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園會的貴州館裡,不光有豔麗的兜蘭和蝴蝶蘭,還有一種長得很好蘭科植物,它就是金釵石斛!那花豔得像一群群小彩蝶,一看就知道是一種蘭花。如果它沒有開花,怎麼看都不太像是蘭科植物。
金釵石斛,俗名扁草、扁金釵、扁黃草、金釵石。是一種多年生蘭科植物。
金釵石斛的莖成叢生長,每一條莖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cm,一般中間鼓起,最粗可達1.5cm,節略粗,基部收窄。還真就活脫脫像古時貴婦人頭上的金釵,難怪要叫它金釵石斛。莖下部圓柱形,中部及上部扁圓形,稍曲折略呈「之」字狀,長18~50cm,直徑4~12mm,節間長1.5~6cm。一般在莖的表面有縱向槽紋,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基部有光澤。節上有互生花序柄及殘存膜質葉鞘。莖的質地輕而脆,容易折斷。葉近革質,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2cm,寬1~3cm,先端2圓裂。
總狀花序,一般有花1~4朵花;花大,下垂,直徑達8cm,花被片白色帶淺紫色,先端紫紅色。唇瓣倒卵狀矩圓形,長4~4.5cm,寬3~3.5cm,先端圓形,唇盤上面具1紫斑。花葯2室,花粉塊4。花期4~6月。蒴果在秋冬季成熟,一個果子裡可以有上萬粒種子,只不過蘭科植物的種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只有胚芽沒有胚乳,種子能長成苗那全靠運氣,得發芽時正好遇到了可為其提供營養的真菌。
金釵石斛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地區,四川、廣西、雲南、貴州,且只在氣候炎熱的地方有。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上,要求有較大的溼度。既需要光照又不能陽光直射時間過長,每天的直射光照時間最好是2到3小時。最好是環境溫度相對穩定,太冷會凍傷,太熱會熱死,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對金釵石斛的生長最有利。由於生長條件相對苛刻,民間傳聞其生長條件為「狗不叫、雞不鳴、半晴半陰,還要聽著水聲」的地方。總體來說,它是喜在溫暖、潮溼、半陰半陽的環境中生長,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溼度大於80%、 1月平均氣溫高於8℃的亞熱帶深山老林中生長為佳。
貴州的赤水已經有大量栽培,人們在裸露的巖石上打上一些小孔,將小苗植入。或是用線卡子直接將苗卡在巖石上,保證溼度,其根自然緊抓巖石生長。實踐證明,它對環境的要求並不像人們傳言那麼神秘。
由於它自然生長的環境往往與紅白鼯鼠的生活環境基本一致,所以有許多地方有關於金釵石斛與紅白鼯鼠互成關係的說法。認為紅白鼯鼠的糞便之所以被用作中藥「五靈脂」,就是因為它採食了金釵石斛,沒有消化的金釵石斛才是真正藥效的來源。而紅白鼯鼠總是會跑到金釵石斛叢處拉便便,它的糞便又為金釵石斛生長提供了營養,就像人們有意識種莊稼和施肥一樣。實際上是不是那麼一回事兒倒不一定,紅白鼯鼠採食的大多數還是野果和昆蟲,也不一定會採食金釵石斛,因為金釵石斛實在太苦。只不過它們的生境很相似倒是事實。
金釵石斛主要藥用部位在莖,它的莖含有多種生物鹼,主要為石斛鹼(dendrobine)、石斛次鹼(nobilonine)、6-羥基石斛鹼(6-hybroxydendrobine)等。花中和葉片中也含有生物鹼,只是比莖中少一些。
按中醫上講,金釵石斛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滋陰清熱,生津止渴。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用於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後虛熱、胃病、乾嘔、舌光少苔。
現在除了將其弄成楓鬥或打成粉外,還有些地方將其有效成分提純,使藥用效果更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