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發病率超胃癌躍居榜首,日本大腸癌名醫上野雅資這樣建議!

2020-12-16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2018年11月18日,日本第4屆癌症防治峰會在東京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由於在2014年的癌症發病率調查中,腸癌超過胃癌成為日本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本次大會專門邀請到日本大腸癌名醫——上野雅資,為日本癌症防治建言獻策。

上野雅資是日本癌研會附屬癌研有明醫院大腸外科部長,後者是日本癌症治療歷史最為悠久、也是消化道腫瘤外科手術量日本第一的醫院。而上野雅資作為全日本在大腸癌手術治療方面的領軍人物,僅2010-2019年,就完成了1500例以上的大腸癌手術,手術成功率、患者死亡率等關鍵數據均遠優於日本平均水平。

上野雅資

眾所周知,日本在消化道腫瘤的防治方面全球領先。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2009-2010年5年生存率結果》顯示,日本早期大腸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達到94.1%,而日本對癌症預防的重視已經提升到專門立法的程度。

在本次大會上,上野雅資呼籲:腸癌已成為日本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民眾應積極關注、參與到腸癌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上來。

據上野雅資介紹,在日本,癌症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改善生活習慣,規避癌症風險因素,儘可能避免癌症的發生。目前已經被證實對大腸癌一級預防有效的方法有:限制飲酒、適度運動、預防代謝綜合症、避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等。

二次預防是早期癌症篩查、體檢,儘早發現癌症,提高癌症的治癒率。目前,日本各市、區的集體體檢中都有大便的潛血檢查。但是,如果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有腸癌家族史等),建議一開始就進行大腸內窺鏡的檢查,這樣檢查結果更加精準。

對於腸癌的初期症狀,上野雅資是這樣說明的:大腸癌發生在覆蓋腸內面的黏膜上,因此,大腸癌腫瘤一旦變大,腫瘤的表面就會破裂出血,形成血便;另外,大腸的內腔變得越狹窄,大便就越難排出。

這兩個——指血便和排便困難、腹痛,是大腸癌的主要自感症狀。但是,這樣的症狀是在腫瘤變得相當大的時候才出現的。所以,要想早期發現大腸癌,還是要靠精密篩查,儘早去醫院做規範檢查。

此外,上野雅資還向大腸癌患者的家屬們建議:

被診斷為腸癌的患者,一方面有很大的不安情緒,另一方面也有不想給家人增加負擔的強烈想法。嘴上說「一個人也沒關係,不需要陪伴」,但沒有比家人在身邊更讓人安心的了。因此,在本人接受自己得了大腸癌,並且和主治醫生有充分交流之前,能有家人陪在身邊是最重要的。

在中國,大腸癌也是三大高發癌種之一,僅次於肺癌和胃癌。因此,從上野雅資的分享中,我們也可以意識到:一、癌症是可以預防;二、癌症預防不僅僅是避免癌症發生,還包括早期篩查提高癌症的治癒率;三、大腸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等有症狀的時候大多比較晚期了,千萬不要等「有症狀了再去檢查」。

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內癌症患者選擇赴日治療,甚至尋找「上野雅資」這樣的外科大拿進行手術;但如果發現太過晚期,生存率也會大大降低。希望通過早發現、早治療,我們國家的腸癌5年生存率也能向日本靠近。

2018年11月18日,日本第4屆癌症防治峰會在東京國際會展中心召開。由於在2014年的癌症發病率調查中,腸癌超過胃癌成為日本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本次大會專門邀請到日本大腸癌名醫——上野雅資,為日本癌症防治建言獻策。

上野雅資是日本癌研會附屬癌研有明醫院大腸外科部長,後者是日本癌症治療歷史最為悠久、也是消化道腫瘤外科手術量日本第一的醫院。而上野雅資作為全日本在大腸癌手術治療方面的領軍人物,僅2010-2019年,就完成了1500例以上的大腸癌手術,手術成功率、患者死亡率等關鍵數據均遠優於日本平均水平。

上野雅資

眾所周知,日本在消化道腫瘤的防治方面全球領先。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2009-2010年5年生存率結果》顯示,日本早期大腸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達到94.1%,而日本對癌症預防的重視已經提升到專門立法的程度。

在本次大會上,上野雅資呼籲:腸癌已成為日本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民眾應積極關注、參與到腸癌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上來。

據上野雅資介紹,在日本,癌症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改善生活習慣,規避癌症風險因素,儘可能避免癌症的發生。目前已經被證實對大腸癌一級預防有效的方法有:限制飲酒、適度運動、預防代謝綜合症、避免偏食、多吃蔬菜水果等。

二次預防是早期癌症篩查、體檢,儘早發現癌症,提高癌症的治癒率。目前,日本各市、區的集體體檢中都有大便的潛血檢查。但是,如果到了一定年齡,或者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有腸癌家族史等),建議一開始就進行大腸內窺鏡的檢查,這樣檢查結果更加精準。

對於腸癌的初期症狀,上野雅資是這樣說明的:大腸癌發生在覆蓋腸內面的黏膜上,因此,大腸癌腫瘤一旦變大,腫瘤的表面就會破裂出血,形成血便;另外,大腸的內腔變得越狹窄,大便就越難排出。

這兩個——指血便和排便困難、腹痛,是大腸癌的主要自感症狀。但是,這樣的症狀是在腫瘤變得相當大的時候才出現的。所以,要想早期發現大腸癌,還是要靠精密篩查,儘早去醫院做規範檢查。

此外,上野雅資還向大腸癌患者的家屬們建議:

被診斷為腸癌的患者,一方面有很大的不安情緒,另一方面也有不想給家人增加負擔的強烈想法。嘴上說「一個人也沒關係,不需要陪伴」,但沒有比家人在身邊更讓人安心的了。因此,在本人接受自己得了大腸癌,並且和主治醫生有充分交流之前,能有家人陪在身邊是最重要的。

在中國,大腸癌也是三大高發癌種之一,僅次於肺癌和胃癌。因此,從上野雅資的分享中,我們也可以意識到:一、癌症是可以預防;二、癌症預防不僅僅是避免癌症發生,還包括早期篩查提高癌症的治癒率;三、大腸癌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等有症狀的時候大多比較晚期了,千萬不要等「有症狀了再去檢查」。

目前,已經有不少國內癌症患者選擇赴日治療,甚至尋找「上野雅資」這樣的外科大拿進行手術;但如果發現太過晚期,生存率也會大大降低。希望通過早發現、早治療,我們國家的腸癌5年生存率也能向日本靠近。

相關焦點

  • 大腸癌的症狀及預防
    如何預防大腸癌,以下信息你要了解一下。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絕大多數發現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美國人腸癌平均發病年齡是69.8歲,但是中國人居然是48.3歲,年輕了20歲,很多都是30~40歲的中年人。1.
  • 一天排便次數太多竟是大腸癌的預兆!預防腸癌,多多重視3多2痛!
    腸癌,是危害我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肺癌。研究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為患者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摧殘。腸癌很多人拖到中晚期,拉血了、肚疼了、瘦了,才想到找醫生。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重視3多2痛,遠離癌症!
  • 大腸癌復發率超過50%,第四期腸癌治療方法
    張寬耀醫生和朱建華醫生分享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大腸癌可以如何診斷?這種病的發現率和復發率高嗎?朱: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大腸癌新症數目大約為5000宗,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雖然大腸癌的發病率高,但卻是少數能夠預防的癌症。
  • 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比如有一些膽囊切除後的患者,出現了大腸癌,而且並不是個別一兩例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就傳出了這樣的說法,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是真的嗎?不妨聽聽醫生怎麼說?膽汁中有一種叫做膽汁酸的物質,可能隨著膽汁進入腸道,如果被腸道內的大腸桿菌分解就會產生甲基膽蒽,這種物質確實可能導致腸癌的發病風險增大。
  • 黑豹男主角因腸癌去世,年僅43歲,這麼強壯的人怎麼會得癌症?
    實際上,腸癌已經是一種高發的癌症,歐美國家腸癌高發,我們國家的發病率也不低,我國每年有近40萬人確診大腸癌,發病率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排在第三位。但是,腸癌是一種非常「笨」的癌症,因為大部分腸癌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如果能夠早期發現腸息肉,把息肉切除,就可以阻止癌變。
  • 從息肉到大腸癌,僅僅是一次腸鏡的距離!無痛腸鏡真的不痛嗎?
    眾所周知,大腸癌是我國患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但很少人知道的是,在我國40-74歲的人群中,有超過1.2億人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其中至少有600萬人腸道裡有腸癌或在早期的癌前病變,廣州祈福醫院消化內科宋鴻主任表示,從腸道裡面的一個小小息肉發展成為癌症最少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能在這段時間裡面早期篩查得到治療
  • 同樣是腸癌,為什麼43歲的黑豹去世,66歲的安倍沒事?
    8月28日, 66歲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職。 外界懷疑可能是腸炎癌變需要治療, 引發全世界關注。
  • 【預防】又一個38歲女明星因大腸癌去世…六類人群與這種癌關係密切!
    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絕大多數發現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美國人腸癌平均發病年齡是69.8歲,但是中國人居然是48.3歲,年輕了20歲,很多都是30~40歲的中年人。
  • 【貼心醫生】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癌症——大腸癌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目前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腫瘤,在國內的發病率處於第三位,而且其發病率仍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是一種導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
  • 腸癌發病率逐年攀升 經陰道取腫物腹部不留手術創口
    「目前,全球結直腸癌新病例接近120萬、死亡63萬,分別比2000年增加27%和28%;在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惡性腫瘤的第3位和第4位,每年發病遞增速度為世界平均數的兩倍,」肖志剛介紹,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腸癌發病率越來越高,如上海市區男性腸癌發病率為48/10萬,女性為45/10萬,這一發病率已接近西方發達國家。
  • 福建腸癌治療醫院哪家好,福建好的腸癌治療醫院
    核心提示:那麼福建腸癌治療醫院哪家好呢,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很難回答給各位,建議去比較出名的專科腫瘤醫院或治療經驗民營醫院都是不錯的,像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的醫療資源很豐富,專家也很厲害,建議去腫瘤癌症治療經驗豐富的醫院比較好。
  • 提醒大家:]腸癌的腹痛在哪個位置 腸癌疼痛與腹痛的區別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多見的,發病原因主要就是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聯繫,你知道腸癌的腹痛在哪個位置嗎,如何區分腸癌腹痛和其它腹痛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文章介紹吧。患者對大腸癌疼痛的性質常表述為隱隱作痛、鈍痛及刀絞樣痛,或僅在進食後可有腹部隱痛和脹,有時可類似於膽囊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這主要是因為腹痛定位不準確(牽涉痛)造成的;少數患者還可出現後背痛,這主要與結腸受到了牽拉有關。按疼痛的時間可分為陣發性疼痛和持續性疼痛。
  • 大便形狀反應腸道的健康,出現3種異常,腸癌的可能性較大
    在我國,每100人中就有8-9人患腸癌,在以前,腸癌的發病高峰通常在60歲左右,現在越來越年輕化,提前到50歲左右,甚至更早。不論男女,腸癌的發病率將逼近十大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醫學專家還發現,在以前,年輕的腸癌患者大多跟遺傳有關,因為與腸癌相關的腸染色體是顯性遺傳。
  • 43歲《黑豹》男主角大腸癌病逝!這9大「癌症指數」快自測...
    隨著癌症發病率的上升,人們談癌色變。而結腸癌又是發病率極高的癌症之一。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於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於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2018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最新癌症報告顯示,結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第3位、死亡率第5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全國每年新發病例約38.8 萬,死亡病例18.7萬。
  • 大腸癌離你有多遠?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大腸癌發病率急劇上升● 膽囊切除術後有報導膽囊切除術後大腸癌發病率增高,認為與次級膽酸進人大腸增加有關。● 30至40歲以上有消化道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頻數,粘液便及腹痛者)。● 大腸癌高發區,主要是大城市內的中老年人。
  • 健康廣州大腸癌普查公益行動健康講座暨啟動儀式在穗舉行
    」的理念,通過大腸癌早期普篩查,提前發現並及時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早期癌,降腸癌減少腫瘤發病率、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同時提前發現病症,降低醫療開支,提前發現癌症。在大腸癌普查行動中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結直腸癌症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於43.3%和46.6%。
  • 健康廣州大腸癌普查公益行動健康講座暨啟動儀式在穗舉行_發現頻道...
    ,通過大腸癌早期普篩查,提前發現並及時治療癌前病變以及早期癌,降腸癌減少腫瘤發病率、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同時提前發現病症,降低醫療開支,提前發現癌症。三年內計劃目標完成廣州市100萬人口大便潛血普查、10萬名SDC2基因甲基化大腸癌篩查、1萬戶家庭腸道健康知識普及教育。
  • 不瞞你說:腸癌的腹痛在哪個位置 腸癌疼痛與腹痛的區別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早期腸癌症狀不明顯?若出現這6種信號,需提高警惕,早做檢查
    腸道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大腸,大腸癌又叫「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範圍內位居第5,在我國直腸癌多於結腸癌。它的發生與患者年齡、性別、所處地區、飲食習慣、慢性腸道疾病史、遺傳因素等方面有關。在我國大多數患者都等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此時往往都是中晚期,導致了大腸癌的死亡率增高。
  • 幽門螺旋桿菌致胃癌、大腸癌!醫:青花菜苗可抗菌
    幽門螺旋桿菌致胃癌、大腸癌!醫:青花菜苗可抗菌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在1994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不少醫師會建議胃癌的高風險族群進行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滅菌。而近年的醫學研究更指出,幽門螺旋桿菌除了引發胃癌,還可能會提高腸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