胞受損使其合成功能下降,長期病程導致患者營養不良等。慢性肝衰竭補體下降還與細胞因子有關,其補體下降最明顯,通過檢測補體可對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的鑑別診斷提供一定幫助。
免疫球蛋白的量會隨著肝細胞壞死,細胞功能下降,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謝障礙的出現而相應升高。研究中肝衰竭患者IgA明顯高於慢性B肝和肝硬化,由於肝功能的缺陷及免疫監護作用的降低,淋巴細胞反而活躍致使抗體產生增多,加之肝細胞壞死產物的強烈非特異性作用,共同導致免疫球蛋白特別是IgM、IgG水平的升高。
四、愛滋病
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是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導致的以CD4+T細胞顯著減少為特徵的免疫缺陷症候群。感染HIV後可破壞體內輔助性T細胞,造成細胞免疫功能降低,並繼發體液功能下降。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專家研究了免疫球蛋白在愛滋病未治療組、治療組(使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ARRT)及健康對照組的水平,結果顯示未治療組患者IgG、IgA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而治療組與未治療組患者比較,IgG、IgM、IgA顯著下降,未治療組患者C3水平顯著低於健康對照,治療組C3水平高於未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下表所示[5]。
(表4 AIDS患者HARRT前後免疫球蛋白及補體變化(g/L,x ±s)
研究者認為引起AIDS患者體內高丙種球蛋白血症的原因有:HIV感染疾病進展患者體內出現Th1/Th2型細胞因子失衡;另外,HIV感染機體後可通過各種多克隆抗體激活B細胞,使IgG、IgM、IgA增加,造成持續性全身淋巴結病,這種情況產生的免疫球蛋白會使其對新抗原刺激的反應降低,不利於機體抵禦機會性感染及腫瘤的發生。而通過HARRT治療後,AIDS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明顯下降,同時臨床症狀改善,對感染的抵抗性也顯著增加,說明體液免疫可以獲得部分恢復。
HIV病毒感染機體後,補體系統激活,C3大量消耗,另一方面C3還在愛滋病致病機制的各個環節起著促進感染和發病的輔助作用。感染初期HIV激活補體並使C3沉澱在HIV表面,可促進HIV感染,同時協助病毒逃逸免疫系統的監視作用,通過這種惡性循環,使補體大量消耗。經過HARRT治療後,補體水平得到改善。從另一方面說明,AIDS患者的體液功能是可以恢復的,且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含量變化與疾病進展顯著相關。
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的專家觀察了兒童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免疫五項的變化情況,如下表5所示[6]。
(表5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兒體液免疫變化情況)
從入院第1天到第11天連續檢測免疫球蛋白及補體,IgM水平雖然在正常範圍內,但呈現先降低再升高的趨勢,提示急性感染期患兒體液免疫被激活,產生抗體中和病毒。IgG水平持續較高,可能與治療中應用丙種球蛋白有關。
患兒補體C3、C4水平在疾病急性期明顯降低,提示C3、C4可能通過補體激活途徑參與免疫調節、介導免疫病理的損傷反應而被大量消耗。急性期患兒機體免疫系統處於過度激活狀態。免疫五項的動態監測體現了患兒整個治療過程中免疫系統的變化情況。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提到了血清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可以作為確診新冠肺炎的一項證據。方案的抗體指的是針對新冠病毒抗原所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我們這裡討論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指的是總抗體的含量,不能作為確診的依據,但是有助於評估新冠肺炎患者免疫系統整體情況及監測治療。
六、小結
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水平可以反映機體免疫系統的狀態,不同的疾病中其水平變化也不相同。免疫五項的動態監測可以體現感染性疾病的進展和變化,為臨床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本文著作權歸國賽生物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參考資料
[1] 反覆呼吸道感染臨床診治路徑,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6,31(10):721-725.
[2] 袁平宗等,215例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及C反應蛋白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誌,2012,33(16):2038-2039.
[3] 劉曉梅,崔振澤,景淑軍,等. 手足口病患兒淋巴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補體C3、C4水平分析,中國當代兒科雜誌,2019,21(12):1203-1207.
[4] 林孟新等,B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C3/C4檢測的意義,實用肝臟病雜誌,2015.Vol.18(2):182-183.
[5] 黃慧謙等,愛滋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中國現代醫學雜誌,2010.20(6):840-843.
[6] 陳鋒, 劉智勝, 張芙蓉, 等. 中國首例兒童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J/OL] . 中華兒科雜誌,2020,58 (2020-02-11). 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0144.htm.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005.[網絡預發表]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