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醫生】可以預防、可以治癒的癌症——大腸癌

2020-12-27 騰訊網

大腸癌又稱結直腸癌,是目前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的一種腫瘤,在國內的發病率處於第三位,而且其發病率仍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是一種導致人死亡的重要疾病。

而且國內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國內50歲以下大腸癌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國外;另外國內發現的大腸癌病例中中晚期大腸癌比例較高,這些大腸癌手術創傷大、術後需要進行放療和化療、術後復發率高、功能保留差,許多需要進行人工肛門的手術,影響患者術後的生存質量,因此提高大腸癌術後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必須要早期發現大腸癌、進行標準化的治療,另外,對於健康的人群來講要進行生活習慣的調整並建立定期的腫瘤篩查和隨訪制度。

◆ ◆

警惕大腸癌的早期信號

早期發現大腸癌是提高大腸癌療效的重要手段,但是由於人們對於大腸癌認識不足,因此在臨床上發現的大腸癌多數為中晚期腫瘤,治療效果差,復發率高。在平時生活中,如果發現以下一些情況,需要及時就診,以排除是否患大腸癌或發現一些大腸癌的癌前病變。

1、不明原因的便血,便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早期信號,常見的便血為暗紅色血,可以夾雜一些血塊和膿血,但是一些便新鮮血的患者也應注意,在臨床上我們遇到許多便新鮮血的患者在外院進行痔瘡手術,術後仍有出血,腸鏡檢查為大腸癌。

2、不明原因的腹痛和腹瀉,在臨床中由於大腸癌引起的腹痛和腹瀉較多,但症狀往往不典型,不能引起重視,忽視了可能存在的大腸腫瘤的可能。

3、便秘或排便困難,便秘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許多人均有過便秘的經歷,因此當出現便秘以後並不能引起重視,但是部分大腸癌的患者可能表現為便秘,因此當出現便秘症狀而不進行及時治療的人可能延誤了大腸腫瘤的診斷。我們曾在臨床中遇到數例診斷為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在我院檢查時發現為結腸癌導致不全腸梗阻,甚至部分有幾例患者因為結腸梗阻需要進行急診手術治療,增加了手術風險和難度。

4、不明原因的貧血和發熱,在臨床中右半結腸癌常表現為貧血和低熱,腸道的症狀不是十分明顯,對於一些不明原因貧血的患者有必要進行腸鏡檢查以排除是否有右半結腸腫瘤的存在。

◆ ◆

標準化的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治療

在明確診斷為大腸癌後,許多患者非常迷茫,不知該採用何種治療手段,事實上,進行標準化的大腸癌治療時目前是大腸癌治療的重要手段,對於結腸癌來講,首先爭取進行根治性手術治療,然後根據病理分期進行化療,但是對於發現肝轉移或其他臟器轉移的患者,在治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部分學者認為首先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然後再進行化療或在手術時進行術中放療;部分學者認為首先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然後進行放療,因為通過手術治療可以降低腫瘤負荷,提高放療和化療的效果。

直腸癌治療是目前大腸癌治療中最活躍的領域,針對直腸癌治療後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的研究已取得重要的進展。因為直腸癌治療中、特別針對低位直腸癌的治療中,是否進行保留肛門的手術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進展。

儘管通過直腸癌術前的放療和化療可以提高直腸癌保肛率,但是在臨床上保留肛門的直腸癌根治手術應該遵循幾個原則:首先,保留肛門手術不應該以降低病人的生存率為代價,儘管一部分學者宣稱可以保留90%以上低位直腸癌的肛門,但是其術後局部復發率可能比較高,保留肛門如果以犧牲患者的遠期生存為代價,其保肛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其次保留肛門應該具有完整的功能,在我院進行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以前,首先進行肛門功能的綜合判斷,對患者進行低位保肛後的功能進行預測。

如果預計患者術後肛門功能非常差,儘管在技術上保留肛門沒有問題,但是也不能進行低位保肛手術,在臨床中,我們發現部分病人,雖然保留了肛門,但是肛門功能非常差,患者每日排便在10餘次甚至20次以上,部分患者由於不能忍受肛門失禁,要求再次行人工肛門手術。

◆ ◆

合理的飲食習慣和定期的篩查制度可以減低大腸癌的發生和死亡率

大腸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以能飲食、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在我國傳統醫學中認為,大腸癌因「飲食所傷、久瀉久痢或憂思抑鬱,以致氣滯血瘀,溼熱蘊結,乘虛下注」,因此通過飲食防治大腸癌的發生非常重要,在目前研究中認為,低脂肪、低熱量和食物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因此推薦多食粗纖維食物如玉米、紅薯、黃瓜等食物有利於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量的研究表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可以抑制包括大腸癌以內的多種腫瘤的發生,因此推薦人們飲用茶葉可能有利於預防腫瘤的發生。

除在飲食方面調節減少大腸癌以外,建立定期的隨訪制度是預防早期大腸癌發生的一個重要的手段,西方一些國家在國內已建立了完整的大腸癌隨訪制度,對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群進行篩選,以發現一些早期大腸癌和大腸癌的癌前病變,但是由於國內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大腸癌篩選計劃。

建議以下的人群需要定期進行隨訪:

1、40歲以上的人3-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2、有大腸癌家族史人35歲後每2-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3、符合家族性腺瘤型息肉病的家族成員在12歲以後需要進行每年一次腸鏡檢查,在18歲後可能需要進行全大腸切除。

4、符合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成員,在18歲後,徵得本人同意情況下進行第一次腸鏡檢查,以後2-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對於在篩查過程中發現的如結腸息肉等病變進行內鏡治療,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另外發現早期的大腸癌,進行正規治療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達到治癒的目的。

相關焦點

  • 醫生:全切!原來這些癌症可以治癒
    實際上,癌症能否被治癒,關鍵在於發現的時間,很多癌症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治癒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比如以下幾種癌症,早發現、早治療,則治癒率非常可觀:宮頸癌:作為女性健康「第一殺手」,宮頸癌卻並非絕症,早期發現的宮頸癌治癒率可達到100%,而且,宮頸癌疫苗的成功研發,讓人們具有更強有力的預防措施
  • 滬上癌症五年生存率持續提升,大腸癌篩查成效顯著
    市疾控中心說,根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市新發癌症病例7.4萬,發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腸癌和甲狀腺癌;癌症五年生存率為53%,十多年來呈穩步增長趨勢,年均增長
  • 大腸癌的症狀及預防
    ▲陳鷺芸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早期發現九成可治癒,但是大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非常容易被漏診或者誤診。如何預防大腸癌,以下信息你要了解一下。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絕大多數發現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美國人腸癌平均發病年齡是69.8歲,但是中國人居然是48.3歲,年輕了20歲,很多都是30~40歲的中年人。1.
  • 得了癌症就是「死刑」?這3種癌症,還有治癒的希望
    很多人一聽到癌症就十分恐慌,認為癌症沒有治癒的可能,患病就宣布了死亡,也沒有必要浪費金錢去對抗癌症,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這是大部分人對癌症的認知,加上很多謠言傳來傳去讓人們對癌症的恐懼程度越來越高,會想盡辦法去預防,但是依然有人不慎出現了這些疾病。那麼,得了癌症是否就治不好呢?
  • 較真丨大便帶血是癌症前兆嗎?腫瘤科醫生帶你一文讀懂大腸癌
    較真要點: 1大腸分為結腸和直腸,所以大腸癌又被稱為結直腸癌。在我國,結直腸癌是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但結直腸癌症狀隱匿,較難實現早發現、早治療。所以在日常預防就變得特別重要。
  •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口腔癌防控
    2020年4月15日-21日為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為做好此次宣傳周活動,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民網支持,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與人民網·人民健康聯合主辦,多家媒體共同參與,開展系列活動,向大眾普及「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這一科學理念。
  • 膽囊切除後,容易被大腸癌「青睞」,是真的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現代醫學不斷進步,更多的疾病能夠得到治癒,比如膽囊出現的一些疾病,都能夠通過膽囊切除術實現比較好的療效。但是治療之後,也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況。比如有一些膽囊切除後的患者,出現了大腸癌,而且並不是個別一兩例存在這樣的問題。
  • 得了癌症不等於被判死刑,遇到這三種癌,早治療還有希望
    癌症是一種由於癌細胞發生變異在體內不受控制而產生的疾病。癌症也分很多種,雖然可怕但不是所有的癌症都是不治之症。現在國家醫療這麼發達,如果發現的及時並且配合治療的話,有些癌症是可以被治癒的,哪些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呢?
  • 大腸癌早期有症狀,及時預防很重要!看完你大概就清楚了!
    大腸癌早期有症狀,及時預防很重要!看完你大概就清楚了!! 身冷的人和衣裳親近,有病的人和醫生親近,與其尋求靈丹妙藥,不如堵截致病之源,與其得病託關係看病,不如平時找場地運動!我是《婦康張醫師 》給您分享健康養生小知識!
  • 腸癌發病率超胃癌躍居榜首,日本大腸癌名醫上野雅資這樣建議!
    據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發布的《2009-2010年5年生存率結果》顯示,日本早期大腸癌的5年相對生存率達到94.1%,而日本對癌症預防的重視已經提升到專門立法的程度。在本次大會上,上野雅資呼籲:腸癌已成為日本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民眾應積極關注、參與到腸癌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上來。據上野雅資介紹,在日本,癌症的預防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 新型癌症之王結直腸癌大科普|結直腸癌|大腸癌|腹腔鏡|-健康界
    從目前臨床治療上的情況看,城市的大腸癌的發病率第2-3位, 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佔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而且又進一步上升的趨勢。      有的專家曾預言:結直腸癌有望取代肺癌而成為新的癌症之王!      中國已進入結直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大腸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疾病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 跑馬抗癌鬥士離世:1/3癌症是可以預防其發生的,1/3可救治……
    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資料後得出結論:1/3的癌症可以預防;1/3的癌症可以早期診斷而得到根治;剩餘的1/3的患者如能得到合理而有效的治療,其生存質量可得到改善,可見癌症預防至關重要。03 癌症如何預防呢?首先,1/3的癌症可以預防其發生的。1、減肥就是抗癌,還不減肥!!!
  • 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大腸癌|癌症|乳腺|...
    癌症是人體細胞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基因損傷和改變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複雜漸進的過程,從正常細胞發展到癌細胞通常需要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這給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來預防腫瘤的發生,來早期發現腫瘤,將腫瘤扼殺在搖籃裡。大部分的惡性腫瘤,如果能做到早診早治,可以獲得治癒機會。
  • 得了癌症就是死路一條?別擔心,有幾類癌症其實能治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絮歸鏃鼥鷯擘麟僙腰渘騭歖榋緀絹釹憑盤奊逪晁棜稃孊櫆詎妽喙品羾縟卾竎穋檞詔寐銱膇似鏕帋巠筓襴臺槮崕杵塑癌症死亡率這麼高,是不是意味著一旦患癌就意味著要面臨死亡了?倒不用這麼悲觀,以下幾種癌是有希望治癒的。縄媷樾鷏矛熜遊磢嫜癤憒顕秝瀕芞屗崐掇牪茦凹瓆嗕噍濇箠蝫衚徻沮欜叢夏澍丟殄厛饈煔弉庰鐚俊薇蓗仌茟庚韀飢乳腺癌。
  • 大腸癌復發率超過50%,第四期腸癌治療方法
    張寬耀醫生和朱建華醫生分享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大腸癌可以如何診斷?這種病的發現率和復發率高嗎?朱:由2015年起,香港每年大腸癌新症數目大約為5000宗,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雖然大腸癌的發病率高,但卻是少數能夠預防的癌症。
  • 大腸癌經常騷擾的對象,大多有3個特徵,看看自己佔了幾條
    但是,由於癌症的早期發現率並不高、大部分癌症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就到了晚期,而晚期癌症又沒有能徹底治癒的方式,所以癌症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每年我國因癌而死亡的患者就遠超過了200萬以上!    隨著近些年我國居民平均壽命增長、國民生活水平提升、飲食結構紊亂等多個因素影響,癌症的病發率還在逐年增長,特別是大腸癌病發率增長明顯,且呈現出了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甚至曾發現過十幾歲就患大腸癌的病例!
  • 【預防】又一個38歲女明星因大腸癌去世…六類人群與這種癌關係密切!
    △陳鷺芸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早期發現九成可治癒,但是大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非常容易被漏診或者誤診。如何預防大腸癌,以下信息你要了解一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近年來,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數據顯示,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絕大多數發現就是中晚期。更可怕的是,中國腸癌年輕化趨勢特別明顯。美國人腸癌平均發病年齡是69.8歲,但是中國人居然是48.3歲,年輕了20歲,很多都是30~40歲的中年人。
  • 科學家宣布一年內徹底治癒癌症,患者幾周內痊癒,可靠性有多大?
    看來雖然這家公司宣稱在一年內能治癒癌症,但我們仍然要保持理性的態度來看待癌症治療。 二、提高癌症「治癒率」,可以這麼做 在醫學上,癌症「治癒」跟人們通常所理解的「治癒」不一樣。
  • 大腸癌手術成功後,為什麼還要做術後化療?醫生終於說了大實話
    大腸癌是現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一旦發生,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患有這種疾病,大家都是急於治療的,但是這種疾病在術後醫生會建議做化療
  • 純分享:得了癌症就是死路一條?別擔心,有幾類癌症其實能治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